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78年,我所二、三叠系界线专题队在浙江长兴测制了晚二迭世长兴阶的层型剖面,系统采集了各类化石和岩石标本。本文将通过长兴阶及其上覆下三叠统殷坑组底部各层粘土岩中粘土矿物成分、组合类型、纵向分布以及微量元素垂直变化规律等的分析研究,对二、三叠系界线处的粘土矿物特征及其形成环境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从粘土矿物的角度阐述了二叠系与三迭系界线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作者从生物和应用的角度,对国际盛行的多重地层划分“界线层型”提出质疑。认为“界线层型”划分的人为性很大,不利于在生产、科研中推广使用。主张采用以自然界线来统一划分地层的观点。根据近年来对事件地层学的研究成果,论证了以地质事件为基础的自然地层界线的理论性和普遍性以及在构造地质和层控矿床等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意义。呼吁地质界积极开展事件地层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从总结陆相侏罗-白垩纪地层界线的研究成果和工作方法,结合国际地层委员会“修订准则”和国际地层指南的规定,论述了建立“陆相层型”的紧迫性、理论和方法。我国陆相地层极为发育,但研究明显滞后于海相地层,主要问题是缺乏划分对比标准。目前以海相地层研究建立的层型尚不能应用于陆相地层,况且一些地质断代还未建立层型。陆相地层研究要先建立自己的标准。与海相地层比较,陆相地层在同位素测年、磁性地层划分和事件地层学研究方面具备建立层型的优势,同样可以找到分布广泛和利于大范围地层对比的化石门类。建立陆相层型的关键是找到沉积连续、化石丰富和暴露完全的剖面。陆相层型可以“单位层型”与“界线层型”建立并举,有条件的地质断代还是要重视建立“界线层型”。生物地层学研究一定要以恢复演化谱系或发生序列为基础,界线化石标志应该选在其“首现”层位。“陆相层型”的建立应强调多学科、多门类、多方法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4.
南方二迭纪地层,是我国南方最主要的含煤地层,亦是世界二迭纪地层最发育的地区之一。因此,研究南方二迭纪地层,不仅在二迭纪地层学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在认识与评价南方二迭纪煤炭资源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工作区为一华北型、全隐蔽式石炭二迭系煤田。第四系厚约150~260米,其下依次为侏罗系、二迭系、石炭系和奥陶系。二迭系山西组和石炭系太原群,是该区主要含煤地层,其中第三层煤位于山西组下部,厚约5米,是本区主要可采煤层。含煤地层在水平方向相当稳  相似文献   

6.
俞昌民 《地质学报》1989,63(3):246-254
本文从古生物、生物地层学、微相分析及沉积岩石学、稀土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同位素年龄测定及磁性地层学等方面对广西桂林南边村泥盆—石炭系界线候选层型剖面进行综合评价。该剖面泥盆—石炭系界线符合界线定义,基本上具备界线层型的选择标准和条件,包含的化石门类多达14个,构成多种性化石带、组合带及综合性多门类化石的生物地层总貌,具备磁性地层及年代地层学研究的潜在优势条件,界线及点位在单相碳酸盐岩中,是稳定和连续的沉积,剖面位于交通方便的旅游城市,而且分布着不同相型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地层,便于解决其间的对比问题,是一条不可多得的界线候选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7.
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老一辈地质学家就曾对四川华蓥山地区作过一些地质调查,其中比较系统的研究是在1948年,黄汲清先生等对二迭系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同时对上二迭统的上、下界线也曾提出假整合接触的论点。解放后,随着煤田、石油等地质勘探工作的开展,对二迭—三迭系接触关系提出两种不同看法:其一,认为二迭—三迭系的接触关系是连续沉积的整合接触;其二,坚持二迭—三迭系两者之间为平行不整  相似文献   

8.
二迭系是浙江的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对于它的研究与讨论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历年来我省在二迭纪地层对比和划分问题上存有分歧,如对上、下二迭统的划分;长兴组的分段与对比,礼贤组的时代归属以及对东吴运动的认识等。笔者根据多年来工作中所积累的地质资料,结合对前人工作成果[1][2][3]的研究,采用岩性岩相、古生物群和地壳运动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和对比的方法,对浙江二迭系以试论述。   相似文献   

9.
<正> 本书是江苏石油勘探局地质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应用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生态地层学、年代地层学等综合研究方法,阐明了江苏地区下扬子准地台地质发展史、古地理环境、古气候变迁、生物地理区系、海平面升降等问题,进一步深化了江苏及邻区地层学研究的精度,系统介绍地表地质和苏北井下地质的地层古生物新资料,提出震旦纪一三叠系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划分方案,论证了部分系、统、阶之间的界线,有助于下扬子区与我国其它地区及  相似文献   

