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以大厂矿田91、92号矿体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大厂矿田成矿背景及91、92号矿体的矿石构造、成矿构造类型及成矿构造系列等研究,主要取得成果和认识:(1)大厂矿田91号、92号矿体矿石构造有韵律层纹条带状构造、网脉状构造、节理脉状构造等,矿体成矿构造类型划分为同生沉积型成矿构造、构造型成矿构造和叠加型成矿构造;(2)通过构造解析,将大厂矿田成矿构造划分为沉积型成矿构造系列、挤压型成矿构造系列、挤压-走滑成矿构造系列三类,分别对应早期(海西期)喷流沉积成矿系列、中期(印支期)剪切带型成矿系列、晚期(燕山期)花岗岩型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2.
通过矩方法,以无序数据集中不同品位级次内的频率为测度,研究了胶东大磨曲家金矿矿体及玲珑花岗岩、胶东群等近矿围岩的Au、Ag、As等主要成矿元素分布的广义谱曲线(D_q-q)和多重谱曲线(f(α)-α)特征。在权重-0.2≤q≤1. 6时,结果显示矿体与近矿围岩中成矿元素品位分布的广义谱和多重谱特征存在明显的区别。矿体中三种成矿元素的广义谱曲线近似直线,而多重谱曲线的宽度较小,显示成矿元素品位级次密集,较为均匀,接近简单分形;近矿围岩中广义谱曲线弯曲明显,多重谱曲线的宽度较大,显示近矿围岩中元素品位级次范围较宽,相对不均匀。同时,矿体中多重谱曲线f(α)的极值所对应的α比近矿围岩中的小,代表最或然子集的品位增加,指示成矿元素在矿体中富集。多重分形分析显示矿体中的成矿元素较近矿围岩中变得更为富集而均匀。  相似文献   

3.
成矿流体电导特性研究及其在金矿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流体包裹体研究发现,成矿溶液高浓度聚集区,常是矿床的主(富)矿体赋存处。用热爆法打开包裹体提取成矿溶液,以电导度度量其相对浓度,以地质类比法通过从已知到未知的分析,将其结果用于成矿找矿试验。实践证明,该方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应用前景:(1)查找成矿断裂,优选最佳成矿区段;(2)区分有无工业价值的含金石英脉;(3)反映矿段或矿体的贫富程度;(4)评定矿体的稳定性或矿化不均匀性;(5)评估矿脉的剥蚀程度;(6)矿脉深部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4.
王莉娟 《矿床地质》1998,17(Z6):965-968
该文论述了内蒙狼山霍各乞一号矿床Cu-1、Pb-3、Pb-1矿体的流体包亵体镜下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流体的酸碱度、氧化还原参效及压力等成矿物理化学条件,认为Cu-1、Pb-3矿体(产铅为主)的成矿流体特征与Pb-1矿体(产锌为主)不同。Cu-1、Pb-3矿体属海底火山喷气(流)沉积变质成矿,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火山热液。Pb-1矿体属海底热卤水喷溢沉积变质成矿,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热卤水。  相似文献   

5.
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的方法学基础及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伏矿体定位预测是当前成矿学和成矿预测学的科学前沿和研究重点.重点讨论了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的方法学基础及方法论.指出:(1)大思路、小尺度、高精度是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的方法学基础;(2)成矿分析是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的方法论;(3)结构分析是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的最有效途径;(4)组合预测方法是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的新工具.  相似文献   

6.
云南西畴县菜园子铅锌铜矿,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下泥盆统坡脚组(D_1p)之矽卡岩层中,矿体产状与岩层产状基本一致,成矿结构面为硅钙面;通过对矿体系统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区域地质和矿床地质特征,该矿床至少存在2次成矿作用,早期为喷流沉积成矿,晚期叠加了燕山期隐伏花岗岩提供岩浆热液成矿,该矿床的形成为多源多期成矿。  相似文献   

