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疆城市化过程及机制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9,他引:17  
城市人则城市化研究的核心问题。在分析新疆城市化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围绕新疆城市发展的阶段和过程,采用多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手段,对新疆1978-2000年间城市化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和探讨,寻求并探索新疆城市化发展的特征、水平和演化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各因素与城市化的关联度不仅在横向上存在着指标间的差异,在纵向上显示出1990-2000间各指标与城市化的相关性明显高于1978-1989年间,部分指标与城市化关系发生了负向变化。表明近20多年来新疆城市化稳定发展,城市化系统条件(农村和城市的控制性次系统及整个社会经济文化)有一定的提高,体现了系统各因素与城市化发展的同向性以及区域发展的合理趋势,但整体薄弱的社会经济基础是新疆城市化落后的根本原因,产业结构升级转换仍将是新疆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2.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空间决策支持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张新生  何建邦 《地理学报》1997,52(6):507-517
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活动高度密集的综合体,城市可持续发展有其特殊的内涵。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时空腹合的反馈-调控过程,必须在时空复合空间上研究城市系统的演变。  相似文献   

3.
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乌鲁木齐市1993-2020年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预测分析,为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发展规划提供了参考意见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SD模型的干旱区城市水资源承载力预测研究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乌鲁木齐市1993-2020年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预测分析,为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发展规划提供了参考意见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生态复合巨系统,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会通过能流、物流、信息流和人流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所以,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着重分析了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及演化的各种结果。研究表明,城市空间结构是在4种动力机制的共同作用下有规律地演绎的。但这种演化并不表明城市空间结构始终都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反却出现了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如何构建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提出了几点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城市建设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可持续城市发展历程与内涵,总结了可持续城市的相关理论、方法和实践趋势,探讨了可持续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关键,提出可持续城市建设需主动把握系统形态、结构、功能的高效及生态、社会、经济福利的可持续性,城市管理能力建设与政治创新是必要保障,是否具有朝向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意愿及深入社区的公众对话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通过模糊分级评价方法对西北五省会城市的城市经济、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进行评价。首先,对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其次,建立城市经济、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改进和使用模糊分级评价方法, 引入协调度、协调发展度和协调发展趋势指数的模型;再次,对中国西北五省会城市自2003-2009年的经济、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分析;最后得出,西北五个城市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并且城市经济系统、环境系统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存在着差异,影响了城市协调发展的总体水平。五城市中协调发展状况最好的是银川,其次为乌鲁木齐、西安、兰州,最差是西宁。应引起注意的是,西安、西宁和乌鲁木齐的社会系统处于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8.
城市剖面分析的方法和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城市剖面概念。城市剖面主要反映了城市内部发展水平的差异。通过对城市剖面沿程的空间实体信息和行人社会属性信息的观测研究,可以定量分析城市内部发展过程,为研究城市演变、地域级差及空间扩展提供新方法。以大连市为例,选择长江路—黄河路为剖面线,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剖面各观测点的城市综合发展指数分布,并对城市发展中的景观建设和社会人文两大系统的协调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沿城市剖面线可将大连城市划分为三部分:城市发展综合指数最高的城心地区;指数较高的中间市区;指数低于平均水平的外围市区。(2)大连市景观与人文两大系统的协调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城心地区、外围市区、中间市区。  相似文献   

9.
洛杉矶学派及其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洛杉矶学派的缘起、背景、学术观点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对其在人文地理学多个分支学科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洛杉矶学派的学术思想建立在索亚提出的社会-空间辩证理论基础之上,认为在同一生产方式下,社会和空间是相互影响的。危机与重构是社会-空间辩证关系在城市区域发展现实中的投射。洛杉矶学派以洛杉矶大都市区的发展为蓝本,生动地诠释了社会空间的辩证思想以及危机、重构在现实中的体现,认为洛杉矶大都市区是向后现代城市发展转型的典型案例。洛杉矶学派的观点对人文地理学具有重要的影响,丰富了"人地关系"的内涵,提出了弹性生产下的新产业空间的概念,指出多中心结构是未来城市区域的发展方向,倡导空间上的社会正义,对经济地理、城市地理和社会地理的研究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煤矿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苏飞  张平宇  李鹤 《地理研究》2008,27(4):907-916
在对经济系统脆弱性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煤矿城市经济系统对区域可采煤炭资源储量的暴露-敏感性和应对能力两个方面构建了脆弱性评估模型,并对全国25个地级以上煤矿城市进行了评估;在综合考虑不同煤矿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特征的基础上,根据脆弱性得分运用聚类分析法划分为3种类型。结果表明:(1)我国煤矿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总体上随着城市发展阶段的不断演进而增大;(2)不同地域的煤矿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平均得分呈现出东北>中部>西部>东部的趋势,脆弱性高的煤矿城市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3)不同规模的煤矿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平均得分呈现出大城市>中等城市>特大城市>小城市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