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基于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二维视角,采用指数分析、部门分解和线性回归等研究方法,对2007-2016年山东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部门贡献进行考察和分解,并进一步揭示推动旅游产业结构优化不同维度的主要动能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山东省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水平均呈现整体提升态势;旅游景区对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升的贡献度较大,而旅行社对高级化水平提升的贡献度较大;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分别是推动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提升的第一动能。进而从推动经济发展、技术创新、旅游营销、人才培养及旅游投资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山东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路径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分析山东 90年代产业结构变动趋向的时空差异 ,探讨产业结构变动的原因及地区产业结构变动能力 ,并对山东产业结构走向及产业结构在地区间的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生态预警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区域产业的发展及其组合类型、强度的变化都将对生态环境产生强烈的胁迫。有关经济、环境预警的基本方法引入产业结构生态预警研究中,建立了产业结构生态预警的指标体系及预警模型,并以甘肃省为例进行了产业结构生态效应的景气预警和景兆预警评价。研究发现,1996- 2004年间,有2/3年份的产业结构生态效应处于巨警状态;2005-2009年间,所有年份的产业结构生态效应都处于重警状态。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位理论,通过构建市场维、资源维、社会经济维、生态环境维的指标体系,评价2004—2009,2009—2014年山东省城市旅游竞争力,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和核心边缘理论,建立山东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格局。研究发现:青岛市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排名稳居第一,烟台市、济南市紧随其后,其余城市的排名变化不大;山东省城市旅游竞争力呈现核心城市—次级城市—边缘城市的空间格局。核心城市可采取协同发展策略,带动和辐射周边城市的发展;次级城市重在加强市场营销,提升市场竞争力;边缘城市以特色策略为主,生态位扩充策略为辅,扩大生态位,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乡村产业结构变化及基地布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定量方法分析了90年代以来山东省及其各地市乡村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与类型,确定了全省两类6大乡村产业基地的布局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人多地少,矛盾突出。海洋是山东国土的物色和潜在优势。开发海洋渔业资源,变潜在优势为经济优势是缓解矛盾的重要出路之一。本文分析山东省海洋渔业浆优势,开发利用两头和主要问题,探讨进一步合理开发的有效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90年代以来,韩国对华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韩国投资集中分布于山东省,对山东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韩国对山东省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其基本特征、投资动力和山东省吸引韩资的区位优势,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20世纪90年代产业结构变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山东90年代产业结构变动趋向的时空差异,探讨产业结构变动的原因及地区产业结构变动能力,并对山东产业结构走向及产业结构在地区间的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产业结构转换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地区产业结构转换影响因素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长江三角洲15个主要城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产业转换速度、产业转换方向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表明: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区域差异明显,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所处阶段有很大的关系;产业结构转换能力、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产业结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转移份额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分别测算了产业结构效应系数和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进而通过建立动态计量模型分析了湖南省产业结构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机制。研究指出,近20年来,湖南省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生态环境综合质量也在稳步提高。产业结构效应系数与生态环境各指数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产业结构对生态环境压力、状态、响应及综合质量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产业结构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大于其带来的环境压力;产业结构变迁是影响总体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是较为理想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2.
以广东省的市域为经济单元,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密度分析法,对1994—2015年广东省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逐渐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东莞为中心的第三产业圈,周边城市为第二产业外圈,并逐渐向四周扩散的圈层式空间格局。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发展水平较高,其他地区相对落后。全省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比较高,产业发展水平的空间聚集特征明显,高-高区域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低-低区域主要分布在其他地区,有较明显的两极分化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在生态足迹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压力指数的概念,并将其作为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同时制定了相应的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利用该方法对江西省1990-2004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人均生态足迹从1990年的1.7340hm2增加到2004年的1.9304hm2,而同期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0.8934hm2下降到0.7077hm2,人均生态赤字由0.8406hm2增长到1.2227hm2,生态压力指数从0.78增加到0.98,其等级由不安全变为很不安全.说明江西省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很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78—2014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城镇化响应强度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河南省产业结构演变城镇化响应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非农产业发展城镇化响应强度呈上升趋势,但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城镇化响应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第二产业发展的城镇化响应强度呈现阶段性波动,第三产业发展城镇化响应强度呈"U"型曲线变化趋势;河南省城镇化响应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区域城镇化类型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区域城镇化总体水平、城镇体系发育程度、区域人口承载能力、产业集聚能力、城市经济密度、土地利用强度是影响河南省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基于能源约束的江苏省工业结构优化及空间重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是产业转型的前沿领域。利用构建的工业能源熵与区域能源熵概念模型,将江苏工业划分为优先发展、适度发展与限制发展3类行业,并分析了2000-2012年江苏省工业结构变化及布局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江苏省优先发展行业工业能源熵和区域能源熵呈增大态势,显示出由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向以技术密集型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演变趋势;适度发展行业始终以资本密集型行业作为主导,而限制发展行业中资源资本密集型行业占主导地位,但所占比重呈下降之势;在空间布局上,优先发展行业分布呈现由南而北递减趋势,适度发展行业呈核心边缘型分布格局,限制发展行业呈点状分布。据此,将全省划分为鼓励集聚区域、适宜集聚区域、适度集聚区域,并提出了促进工业结构转型和空间布局优化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从区域发展战略和城镇空间结构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入手,剖析两者的关系及主要差异,分析了山东省区域发展战略和城镇空间结构。结果表明:区域发展战略在空间上表现为政策区概念,面向封闭的均质区域,区内具有普适性,其实施是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过程,不同发展战略在空间上不具有排他性;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则表现为开放性特征,以"点、线、网络"等结构化语言为基本要素,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自组织过程,更多地体现了发展的规律性,且同一尺度的不同城镇群体在空间上一般不应交叉。当前山东省城镇空间结构表述中存在过于依赖区域发展战略和重叠过多的问题,并对省域城镇空间结构进一步发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产业结构演进评价指标和分析模型,定量研究了1978年以来吉林省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研究表明:1978年以来,吉林省与全国的产业结构趋同严重,相似指数均在0.97以上;吉林省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对称,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总差距在缓慢增大;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经历了先降后升的过程,近30年发展趋势表明吉林省的产业结构正处在向高级化演进的过程中,产业结构转换方向合理。2000年以来吉林省相对于全国的经济增长率有所提高,竞争力有所提升,但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的带动,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