7.
秘鲁马尔科纳铁矿位于南美安第斯山金属成矿带中。9-10号矿体赋存在志留-泥盆系马尔科纳组角岩中,MINA9、MINA10两个矿体实为同一矿体,只是被后期安山玢岩脉切割分成为两段。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走向上连续,由一个主矿体组成,地表出露主矿体长1 450m,平均宽度100m。西部矿体走向近EW,倾向NW,倾角较缓;东部矿体走向NEE,倾角中等,围岩为角岩。矿体沿走向厚度稳定,9号矿体沿倾向矿体变薄,10号矿体沿倾向矿体增厚;由于后期氧化作用,铁矿体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特点,由上到下分为氧化带、过渡带和原生带。综合矿物学和Ar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结果,铁矿床主要形成于侏罗纪—早白垩世,成矿分为7个成矿阶段,中-晚侏罗世(171~156 Ma)的磁铁矿阶段、磁铁矿-硫化物阶段和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是马尔科纳铁矿的主要成矿期;早白垩世(110~101 Ma)出现脉状铁-铜-硫化物叠加矿化阶段。马尔科纳铁矿的成矿模式:板块的碰撞-俯冲,造成强烈的幔源岩浆活动,形成大规模火山喷发和高钾钙碱性岩的侵位,火山(岩浆)期后的含矿流体沿NEE向断裂侵位,磁铁矿聚集矿化,形成马尔科纳铁矿的主矿体;主成矿期后又弱的叠加矿化,与中基性岩脉和断裂一起改造、破坏了先期阶段的矿体。  相似文献   

8.
赣南崇义地区茅坪钨锡矿床铼-锇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茅坪钨锡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东段,位于崇(义)—(大)余—(上)犹钨多金属矿矿集区西华山—杨眉寺区段中北部的天门山—红桃岭矿田,为天门山岩体向北倾伏延伸的前锋部位;矿区钨锡矿化类型主要有云英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种。文章选取云英岩型矿体及上部石英脉型钨矿体中与黑钨矿共生的辉钼矿7件,进行Re-Os等时线年龄测定,得到其模式年龄为(141.4±2.2)Ma~(158.2±2.2)Ma,其中云英型钨锡矿体中辉钼矿等时线年龄为(156.8±3.9)Ma,成矿时代为中侏罗世,对应于燕山早期第二阶段;从云英岩矿体中样品模式年龄为(150.7±2.4)Ma~(158.2±2.2)Ma,石英脉型矿体中样品模式年龄为(141.4±2.2)Ma~(151.0±2.4)Ma。分析石英脉型矿体紧随但略晚于云英岩型钨锡矿体成矿,并结合矿田内取得的同位素年龄数据,探讨了矿田成岩成矿时代及时差,推断天门山岩体可能为多次成岩成矿的复杂式岩体,其成矿时代跨度为133~156Ma。  相似文献   

9.
九户林陶瓷土(瓷石)矿床为碱长花岗岩脉型矿床,矿体赋存在晚白垩世碱长花岗岩体中,严格受张性断裂构造控制,矿体两侧具钾长石化带-纳长石化带-云英岩化带等蚀变分带,矿体与岩体、断裂构造组成了三位一体的成矿条件,属岩浆期后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热液型矿床,成矿条件独特,晚白垩世碱长花岗岩(κργK2)岩体中,是该区瓷土(瓷石)找...  相似文献   

10.
阿舍勒是新疆十分重要的铜多金属矿集区,矿化均赋存于下–中泥盆统阿舍勒组火山岩系中。矿化类型多,成矿元素组合复杂(Cu、Cu-Zn、Cu-Zn-Au、Cu-Pb-Zn-Au、Cu-Pb-Zn-Ag)。阿舍勒组火山活动时间是402~375 Ma,矿化时间为394~379 Ma,持续了15 Ma。本文通过对阿舍勒铜锌矿和萨尔朔克金多金属矿的系统研究,提出阿舍勒矿集区矿床模型,认为尽管矿集区铜多金属矿化类型多,成矿元素组合复杂,但成矿均与火山作用有关,属同一VMS成矿系统,只是不同部位存在矿化差异。在火山斜坡和洼地喷流沉积形成层状铜锌矿体和重晶石矿体,补给通道中形成脉状铜(锌)矿体和铜铅锌银矿体,潜流纹岩中形成脉状金铜铅锌矿体,潜英安岩中形成铜矿体,潜火山岩接触带形成铜矿体,在断裂或裂隙中形成铜矿体。  相似文献   

