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葛源黄山铌(钽)矿床位于灵山花岗岩体西侧的内外接触带上,受赣东北深大断裂及其次级北东向和北西西向断裂的控制。围岩蚀变主要为角岩化、矽卡岩化和黑鳞、铁锂云母岩化等。总体矿化特征,近岩体富铌,远岩体而富钽。  相似文献   

2.
越城岭地区属于桂东北钨锡矿集区,共有30多处钨锡矿床点分布。钨锡矿化类型主要有矽卡岩-角岩型、矽卡岩型及石英脉型三类,矽卡岩-角岩型白钨矿为本区最重要的矿化类型。矿化主要赋存于寒武系清溪组中,钙质碎屑岩主要形成矽卡岩-角岩型似层状矿,碳酸盐岩中主要形成矽卡岩型矿,碎屑岩和花岗岩主要形成石英脉型钨锡矿。钨锡矿化主要分布于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带、岩体内和近岩体的地层中,加里东期花岗岩(越城岭岩基)W成矿元素初步富集,燕山早期岩株富W、Sn,为本区主要成矿物质来源处。矿床点主要沿越城岭东侧龙水—会龙铺弧形构造分布,矿脉多赋存于NNE向破碎裂隙带,NWW向及EW向张性、张扭性裂隙、层间破碎带。  相似文献   

3.
知不拉矽卡岩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段驱龙斑岩铜矿南侧2~3 km处,铜资源量接近大型规模,矽卡岩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和大脉状产出,主要受角岩化凝灰岩–大理岩岩性界面和断层破碎带控制。本文以最新勘查工作中钻孔揭露的花岗闪长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观察、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对知不拉矿床成矿母岩认识给出新指示。花岗闪长岩与角岩化凝灰岩、大理岩的接触带可见不同程度的矽卡岩化发育,由角岩化凝灰岩至花岗闪长岩有角岩化凝灰岩–矽卡岩化角岩–矽卡岩–矽卡岩化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的分带规律,岩体内可见长石被石榴子石、绿帘石等矿物交代,指示该岩体与矽卡岩矿体形成关系密切。测试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内锆石15个有效测点给出了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6.0±0.4 Ma,该年龄代表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与矽卡岩内成矿年龄16.9±0.6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锆石的176Hf/177Hf(i)值为0.2829~0.2831,εHf(t)为3.2~12,单阶段模式年龄tDM在209~563Ma之间,具有与驱龙中新世侵入岩相似的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岩浆可能起源于软流圈物质上涌引起的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知不拉矽卡岩矿床的成矿母岩为中新世花岗闪长岩,与驱龙斑岩矿床属于同一岩浆房演化出溶岩浆,分别是侵位于向形和背形构造中的热液作用产物。  相似文献   

4.
南泥湖—三道庄钼(钨)矿的成矿阶段从早到晚可以划分为(1)矽卡岩化阶段和角岩化阶段,(2)石英钾长石阶段和退化蚀变作用阶段,(3)石英硫化物阶段以及(4)石英碳酸盐阶段。通过对各阶段流体包裹体的碳、氢和氧稳定同位素研究,认为形成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以岩浆源为主,含少量有机质的碳酸盐地层的贡献次之,大气降水可能没有贡献。从矽卡岩阶段到石英硫化物阶段再到石英方解石阶段,成矿流体依次经历了硅酸盐熔体与富挥发分热液流体的不混溶、水岩反应和富气流体的减压沸腾,其中气体的大规模逸出发生在石英方解石阶段。  相似文献   

5.
<正>笔架山金(铜)矿床位于扬子地台西缘与三江褶皱带的过渡部位之金沙江—红河断裂与宾川—程海断裂交汇部位。矿区主要出露:奥陶系下统向阳组(O1x)石英和砂岩粉砂岩,与侵入岩接触带常具角岩化;泥盆系下统康廊组(D1k)和青山组(D1q)灰岩和白云质灰岩,与岩体接触带形成矽卡岩。受喜马拉雅期印—欧板块碰撞远程效应响影,区域断裂金沙江—红河断裂和宾川—程海断裂频繁活动,致使区内断裂呈多期多阶段特征,岩体呈多期侵入特征。目前区内发现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斑岩、花岗斑岩和煌斑岩组成,  相似文献   

