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序言 1952年秋作者在皖南铜官山工作,见到发育较良好的燧石石灰岩的渐进的接触变质现象。因为工作的需要,并得测制精密的大比例尺地形底图之便,在详填该区地质图时,作者曾缜密观测其变化,并注意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因而有可能使作者对于该区燧石石灰岩的渐进的接触变质有了较全面的、系统的了解,并据  相似文献   

2.
叶连俊 《地质论评》1945,10(Z3):267-282
一、绪言燧石即俗称之火石。在世界各处古生代的岩层中分布非常多,在中国如石炭纪二叠纪,泥盆纪,震旦纪等纪内也在在有之,以不同的地层环境表示着相同的宗源。分布既然这样多,自然就大有研究的价值。把自然界习见的事务揭去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3.
渭北奥陶系的放射虫燧石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渭北奥陶系的放射虫燧石岩是在稳定的华北地台上形成的远洋沉积.它们产在赵老峪组深水碳酸盐地层的下部,并以层位稳定、纹层发育、富含放射虫骨骼、成岩交代组构清楚,以及在剖面上与薄层的硅质页岩呈韵律互层等为等征,表明是深水的放射虫软泥在成岩作用早期由生物蛋白石经溶解-再沉淀反应快速转变而成.这种产在地台上的远洋沉积虽不多见,却是海平面大规模上升及其伴生的重大地质事件的反映.渭北放射虫燧石岩的时代相当于中奥陶世卡拉道克期.当时正值全球性海平面上升,秦岭古海盆也在发生强烈扩张与俯冲,因此,华北地台南缘下沉,使渭北地区变成了弧后深水盆地的北部边缘.当时研究区的古地理位置也恰好处于低纬度的赤道附近.这些都为放射虫燧石岩的堆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由于当时钙质浮游生物尚未大量兴起,所以其沉积作用不受CCD的控制,水深较之现代的类似物可能要浅得多.  相似文献   

4.
层状燧石的成因是个古老的新问题.从环太平洋造山带开始以至全世界造山带中,层状燧石多发现于与基性枕状熔岩紧密接触的地区.燧石在全部沉积岩中所占比率为1.6wt%(wallast和Mack-enzie,1983),并不算多,但由于它是地槽特有的岩相,故自19世纪末直至现在,这一问题在地质学界一直展开着讨论.造山带的层状燧石属于原生燧石,燧石层厚  相似文献   

5.
6.
一种特殊类型硅质岩——浮石状燧石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一种较为少见的特殊硅质岩产于南京及巢湖地区的下二叠统孤峰组地层中。它的显著特征是岩石中存在大量菱形和不规则状孔隙,孔隙周边和孔隙间主要由微晶石英组成。通过对该岩石的成分和结构等特征的研究,认为它是一种交代碳酸盐岩成因的硅质岩,并定名为浮石状燧石。  相似文献   

7.
海相燧石,页岩中的稀土元素指相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在淮北新元古代倪园组和九顶山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保存着许多燧石相微生物化石。通过对其形态结构、群落组合特征及埋藏保存状态研究,探讨其系统分类、生存环境及区域地层对比,确定这些微生物化石结构的原始性和群落的低分异性。结合相关地层中原始的光球状浮游微生物、Chuaria—Tawuia类型宏体碳质化石生物群及叠层石优势的特征考虑,这些微生物的生存时间是在南沱冰期之前。  相似文献   

9.
西霞灰岩中燧石结核成因的新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华 《地层学杂志》1994,18(4):317-317
  相似文献   

10.
对燕山地区蓟县剖面铁岭组条带状燧石进行Ar-Ar阶段加热实验,获得一个马鞍形年龄谱.通过对各温度阶段K、Ca、Cl质量分数及Cl/K、Ca/K比值变化特征的分析,笔者认为马鞍形谱线左侧视年龄的变化与燧石中流体包裹体含过剩Ar有直接关系;而右侧的变化则与燧石晶格中过剩Ar的释放有关.马鞍形谱线往往意味着样品含过剩Ar;但含过剩Ar的样品不一定都呈马鞍形.当燧石纯度很高,加热阶段划分得很细时,马鞍形谱线中温区间最小视年龄具有某种年代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松山  裘冀 《地球学报》1999,20(4):363-367
对燕山地区蓟县剖面铁岭组条带状燧石进行Ar - Ar 阶段加热实验,获得一个马鞍形年龄谱。通过对各温度阶段K、Ca 、Cl 质量分数及Cl/K、Ca/K 比值变化特征的分析,笔者认为马鞍形谱线左侧视年龄的变化与燧石中流体包裹体含过剩Ar 有直接关系;而右侧的变化则与燧石晶格中过剩Ar 的释放有关。马鞍形谱线往往意味着样品含过剩Ar;但含过剩Ar 的样品不一定都呈马鞍形。当燧石纯度很高,加热阶段划分得很细时,马鞍形谱线中温区间最小视年龄具有某种年代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栖霞灰岩中燧石结核成因的新证据毕华(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13)整个华南地区到处都能见到下二叠统栖霞组(P1q)富含珊瑚和的含燧石结核灰岩,厚度一般不超过150m,岩性、岩相之相对均一是华南地区地史上空前未有的。然而。栖霞灰...  相似文献   

