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两极地区,由于严寒的气候制约着动植物的生长或生活, 动植物无论在种类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比水热条件结合得比较好的中、低纬度地区要少得多。两极在生物种类上并不完全相同,如北极有著名的北极熊,而南极没有熊类;南极有大量的企鹅、磷虾,而北极却没有企鹅和磷虾。两极附近生物的共同之处是:其动植物都有极  相似文献   

2.
北极凭吊     
北极缘何不见企鹅? 我们知道,企鹅是南极的象征。据统计,南极地区的企鹅约有几十亿只,是南极洲鸟类中最大的家族。当然,企鹅并不仅限于南极洲,在南半球的许多海岛上,甚至在位于赤道附近的加拉帕戈群岛上,也有企鹅为分布。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同样气候酷寒,冰雪茫茫的北极地区,却没有企鹅独行的身影,只有北极熊猎捕海豹的惊险画面。那么,北极为什么没有企鹅呢?  相似文献   

3.
有问必答     
《海洋世界》2010,(5):F0003-F0003
<正>1.南极和北极哪个地区更加寒冷?答:南极更寒冷。据统计南极年平均温度要比北极低26℃,冬季平均温差也比北极低44℃,这主要是两极的海陆分布不同所致,南极是海洋包围着大陆,北极是大陆包围着  相似文献   

4.
两极地区是指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尽管两极地区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它们都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拥有大量的冰雪,也离人类最为遥远。但也有许多的不同之处:北极地区主要由海洋构成,称为北冰洋,约112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一些岛屿存在,而南极地区主要由大陆构成,称为南极洲,约1400万平方公里;北极地区有大量的土著居民居住,而南极地区除了科研人员之外则基本无常住人口;北极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已经为沿海各国大规模开发,而南极的矿物资源则仍隐  相似文献   

5.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 (ECMWF) 5°× 5°格点场南北半球位势高度场资料 ,计算并分析了南半球海平面平均地转西风及其随纬度的分布特点和季节变化特点 ,计算了南半球位势高度对纬向平均的偏差 ,分析了超长波的分布特征。以上结果均与北半球同期计算结果作了比较 ,指出了南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6.
南半球平流层大气环流的若干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维政  黄菲  冯伟  金华  费杰 《海洋通报》2000,19(6):17-23
利用欧洲中期预报中心(ECMWF)5°×5°格点场南北半球6层位势高度场资料计算分析了南半球平流层100hPa平均地转西风随纬度的分布特点、平均地转西风季节变化特点、厄尔尼诺年前后西风廓线形态差异计算分析了南半球位势高度对纬向平均的偏差,分析了超长波的分布特征.以上结果均与北半球同期计算结果作了对比比较,指出了南北半球大气环流在这几方面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7.
利用包含Argo和WOD05的历史现场观测数据集,分析研究了全球历史海温观测的三维时宅分布特征,并对观测数据的偏度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海温观测数据在全球许多海域(特别是南大洋和北冰洋)较为稀少,大多数观测集中在北欧沿海、北美的东西部沿海和西北太平洋区域以及其他少数区域;北半球观测数据明显多于南半球;2)海温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分布特征,其非正态分布和有偏现象是一个全球的普遍现象,且随着海区和深度而变化;非正态分布网格数量在任意给定的深度层次上占总网格数的比率超过80%:3)海温观测在各水平层次总体上具有正偏的特性,但在黑潮、湾流、南极绕极流等区域呈现出负偏的特征;具有正偏分布特征的区域网格数量占全球网格总数的比例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至600 m时达到75%左右.  相似文献   

