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新槐矿采煤的改进方法 ,认为 :采用“分层放顶煤采煤法”替代现有的“巷道分层采煤方法”是一条投入少、产出大的技术途径 ,对于提高资源回采率 ,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西海柴达尔井田因形成多个推覆体,提出造成煤层顶、底板及煤层厚度在局部范围内变化较大的原因是由于推覆体的作用,并提出采煤方法由原来的斜切分层改为水平分层采煤法。  相似文献   

3.
任意多边形工作面沉陷预计及精确的求取概率积分法反演参数是开采沉陷研究的重点。提出了使用Delaunay三角剖分将任意多边形开采区域划分为若干小三角形,然后进行沉陷预计的方法,解决了任意多边形沉陷预计的难题;综合模矢法和遗传算法优点,提出了组合算法,提高了概率积分法参数反演精度和效率;开发了集实测数据处理、预计模型参数反演和移动变形预计模块于一体的地表移动变形数据处理软件。优化算法的提出及系统开发,可以更好的服务于"三下采煤"、矿区建筑物稳定性评估、矿区土地复垦、采煤塌陷地治理规划设计等工作。  相似文献   

4.
由煤炭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问题日趋严重,探索适宜煤矿塌陷区的复垦模式及土地复垦技术措施,对提高土地复垦利用率和生产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以济宁市、泰安市、菏泽市为例,介绍了区内采煤塌陷地现状及特点,以采煤塌陷复垦工程为基础,确定了区内复垦模式包括"先破坏,后治理"的传统复垦模式和"边采边复"的动态预复垦模式,对比分析了复垦模式间的优缺点;研究了不同土地复垦技术措施的适用条件。该文认为济宁市、泰安市采煤塌陷复垦适宜采用"先破坏,后治理"的传统复垦模式,菏泽市采煤塌陷复垦适宜采用"边采边复"的动态预复垦模式。在传统复垦模式下,对研究区内采煤塌陷程度较轻、满足农业复垦条件的,适宜采取土地平整法、疏排水法、削高填法低、充填法、生物修复法等复垦技术措施,对无法复垦治理为耕地的重度塌陷区,建议综合采取直接利用法、挖深垫浅法等复垦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双鸭山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双矿集团”)是一个拥有8个矿井、年产1100万吨的国有特大型煤炭企业。目前,采煤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8%。高产高效矿井建设也创出历史新水平。随着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发展,地质问题对煤炭生产的影响愈加突出,因没有超前查明地质构造所造成的生产被动和经济损失逐年加大。  相似文献   

6.
龙矿集团     
龙口矿业集团于1968年开发建设,2003年3月30日正式改制成立“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全国唯一的大型海滨煤炭企业,所辖煤田横跨龙口、蓬莱两市,现已勘明地质储量26.8亿吨,其中陆地储量13.9亿吨,海底储量12.9亿吨;2005年将形成第一个海下采煤工作面,填补了我国海下采煤的空白。目前,龙矿集团下辖煤业、实业、物业、热电4个专业化公司以及工程建设公司、山西龙矿能源投资开发公司等多个子公司,在册员工13000多名,资产总额29.7亿元,是一个集煤炭开采、发电、建筑建材、汽车运输、精密铸造、橡塑制品生产等为一体的国有大型企业。2004年首次…  相似文献   

7.
兖州市采煤塌陷地生态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兖州市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的几种传统方法及生态治理模式。结合兖州市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实际情况,通过传统治理模式与生态治理模式在经济、社会、环境方面的效益对比分析,提出了采煤塌陷地以生态治理为主导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作为河南省最大的工业企业——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的下属骨干成员单位,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煤集团")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认真贯彻执行《矿产资源法》《河南省矿产资源动态管理暂行办法》及国家相关煤炭技术政策,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煤炭资源。一方面,不断强化管理和科技攻关,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提高资源回收率,近年来集团所属生产矿井平均采区回采率均达到了90%以上;另一方面,结合自身资源特点,积极  相似文献   

