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引言大豆是克东县主栽品种,年播种面积约占总面积的60%以上。近几年来,对大豆的栽培技术投入增加,科学技术普及率已到千家万户,生产措施不断完善,新品种逐年引进,产量一年高于一年,已成为克东县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但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尤其是年际的热量、降水变化较大,大豆的产量高低相差较大。通过对大豆在不同地块生长发育的全过程进行观测,在诸多的气象要素中,降水、热量等气象条件对大豆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积温不断升高,有效积温不断增加,大豆产量明显增长。但是,7月份出现旱涝现象对大豆产量影响非常明显。2热量条件对大豆的…  相似文献   

2.
气象要素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1-2009年大豆田间试验观测数据,利用相关和通径分析揭示了大豆不同发育期的气象因子和生物因子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期的气象要素对大豆产量影响效果不同,其中开花-结荚期的平均气温与大豆产量相关性最大,为0.90,其次为播种-出苗期的降水,相关系数为0.71,结荚-鼓粒期的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分枝期的生物量和开花期的叶面积对大豆产量具有一定影响(r>0.5)。通径分析显示具有显著直接作用的因子是开花期的叶面积,不同发育期的气温与降水主要通过对生物量和叶面积的间接作用来影响大豆产量,结荚-鼓粒期的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对产量具有较大的直接作用。耦合气象因子与生物因子建立大豆产量回归模拟方程,能够较好解释大豆产量(R2=0.99)。  相似文献   

3.
气象因子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 8 5 0试验区 1971~ 1990年的气象因子及大豆产量资料进行了降水、积温的限制因子分析 ,得到降水是影响大豆产量主要限制因子 ;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 ,建立大豆产量的预测模型 ,找出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4.
王彦平  赵慧颖  李淑英 《气象》2006,32(S1):130-134
应用积分回归原理,对大兴安岭东部地区大豆产量与该地区大豆生长期内的土壌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逐旬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全生育期0?50cm 土层中以20?40cm土层的土壤相对湿庋与大豆气象产量的多元回归方程的回归效果较显著,且不同时段土壤相对湿度对产量的影响效应是不同的,5月上句至5月下旬、9月上旬至9月下旬土壤相对湿度对产量的影响均为正效应,相对湿度每增加1%,产量分别增加2.69~19.74kg?hm-2和1.01?12.26kg?hm-2,6月上旬?8月下旬土壤相对湿度对产量的影响为负效应,相对湿度每增加1%,产量减少0.57?8.08kg ? hm-2.  相似文献   

5.
5~7月光照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直线相关分析法,计算5—7月份日照时数与当年大豆单产的相关系数,分析5—7月份日照时数与大豆单产的关系。得出结论是,在没有遭受特大干旱、低温冷害等农业气象灾害时.5—7月份日照时数与当年大豆单产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说明5—7月份日照时数是影响大豆产量的气象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6.
10年来对大豆同一品系进行试验。在试验区不变、环境条件相同、技术手段基本一样的情况下,分析了大豆产量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诸多气候要素中,水热条件对大豆生长发育以及产量起主要作用。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分析黑土区(黑龙江)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对大豆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期为大豆生产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94—2017年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的发育期、土壤水分、产量结构资料分析了大豆不同发育阶段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基于土壤相对湿度指数(Rsm)的干旱等级划分规律及有效水分贮存量对大豆不同发育阶段产量结构各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994—2017年研究区各发育阶段平均有效水分贮存量在14—18 mm之间变化,共发生干旱82站次,其中轻旱77站次,中旱5站次,没有发生重旱和特旱,其中开花—结荚期、结荚—鼓粒期发生干旱频次较高,且1994—2017年研究区域发生干旱的频次是逐年降低的。大豆的气象产量、株结实粒数、株籽粒重与不同发育期的各层次的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相关性不大;百粒重与三叶至开花期的20—50 cm土层、结荚—鼓粒期的0—20 cm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相关性较大;茎秆重与播种至出苗期的30—50 cm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呈显著正相关;播种至开花期土壤中的有效水分贮存量尤其是深层土壤在一定范围内越多,株荚数越多;空秕荚率与播种至出苗期的0—20 cm和30—40 cm、出苗至三叶期的30—40 cm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8.
近几十年,随着城市化的加剧,空气污染已先后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空气污染已经对城市及周边雾的物理化学特征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雾的发生发展还受到局地和大尺度气象条件变化的影响,各因子综合作用导致不同国家和地区雾的变化较为复杂。对国内外关于雾和空气污染的关系研究进行了回顾,包括雾水化学组成及来源、雾水化学组成的形成机制、影响雾形成和变化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能源结构和其使用方式、空气污染治理水平是决定城市及周边雾水化学组成及比例的主要因素;空气污染、城市化和气候变化是雾形成和长期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诸因子通过改变宏观或微观的气象和环境条件而影响雾发生发展和长期变化,影响雾长期变化的物理化学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大同市空气污染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大同市辐射、日照条件变差、烟幕日数增多等事实,利用大同市1963—1987年地面实测的太阳辐射资料分析了大同空气污染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及其长期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的减弱与空气中混合污染物的影响有较密切的关系;空气污染对太阳辐射量减弱的逐年变化情况,与混浊度因子的变化有很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空气污染是近代城市气候的重要特征之一。城市各种废气、烟尘排入大气,势必改变大气成份,直接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兰州市区为四周环山的河谷盆地,静风多、风速小,大气层结稳定,一年四季皆有逆温层存在;加之近年来工业、交通发展迅速,每年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废气和污染物,直接影响人民的身心健康。但由于缺乏  相似文献   

