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四拨子-六拨子钼铜矿位于燕辽成矿带东部,是近年来发现的中型钼铜矿床。矿体呈似层状、脉状和透镜状赋存于长城系石英砂岩及白云岩中的夕卡岩带,钼矿化与硅化关系密切,矿体及其周围发育大量的夕卡岩。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夕卡岩期、石英-硫化物期  相似文献   

2.
羊拉大型铜矿床位于滇西北德钦县,为金沙江构造带内的代表性矿床,其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尚未取得统一认识。本文从地层划分、岩浆岩及其构造背景、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成矿时代与矿床成因等方面分析了研究进展,提出了"热水沉积-岩浆热液成矿-构造热液改造"成矿模式。海西期热水沉积作用提供部分成矿物质,但未形成规模铜矿体;晚印支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为最主要成矿期,形成羊拉铜矿的接触交代型主矿体,其残余岩浆浅成就位形成石英斑岩脉及斑岩型矿体;燕山-喜山期构造热液改造成矿作用使不同矿体进一步富集或贫化,并错段矿体形成不同的矿段。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嫩江县三矿沟含金铁铜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三矿沟含金铁铜矿床属典型的夕卡岩型矿床.它产在华力西期花岗岩体外接触带上,经夕卡岩化及热液硫化物矿化,形成众多黄铜矿矿体、含金黄铜矿矿体、磁铁矿矿体,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铜矿、斑铜矿、磁铁矿、银金矿,并伴生硒、碲、镓、铟等有益组分.三矿沟花岗岩体-断裂破碎带及接触带-多宝山组地层三者控制着矿床的形成.在三矿沟-多宝山一带存在寻找同类矿床的极大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云南个旧卡房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云南个旧是世界上最大的锡多金属矿田,卡房铜矿是个旧矿田主要的产铜区。卡房铜矿主要的矿床类型有两类:玄武岩层中或玄武岩与大理岩层间的似层状矿体以及花岗岩与围岩接触带矿体。围岩蚀变主要有夕卡岩化、阳起石化和金云母化。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卡房铜矿夕卡岩中的辉石主要为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石榴子石端元组分以钙铝榴石-钙铁榴石为主。流体包裹体及氢、氧同位素研究显示,从主成矿期到后成矿期,流体温度有显著降低(从260~360℃到160~280℃),而流体盐度则基本保持不变(从1.74%~12.51%到1.74%~11.93%)。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早期成矿流体主要以岩浆水为主,而晚期成矿流体可能在上升过程中与地层中的大气降水相混合。硫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卡房铜矿似层状矿体中硫化物的硫来源于三叠系玄武岩,而燕山期花岗岩和三叠纪玄武岩共同为卡房铜矿接触带矿体提供了成矿所需的大部分的硫。铅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卡房铜矿似层状矿体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三叠系玄武岩,而接触带矿体的铅可能主要来源于燕山期花岗岩。  相似文献   