9.
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沉淀,济宁市国土资源局初步建立起以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为运行支撑环境,以数据中心和档案系统为资源共享更新载体,以业务系统为应用拓展体系的协同开发环境。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提出了一种协同开发环境下建设采煤塌陷地动态监测监管系统的方法,实现了采煤塌陷地的综合利用、项目管理、业务审批、资金监管、动态监测、预测分析等功能,为采煤塌陷地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统一展现、实时更新和自动归档提供了有力支持,保障了采煤塌陷地业务数据的在线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对地下采煤造成的地表沉陷进行及时、精确的监测监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该文以济宁市为例,介绍了D-InSAR技术在大范围采煤沉陷区监测及其时序变化特征分析中的应用。介绍了使用D-InSAR技术对采煤沉陷进行监测的基本原理;以5cm下沉线作为采煤沉陷区边界线,选取15期RADARSAT-2 Wide模式数据,采用多基线累积叠加方法分别提取各期采煤沉陷区边界并使用岩移观测数据对监测结果进行了检核。以花园煤矿为例,分析D-InSAR监测采煤沉陷范围及程度的时序变化特征,随着开采的持续进行,沉陷范围及沉陷量逐步增加,受临近工作面开采影响,沉陷中心的沉陷量呈周期性增加。结果表明,D-InSAR可以精确有效地对采煤沉陷区范围及其时序变形过程进行监测,可以应用于大尺度采煤沉陷区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浅述了我国煤炭资源的内外部开发条件,分析了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与劣势。并根据煤炭资源勘查储量的分布和内外部开发条件的实际,将我国煤炭资源开采难易程度划分为易采、较易采、难采三大类,为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改变现有开发条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瞬变电磁法是目前工程勘察中应用较广的物探工作方法。尤其大回线源瞬变电磁法,由于发、收位于同一点,在近场测量,不存在体积效应,故分辨率高,特别是横向分辨率更高,可分辨出地下规模较小的不均匀体。笔者将瞬变电磁法用于甘肃华亭煤矿保安煤柱探测及宁夏灵武矿区圈定老窑采空区,资料清晰地反映出采空区的分布范围和保安煤柱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障进口煤炭质量和安全, 急需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产地溯源方法对进口煤炭进行产地溯源和掺假识别。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来自5个进口国家的煤炭样品进行了分析, 并对有机质中代表性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以期对煤炭产地溯源新方法新技术提供启示。结果表明: 根据样品饱和烃Ph/nC18和Pr/nC17关系结果认为这5个国家的煤炭样品基本都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 澳大利亚、俄罗斯、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煤炭主要为陆源氧化环境下的Ⅲ型有机质; 除来自印度尼西亚的c56号样品外, 印尼其他煤炭样品和菲律宾全部煤炭样品的正构烷烃分布以中高相对分子质量为主, 暗示母质来源可能为陆源高等植物。研究结果证明不同的样品来自于不同的沉积环境, 有着不同的有机质输入类型等, 采用特定的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溯源可起到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介绍在地形图上切绘勘探剖面线的制作技术和方法,与传统的野外实测方法相比,除精度符合规范要求及质量可靠外,还具有节省开支、降低消耗、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三维地震勘探资料的解释精度和利用率,以梁家煤矿六采区为例,通过探采对比的方法,对六采区原三维地震勘探存在的解释误差原因进行了分析,利用正反演相结合认识有效波,用地震相特征解释断层的切割关系,综合利用周边资料和区域地质规律进行分析,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为下一步采掘提供了更加准确的地质资料。该文论述了探采对比工作的重要性,说明了地震勘探在同类地区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potential field boundary identification of the new technology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possible fractures or contact zones using the following methods such as tilt derivative,horizontal deriva- tive of tilt derivative,normalized standard deviation and normalized differential method. Combined with Euler deconvolution and small subdomain filtering,the actual data process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methods are all a- ble to identify wider range extending fractures and obtain abundant geological information. The horizontal deriva- tive of tilt derivative and normalized differential method have a better resolution for the small cutting fractures and lacunae in the studied area. They provide a reliable basis for study of the cutt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fractures.  相似文献   

17.
煤矸石是一种在成煤过程中与煤层伴生的黑灰色固体废弃物,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会严重损害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目前已经成为矿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源之一。因此,实时、准确、快速地获取煤矸石堆场的位置、形状和面积等信息,对于环境监测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为试验区,将试验区内的典型地物分为:植被、水体、阴影、裸地、建筑、道路、排土排矸场、露天煤矸石堆场、堆煤场及煤渣、采煤坑和其他共11类。本文采用SPOT-5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面向对象提取研究区内的煤矸石堆场信息,并进行识别精度评价,精度达到89.47%。将面向对象的分类结果与最大似然分类方法的分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面向对象的提取方法可更好地应用于煤矸石堆场信息的自动提取,大幅度提高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面临能源短缺的背景下,页岩气作为油气勘探的一个新领域,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许多盆地或地区具有页岩气大规模成藏的地质条件,对页岩气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介绍了我国页岩气资源储量、分布及开采面临的问题,概述了页岩气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页岩气的影响因素,认为我国页岩气主要受有机碳含量、成熟度、裂缝的发育程度、地层压力的控制;页岩气与煤层气同属于非常规天然气,其赋存形态、成因类型、富集规律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可将页岩气与煤层气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9.
广义三棱柱(GTP)是近年来提出并被广泛应用于三维地质建模领域的一种较为成熟的空间数据模型,可满足大多数地质钻孔数据的三维地质建模的要求。然而,现有针对GTP模型的三维空间剖切分析方法,仍无法适用于偏斜钻孔数据所建三维地质模型高效多次任意剖切、不能支持较为复杂的地质模型空间分析的问题。本文通过对GTP剖切算法改进研究,提出了采用动态四面体剖分法减小数据冗余;鉴于GTP形态较为复杂,可对剖切后保留多面体进行拓扑关系的重组,解决任意多次剖切问题;将多次“面-体”形式的单剖切运算组合为一次“体-体”形式的复合剖切运算的方法,可高效实现对三维地质模型空间分析。本文着重面向GTP体元的多重任意切剖平面的剖切问题,在分析了GTP体元特征的基础上,弥补了三维地质建模领域中对GTP体元任意、多重剖切方法研究的不足。应用实例表明,上述改进算法可以提高GTP剖切计算速度,并能够快速实现巷道掘进模拟,以及空间开挖模拟等复杂的空间分析功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宁阳煤田茅庄井田补充勘探成果分析,该次补充勘探共施工钻孔34个,总工程量为11 366.38m;所有钻孔均进行了测井工作,测井总工程量为11 295.20 m;对钻孔坐标及高程进行了测量工作,采取16个样品进行了煤质化验。勘探区可采煤层4层(3上,3下,16,17),平均总厚度为9.18 mm。可采煤层中3上,3下煤层为稳定煤层;16,17煤层为较稳定煤层,均为简单结构。共获得可采储量+预可采储量共150.7万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