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地球》2017,(7)
笔者曾经参与了总队组织的对全省消防部队基层单位开展的执法质量检查考评工作,发现了各地消防监督执法的诸多不足和问题,也借鉴到一些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就如何提高消防执法质量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图书分类是图书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图书分类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读者使用文献质量的好坏,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文献,使之更有效地服务于地震事业笔者就省局图书馆的图书分类,提出一些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举世闻名的郯庐断裂带,古往今来都是地质找矿、地震测报等工作的重要研究对象。该断裂究竟有无新活动呢?笔者曾在该断裂中南段的东海、新沂、宿迁等县做过多年地质调研工作,积累了一些说明该段新构造活动迹象的资料。所谓新构造活动,一般泛指从新第三纪开始到现在的构造活动。就郯庐断裂带中南段而言,新构造活动迹象主要表现为断裂、地震、水系、沉积物、地貌要素等方面。下面就该带中南段新构造活动迹象作一简单的介绍。一、水系的发育和变异1.水系的分流和改流  相似文献   

4.
张北6.2级地震预报纪实:地震活动性试验预报纪实之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华北地震活动性分析研究,在1997年10月下旬举行的1998年度地商会上笔者提出了本年度地震活动趋势意见,其中的空间预测区就包括了今年1月10日张北地震活动区,1997年11月13日根据震情三分律和对称模式作出了1997年11月13日到1998年1月23日共73天的短期预报,到1997年12月至1998年1月2日又出现了第二个层次的三分律图象,又进一步作出了第二个层次从1月3日到2月3日为时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12年前曾经指出,正如正则模型所预期的那样,观测结果表明,大地震的滑动是以其长度而不是宽度来度量的。最近,Romanowicz(1992)提出,新近的资料表明也存在与此相反的情况,这就促使我不得不重新研究这一问题。笔者在本文中指出Romanowicz分析中的一个定义性漏洞,即她在曲线拟合中由小地震转换到小震时把矩M0视作自由变量,而这个参数即是可以独立定义的。笔者发现,当该参数独立确定时,新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1933年叠溪7.5级大震的发震断层,虽已确认是沿北西方向展布的松平沟断层,但文章的作者们又指出“真正的地震断层我们没有见到,估计可能为从叠溪到松平沟一线的滑坡体所掩盖”。笔者利用航、卫图象的优、特点对叠溪地区的航卫图象作综合判释,并结合野外地表地质的实际情况,就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和极震区范围提出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彭艳菊  崔硕 《地球》2013,(10):108-109
正临时展览是博物馆陈列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博物馆永久性展览的重要方式。相对于永久性展览而言,临时展览时效性强,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如何把握临展的展示方式,提高临展的展示效果,多种科普手段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即以"走近矿权——矿业权管理知识公众化传播展"为例,初步探讨在专题性临展中科普手段的运用。笔者作为该展览的主要策划人,设计了展览的内容和形式,现就展览创作过程中运用到的科普手段和公众化传播的技巧与读者分享。1.展览策划过程"走近矿权—矿业权管理知识公  相似文献   

8.
近来很多地震工作者都在研究如何把近代统计物理学关于“宇宙数”(4.6692)…,的研究成果移植到地震预报的研究工作上并加以推广应用,这无疑是一件好事。笔者在日常工作中也确实发现华北地震活动中有“分界数”的存在而且有区域性的特点。这里是把地震活动由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所经过的某一个自然序数称为“分界数”的。比如1966年的邢台大地震群有5次Ms6.0级以上的地震,以6级地震为界,3月8日到29日为其爆发期,3月8日之前的前震和29日以后的余震在活动性上就有明显的差别,以“密集”—平静—大震”的特点来说就有明显的差别(《一九六六年邢台  相似文献   

9.
地震预报尤其是临震预报,是当今国内外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对于这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改变思维模式和探测手段来寻找突破口。笔者认为,在诸多的地震前兆信息中,震前地温突升是比较容易捕捉到的前兆信息之一。依据震前有关地温突升的一些观测事实和卫星热红外遥感能够探测到大震前有热红外异常现象,以及有地温突升必然就伴有地热信息释放的理念,笔者阐述了组建地温观测与卫星热红外观测相结合的新型立体化地热观测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国目前现有气象台站2800多个,地震台站1400多个,共计4200多个台站,要统一增设80cm及以下地温观测并纳入到地震观测网。当发现某一地点地温有突升现象时,立刻对该地区上空的卫星热红外遥感资料进行重点分析和研究,从中提取可能的地热异常信息及其分布状况。一是地温观测基本摆脱了地表以上复杂多变的天气变化等干扰信息的影响,二是从周围复杂多变的卫星热红外遥感图像中摆脱出来,转移到有地温突升地区上空的图像中来。  相似文献   