11.
粤东新寮岽铜多金属矿区钻孔深部矿体铜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寮岽铜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粤东地区新发现的铜多金属矿床之一,矿区位于东南沿海锡、钨、铜等重要矿产发育地区,成矿地质条件非常好。本文通过对矿体中黄铜矿的铜同位素研究表明,其δ~(65)Cu值(-0.34‰~+1.37‰)与斑岩型矿床的δ~(65)Cu值基本一致,成矿物质Cu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成矿流体显示为中高温(250~420℃)岩浆热液特征,Cu的分馏与岩浆热液活动关系密切,矿体的形成与成矿流体出溶有关。铜同位素组成随深度增加有增高趋势,能形成规模矿体。同时,铜同位素可以直接指示热源的位置,在热液流体石英脉出现的区域,铜矿体δ~(65)Cu值都低于0,在热液接触带、特殊的赋矿围岩和构造作用部位铜同位素值较高,预示着主矿体的边缘或前锋,是最为明显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何进忠 《地质论评》2016,62(S1):31-32
三位一体找矿预测模型是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遵循的原则。三位是指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标志,一体是指矿体、矿床或矿田。可以理解为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标志决定矿体、矿床或矿田产出的空间位置,反映的是成矿要素与成矿产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或者空间结构模型,是由某一个成矿地质体决定的矿床成矿系统的最小单元,如某斑岩体决定的次火山热液成矿系统和同生断裂决定的热水沉积成矿系统。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2016)颁发的1:50 000 矿产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成矿地质体是指与矿床形成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有密切联系的地质体。成矿结构面是指赋存矿体的显性或隐性存在的岩石物理及化学性质不连续面,也就是赋存矿体的各类界面。成矿作用标志是指能够直接指示矿体赋存位置的、对找矿预测具有特殊意义的标志(中国地质调查局,2016)。矿床成岩成矿年代学及成矿作用产物与成矿地质体的空间关系表明,成矿地质体在成矿过程中,仍然主要起导矿构造的作用,尽管部分成矿现象类似于侧分泌成矿,但规模热液矿床的形成必然伴随着大规模流体沿构造通道持续或间歇性运移。完整的成矿系统必然包含源、运、储三个基本环节(翟裕生,2005),所以成矿地质体也可以表述为导矿构造,进而将三位一体找矿预测模型定性地表述为导矿构造、成矿结构面和成矿作用标志决定成矿作用产物产出的空间位置。模型的定量表示则需要研究导矿构造、成矿结构面和成矿作用标志的响应范围及其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3.
西藏曲水县达布斑岩铜(钼)矿床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锆石LA-ICP-MS微区U-Pb测年技术,对冈底斯成矿带东段曲水县达布斑岩Cu(Mo)矿床北部达布矿区含矿斑岩体、南部显角囊含矿花岗闪长斑岩岩体进行了年代学研究,通过对3件岩体样品中单颗粒锆石的分析,达布主矿体花岗闪长斑岩样品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6.5±0.05Ma(n=15,MSWD=3),达布主含矿体二长花岗斑岩样品年龄为16.1±0.13Ma(n=15,MSWD=1.03),南部显角囊矿体花岗闪长斑岩年龄为16.2±0.04Ma(n=13,MSWD=0.0064)。对达布矿床斑岩Cu(Mo)矿床主矿体中4件辉钼矿样品,显角囊矿体中6件辉钼矿样品,分别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试,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4.6±0.50Ma(MSWD=0.35,主矿体)、14.8±0.23Ma(MSWD=1.3,显角囊)。结合前人研究以及本次测年结果认为:1)达布斑岩铜(钼)矿床岩体侵位的年龄应限定在16Ma左右,成矿时代为14Ma左右,成矿时间差小于0.86Ma,与区域上"成矿瞬时发生"的成矿规律是一致的;2)矿床产出于印度-亚洲大陆板块后碰撞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东乌旗狠麦温都尔锌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东蒙晚古生代-中生代铜、铁、铅、锌、银、锡、钼、金成矿带中西段。成矿受古生代中亚造山与中生代火山岩浆活动双重影响,成矿背景复杂。矿床的主要含矿围岩为早二叠世宝力高庙组的一套火山碎屑岩,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岩体为燕山期花岗斑岩。