6.
舍索铜矿区属冈底斯金铜多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区内矿产资源主要为铜,伴生有用组份有银、金、铅、锌、钼等,矿化类型为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该铜矿床是侵入体产生的热与含矿汽水溶液共同作用的结果,燕山晚期中酸性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是该区主要赋矿层位,铜矿(化)体主要赋存于矽卡岩中,次为透辉石英角岩中,极少量赋存在碳酸盐岩类岩石中。主要找矿标志是燕山晚期中酸性岩体与大理岩,结晶灰岩接触带矽卡岩、与大理岩呈互层状产出的透闪透辉石英角岩分布区、表生氧化带内的孔雀石及铜兰的分布区、表生氧化带内铁帽分布区。矿化蚀变以矽卡岩化、角岩化、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为主,局部发育较强的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黝帘石化、闪石化等。矿区共发现3条矿化群,共圈出7个矿体。  相似文献   

7.
经过对宝山铜多金属矿床的野外地质调查,认为该矿床主要由斑岩型铜钼(银)矿体、矽卡岩型铜、钼(银)矿体、角岩化变质粉砂岩内热液充填型铜金(钼、银)矿体组成。与成矿密切相关的构造为北东向F1断裂和北西向F2断裂。斑岩型铜多金属矿体呈细脉状、稀疏浸染状-稠密浸染状产出于花岗闪长斑岩中,矿体形态似层状、透镜状。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以浸染状和细脉-网脉状分布于花岗闪长斑岩与奥陶系碳酸盐岩接触带及其围岩裂隙中,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角岩化泥质粉砂岩中热液充填型铜多金属矿体,规模较小,均以细脉-网脉状黄铜矿、辉钼矿石英脉的形式分布于与花岗闪长斑岩接触带附近的志留系殿背组、清水组泥质粉砂岩中,呈透镜状产出。三类矿体在成因上存在联系,成矿作用主要受控于花岗闪长斑岩,只是成矿物质沉淀的空间位置存在区别。宝山矿床为与高钾钙碱性重熔型花岗闪长斑岩成因密切联系的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的成矿机制,即矿体赋存于斑岩、矽卡岩、角岩化泥质粉砂岩中所形成的"斑岩-矽卡岩-热液充填"复合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安徽贵池铜山矽卡岩型铜矿床蚀变矿化分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铜山矽卡岩型铜矿床产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中的安庆—贵池矿集区。研究区矽卡岩化与矿化发生于碳酸盐岩地层与花岗闪长斑岩间的接触带中,蚀变及矿化具有水平与垂向分带特征。水平方向上,靠近岩体的矽卡岩中石榴子石含量较高,远离岩体的矽卡岩中透辉石含量较高;靠近大理岩带发育钙铁辉石矽卡岩,远离大理岩带的灰岩硅化较强。垂向上,从上到下依次为角岩带、钙质矽卡岩带和镁质矽卡岩带。矿物成分研究表明,靠近岩体处氧化性较强,石榴子石的钙铁榴石端员含量高;铜多富集于含石英脉的岩体、距岩体略远的矽卡岩、角岩或大理岩中,而锌多富集于硅化灰岩及远离岩体的矽卡岩中。研究表明,该矿床中蚀变矿化经历了进变期和退变期,包括接触热变质阶段、进化交代阶段和早退化蚀变阶段、晚退化蚀变阶段。其中,大规模的黄铜矿化主要发生于早退化蚀变阶段,且在岩浆演化晚期进一步富集于斑岩石英脉中。  相似文献   

