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对我而言,真实的魅力就是一种"炼金术",它将客观物质转化为人类的感知,即在建筑空间中获得某种情绪或感受到材质、物质和形式存在的瞬间。[1]—彼得·卒姆托彼得·卒姆托(图1)[2]是—位令全世界同行钦佩的建筑大师。他的作品是聚焦性的、毫不妥协并量身定做的。他所有的建筑都具有一种强烈的、无限的存在感。他有一种罕见的天赋,能把清晰、严格的思考和诗一  相似文献   

2.
<正>一、概论1矿床学的定义、研究任务、意义及其内涵概念人类从诞生那天起,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就开始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的。矿产资源本身是一种自然载体,是地球物质组成的,是地球物质演化在各阶段形成的,恩格斯指出"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发现石器、陶器、青铜、铁等金属矿产的利用,不断推动人类度过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不断走向更进步、更新的社会时代——科学时代。"陶器的制作,表  相似文献   

3.
杨力行 《地球科学》2007,32(1):71-74
从文化视角来审视地球科学, 或将地球科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研究, 地球科学至少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地学研究方法或思维逻辑, 即“真”的问题; 二是人地关系或地学的价值理念, 即“善”的问题; 三是地球演化的平衡或人与地球的和谐, 即“美”的问题.文化视角下的地球科学是由“真”、“善”、“美”三者构成的统一体系.   相似文献   

4.
矿化富集的耗散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耗散结构理论用以研究系统在远离平衡的条件下,由于其内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发生从无序热力学分支向耗散结构分支转化,形成一种稳定的有序结构。耗散结构定义为:在远离平衡的条件下,借助于外界的能流和物质流而维持的一种空间或时间的有序结构。这种结构是由于进行不可逆过程时体系发生能量耗散所致,地质地球化学过程,如构造活动、岩浆侵入、成矿作用或矿化富集等,均为不可逆过程。耗散结构可给予这些过程新的分析理论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物性差异是地球物理勘探前提。"安徽省重要矿集区物性参数集成"对霍邱地区密度、磁化率、天然剩余磁化强度、电阻率、极化率进行补测和集成,从平面及纵向分析霍邱岩群物性变化,同时探讨物质成分变化与物性参数变化关系,总结霍邱岩群物性变化规律。适用于重力勘查、磁法勘查、电法勘查等地球物理勘查[1]。  相似文献   

6.
地球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人类一直不懈地探索地球物质的运动规律。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能"上天、入地、下海、登极",能从多角度、多视野来认识、研究地球及其物质运动特征。(1)地球圈层结构的形成:一般认为,地球形成初期,是成分相当均匀的星际物质。在其46亿年的漫长演化过程中,在热力膨胀和引力收缩的统一作用支配下,地内物质开始对流,密度大、熔点低的铁。镍呈熔融状态渗透过硅酸盐物质流向地心形成地核,铁镁硅酸盐物质上浮形成地幔。地幔的表层,由于散热及挥发份物质的逃逸很快冷却,并逐渐演化为固体地壳…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岩石圈深部探测主要依赖地球物理手段和深部钻探,缺乏深部物质探测技术。对深部物质的了解也主要局限于两种途径:一类是地球物理推测方法,依据地表获得的深部岩石的物性测定,解释或推测深部物质的某些特征;另一类是捕虏体方法(Xenolith- based methodology),直接获取深部物质信息。本文重点探索的第三种途径,即充分利用地表出露的岩浆岩,通过岩石探针和同位素填图,示踪深部物源(物质)特征。特别是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数字填图,了解深部物质三维架构及四维演变。在此基础上,总结上述三种途径,构建较完整的以岩石探针和同位素填图为核心的揭示岩石圈三维物质组成架构的方法体系。研究显示,在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开展Sr、Nd、Hf、Pb等多元同位素示踪填图,结合地球物理资料,可有效揭示岩石圈深部物质组成架构。通过中亚增生造山带(北疆)、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冈底斯- 三江)和华北- 扬子克拉通三个典型大地构造单元关键地区的实践,显示多元同位素示踪深部物质的一致性和有效性,以及同位素填图结果与地球物理探测结果的对应性。基于这些成果,笔者初步提出了揭示岩石圈三维物质组成架构的方法体系框架。该方法体系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有望成为与地球物理探测相结合和匹配的深部物质架构探测技术,为规范开展深部物质架构探测、物质演变过程及深部动力学过程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外广大地学工作者对构造与地球化学的关系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迄今,介于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化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一一构造地球化学,已逐步形成并日趋成熟。陈国达(1984)提出,构造地球化学是介于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化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主要研究构造运动与物质运动之间的关系,研究各种地质构造与地球化学过程之间,在空间上、时间上和成因上的关系。涂光炽(1984)提出,构造是完成某些地球化学作用的驱动力。总之,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或力学运动,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的化学运动。而构造地球化学则是研究两种物质运动形式的相互转化、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地球化学和构造地质学是研究成矿机制和成矿规律的两根理论支柱,前者解决成矿元素  相似文献   