10.
韩京  吴小玲等 《内陆地震》1999,13(4):374-378
引言新疆从70年代组建地震队伍起,就开始进行测震观测和数据处理工作,其间积累了许多地震资料。在两次审编地震目录后,出版了1970~1979年和1980~1984年新疆地震目录,在国际合作项目中完成了天山地震目录的编制工作。从1986年引进BLOC86定位程序后,到1994年12月在编目日常工作中开始运行自行研制的新疆测震数据处理系统,整个编目工作经历了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的进程。在现阶段,建设完善的以实用软件为纽带的新疆测震数据工作系统至关重要,笔者试就这些问题谈谈新疆测震数据工作取得的新进展。1 …  相似文献   

11.
近区有震异常与无震异常的判别——前兆测量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溧阳地区1979年7月9日发生Ms 6.0级地震,震前有多种前兆变化;后于1981年3月及1982年3月相继发生了Ms 3.3及3.6级地震,距震中很近的溧阳台钻孔应力仪也记录到了明显的前兆异常。但溧阳台于1983年3月又记录到一次明显的异常,却无地震与其对应。这就出现了如何判别近区(数十公里范围内)有震异常与无震异常的问题。根据前兆实测资料,笔者拟对这个地震预报探索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作一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地球》2017,(7)
笔者分析了民办幼儿园消防安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民办幼儿园消防安全工作的必要性和主要措施,阐明做好民办幼儿园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应该把民办幼儿园的消防安全工作提升到社会和政府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13.
张义民  卜瑞荣 《地震》1989,(1):63-66
深井水位的振荡现象,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大量的观测结果表明,深井水位可以很好地记录到地震波引起的水位振荡,同时还可以记录到气压突变、大风、雷雨等其它成因的水位振荡。药树井除记录到上述振荡外,还记录到大量成因不明的水位振荡,笔者称其为未知型振荡。本文通过对各类水位振荡特征的对比分析,说明了未知型水位振荡的特点,并对其成因提出了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4.
四川深井水位同震阶变异常与地震预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笔者提出强震同震阶变异常与新区强震有密切关系的观点,就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6级地震,四川会理川-18井、石棉川-02井水位点观测到这一强震同震变异常的突出事件于1994年10月作出“今冬明春,四川省西南部及云南、缅甸相邻地区,可能发生6 ̄7级地震危险”的预报意见,结果在所提出的预报时段和预报地区内,发生了缅甸北部密支那6.3级,四川省西部部沐川县5.7级,5.1级及云南省南部金平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笔者参与地震史料汇编工作,现仅就广东省历史地震的有关问题,谈二点初步看法,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相似文献   

16.
新30号井水位大幅度快速升降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30号井水位自2006年8月22日开始数字化观测,截止到2009年12月,多次出现大幅度、快速升降异常现象。笔者通过多次周围环境的实地调查、统计与分析,认为异常由森林公园人工湖湖水渗流导致,不是地震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7.
《地球》2017,(7)
近年来,我国逐渐进入老年化社会,各种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养老院亡人火灾事故频发。笔者就养老机构普遍存在的火灾隐患进行了深入分析,对规范养老机构的消防安全管理,提升养老机构防范火灾能力水平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以前提出过,用地震活动性指数 A(b)来描述全球地震活动性。1984年 A(b)下降到1976年以来的最低值,但在1985年3月间智利发生了一次 Ms 7.8级地震,这似乎使得地震活动性开始增强。笔者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以下估计:1986或1987年全球地震活动有可能达到下一个峰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一年多对四川地区地震活动性的前兆研究进行清理,就以下几项课题的研究情况做一概述。 1.地震空区 笔者和席敦礼采用从R-t图寻找平静段,再在相应时段震中分布图上结合构造条件圈定平面空区的办法,对1970年7月到1983年6月四川地区有资料的16组5级以上地震前是否出现空区进行了清理,结果有10组在震前出现空区,占5/8,2组7级以上地震前均出现空区,5组6.0—6.9级地震中,有4组震前出现空区。根据空区形成过程,可分  相似文献   

20.
塔吉克斯坦的一批研究人员提出了震源发展的新模式。他们首先提出热过程在震源孕育中的作用,在此之前这点并未引起科学家的注意。地震和抗震建筑研究所副所长米尔佐耶夫对这项工作进行了评述。他谈到,地震从来就不会没有征兆。人们已经知道几十种仪器记录到的前兆,其中有地面形变、岩石电阻率变化、地壳的物理化学特征、地下水流量及地下水中某些成份,如氦、氡和其它元素的浓度等。这些前兆中有一些在震前几个月可以记到,其它前兆可在临震前观测到。然而,有许多前兆几乎总是构成各式各样的、非常复杂的图象。某些前兆是在很大范围内记录到的,并非总能成功地预测未来的热点——地震震中。未来地震孕育的一切图象,通常就象把原文已精心地编成密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