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1980—2014年宁波市气象观测资料和2011—2014年6—8月宁波市中暑病例资料,基于现有中暑气象等级,通过对气象因素和中暑事件进行相关分析,采用分位数法建立了新的中暑气象等级。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第45、第70和第85分位数对宁波市日最高气温和炎热指数进行了新的等级划分,并结合中暑事件与高温持续时间对高温中暑气象等级划分进行了改进,将宁波地区中暑气象等级分为可能发生中暑、易发生中暑、较易发生中暑和极易发生中暑4个等级。对改进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验证和对比分析表明,改进后的高温中暑气象等级划分标准更适合宁波地区,由气象条件和中暑实况确定的高温中暑等级基本可反映人体中暑的风险,对实际中暑气象等级预报更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9-2012年北京市467例中暑病例与同期9个气象要素资料和当日及前期1-4 d累积平均气象要素共45个气象因子,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北京夏季中暑发病人数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非线性拟合方法构建了改进的北京中暑气象预报模型,选取拟合优度较好的模型对中暑人数进行回代及预测检验,并与现用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气温是引发北京夏季中暑的决定性因子|气温、水汽压、气压及降水的两日累积效应均高于当日效应,表明气象要素的连续累积作用对人体中暑影响较大|建立的中暑预报模型具有较好的历史拟合及预测效果,中暑等级划分较合理,对北京市中暑气象等级预报服务和公众有效防范中暑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开展高温中暑气象预报,对河北省中暑病例资料与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河北省可能发生中暑的日最高气温临界最低指标,建立了基于温湿度组合的暑热指数计算公式,依据日最高气温、暑热指数及其持续时间将中暑气象等级划分为四级,并依据不同等级对人体的影响,确定了不同等级的防范提示建议用语。从多地气象条件、中暑病例、分级指标应用三个方面对指标划分的合理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等级预报指标划分与河北省夏季气候分布特征相一致;中暑病例97 %以上发生在极易中暑和易发生中暑级别;分级指标应用试报检验预报准确率达到81.2 %。该指标对河北省中暑气象等级预报服务业务开展及公众有效防范中暑具有较好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4.
城市暑热危险度统计预报模型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陈正洪  马骏等 《气象科技》2002,30(2):98-101104
利用武汉市5个区1993-2000年中暑死亡个例,统计了中暑死亡的时间分布、性别、年龄、区域差异等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中暑死亡的气候分析,计算了中暑死亡数与27个气象因子的单相关系数,找出了关键气象因子为持续不小于37℃的有效累积温度。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逐日中暑死亡数的统计预报模型,并将高温危险度划分为5个等级,经回代和试报检验,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利用武汉市1994~2006年共13年1464个中暑病例资料和同期逐日气象资料,分别统计逐日中暑人数、日平均中暑人数与气象因子的线性、非线性相关系数,筛选出关键气象因子,建立中暑与多气象因子的非线性模型,制订中暑气象等级标准.结果表明:气温是中暑发生的最关键影响因子,不利气象因子3天或3天以上的累积效应才能导致中暑群发,中暑人数与气象因子呈现非线性关系.建立了日平均中暑人数与前3日平均气温、前3 日平均最小相对湿度的指数模型.将日平均中暑人数划分为5级,并应用该等级标准进行历史样本同代检验和独立样本预报检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4月28日—8月31日园区游客逐日中暑人数与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园区气象条件对中暑发病的影响,筛选出影响中暑发生的重要气象因子,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中暑人数预报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并对中暑指数进行了等级划分和历史样本拟合检验。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中暑等级气象预报系统,此预报系统的预报结果于2011年9月被世园会运行指挥部职能处日常化应用,取得了良好的预报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7.
南京地区中暑天气条件指数研究预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采用南京地区1988-1997年每年夏季逐日各项气象要素及全市各医院同期重症中暑人数进行统计筛选出热夏年:1988年、1994年、1995年,对这三年中暑期重症中暑病例资料与气象资料进行相关统计分析,找出相关性较好的气象因子,经过方程化筛选,得出气温、湿度、气压、对中暑影响较大。三日滑动平均值为主要预报因子。设计中暑指数数学模式。根据中暑病病理、程度将中暑天气条件分三个等级,给出三个不同的中暑天气条件指数临界值,经过1998年、1999年试报验证,准确率较高,社会效益较好。该指数预测模式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居民中暑综合气象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武汉市1994~1998年所有中暑病例,采用区间平均法统计出日均中暑人数随气象因子的变化,分析发现,高温是引起中暑的最关键因子,湿度、云量等因子对中暑也有一定辅助作用;日均中暑人数随日最高气温升高呈指数规律升高,在31~34℃左右缓升、在35~39℃急升,非线性特征明显,并得出中暑5级判据;根据气温与其它因子的两两组合,提出了5种中暑典型天气型及综合指标,可作为中暑指数等级预报的重要补充,并可应用于长江流域广大夏热地区。  相似文献   

