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农业地貌条件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农业资源、农业区划与国土整治的研究中,研究农业地貌条件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基础作之一.本文讨论了农业地貌条件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地貌是构成国土的要素之一,是人类赖以生活、生产活动的基本条件:地貌形态及地貌类型组合特征制约着国土资源分布规律和利用方向。研究地貌形态特征及其形成过程是国土整治的一项基础工作。本文拟就重庆地貌特征与国土建设中的几个问题加以分析。 一、地貌特征与农业生产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其利用方式受其地貌形态类型的制约,并以此影响农业结构和发展方向。重庆地貌基本特征,归纳起来有三: 1、地貌类型多样,有利于农业综合发展。境内各种地貌类型,以丘陵面积最大,占全市总面积的59.4%,山地占30.4%,平坝(缓丘带坝)占10.2%。据典型调查表明,土地类  相似文献   

3.
地貌学在国土整治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是地貌学与国土整治学术会与会者的共同认识。 此次会议于1984年11月8—13日在成都召开。参加会议的有105名地貌工作者。会上共收到论文120篇。 施雅风、丁锡祉、王乃梁、严钦尚和罗来兴等老一辈地貌学家亲临并指导了这次会议。 会议交流的内容大致可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地貌学为国土整治服务 与会同志发言指出,地貌是构成国土的基本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研究地貌的形态特征及形成过程是国土整治的一项基础工作。应用地貌学的理论和方法能解决工程建设中急需的问题,尤其是在前期、战略阶段所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疆域辽阔,地貌类型复杂,区域差异极大。深入认识各地地貌条件特点,对于国土整治、生产布局、资源开发和管理,以及环境保护等工作的意义都是很大的。 认识地貌条件特点可以从部门地貌入手,也可以以区域为基本单元。我国现在的地  相似文献   

5.
顾钟熊 《地理研究》1985,4(1):107-108
地貌学与国土整治讨论会于1984年11月7日至13日在成都举行。出席会议105人,收到论文129篇,分1.河流、河口/海岸、三角州、平原及农业地貌,2.干旱、半干旱、构造地貌及地貌区划与地貌制图,3.水川、冻土、喀斯特、滑坡、泥石流与川地地貌三个小组宣读论文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深入研究区域地貌发生发展规律,是地区开发和国土整治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结合生产应用的需要,分析各种地貌类型的生产潜力,指示与其它各种自然要素以及人工利用改造的相关性,用地貌制图的方法展示比文字报告有更明确的生产实用性。为了满足生产实用性目标,本文从内容和现图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地图与国土整治关系十分密切。由于地图能把国土的历史、现状、评价与规划等内容用图形符号正确的显示在具有严密数学基础与地理基础的平面上,用以说明对国土的认识和实践的结果。 因此,地图是国土整治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从一定意义上说,国土整治的地域研究与实践,是从地图开始,又以地图告终的,这是由国土整治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理学会于1980年12月25日到1981年1月3日在成都召开了“地理学与农业”学术讨论会,各省市地理工作者及有关生产部门的科技工作者132人参加了讨论。 会议由黄秉维理事长主持。并做了“地理学与农业”的报告。国家农委农业区划办公室张肇鑫同志在会上介绍了法国国土整治问题。法国国土整治的目标是:(一)促进条件  相似文献   

9.
气候、地貌、土壤等环境条件对中国植被分布的影响,已有深入论述。气候、地貌是决定地域水热条件的重要因素,而土壤形成过程及土壤类型又受地域水热条件所左右。因此,气候、地貌影响植被分布的信息,与土壤影响植被分布的信息,大部分是重叠的。综合研究植被分布与水热条件的关系,本质上在于阐明气候、地貌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当然部分地包含了土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国土整治包括的范围广,涉及的学科多,是一项综合性的为全民造福的战略任务。作为研究对象,国土是一个因素繁多、动态复杂的大系统,而地貌学着重研究地表形态的形成、发展以及分布规律,是国土整治不可缺少的基础学科之一,作为国土的一个组成部分,地貌是这个大系统中的开放小系统。  相似文献   