10.
二迭纪     
二迭纪(Permian)的名字来自俄罗斯北部贝尔姆省的名称,因为那里的二迭纪地层特别发育.其两分的由来是因为德国这个纪的地层明显地分为上下两部分而得名.世界二迭系(1841年莫迪逊确立了二迭系.1900年巴黎国际地质会议尚未承认二迭系,现在一般都承认了)标准剖面最初建立在西乌拉尔贝尔姆〔狭义的萨克马尔组(Sakmarian)〕,后在美国得克萨斯又建立一条剖面.这两条标准剖面的上部均为含盐建造,化石稀少,远没有我国二迭系剖面完整、  相似文献   

11.
新书介绍     
<正> 广西桂林南边村一带出露齐整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地层,是反映和体现界线定义的一条理想的界线层型剖面。本书汇集丰富的资料和数据,包括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岩石地层、沉积学、地球化学、磁性地层、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等方面,是作者等运用地层学研究的最新理论和方法,对南边村剖面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地层进行全面、综合研究的结果。出版专著的目的是对南边村泥盆-石炭系界线层型候  相似文献   

12.
南华系建系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华系的研究与关于成冰系的研究配合不多,把南华系简单地理解为原震旦系下统,侧重于原震旦系下统底界年龄的测定,把国外给定的关于"成冰系"的起始年龄值(即850Ma)看得过重,忽略了它的不确定性。对于作为南华系主体的新元古代冰期地层的研究比较薄弱,与国际冰川沉积学研究水平差距大。为此,有必要根据界线层型剖面的要求开展建系工作,重点深入研究新元古代冰川沉积地层的基本特征,包括层序地层学、同位素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岩石地层学、化学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等,明确其内涵,寻找全球对比的界线标志。建议以贵州黎平肇兴剖面为代表开展候选层型剖面和层型点所需内容研究。  相似文献   

13.
湖北当阳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层型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陆生恐龙的绝灭是白垩系-古近系界线事件中最引人注目的。陆相地层是恐龙绝灭等事件信息的重要载体。全球白垩纪、古近纪陆相地层发育、分布广泛,单一的白垩系-古近系全球界线层型(GSSP)不能满足建立一个明确而可操作的界线标准的需要,建立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层型很有必要,其意义和重要性实际上不亚于建立GSSP。中国的白垩系、古近系绝大多数为陆相沉积,且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而中国目前正在做陆相地层建阶和完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工作,不解决好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问题,中国古近系最下面的一个阶便建不好,"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将不完善,所以建立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层型对于中国更加迫切并具实际价值。全球白垩纪-古近纪过渡时期(特别是古新世早期)的连续陆相生物地层记录十分匮乏,寻找合适的剖面建立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层型非常困难。从轮藻角度出发,湖北当阳跑马岗组露头剖面拥有全球迄今所知最连续丰富多样的白垩纪-古近纪过渡时期特别是古新世早期的陆相生物地层记录。界线层段的介形类生物地层记录也非常连续且丰富多样,并具建立界线层型的其他许多条件。它是中国至今所知惟一具有潜力成为全球(或大区性、或中国)的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层型、也即中生界-新生界界线层型的候选剖面(露头剖面),从而也可能是中国古近系、也即新生界最下面一个阶的最合适的建阶剖面或层型剖面。为此,湖北当阳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层型问题无疑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傅炯 《地质论评》1959,19(1):35-36
在贵州西部及云南东部(滇黔边界一带),三迭纪与二迭纪地层出露很广,其中上二迭纪煤系中含有大量的炼焦用煤,是一片含?的处女地(北接黔西北大?田、南至滇东师宗煤田北缘)。由于历年来在这一带没有作过正规的地质测量及矿产勘探工作,所以对于下三迭纪与上二迭纪地层分层界线问题是不大引人注意的。在黔西北赫章、水城及滇东南师宗一带,下三迭纪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研究了新疆地区的二迭纪地层及其所含的植物化石后,发现对新疆二迭纪的古植物地理分区,以及安加拉和华夏两大植物区系的关系问题的研究,是有意义的。新疆北部地区(即北疆的准格尔、吐鲁番二个盆地)二迭纪的植物基本上属“安加拉”型,即与苏联库兹涅茨盆地的库兹涅茨植物群(也称“安加拉”植物群)相类似,但其中也有不少与华夏植物混生的情况出现。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则是以华夏植物为主,在北缘亦有典型的安加拉型分子。总之,新疆地区在研究安加拉植物区系与华夏区系的关系上有重要意义及独特的地理上的价值。笔者于1977年3月参加在新疆召开的北方地槽地质会议期间,在会上粗略介绍了有关新疆二迭纪植物的区系问题,现整理成文,错误和不成熟之处难免,望批评指正。对提供资料和化石的新疆石油局、地质局、156煤田地质勘探队等单位和有关人士,笔者深表谢意。   相似文献   