9.
正一、专辑的目的和意义目前,"源-汇"研究已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地球科学领域颇为关注的重要课题,而这些方面的研究不仅源于人们对环境科学或环保的关注,而且也源自人们不断认识到理解地球表层动力学过程对揭示地球整体动力学过程的重要性.近十年来,"源-汇"系统研究领域主要进展集中于3大部分,即:(1)构造、气候、海平面变化等控制因素如何影响沉积物和溶解质从源到汇的产出、转换与堆积;(2)物质侵蚀、转换过程及其相伴  相似文献   

10.
王焰新 《地球科学》2020,45(4):1093-1102
"同一健康"概念是一种融合跨学科和跨行业资源的整体性健康研究与管理新方法,为医学地质创新发展提供了新视角.在全球性传染病防治引起人类社会空前重视的时代背景下,医学地质学需要研究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地球物质循环、生态系统韧性变化与疾病出现和传播模式的变化之间的成因联系,并面临三方面的科学挑战:(1)研究对人类和动物有害或有益的地球物质循环规律及其健康风险;(2)揭示与全球性疾病有关的地质环境因素和过程,探索减缓风险对策;(3)识别和评估新型污染物和病原体的分布、迁移与健康风险.为有效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整合创新资源,倡导和支持"聚合"研究,推动多学科协作的医学地质调查计划,加强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1.
实验地球化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从整体角度对地球中的重要地球化学现象和本质进行实验研究,是一门研究地球中物质化学变化的科学。现代实验地球化学所研究的课题就是对与目前所能达到的温度和压力相当的地球深度物质的化学组成,存在状态,生成条件物理性质及变化规律开展实验研究,从而达到从理论上阐述元素在地球不同层圈中分布与结合的规律,从本质上了解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12.
江永宏  李胜荣 《安徽地质》2003,13(2):105-107
地球物质学是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它不仅研究地球的物质,还从物质的角度,研究地球内部的层圈结构和动力学过程。因此,地球物质学研究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集中体现了极大、极小、极复杂这一系列理学前沿。在地球物质学中,矿物的研究正试图为宏观与微观建立联系,也是地球物质的时间科学、空间科学研究的内容。本文通过矿物标型学在矿物学中地位的揭示,认为矿物标型学在地球物质学中有理论和方法两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所谓地球工艺方法开采主要是在矿层的埋藏地点应用设计的钻孔,按特定的工艺流程,通过热力、物质交换、化学浸出、水力等作用将有用矿物转化为可流动状态的溶液或浆液,从钻孔中抽出来。 一、地球工艺开采方法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远景  相似文献   

