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分析南阳地缘交通的古今变迁,总结地缘交通因素对南阳古城产生以及对南阳城市经济、人口、规模、形态、功能等方面发展的影响,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地缘交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为南阳未来的城市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地缘交通对南阳城市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空间发展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对南阳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依次是晚清及其以前、民国时期、1949至1979年、1979年以后。  相似文献   

2.
南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阳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如何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使之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作用,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文章在深入分析南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开发中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利用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3.
汉水流域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水流域下的政区等级体系在历史时期发生了较大变化,大致为:二级演变为三级,再演变为四级.在其流域背景下的中心城市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南阳首位城市的形成阶段(秦汉时期)、南阳-襄阳双核城市的形成阶段(三国至隋唐时期)、襄阳-武汉双核城市的形成阶段(唐至南宋时期)、武汉首位城市的确立阶段(元代以后).由于受地形因素、社会经济以及历史条件的影响,汉水流域城镇密度存在着较大差异,呈现出由较均衡至不均衡再到较为均衡的过程.汉水流域的城镇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主要集中于汉水及其支流两旁.流域内中心城市的分布也发生了由南阳到襄阳,再由襄阳到武汉的变迁;双核结构在汉水流域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SWOT分析的南阳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旅游业与可持续发展之间有着天然的耦合关系。在阐释旅游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对南阳发展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作者认为:实现南阳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增强资源保护意识;整合旅游资源,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大力挖掘南阳历史文化,重视历史名人文化游开发;完善现代城市职能,实现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发展;强化管理,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宣传促销工作,积极开拓客源市场;加快旅游人才培养,妥善使用旅游人才。  相似文献   

5.
南阳地区城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研究南阳地区城镇发展历史和区域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对该区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职能和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论证了该区域镇体系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南阳伏牛山区是南阳地区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山地区域,气候优越,地上、地下资源丰富。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该区域深入系统研究,资源开发程度低,生态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山区经济发展缓慢,为此,本文就区域特点、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和综合开发方向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三、宁新中更名安阳之所在1、安阳城和宁新中今焦作市东北17公里处有一村庄,名叫安阳城。曾是安阳城人民公社管委会驻地。此名称的历史,至少在北魏时就有了。《魏书·地形志》载北修武县已有安阳城。《修武县志》载南阳城曰:“春秋南阳城在县北三十里,又名安阳城。”《水经注·清水》云:“修武,故宁邑,亦曰南阳矣。”这里说明“修武”、“南阳”、“宁”和“安阳”似乎是一地。又《括地志》云:“怀州获嘉即古之南阳。”清吴作信撰《汉书地理志补注》载获嘉县条云:“环宇通志:获嘉县在卫辉府西南百里。本殷之宁邑,周之修武也。…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处在深刻变革和迅速发展的历史性新时期,走向2000年将继续面临着重大转折。在这样一个总体格局中,深入研究并正确选择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把握好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则可在国内、国际经济大循环中占据有利地位,使南阳经济迅速振兴。一、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一)区情分析南阳地区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区辖一市十二县,总面积26600平方公里,人口918.7万,分别占全省15.9%和11.6%。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仅地级市的名称就有5个含有阳字,分别是:安阳、洛阳、南阳、濮阳、信阳。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汇处,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阳历史上是殷商王朝后期都城,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  相似文献   

10.
作者首先论述了南阳城市的兴起和发展过程,并分析了城市发展的地理背景。对建国后南阳城市规划也作了简短评述。最后,对南阳城市规划和发展应注意的几个原则问题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1.
一、南阳地区沿革简史 南阳地区,位于豫西南,辖13个市县,地处古代中原的南部,居伏牛山、汉水之阳,故名南阳。“南召猿人”即在白河上游生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及丹江两岸,六、七千年前为人类活动中心地区之一。禹定九州,本区属豫州,殷商为申、谢、吕、邓奴隶主领地。周为邓、唐、申、吕、淅等诸侯国,战国属楚、韩。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置南阳郡,治所在宛城(今南阳市)。汉辖境于当今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县间和大洪山以北应山县、陨县间,以后渐小。魏晋南北朝时南北常交战于此。隋初废,唐又改为南阳郡,为荆、襄和关、洛地区交通孔道。元代置南阳府,领五州(汝、嵩二州已不在今境)。明、清沿用南阳府,辖境相当于  相似文献   