16.
随着地层及古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随着各种手段,如同位素、古地磁及痕量元素方法等在地层研究工作中的应用,国际上对地层的划分和对比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系与系之间界线为研究也是各国地质学者重要的研究课题.利用“界线层型”方法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就是在世界范围内寻找一个最理想为连续剖面及若干参考剖面,作为国际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准.正如国际地层分类指南中所表示的那样.“一个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层型,应当从  相似文献   

17.
Robustoschwagerina在广西隆林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正> 在桂北、滇东及黔西南一带,石炭系一二迭系的岩层系连续沉积,未见通常所称的栖霞底部煤系或梁山组。从上石炭统至下二迭统,是一套以灰岩为主的碳酸盐类岩层,这是我国地层工作者研究石炭系与二迭系界线的理想地区。近年来,我队张明发、龙家荣等在广西隆林县城附近,测制石炭系—二迭系剖面时,采集了大量化石,其中(竹蜓)化石交由笔者研究。在栖霞组下部3米厚的灰色厚层灰岩中,找到了以Misellina为主的(竹蜓)类动物群,  相似文献   

18.
胡世忠 《福建地质》1989,8(3):235-245
地层划分对比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指导地质生产和科研工作。据此目的,对目前盛行的“界线层型”提出了质疑。认为“界线层型”是以均变论为基础所确定的人为界线,它既不能较完全地反映地质历史发展的本来面貌,也不利于在生产、科研中推广使用。因此,作者建议采用综合研究方法,选择统一地层划分的事件界线。它不但符合地壳运动的阶段性和生物发展的规律性,而且标志明显,便于生产使用。地层中的稀有事件在地质发展史上包括生物演化及沉积环境变迁,起着巨大作用,形成的自然界线在确定地层时代和对比中具有广泛性、等时性及易辨性。在地史演化过程中一些稀有的突发事件比常见的渐进演化事件起着更加关键性的作用。而且它重视突变与渐变的结合,更强调突变和灾变,这在哲学上是正确的。因此,应积极开展事件地层学的研究,以促进我国地层学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滦平盆地张家沟侏罗-白晋系界线上下为连续沉积的浅湖一半深湖序列,介形类和叶肢介类化石丰富,是中国陆相J/K界线理想的层型候选剖面。通过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介形类,叶肢介生物组合及沉积学与成因地层学的综合研究,认为陆相侏罗-白垩系生物生物地层界线以介形类大个体滦平介Luanpingella的消失,女星介Cypridea的出现,叶肢介Nestoria,Pseudograpta及Keratestheria等的消失以及Eosestheria的始现,扇三角洲平原或前缘亚相或等同亚,微相带的结束为标志,陆相界线层型研究和定义异于海相盆地,陆相环境生物化石的自然缺尔可以通过地层格架建立及沉积亚微相序列高精度地划分,对比予以弥补,并应纳入陆相界线层型的定义中。  相似文献   

20.
华南峡东地区埃迪卡拉纪地层连续,出露完整,化石丰富,顶、底界线清楚,是世界上同时代地层最具代表性的序列之一,也是解决埃迪卡拉纪年代地层划分、竞争相关界线层型剖面的最理想地区之一.根据近年来峡东地区埃迪卡拉系的同位素年代学、生物地层学和化学地层学等方面的研究积累.本文以生物地层序列(生物演化阶段)为基础标志,以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的重要变化界面为辅助标志,对峡东地区埃迪卡拉纪地层进行年代地层的划分,提出2统5阶方案.下统名称建议用峡东统,下分九龙湾阶和陈家园子阶;上统名称建议用扬子统,下分吊崖坡阶、第四阶和第五阶.在此基础上,根据生物地层和碳稳定同位素地层学的特征,初步探讨了与其他地区埃迪卡拉系的对比关系.这一划分和对比方案只是目前研究的阶段性认识,更完整的划分对比意见还有待今后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