9.
改进的武汉中暑气象模型及中暑指数等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正洪  史瑞琴  李松汉  王瑛  卢明 《气象》2008,34(8):82-86
为了更好开展高温中暑气象预报服务和气候评价工作,以武汉市2003-2005年高温期间逐日中暑人数与当天、前期共33个气象因子为基础资料,通过相关普查寻找关键气象因子,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改进的中暑气象模型,修订了1990年代研制的中暑指数5级划分标准,新提出了中暑天数的推算方法,并进行了回代检验和2006-2007年试报检验.结果表明:中暑人数与当日各项气温、气压、日照时数为正相关,与总云量、相对湿度为负相关,其中气温最为关键,考虑前期气温累积效应后相关系数有所提高;日最高气温≥36℃的累积高温为首选因子,比1990年代的临界指标上升1℃;建立了3套预报(评估)模型,并推荐使用以日最高气温≥36℃的累积高温、日平均气温为因子的模型;回代试验、试验报检验表明,改进的模型、等级划分标准科学适用.  相似文献   

10.
把青州市夏季高温天气分为干热型和湿热型两类,这两种天气类型都是产生中暑现象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991-2000年夏季(6—8月)青州市最高气温、风速和相对湿度的气候特征。根据气温、风速、湿度等气象要素与体感温度的关系,得出其经验计算公式,并根据不同的体感温度划分了不同的中暑指数和中暑等级。  相似文献   

11.
高温热浪指标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黄卓  陈辉  田华 《气象》2011,37(3):345-351
根据热浪所具有的气温异常偏高(或为高温闷热)及通常要持续一段时间这两个特征,研究设计了综合表征炎热程度和过程累积效应的热浪指数作为热浪的判别指标,并提出了热浪的分级标准.利用1994和1995年7-8月武汉市逐日中暑人数和2003年7 8月上海市逐日死亡人数资料对热浪指标和分级标准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热浪指数可以...  相似文献   

12.
李德  张学贤  刘瑞娜 《气象》2012,38(12):1565-1571
对1955-2010年宿州市冬季降水量和气温变化的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宿州市冬小麦冬季仍处于缓慢生长状态,特别是在干旱和暖冬的双重影响下,冬季麦田一般需要灌溉一次。在此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Delphi technique),确定了影响冬季麦田实施灌溉的降水、日最低气温和风速3个气象要素的各自的量化等级和影响灌溉适宜与否的权重系数,给出了冬季干旱时段灌溉气象适宜指数概念和计算模型,再结合天气预报产品的释用方法,得到了冬小麦冬季干旱时段灌溉农用天气预报产品。经实例应用,可适应对外发布冬季麦田灌溉农用天气产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晋江城市空气质量污染潜势统计预报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通过分析气象条件对晋江空气质量的影响,建立了一套以天气形势为依托、综合考虑气象要素变化、以分类法和趋势外推法相结合的空气污染潜势的统计预报方法。经实践检验:用该方法预报空气质量为Ⅰ级和Ⅲ级以上的准确率分别为95.2%和79.2%,API指数误差在[-10,10]的命中率达到82.5%。预报方法简单、经济、实用,预报准确率较高,可为沿海地区中小城市今后开展空气质量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03年冬季空气质量趋势预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振玲  谢以扬  周惠  朱玉强 《气象》2005,31(10):47-50
使用短期气候趋势预报原理与短期空气质量预报相结合的方法,根据1~7月的气候特征(背景)、天气形势以及各种相关气象要素统计分析,对冬季采暖期空气质量进行综合预报。利用上述方法对2003年度(2003.11~2004.3)冬季采暖期空气质量进行了试预测。即:在2003年冬季气候预测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2003冬季相似年份的天气形势、污染气象条件,确定污染潜势和气象参数。并运用现业务使用的污染物浓度预报方程,计算冬季各月的逐日空气污染物(SO2、NO2、PM10)的浓度。最后综合2003年冬季气候特征预测和日空气质量计算结果,做出冬季空气污染趋势预报。  相似文献   

15.
杨强铭  纪晓玲  文润琴 《气象》1998,24(6):36-38
在建立MOS预报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实时资料库中所提供的各种气象信息,开发应用多种预报方法以及有关实况、气候背景资料、对MOS预报结果逐步进行人机交互订正,最后生成对外发布的宁夏各地3 ̄7天中期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16.
北京急性脑血管疾病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闵晶晶  丁德平  李津  张德山  彭丽 《气象》2014,40(1):108-113
基于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市120急救中心的逐日脑血管急症接诊病例数据资料,首先探讨北京市急性脑血管疾病与气象要素的关系,选取不同季节的影响因子,然后根据概率积分方法将发病人数划分为4个级别,并采用人工神经元网络方法(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分别建立了北京市不同季节的急性脑血管疾病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人数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冬春季发病人数高于夏、秋季,发病主要集中在早晨到中午的09—14时;(2)发病人数相对于气象要素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夏和冬秋季发病分别与高温高湿、冷空气活动有关;(3)脑血管疾病预测模型通过对新样本进行预报,除夏季外,完全准确率高于30%,预报误差≤±1级的准确率高于60%,研究成果对于预防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和调度120急救车辆等应急措施具有较好的科学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摘要:本文选取累积降雪量、最大日降雪量、连续降雪日数、积雪深度、日最低气温、日最大风速和日最小相对湿度7个气象因子构成城市雪灾气象指数。通过对城市雪灾气象指数的范围划分,得到从低到高的5级城市雪灾气象等级,并给出等级描述及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