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与地层接触带外带的断裂破碎蚀变带中。矿体受构造控制,呈NEE向(70°±)展布。矿体的矿化类型主要为细脉状和浸染状,局部呈团块状。成矿元素主要为Zn,伴生Pb和Ag;Cu局部形成单独的矿体。成矿整体受区域构造演化影响,经历了晚古生代火山活动(含矿建造沉积、形成)-中生代岩体侵位-矿化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广西巴马料屯金矿床是较为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床,金矿体与燕山晚期石英斑岩脉空间上相关。矿床勘查成果和野外露头观察均表明石英斑岩脉切割金矿体,说明岩浆岩形成于矿体之后。成矿元素地球化学测量结果表明,Au、As元素沿石英斑岩脉走向出现明显的分异,表现为在导矿和容矿断层区段Au、As质量分数高,局部形成矿(化)体;远离矿体的砂泥岩和灰岩围岩地段,则逐渐降低至正常背景值,说明石英斑岩侵位过程中切割早期的矿体或含矿断层,萃取了矿(化)体中成矿元素Au、As,从而在这些断层之间形成一定宽度的高值带。成矿元素地球化学测量支持岩浆岩形成于矿体之后的结论。石英斑岩脉白云母斑晶的40Ar/39Ar坪年龄为(95.5±0.7)Ma,代表了岩浆侵位年龄,由于岩脉形成于矿体之后,此年龄可以作为成矿年代的上限年龄。本矿床及滇黔桂"金三角"其他卡林型金矿的确切成矿年代,尚需更多高精度直接成矿年龄数据的约束。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上海金山张堰铜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鉴于与成矿作用有关的下列地质事实:1.成矿严格受石英闪长岩与金山群角岩系的接触带制约;2.主矿体与矽卡岩关系密切;3.矿体产出部位钾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硅化等热液蚀变作用比较发育;4.主矿体大多呈透镜状,矿体中主要金属组份分布均匀;5.与成矿有关的张堰石英闪长岩体具有较高的成矿元素背景值;6.成矿的主要金属硫化物矿物的δS34值(0.9‰~4.7‰)显示了硫的岩浆来源。因此,认为张堰铜矿在成因上属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
CSAMT 法在辽西康杖子区深部探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泽新 《地质与勘探》2009,45(5):600-605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具有探测深度大、横向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在深部找矿勘探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肖家营子铜钼矿床是辽西地区一个大型矽卡岩型金属矿床,大部分矿体是隐伏矿体,矿区外围的康杖子区与本区有相似的成矿地质环境,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体与围岩电性差异明显,通过应用CSAMT,矿体具有低电阻特点,根据成果推断解释,对深部有利成矿部位进行了钻探验证,取得了理想的探矿效果,在矿区外围取得第二深度空间找矿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8.
西藏玉龙铜矿床——鼻状构造圈闭控制的特大型矿床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文章研究了背斜圈闭构造控制玉龙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的形成和矿体的分布。通过对成矿体系中各矿体的产出和形态特征、矿床地球化学原生晕分布特征、圈闭构造的古构造应力场恢复等的研究,认为玉龙铜矿的斑岩型(Ⅰ号矿体)、矽卡岩型(Ⅱ、Ⅴ号似层状原生矿体、Ⅴ号矿体上层矿体)、矽卡岩-次生氧化富集型(Ⅱ、Ⅴ号似层状次生氧化矿体)、角岩型(接触带角岩中硫化物矿体)、隐爆角砾岩型等矿体的分布受甘龙拉背斜的南段倾伏端的构造圈闭控制。因此,超大型玉龙铜(钼)矿床的形成与良好的背斜圈闭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19.
藏东类乌齐赛北弄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北弄锡矿矿体赋存于上三叠统阿堵拉组的砂板岩、细砂岩、粉砂岩的裂隙或断裂破碎带中,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从矿体的产出特征、矿物组合、成矿温度及成矿物质来源,初步判断为中温热液矿床。按锡矿化组合,属锡石-电气石-石英(脉)型锡矿床。  相似文献   

20.
金属硫化物包括黄铁矿(FeS2)、白铁矿、磁黄铁矿(Fe1-xS)、胶黄铁矿(Fe3S4)等在多金属矿床中大量存在,能够反映矿床的成矿过程及矿体存在的物理化学条件等信息,对分析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地球化学环境有重要的意义。前人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