13.
安徽淮南群四顶山组燧石Sm-Nd年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苏皖北部的上前寒武系进行了矿物学研究基础上,选择安徽北部淮南群四顶山组燧石作为测定对象,系统测试Rb-Sr和Sm-Nd同位素,应用Sm-Nd等时线方法进行了定年。本次研究表明,安徽淮南群四顶山组燧石可能是在海洋环境中形成,主要反映了陆源物质特征,其形成时代约为800Ma。这为苏皖北部地区上前寒武系是位于华北区青白口系和扬子区震旦系之间的一套地层提供了一个新的证据,也进一步印证了淮南生物群属于先伊迪卡拉期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4.
15.
16.
刘红光  刘波 《地质通报》2017,36(9):1635-1644
显生宙以来,碳酸盐岩地层中有燧石结核产出的现象十分普遍。现有研究认为,硅质生物壳体是燧石结核最主要的硅质来源,随着地质历史上主要硅质生物类型的演变,燧石结核的产出环境逐渐从浅水变为深水。不同地区不同层位的燧石结核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包括呈孤立分散的结核状产出、硅质选择性交代方解石颗粒而保留晶形完好的白云石、硅质矿物具有隐晶硅质-微晶石英-粗晶石英的规律性变化等。基于上述主要特征及不同研究实例的特点,前人总结出了有机质氧化模式、半透膜模式、混合水硅化模式、重结晶应力控制交代模式等燧石结核成因模式,从不同角度对燧石结核的典型特征进行了解释。然而由于燧石结核成因的复杂性及其可形成于沉积-成岩的不同阶段,各个成因模式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可用于解释部分地质特征。鉴于燧石结核对研究区的沉积环境、成岩历史等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对其成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尽管上述模式的提出时间较早,但针对特定问题的研究非常深入,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与现代铁细菌和金藻类似的微生物可能是前寒武系遂石铁建造的沉淀者.这类生物的繁盛对推测早期大气的含氧量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则江 《地质科学》1980,15(1):76-82
引言 河北易县青白口群底部燧石角砾岩(下面简称“角砾岩”)系指震旦亚界蓟县群铁岭组之上、青白口群下马岭组下部之角砾岩。它在太行山北段、中段都有分布,厚度由二、三米至五、六十米不等,在易县南约十四公里的向阳、北考一带发育很好,厚达六十米,顶底接触关系清楚,是研究“角砾岩”成因的良好地段。  相似文献   

19.
在宁镇山脉及其相邻地区古生代的碳酸盐地层中,燧石结核分布相当广泛。它是由二氧化硅组成的矿物聚积体,其矿物组分主要是石英-石髓的组合,蛋白石含量很少,可含有一定量的碳酸盐组分,随着时代由老至新其中二氧化硅的结晶程度不一,呈显微粒状及不等粒状结构。它的颜色或深或浅,浅色者为灰白色、红褐色、灰褐色等主要产于白云岩  相似文献   

20.
辽西下白垩统义县组湖相碳酸盐岩中的燧石成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辽西义县鹰窝山下白垩统义县组砖城子层中部发育一套湖相碳酸盐岩,可识别出4种岩相类型,其中角砾化团块灰岩相中含有大量燧石,所含的燧石可据形态划分为结核状、透镜状和团块状3种类型,据颜色和透明度识别出两种类型。燧石以微晶石英和玉髓为主,含少量的白云石和方解石晶粒。该岩相系相对干旱气候背景下的洪积-漫湖沉积体系中较浅储水洼地沉积,火山活动也具一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