5.
薛步高 《云南地质》2009,28(4):351-366
东川大型-超大型铜、铁、金综合矿区,受改造形成的层状富铜矿;后生的含银脉状铜矿;普遍伴生Nb2O5的后生含铜磁铁矿及成因与深部隐伏碱性岩有关的金矿,其工业矿体的形成都与多旋回火山-岩浆(晋宁-澄江期与燕山-喜马拉雅期为主)的改造、成矿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九子沟铜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硫同位素特征等几个方面的综合研究,九子沟铜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星红铺组地层中的九子沟-太山庙灰岩单斜层北接触面及其附近,以层状、似层状产出。九子沟铜矿床分为三个成矿期:早期沉积-变质期、中期热液改造期和晚期表生期,中期热液改造期为主要成矿期。流体包裹体特征显示成矿温度主要集中于180~240℃,盐度集中于2.0%~6.0%NaCl,密度为0.68%~0.95%,成矿深度为0.9~3.2km,成矿流体属于低盐度低密度体系。九子沟铜矿δ18OH2O平均为-4.098‰;δDH2O平均为-80.625‰,说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或地下热卤水。δ34S值变化范围为6.21‰~9.37‰,平均7.44‰,说明硫主要来源于地壳,且有少量海水硫酸盐中硫的加入。认为该区矿床属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7.
刘光永 《矿物学报》2022,(4):425-434
紫金山矿田东南矿段铜钼矿床地处紫金山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和罗卜岭斑岩型铜钼矿床之间。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试蚀变矿物特征,并结合地质填图、钻孔编录和岩矿鉴定等工作,划分出钾化带、绿泥石绢英岩化带、黄铁绢英岩化带、地开石硅化带、明矾石地开石硅化带等5个蚀变带。钻孔编录和镜下观察发现,金属矿物分为2个期次,生成顺序为磁铁矿-黄铁矿(第1期)→赤铁矿→辉钼矿-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第2期)→硫砷铜矿-蓝辉铜矿-铜篮。矿化类型与蚀变分带关系密切:以黄铜矿+斑铜矿+辉钼矿为主的Ⅱ号矿体产出于绿泥石绢英岩化带,与罗卜岭铜钼矿的蚀变矿化特征相似;以蓝辉铜矿+铜蓝交代黄铜矿+斑铜矿为主的Ⅳ号主矿体主要产出于地开石硅化带和明矾石地开石硅化带底部;以蓝辉铜矿+铜蓝+硫砷铜矿为主的Ⅴ号矿体产出于明矾石地开石硅化带,与紫金山铜金矿的蚀变矿化特征相似。明矾石温度分带显示具有罗卜岭斑岩和紫金山火山机构2个高温中心,中、低温混合明矾石化与Ⅳ号主矿体空间上呈显耦合关系。另外,Ⅳ号主矿体的云母矿物Al-OH吸收峰小于2205 nm。初步认为Ⅳ号主矿体是紫金山浅成低温热液叠加罗卜岭斑岩矿床外带所形成。  相似文献   

8.
察尔其铜矿位于新疆拜城县,是区域滴水铜矿带的东段。铜矿体产于新生界中新统-上新统康村组第四段(N_(1-2)k~4)的第3亚段和第5亚段;铜矿化主要产于杂色砂岩及其与泥灰岩接触部位附近。矿区含矿层主要有B矿层和C矿层,B矿层划分出3条铜矿体,其中B1、B2号矿体为主矿体;C矿层矿体划分出5个矿体,其中C1号矿体为主矿体,也是察尔其铜矿区的主矿体。矿区新近系康村组含矿层沉积特征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分流间湾微相,滨浅湖亚相的浅湖砂坝微相和浅湖泥微相,局部出现深湖相。康村组沉积物来自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含矿砂岩的碎屑来自灰岩、泥灰岩、砂岩、泥岩、变质岩、深成岩、火山岩等,与北邻天山造山带的岩性相当。认为察尔其铜矿床属于与新近纪湖相沉积作用有关的砂岩型铜矿,并将铜矿形成过程分为2个成矿期3个成矿阶段,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
红海VMS铜锌矿床位于新疆东天山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的卡拉塔格地区,矿床上部发育似层状块状硫化物矿体,下部为不整合的脉状-网脉状矿体,块状矿体上盘火山岩盖层中也发育少量铜矿化。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根据矿物交代次序、脉体穿插关系和矿物共生组合类型,精细划分了矿床的蚀变分带和成矿期次。矿床(含盖层)从浅到深依次发育绿泥石-钠长石-绢云母-碳酸盐化、绿帘石-绿泥石-钠长石-绢云母-碳酸盐化、石英-绢云母-黄铁矿化、块状硫化物矿体、绿泥石-黄铁矿±绢云母化和绿泥石-石英-绢云母化。红海矿床成矿过程可分为VMS成矿期、后期热液叠加期和表生期,其中VMS成矿期可细分为黄铁矿阶段、黄铜矿-闪锌矿阶段和重晶石阶段,后期热液叠加期可细分为钠长石化阶段、绿泥石-绿帘石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主矿化期及蚀变特征与典型VMS矿床类似,但同时还表现出许多海底交代作用的特征。后期热液在矿体上盘火山岩中所产生的绿帘石化、绿泥石化和绿帘石-石英-黄铜矿-斑铜矿脉、石英-碳酸盐脉等蚀变和矿化,与斑岩矿化系统的青磐岩化类似,表明红海矿床后期可能受到斑岩系统的叠加,矿区具有斑岩铜矿床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
雪鸡坪铜矿位于印支期义敦—中甸岛弧带中南段。矿区含矿岩体为印支期石英闪长玢岩及石英二长斑岩,岩石蚀变强烈,由中心向外依次为硅化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盘岩化带,具"典型斑岩铜矿"的蚀变分带特征。矿区Ⅰ-1矿体为主矿体,成矿元素以铜为主,伴有金、银、钼等多种有用组分。该矿体沿倾向延伸部分还未完全控制,深部找矿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中厂铜矿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的康滇地轴中段,赋矿地层为中元古界下部的通安组,铜矿体赋存在通安组第二段和第三段中,铜矿体呈似层状,矿体围岩分别为白云石大理岩、石英变粒岩和含石英大理岩,地层中层间破碎带、滑动带和裂隙发育,并发生硅化、绢云母化、白云石化和褪色等热液蚀变,地层中碳质含量较高,矿床地质特征上判断,成矿经过沉积成岩期和构造-热液改造期,成矿物质为多期多来源,因此认为中厂铜矿床属于沉积-改造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2.
广西贵港市龙头山铜矿为隐伏矿,矿体产状呈脉状、透镜状赋存于龙头山侵入岩-次火山岩体及周边围岩构造裂隙中,铜矿的形成与本地区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关系密切,属燕山晚期岩浆热液型矿床。在400m标高以下的,且具有明显的黄铁矿化岩体接触构造带是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3.
巴鲁巴铜矿床位于赞比亚铜带省卢安夏市罗恩-穆利亚希盆地北缘,赋存于晚元古加丹加超群下罗恩组的白云质片岩中。矿体的形态受复式向斜褶皱构造控制,呈飘带状。铜矿化主要以条带状、浸染状、脉状及网脉状产出。地层岩性与矿物分带组合特征表明,巴鲁巴铜矿区的沉积环境由早到晚,可能经历了陆缘到滨浅海环境,同时成岩成矿环境经历了氧化到还原的变化过程。矿区地层的沉积特征和矿化密切相关,表明了两者之间存在成因关系,具典型层控矿床特征。区域变质作用不仅改造了矿体的形态,同时也活化了早期沉积-成岩期所形成的部分成矿物质,形成脉状铜矿化。巴鲁巴铜矿床为沉积-改造型层控铜矿床。  相似文献   