11.
孙玉亭  王春乙 《气象》1984,10(5):24-26
研究天气对产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作物产量预报,这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方法。实际上,农业气象产量预报并不是完整的农业产量预报,因为农作物产量不仅与环境条件有关,还与品种、肥料、农业技术措施有关。因此,只分析外界条件和产量的关系,往往造成与实际有较大的差异。作物生长动态模式是根据作物实际生长状况,如采用干物质累积量、有效分蘖数、穗数、粒数等惰性因子,并考虑未来将出现的天气条件,  相似文献   

12.
利用广州市环境监测站2007-2009年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及同期地面气象要素(大气能见度、10 min平均风速、最大风速、气温、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露点温度、气压、24 h降水量)观测资料和空气污染物(PM10、SO2、NO2)监测数据,分析广州市空气污染指数(API)与气象要素及空气污染物之间的联系,挑选相关因子,用多元回归法和径向基神经网络进行API建模,并对2009年1--4月和9-12月进行试报,结果表明:后者预测效果比前者优异,可作为广州市空气污染预报的参考手段.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003年11月呼和浩特市气象站的常规气象资料和同期天气图资料与环境监测站自动监测系统的污染物(SO2、NO2、PM2)浓度资料进行分析,并计算了污染物浓度与气象条件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与气象条件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的地面和高空天气形势对应空气污染浓度不同。  相似文献   

14.
蔡学湛 《气象》1988,14(1):12-16
本文通过1962—1985年大气辐射过程、大气透明度和大气混浊度的变化,间接推断福州大气质量的长期演变及空气污染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直接辐射量减少,大气透明度的降低和大气混浊度的提高,都反映了城市空气污染的逐步发展,归因于空气中颗粒物的增加。本文所讨论的大气污染物混浊因子T_R,可以较客观地反映福州空气污染的年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RBLM-chem模式,利用杭州市高分辨率城市建筑等资料,定量分析城市动力效应、热力效应以及城市植被、人为热对SO2、NO2、O3、PM2.5等主要污染物浓度的影响.结果 表明,城市化过程使得大部分城区温度上升约1℃,相对湿度下降约6%,风速下降约0.8 m·s-1,湍流动能增强约0.03 m2· S-2.城市...  相似文献   

16.
柳州地区素有种植大豆的习惯,尤以春大豆的面积最大,并已发展为我区春大豆主栽区之一。但寒、旱、涝和高温等不利气象条件对大豆生产危害较大,产量低而不稳定。本文以 1985年我站大豆分期播种资料 (北京豆和75-375两个春型品种;播期从二月下旬至九月上旬每旬逢六播种,每品种共20期;每期每品种设两个重复,每亩2万亩,小区面积0.025亩;观测生育期、生长量和产量性状等),通过对大豆不同季节播种产量要素的气象条件分析,鉴定其气候适应性,为进一步发展大豆生产,合理利用气候  相似文献   

17.
揭示春大豆后期干旱对产量形成的影响规律,为开展夏秋干旱评估和抗旱灌溉提供科学依据。于2017年和2018年在吉林省中部开展大豆鼓粒—成熟期农田水分控制试验,设7个土壤水分处理和1个自然雨养处理,观测土壤湿度、结荚率、空秕荚率、百粒重及产量。采用回归方法分析土壤湿度对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田间持水量以下,大豆粒重和产量与鼓粒—成熟期间耕层土壤水分线性正相关,结荚数和空秕荚率与土壤水分呈二次函数关系。鼓粒—成熟期间0—30 cm土层土壤湿度每下降1个百分点,大豆结荚数和有效荚数分别下降3.1和3.7个百分点,相对百粒重和相对单产分别下降0.8和1.5个百分点,空秕荚率上升9.3个百分点。大豆鼓粒—成熟期比较喜水,但也有较强的耐旱能力,土壤湿度22%—23%之间大豆荚数多、空秕荚少、籽粒重、产量高。大豆鼓粒—成熟期轻旱、中旱、重旱和特旱的土壤相对湿度指标分别为66%—75%、57%—65%、50%—56%和50%以下,对应的减产率分别为5%—10%、11%—15%、16%—20%和20%以上。与以往指标比较,本试验重旱、特旱指标明显大于凋萎湿度,更符合大豆水分生理规律,可用于春大豆鼓粒—成熟期干旱影响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18.
大豆硬实水份指标分析及硬实种子对苗情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8月正值大豆鼓粒期,遇到严重干旱,降水量与历年同期比减少72%,使大豆产生硬实,硬实率高达15%。硬实使粒重下降,不但影响产量.而且还给下一年生产带来隐患。因为硬实种子种皮内形成腊质层堵塞水孔,使种子不能正常吸水,有的硬实籽粒在水中浸泡一个月都不吸水,用含有硬实的大豆播种必然导致出苗不齐而减产。硬实是因干旱作...  相似文献   

19.
对九三地区1970-1995年大豆单产与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建立时间序列分析模型,求出了气象产量。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大豆单产与各气象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找到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