12.
怎样贯彻治理整顿的方针。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南阳地区在总结乡镇企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探讨发展乡镇企业的新模式。 一、发展的需要 南阳地区的乡镇企业中,手工业(如丝织、地毯和玉雕、烙花等),农副产品加工及矿产品开发占多数。由于厂小数多、人员分散、力量单薄、孤军作战、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站稳脚跟。有的因信息不灵、盲目生产,产品滞销、亏赔破产;有的因资金渠道不通而坐失良机;  相似文献   

13.
“南阳”这一地名在《史记》中共出现47次(见嵇超等编《史记地名索引》)。从空间上看,这47个“南阳”往往是同名异地;从时间上看,均为从春秋到西汉长达七百多年的时间跨度中的古地名,而且一部分地名随历史发展而湮废不存,另一部分则沿用至今,但其地域范围又有变迁。这样一来,就会给今天的读史者,尤其是初学者,带来诸多不便,乃至影响了对史实的理解,因此有必要一一释之。  相似文献   

14.
淅川柑桔生态环境与宜桔地选片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河南省的南阳、唐河、邓县、淅川和湖北襄樊地区,柑桔栽培均有悠久的历史。东汉张衡在“南都赋”中有襄橙邓桔之说,元代《王桢农书》有柑生江汉、唐邓之间的记载。1900年前后,淅川县荆关、西簧的群众,曾从川、鄂引进朱桔、皱皮柑零星种植。1966—1969年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南阳旅游业发展前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讨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旅游价值和它对南阳旅游业发展的整合提升作用,指出在引水工程景观带构筑中,用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作为旅游发展的理念做好资源配置,凸显文化内涵,丰富旅游产品,并对由于引水工程的开凿使南阳旅游资源价值和分布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提出了南阳旅游业发展要实施点轴发展战略,重塑旅游品牌形象,创新旅游城市形象的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南阳地区乡镇地毯业的发展状况 蚕业生产分布于南阳地区部分县,以南召、方城、淅川、桐柏县为众,先后建立了缫丝厂、麻绢厂年产柞蚕丝30吨、丝织品120万米、绢纱110吨。70年代末开始发展丝织地毯业,产品远销欧、美、亚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柞蚕生产基地的南召县,仅1989年上半年,生产丝毯12000平方米,产值2120万元,创汇1034万元。丝毯业的发展极大地唤醒了山区人民的商品意识,开发了山区资源,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乡镇丝毯业的发展,在南阳兴起于70年代初期,生产规模小、花色品种单调、经营范围狭窄,这种状况维持了相当一段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相似文献   

17.
增长三角作为一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自从出现就获得了迅速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襄樊、十堰和南阳3市地处中部地区,通过近些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就,但经济水平仍显不足。同时也面临着周边武汉经济圈、中原城市群、成渝都市圈和关中城市群竞争,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因此,襄十宛三角地区做为中部重要区域要想在未来的区域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必须要有所作为。正是这种目的,提出了构建襄十宛增长三角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南阳黄牛节     
《中国地名》2009,(2):27-27
河南南阳黄牛节由中国良种黄牛育种委员会、河南省畜牧局、南阳市政府主办,为期2天,主题是“弘扬黄牛文化,振兴黄牛科技,发展黄牛经济。”期间将举办黄牛大赛、黄牛拍卖交易会、黄牛文化展、黄牛科技展、黄牛系列产品展销、黄牛文化艺术活动、经贸洽谈等一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9.
正地名是有价值的资源。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围绕地名的争议时有发生。处理地名争议的主要原则有两条:一是求是原则,尊重事实;二是双赢原则,在实事求是前提下达到双赢。关于诸葛亮《前出师表》中的南阳原址,争论了一千年了。诸葛亮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中华书局1959年版《古文观止》)。南阳有湖北襄阳说和河南南  相似文献   

20.
汉水流域核心-边缘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空间结构研究是空间结构理论研究的深化,是基于具体区域类型的空间结构理论研究的尝试。可以说,流域空间结构的研究开辟了区域空间结构研究新的分支方向,是空间结构理论研究的一次发展和推动。文章以历史为主线,从中心城市的变迁、人口密度和城镇密度的变化来探讨汉水流域核心边缘结构的演变过程:先秦两汉时期,南阳盆地是汉水流域的核心区(南阳是汉水流域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城市),下游地区为边缘区;到唐宋时期,襄宜平原取而代之(襄樊成为全流域最重要的中心城市);明代后期,汉口崛起,并很快发展成为包括汉水流域在内的长江中游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内的中心城市,因而下游地区理当为流域核心区,这时南阳退为边缘区。同时也指出影响流域结构演变因素主要为自然和技术因素、区位条件、历史背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