14.
开合构造总体上可以表述为:地球膨胀为开,收缩为合;垂向上地球物质离心(地心)运动为开,向心运动为合;水平方向上地球物质相背运动为开,相向运动为合。从驱动机制角度,我们把以热力(热能)为主体驱动的上浮物质运动定义为开;将重力(势能)为主体驱动的下沉物质运动定义为合。因此,开与合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概念,具有广阔的内涵,开合运动是联系一切地质运动和地质科学的纽带。开合运动具有同步统一性,即垂向的开在水平方向也表现为开;垂向开得强烈,水平方向同样开得强烈,反之亦然。地球刚形成时诸多开合构造是无序的,地球的旋转运动统领地球上所有物质、能量、运动和大大小小的各种开合构造于旋转运动中,并将它们调剂到有序状态。简言之开合构造体系是开合旋运动长期作用下形成的不同时期、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开合旋回组成的动态平衡构造体系。本文总结了地球开合旋构造体系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征和规律,建立了开合旋复杂构造体系简要模型。提出平衡体系的形成机制是开合旋运动遵循地球重力均衡准则、最小内能原理(结晶化)、几何淘汰生长(垂直地心生长)和物质均匀化四条自然演化规律,其中重力均衡准则是主导的。由于地质事件(构造运动)在破坏开合旋平衡体系的同时,经常直接或间接向体系内输入新能量,往往使新的旋回比老旋回的结构构造更符合地质演化的自然规律,于是使地球显得更强大而有活力。这一次又一次的地质事件(构造运动)是开合旋构造体系螺旋式向前发展的动因。本文最后用开合构造观点探讨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分析了板块构造运动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地球物质演变的能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发展历史是地球物质运动的过程。核转变更新着地球的化学元素与同位素组成;它影响着地球发展过程中各特殊矛盾的发展与转化。地球的能源有外来能与内生能,这两种近于相互独立而又统一的能源体系组成了地球的演化能源。我们研究和计算了各种外来能与内生能的产生方式、能量大小及对地球演化的影响,而地球演化的主要内能源是核转变能。天然核转变有两种,一种是在地球发展过程中自发产生的(核衰变、自发裂变等),一种是受外因条件所激发而产生的(诱发裂变,核反应等)。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专辑的目的和意义目前,"源-汇"研究已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地球科学领域颇为关注的重要课题,而这些方面的研究不仅源于人们对环境科学或环保的关注,而且也源自人们不断认识到理解地球表层动力学过程对揭示地球整体动力学过程的重要性.近十年来,"源-汇"系统研究领域主要进展集中于3大部分,即:(1)构造、气候、海平面变化等控制因素如何影响沉积物和溶解质从源到汇的产出、转换与堆积;(2)物质侵蚀、转换过程及其相伴生的反馈机制;(3)全球变化历史记录和地层层序形成如何响应于沉积过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苏文辉 《地质论评》2011,57(4):457-472
本文从热力学、物理学、物质结构和高压高温相变的角度对板块俯冲-折返假说的物理基础进行了分析讨论.在实际不均匀固体地球高压高温热力学体系中,地表柯石英超高压变质的非平衡态形成模式比平衡态形成模式有更大的普遍性、多样性;"静态流体地球"模型和静岩压力与深度换算公式,对其中的非平衡态体系,和地表中可能存在的局域准静水压平衡态...  相似文献   

18.
<正>Ba在岩浆作用过程中是不相容的微量元素,在陆壳中的含量远高于地幔。过去针对碱土金属同位素(例如Mg、Ca、Sr)体系的研究表明,这些同位素在各种高温和低温的地球化学过程中可以发生分馏。因此,我们预测Ba同位素在风化作用、热液活动和生物地球化学等一系列过程中也可能产生同位素分馏,例如,已有研究发现低温环境中Ba同位素分馏可以高达0.5‰[1]。当高含量、大分馏的地壳物质随俯冲板块进入  相似文献   

19.
正"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1]埃罗·沙里宁(Eero Saarinen)(图1)~[2]是20世纪现代建筑有机功能主义代表人物,他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工业设计等领域均有所成就。"埃罗·沙里宁的父亲伊利尔·沙里宁是现代建筑的先驱者之一"~[3],他在接受父亲建筑设计影响的同时开创了自己的风格,成为现代国际主  相似文献   

20.
东秦岭及邻区岩石圈金的丰度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振东 《地球科学》1994,19(3):353-363
区域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研究必须以岩石圈物质分异的观点来认识地壳地元素迁移和演化,必须以大区域地壳体系的地球化学特征来指导局部地区的基础地质认训和找矿问题,这是由于地壳与地幔体系的物质运动是不平衡的,明显具分异特征,为些不同构造单元岩石圈的化学成分是不均一的,这就决定了不同构造单元的成岩,成矿作用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本文从东秦岭及领区岩石圈金的丰度特征研究入手,探讨该区不同构造环境中金(银)成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