8.
’95北极——北极不再沉寂公元1909年,探险家罗伯特·皮瑞第一次抵达北极点,从此翻开了人类探索北极地区的历史篇章。但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却再没有其它探险队涉足此地。北极依然是科学探索史上的一页空白。直至近些年来,随着各国科学家们对南极大陆的不断探索和研究,证实两极地区在宇宙探测、环境保护、生命起源、气候变迁以及大陆漂移等问题上有着至关重要的学术价值。北极地区才又一次成为了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认识上层海洋中混合层和障碍层的时空变化特征。本文基于Argo (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海洋观测网2007—2018年的温盐数据,使用差值法计算了全球海洋混合层深度(Mixed layer depth, MLD)和障碍层厚度(Barrier layer thickness, BLT),讨论了二者的月均值、季节均值和年均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全球海洋的混合层普遍在夏季浅、在冬季深,随季节变化的特征显著。北半球混合层变化幅度较大,大西洋混合层比同纬度的太平洋深;赤道海区混合层较浅;南半球混合层呈纬向带状分布,60°S附近大洋海域存在显著的深混合层带,南极大陆与该深混合层带之间的海域混合层常年较浅。全球障碍层呈"哑铃状"分布,两半球的高纬度海区是障碍层高发区,障碍层不仅厚且持续时间长,以半年为周期变化,南大洋60°S附近海域显著的厚障碍层带随季节变化;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长期存在障碍层,障碍层冬厚夏薄,且厚度大部分不超过40 m。  相似文献   

10.
地球上最值得骄傲的海鸟应该属于北极燕鸥。盛夏,她振动起神奇的双翅,来到北极抚育儿女;隆冬,她又南飞13000公里安家南极大陆,去躲避北极那可怕的严寒。年复一年,北极燕鸥往返两极,从不改变。有人估算,燕鸥一生30余年,旅程达到80万公里以上。人类似乎对此无法相信,这不大的鸟,会居然有如此持久的耐力?但,这是真的。北京仲夏夜,董利的家。桌上堆满首次北极考察、首次南极考察时的照片以及各种书籍和报刊。常听人说北极考察是如何如何神秘莫测,南极之行又是如何如何惊心动魄,可是从董利的神情中却看不到一丝的兴奋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部的郯庐断裂,以左行平移为主,如该断裂西侧,有一条安徽五河-红心铺断层,东侧向北错移达19km,在南黄海中,地震震中的分布,是北东5°的平行线状,与郯庐断裂的走向平行.而北美西部的圣安德列斯断裂,具有右行平移性质,上述两大断裂远隔太平洋,取遥遥对称之势,说明太平洋板块向北移动得比亚州大陆和北美大陆快,造成了板块之间的差异运动,而形成了上述对称的两大断裂.在世界地图上,清楚可见,各大陆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只有孤立的澳洲,在南半球,但也处在南回归线附近的低纬度地区.  相似文献   

12.
企鹅是南极生物的代表,约有1.2亿只,其中阿德雷企鹅的种群最大,约占其总数量的1/3,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东部和南极半岛及其沿岸岛屿。 南极鸟类发出的声信号是它们集群、行动、繁殖、辨认配偶及幼子、抚育后代和防御外来侵害保卫自己的重要功能之一。中外学者分别对南极某些鸟类的生态行为和发声信号进行了研究,并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Taylor et al.,1990;张春光等,1991;程明华等,1992,1993;Kerry et al,1993)。但有关企鹅在不同生态行为下发声信号的研究却较  相似文献   

13.
北极海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使用了北极海冰1972~1989年的资料,分析了北极海冰的区域特征、季节变化和长期变化的特征。发现由于北极海冰南侧被殴亚和北美大陆所包围,处于基本封闭状态,只有通过白令海峡与太平洋相连和格陵兰海和娜威海与大西洋相连的两个通道,其环境条件与南极海冰绝然不同,因此其特征也明显不同。1、季节变化小。净冰面积冬季是夏季的2倍左右,而南极海有6倍之差。2、海冰寿命较长。以多年冰为主,平均寿命为1.3年。  相似文献   

14.
哲人的预言早在公元前2世纪,希腊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希帕库就提出,已知的大陆极其广袤,且都在北半球,南半球绝大部分是海洋。因此,南半球也应该  相似文献   