9.
王胜江 《云南地质》2014,(4):566-572
腾冲县叫鸡冠梁子铁多金属矿矿体呈似层状、脉状,赋存于二叠系空树河组中,空树河组普遍有矽卡岩化、角岩化和铁多金属矿化,矿化主要受矽卡岩控制,初步认为矿床类型为燕山晚期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确定杨家杖子钼矿区向斜构造下部是否存在隐伏花岗岩地质体,以及隐伏花岗岩接触变质作用特征,进行了大地电磁测深和钻探验证,结果显示:上富儿沟JK--1井于1 727 m、杨家杖子岭前矿南沟JK-2井于1 514. 79 m、喜鹊沟JK--5井于1 159. 92 m分别钻遇到花岗岩地质体;大地电磁测深显示杨家杖子向斜构造下部1 160~1 750 m存在隐伏花岗岩地质体,虹螺山大岩基与杨家杖子向斜构造下部的花岗岩体是连通的。以喜鹊沟JK-5井为例,隐伏花岗岩接触变质影响厚度780 m±,接触变质内带,角岩--矽卡岩带,变质程度为辉石角岩相,影响厚度约500 m,发育辉钼矿化;接触变质中带,透辉石大理岩带,角闪角岩相,影响厚度100 m±,发育含有透辉石大理岩;接触变质外带,为含透闪石微晶大理岩,钠长石--绿帘角岩相,宽度180 m,180 m以上过渡到未变质石灰岩。杨家杖子钼矿的主要矿体均产于石灰岩与花岗岩接触带的矽卡岩和斑状花岗岩中,属于矽卡岩-斑岩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11.
龙玛拉铅锌矿床是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之念青唐古拉铅锌成矿亚带东段的一个典型矽卡岩型矿床。前人对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演化、成岩-成矿时代、矿床形成动力学背景等方面进行过一定的研究, 但对矽卡岩矿物学及分带模式还缺乏系统的研究。为此, 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编录、系统的镜下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 开展矽卡岩矿物组合、矿物成分及其分带特征研究。矿床矽卡岩矿物主要包括石榴子石、辉石、硅灰石、绿泥石和绿帘石等。矽卡岩矿物组合和化学成分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矽卡岩主要发育在角岩与大理岩接触带, 或沿裂隙充填在围岩中, 横向上显示了从褪色角岩→石榴子石矽卡岩→深色角岩→透辉石矽卡岩(矿体)→大理岩→角岩的分带特征。垂向上由顶板至底板表现出从角岩→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大理岩→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角岩的岩性分带特征。矿床石榴子石为钙铁-钙铝榴石类质同象系列(And7.92~88.63Gro5.92~86.46Pyr+Spe1.04~5.11), 端员组分变化范围较大, 表明矽卡岩的形成环境并不是完全封闭的体系。通过对铅锌主矿体的赋矿矽卡岩中石榴子石进行研究, 表明成矿流体是从矿区南西方向向北东方向运移就位形成主矿体, 为矿区寻找成矿岩体及深部找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长春兰家金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兰家金矿是吉林省大黑山条垒多金属成矿带中的一个矽卡岩型金矿,矿床受北北东向张性断裂控制,矿体产于下二叠统范家屯组大理岩与晚三叠世石英闪长岩接触带中及接触带外带大理岩与角岩分界面中。金矿体形成于矽卡岩晚期热液蚀变阶段,主要赋存于阳起石或纤闪石矽卡岩中。金与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藏南冲木达铜矿床属矽卡岩型铜矿床。矿区出露地层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桑日群比马组,遭受不同程度的矽卡岩化蚀变或区域浅变质作用。矿区铜矿(化)体主要赋存于比马组3~4段透辉石榴矽卡岩、矽卡岩化大理岩中,并主要产出于断裂构造带及其断裂两侧附近。铜矿(化)的形成经历了矽卡岩化阶段和热液硫化物阶段。  相似文献   

14.
红牛铜矿区位于义敦岛弧南端的格咱弧,产于红牛向斜核部及两翼,矿体主要赋存于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结构面、内部岩性结构面、层理构造及层间破碎带中。与成矿有关的岩体为石英二长斑岩、花岗斑岩,与成矿关系密切相关的围岩蚀变类型有矽卡岩化、硅化、角岩化,典型的矽卡岩矿物为透辉石、石榴子石。  相似文献   