14.
该矿床分布于双井子—黑虎山向斜核部大理岩(下石炭统白山组)中,成矿与东西向断裂有关,矿体严格受大理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体接触带的控制,金-铜矿化与移卡岩化密切相关,矽卡岩化愈强烈矿化也愈强烈。矿石类型有3种:黄铜矿-闪锌矿矿石、含闪锌矿黄铜矿矿石及黄铜矿矿石。矿石有益组分有Au、Ag、Cu和Zn等。该矿床成矿过程可划分为3个成矿期和4个成矿阶段,即矽卡岩期,包括无矿阶段和氧化物阶段;石英—硫化物期,包括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阶段和石英-黄铜矿阶段;表生氧化期。从以上认为,该矿床属矽卡岩型金-铜矿床。本文还指出,现已发现的矿体多与激电异常值对应,因此在岩体超覆大理岩部位若发现激电异常高值时,应注意寻找隐伏的金-铜盲矿体。  相似文献   

15.
云南贡山县雪林底铁铜矿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产于燕山晚期花岗岩外接触带的石炭系第三段(C)~C之层间构造破碎带中;矿体产状与围岩地层产状一致,矿体直接围岩为石炭系第三段粗晶大理岩、透辉角闪变粒岩。燕山期岩浆活动不仅为铁、铜成矿提供大量物质来源,而且还为铁、铜物质发生转移、富集提供了热源。该矿床成因类型属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铁铜矿床。  相似文献   

16.
<正>德兴斑岩铜矿为中国东部最大的斑岩铜矿。该矿床由三个矿体组成,从大到小分别是铜厂、富家坞和朱砂红矿体。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铜厂和富家坞矿体进行。围岩蚀变主要为早期的钾化蚀变,成矿期的绿泥石-石英-绢云母化蚀变,以及晚期的石英-黄铁矿-碳酸盐化蚀变。野外观察和显微岩相学鉴定发现,该矿床的形成与高氧逸度环境有密切关系,矿化阶段可见大量磁铁矿-镜铁矿(赤铁矿的变形)等铁氧化物矿物与硫化物共生。部分矿化阶段的黄铁矿具有环带结构:黄铁矿中的共生黄铜矿-镜铁矿矿物包裹体环带。锆石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二十一站金、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十一站矿床的金矿体与铜矿体在分布的空间位置和展布方位上差异明显。金矿体分布于二十一站岩体西南接触带,呈北西向展布;铜矿体分布于二十一站岩体内,呈北东向展布。笔者通过对黑龙江塔河二十一站金、铜矿地质特征的分析,讨论了矿床的成矿控制因素,提出了二十一站金、铜矿分别是不同成矿期、不同成因类型产物的观点。二十一站金、铜矿是壳幔源混合岩浆经一定分异作用后,3次侵位固结成岩。在第一侵入期花岗闪长岩体内、外接触带的构造有利部位形成金矿体,在第二侵入期花岗闪长斑岩周围形成铜矿体。  相似文献   