15.
利用基于客观分析方法重构的Argo网格资料(未同化其他观测资料),分析探讨了2004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太平洋海域(60°S-60°N、120°E-80°W)温度气候态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西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29℃等温线的包络范围(暖池),夏季显著增大,位置也明显偏北,且其厚度仅限于约100 m上层;在亚热带海域次表层(约150 m),形成南北两个高温(南部大于27℃,北部大于24℃)中心,呈马鞍形分布,但并不以赤道为对称中心,而是偏向北半球8个纬度;在南、北纬40°附近海域,等温线十分密集,形成"极锋";在新西兰东南海域存在低温水舌由南向北的入侵现象,从表层至1 000 m深层始终可见,似是终年存在的一个水文特征。温度的年变化规律表层最明显,每年呈一高一低的分布趋势,亚热带海域尤为显著,北半球温度年较差大于9.5℃,南半球约为6.0℃,且北半球的最高、最低温度值分别出现在每年的8月份和2月份,南半球则相反。表层以下,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远不如表层明显,至500 m中层,整个太平洋海域的温度最大变幅仅为1.0℃。赤道海域表层温度明显存在3年的周期性年际振荡,北亚热带表层也表现为3-6个月的周期性年际变化,中层年际振荡较缓,振幅也较小,而亚南极海域从表层直至500 m中层,均存在不规则年际振荡。  相似文献   

16.
基于Argo观测的太平洋温、盐度分布与变化(I):温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基于客观分析方法重构的Argo网格资料(未同化其他观测资料),分析探讨了2004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太平洋海域(60°S-60°N、120°E-80°W)温度气候态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西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29℃等温线的包络范围(暖池),夏季显著增大,位置也明显偏北,且其厚度仅限于约100 m上层;在亚热带海域次表层(约150 m),形成南北两个高温(南部大于27℃,北部大于24℃)中心,呈马鞍形分布,但并不以赤道为对称中心,而是偏向北半球8个纬度;在南、北纬40°附近海域,等温线十分密集,形成“极锋”;在新西兰东南海域存在低温水舌由南向北的入侵现象,从表层至1000 m深层始终可见,似是终年存在的一个水文特征。温度的年变化规律表层最明显,每年呈一高一低的分布趋势,亚热带海域尤为显著,北半球温度年较差大于9.5℃,南半球约为6.0℃,且北半球的最高、最低温度值分别出现在每年的8月份和2月份,南半球则相反。表层以下,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远不如表层明显,至500 m中层,整个太平洋海域的温度最大变幅仅为1.0℃。赤道海域表层温度明显存在3年的周期性年际振荡,北亚热带表层也表现为3-6个月的周期性年际变化,中层年际振荡较缓,振幅也较小,而亚南极海域从表层直至500 m中层,均存在不规则年际振荡。  相似文献   

17.
正英国南极考察处日前发布的研究显示,他们的南极科考站6月份监测到南极地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达百万分之400(400PPM),意味着人类活动带来的碳排放上升已逐步影响到地球最偏远的角落。据南极考察处介绍,北半球人口相对密集,燃烧化石燃料等人类活动不断推高碳排放量。相对来说,南半球人类活动较少,而南极洲更是人烟稀少,科学家此前曾  相似文献   

18.
全球有多处构造反常地区,非洲东部是被动陆缘,却有塞舌耳岛弧及弧后盆地。太平洋东西两岸构造及岩浆分布有巨大的差异,中国东部属拉张性质,但由陆至海火山岩分布却是由老到新;再者如马来西亚、印尼、南美合恩角以及南设得兰群岛等,它们破碎县锐的一端皆指向东方;南极布兰斯菲德海峡之重磁异常沿其东西延伸旗帜人分段特征,对这一切最好的解释就是大陆西向漂移。  相似文献   

19.
基于探空资料,对不同纬度海区船载微波辐射计的反演误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观测期间南半球热带地区与赤道地区对流层平均高度为17.5km左右,高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16km)。(2)相比于采用单神经网络,依据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南半球热带地区、赤道地区三类区域划分不同神经网络进行反演的结果取得一定优化效果,具体表现在南半球热带地区高空温度、低空相对湿度和赤道地区低空温度、相对湿度的反演误差的减小。(3)相关分析表明,微波辐射计对温度的反演效果优于相对湿度,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相对湿度的反演优于南半球热带地区与赤道地区。  相似文献   

20.
1.《南极海冰图集及资料》。资料样本年限为1973~1986年。内容有:(1)南极海冰密集度分布图;(2)南极海冰面积指数;(3)南极海冰长期变动图.2.《南半球500百帕平均高度及距平图集》.运用1972年5月~1990年4月共18年美国NCAR华盛顿天气预报中心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发布的南半球逐日500百帕5×5经纬度网格点高度资料,计算了多年平均的候、旬、月高度场和逐年逐月的平均高度及距平,并参考常规资料分析绘制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