15.
三道庄和黄背岭矿区矽卡岩、角岩的对比研究显示出,矽卡岩和角岩各元素丰度和配分型式主要取决于原岩的岩性,其次与交代热液性质和交代程度有关。不同矿区的矽卡岩具有不同的元素组合,这些元素组合对矿床形成和矿化规模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志 《地质与勘探》2013,49(1):9-18
甲玛铜多金属矿是冈底斯成矿带内产出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之一,是西藏藏中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开发对象.本文根据矿区308个钻孔的成矿元素化学分析结果圈定富矿体,其中,主矿种铜圈定品位为1%,共生矿种钼圈定品位为0.1%,共生矿种铅圈定品位为1%,共生矿种锌圈定品位为0.8%.通过其平面分布特征分析发现,甲玛矿区富矿体以钻孔ZK1616-ZK3216为中心,从北东往南西形成Mo→Cu→Pb+ Zn的富矿体分带特征;通过其剖面特征分析发现,甲玛矿区富矿体主要呈层状、块状、透镜状、树枝状等产出,其大多产于矽卡岩内,少部分产于斑岩体内,而角岩中基本未见富矿体.矿区铜厚大富矿体的矿物组合主要为斑铜矿+黄铜矿+硅灰石+石榴子石+石英,其蚀变主要可见矽卡岩化、硅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等;钼厚大富矿体主要矿物组合为辉钼矿+斜长石+钾长石+石英-辉钼矿+石榴子石+硅灰石+石英,其蚀变主要可见矽卡岩化、硅化、泥化、钾化等.  相似文献   

17.
苏家铁多金属矿床位于黑龙江省张广才岭成矿带内,受一撮毛碱长花岗岩体及相关花岗斑岩岩体控制。矿体产出于花岗斑岩和大理岩的接触带及层间破裂带内,主要为矽卡岩型铁锌矿体。组成矿体的主要矿石矿物为磁铁矿和闪锌矿; 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矽卡岩化、矽化、角岩化、碳酸盐化和绿泥石化,其中矽卡岩化与矿化关系密切,是区内的主要找矿标志。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来自壳源岩浆演化和上部热液交代碳酸岩地层,并在矽卡岩带内形成矿化体和矿体。结合成矿地质背景,确定苏家铁多金属矿床为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8.
<正>西藏察隅县那阿钨矿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拉达克—冈底斯弧盆系东段,隆格尔—工布江达复合岛弧的错高-德玛拉变质杂岩带上,属冈底斯—念青唐古拉陆块活动大陆边缘。是西藏地区近年来发现的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矽卡岩型钨矿之一,属典型的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钨矿床。白钨矿主要赋存在古—中元古界德玛拉岩群蛇躲岩组中,岩性主要由黑云片岩、二云片岩、石英片岩、板岩、角岩、变质石英砂岩及大理岩组成。矽卡岩化和钨钼成矿作用主要发育在岩体与含钙的围岩地层的接触带、或远离接触带的大理岩地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巴音塔拉钼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音塔拉钼矿位于乌力吉-欧布拉格铜、金成矿带,钼矿体产在石炭系上统阿木山组中,矿体的形态、产状受岩性、构造控制较为明显,分布范围、产状与矽卡岩、角岩的分布范围、产状相一致。1-1号钼矿体平均品位为0.12%,最高品位为8.55%,品位系数变化较大;1-2号钼矿体平均品位为0.73%。矿床围岩蚀变强烈,与矿化关系较为密切的围岩蚀变主要有矽卡岩化、角岩化,化探异常主要元素组合为Mo、Au、Ag、Cu、Zn、W、Sn、Bi,各元素异常套合较好,均达4级以上浓度。矿床的围岩蚀变、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均具有矽卡岩型矿床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拉屋矿区铜铅锌矿床为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主要产于灰岩、大理岩与二长花岗岩接触带上的矽卡岩内。矿区主要构造为北西向拉屋断裂(F3)及其次级断裂,与成矿关系密切。矿体受围岩接触带及断裂、岩层界面控制。围岩蚀变主要有矽卡岩化、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