18.
新疆滴水砂岩型铜矿床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边缘,库车前陆坳陷盆地。铜矿体赋存于一套河湖交替相的红色含膏盐碎屑砂岩建造中。矿床有三个主要含矿层,储量〉40×104t。该砂岩铜矿床为典型的层控型矿床,经历了"沉积-成岩-改造"成矿模式。在沉积期具有生物、化学双重成矿作用,经过后期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后生叠加改造再富集过程。铜矿体...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多宝山超大型斑岩铜矿的成矿作用和后期改造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黑龙江多宝山斑岩铜矿的形成与加里东期的火山岛弧密切相关,并因海西期的岩浆活动进一步富集成超大型铜矿,在燕山运动时遭受改造。燕山期变形可分为两期,早期为陆内造山带发育及坍塌,构造线方向北东东,晚期为北东向断裂左行走滑。在此基础上剖析了铜山断裂的活动方式及对矿体的破坏。作为成矿期后的改造断裂,铜山断裂既切断了地质体、矿体和斑岩型矿化蚀变带,同时又起到了保护下盘矿体免遭剥蚀的重要作用。对铜山矿床成矿条件、特别是热液蚀变与铜山断裂“控矿”构造细节的配套研究表明:铜山矿区南部仍然隐伏着含矿蚀变环带的上盘,有矿体存在,为寻找超大型斑岩铜矿提供了可靠的证据。事实证明:深入研究成矿构造控矿规律是行之有效的矿床预测工作基础,细致研究成矿期后构造运动是在已知矿区寻找新矿体的捷径。  相似文献   

20.
西藏革吉县尕尔穷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的尕尔穷铜金矿床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首个达到详查程度的大型铜金矿床。矿区发育三条断裂,其中F1和F2断层呈北东-南西向展布,F3断层为南北向展布。F1断裂产状复杂、延伸大于3000m,破碎带内发育的铜金矿体严格受其控制。目前,矿床主要由斑岩型钼(铜、金)矿体、接触带矽卡岩型铜金矿体、F1断裂破碎带内似IOCG型铁铜金矿体组成。不同矿体特征差别显著,斑岩型矿体主要产于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中,金属矿物以网脉状辉钼矿主,次为黄铜矿、磁铁矿、黄铁矿;矿物组合有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矽卡岩型矿体主要产于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呈层状、似层状,金属矿物主要为细脉-网脉状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铜蓝、自然铜、自然金、自然银,矿物组合为黄铜矿-磁铁矿-自然金、黄铜矿-斑铜矿-磁铁矿-自然金-银、黄铜矿-赤铁矿-自然金、辉钼矿、黄铜矿-自然金。破碎带内似IOCG型铁铜金矿体产于F1断裂破碎带,呈似层状,金属矿物以细脉-网脉状矿石和角砾状赤铁矿、磁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铜蓝、自然金为主;矿物组合为黄铜矿-自然金、黄铜矿-斑铜矿-自然金-银矿、赤铁矿-磁铁矿-自然金、黄铜矿-自然金。根据矿床地质特征,综合前人研究资料,本文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进一步探讨,认为尕尔穷铜金矿床是晚白垩世班怒洋关闭后南羌塘-三江复合板片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之间弧-陆碰撞阶段形成的,具有与钾玄岩-高钾钙碱性闪长类岩体、陆-陆同碰撞钾玄岩-高钾钙碱性重熔型花岗斑岩有成因密切联系的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的成矿特征,即主矿体赋存于斑岩、矽卡岩、构造破碎带中形成的"斑岩-矽卡岩-似IOCG"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