11.
新疆农业地貌分类:以编制新疆1:100万农业地貌图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木  陈模 《干旱区地理》1994,17(4):53-61
针对新疆地域辽阔,地形起伏巨大,山地层状地貌显著,盆地封闭、干旱,风成和流水地貌发育等特点,着眼于地貌与农业的关系,采用形态与成因相结合的分类原则,以地貌与农业关系密切的海拔高程、物质组成、相对高差、坡度等要素为指标,制定新疆农业地貌分类系统,划分农业地貌类型。  相似文献   

12.
黄淮海平原地貌结构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黄淮海平原地貌从地表到地下随时间变化进行了四维空间的研究,着重探讨了平原地貌结构和它的发育、演化规律,为本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1984年11月8至14日中国地理学会在成都市召开了地貌与国土整治学术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10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129篇。会议对1977年至1984年间地貌工作者在国土整治等方面的工作做了回顾,并广泛地交流了经验。会议还对2000年我国地貌学如何发展,怎样使地貌学更好地适应国土整治需要,更好地为四化做贡献等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地貌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对生产布局和经济地域的形成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并通过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条件产生间接影响。区域地貌环境分析,主要是综合分析地貌环境条件在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有利程度,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限制性。一、泉州地貌的基本特征与地貌分区1.地貌基本特征(1)受三组断裂带控制,山脉、河谷和岸线沿构造线发育,地势由西北向东南下降,有明显的展状地貌空间结构内力作用对泉州地貌的形成和发育产生深刻影响。本市断裂发育,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三组断裂带:北东向的福安—南靖、松溪—南靖和长乐—南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类型划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郭焕发  姚建衢 《地理学报》1992,47(6):507-515
农业类型是系统反映农业分布差异特征的农业生产地域综合体。我国农业生产条件复杂,地域差异显著,类型分布多样。本文按照土地利用、产值结构、集约程度、产出效益、商品化特征和农业自然条件等方面的依据指标,将全国划分为12个一级类和122个二级型。  相似文献   

16.
甘孜阿坝地区农业类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类型的研究,在国际上已有较久历史,它基本上可归纳为农业经济学和农业地理学两种方向。后者从认识农业生产地域分异的条件和特点出发,研究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诸要素的联系,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着重野外地理考察与制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农业类型的研究,在国际上已有较久历史,它基本上可归纳为农业经济学和农业地理学两种方向。后者从认识农业生产地域分异的条件和特点出发,研究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诸要素的联系,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着重野外地理考察与制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谭雪兰  安悦  蒋凌霄  谭洁  周国华 《地理科学》2018,38(10):1707-1714
以江南丘陵湖南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8个抽样村进行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从乡村聚落的居住条件、居住设施和乡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形态等方面,探讨江南丘陵湖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地域分异特征与规律。研究表明:乡村聚落研究是江南丘陵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布局优化与调控的基础。由于地域范围广泛,区域内的资源禀赋与地域组合、经济发展基础、文化传统等条件差异悬殊,因此江南丘陵湖南地区乡村聚落发展的地域分异规律较为明显,在聚落空间格局(规模、密度、形态)、居住条件(住房面积、住房结构、建筑特色)、居住设施(道路、饮水安全、网络电视开通率等基础与公共服务设施)和生产生活形态等方面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盆地-丘陵-低山区、发达-欠发达-落后、近郊-远郊-偏远等地貌、经济、区位梯度差异。  相似文献   

19.
天山北坡中段春季融雪洪水及其灾害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山北坡是新疆多雪地区之一,其中乌苏至乌鲁木齐-带的山麓地带,和山前平原纳洪地区春季赖洪水及其灾害频繁。研究结果表明,这里的春季融雪洪水及其灾害除了与促进春季积雪强烈消融的气象因素有关外,还和这里的地貌条件与受地貌条件影响的冷期降雪有关。研究区玛纳斯褶皱前山及其纵谷是地域宽阔的中、低山区、在冷期形成较多降雪并大量积聚,导致春季融雪洪水灾害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20.
在对叶城县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对农、林、牧业生产的直接和直接影响进行了综述后,探讨了不同地貌条件下,自然资源和合理利用和农业灾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