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地质通报》2001,20(2)
薛玺会辽宁省大连市人,1931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56年毕业于东北地质学院地勘系。先后在新疆十三地质大队及广东省、云南省区调队从事区调工作,历任分队技术负责和大队副总工程师等职。 先后参加和主持完成8幅1∶20万图幅的区调工作,担任其中7幅的技术负责。1974年任大队副总工程师,进行地质综合研究及技术管理。作为主要成员完成《云南省哀牢山变质带地层层序研究》的专题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参与、主持完成第一代《1∶50万云南省地质图》、《1∶75万云南省岩浆岩图》的编制。在《中国变质地质图(1∶400万)及中国的变质作用与地壳演化》项目中担任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及云南部分的参与人员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任《1∶100万云南省变质地质图及其说明书》编制组的技术负责人及参与者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参加《云南省区域地质志》的编写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对省内1∶5万区调图幅进行技术管理,多幅获部优图幅称号和部勘查成果奖。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待遇。  相似文献   

2.
区调人物     
《地质通报》2001,20(2)
薛玺会 辽宁省大连市人,1931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56年毕业于东北地质学院地勘系。先后在新疆十三地质大队及广东省、云南省区调队从事区调工作,历任分队技术负责和大队副总工程师等职。先后参加和主持完成8幅1∶20万图幅的区调工作,担任其中7幅的技术负责。1974年任大队副总工程师,进行地质综合研究及技术管理。作为主要成员完成《云南省哀牢山变质带地层层序研究》的专题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参与、主持完成第一代《1∶50万云南省地质图》、《1∶75万云南省岩浆岩图》的编制。在《中国变质地质图(1∶400万)及中国的变质…  相似文献   

3.
《地质通报》2005,24(6)
地质调查项目《全国区域地球化学系列图编制》成果于2005年5月23日通过有关专家的评审验收。该项目的主要目标任务是通过编制全国性区域地球化学系列图,为矿产资源战略性研究和基础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提供地球化学资料。本项目首次汇集了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99幅1∶20万和18幅1∶50万区域化探39种元素和氧化物的测试数据,共计数据点142万个,近5540万个数据,覆盖面积达650×104km2。以海量原始分析数据为数据源,研制开发了全国区域地球化学数据管理系统,首次建立了全国1∶20万(少量1∶50万)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编制了全国1∶500万和…  相似文献   

4.
为修改补充长江流域规划要点报告,我们承担了长江流域天然建筑材料分布图(比例尺1:100万、缩编1:200万)的编制任务。这种大面积(全流域面积180万km~2)、小比例尺的天然建筑材料分布图在国内尚无先例。因此,在编制过程中曾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现该图已编制完成,并经地矿部审查验收。兹将在编制该图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简述于下,供同行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找金工作的需要,做到科研先行,在核工业地质局领导下,由我系统各地勘局、研究所、地质大队搜集整理了各地区的金矿资料,并由各地勘局、研究所分别编制各地区金矿分布图,在此基础上最后由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汇总,统编成图。一、1:200万中国金矿分布图基本内容和表示方法 1:200万中国金矿分布图,利用1968年地矿部地质研究所编制出版的1:200万五色地质素图作为底图,并依据新近出版的各省地质志、核工业西北地勘局编制的西北七省区地质图、东北三省地质构造图、青藏高原地质图、三江地质图、新疆地质图、1984年出版的1:200万  相似文献   

6.
简要概述了山东省地质研究程度,阐述了编制新版1∶50万山东省矿产图的目的及必要性,介绍了矿产图的内容和编制过程,分析了新版矿产图的特点。指出该成果可作为山东省矿产勘查、开发、规划、政府决策等管理者的重要地质矿产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7.
1∶ 25万地球物理编图,属新一轮1∶ 2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范畴.研究了一套用Surfer 7.0与ArcView 3.2软件编制1∶ 25万地球物理系列图件的方法技术.解决了成图软件Surfer 7.0与ArcView 3.2的数据转换、栅格图与1∶ 25万标准图框的边界不吻合问题,开发了绘制1∶ 25万标准图框的软件,实现了在GIS软件平台上编制符合出版要求的1∶ 25万地球物理系列图件.  相似文献   

8.
《地质与资源》2011,(2):154-154
<正>在完成黑龙江全省铁矿资源潜力评价后,黑龙江省在全面收集全省磁测资料的基础上,第一次在全省范围开展1∶25万磁测编图.图件编制布局合理,方法准确,质量较高.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  相似文献   

9.
全国区域化探数据库首次汇集了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0万和1∶50万区域化探39种元素和氧化物的测试数据,共计数据点142万个,近5 540万个数据,涉及1∶20万图幅1 299个,1∶50万图幅18个,在国内第一次建立了地球化学海量数据库。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对数据库进行了更新,使全国区域化探数据库汇集数据总量达147万余条记录,数据达6 321万。在此基础上,编制了4万多张各类地球化学系列图件,并建立了空间数据库,为地球化学研究和矿产资源预测相关专业提供了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该项成果的取得为在全国范围内研究区域地球化学分布、生态环境、基础地质和找矿远景规划提供了最基础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利用航空遥感地质在农业区划研究中取得的进展 1.北京市地矿局自1984年至1985年在昌平山区开展了大比例尺航空遥感综合调查,编制1/2.5万的水系图、坡度图、岩性构造图、土壤侵蚀分区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分布图、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图、环境现状污染源分布图、自然灾害分布图及农业经济地质图,并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面积量算,使航空遥感综合调查从定性走向定量。满足县、乡两级洋细规划的需要,并对土地合理利用提出许多新建议,有的被采纳已初步显示其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依托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专项(2006—2013年),通过全面收集1∶5万、1∶20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含1999—2005年获取的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地质研究成果、科研专著、重要文献等资料,以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推断成果,在编制建立1∶25万分幅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实际材料图空间数据库基础上,应用建造构造分析法及编图技术,采用数据模型、质量控制模型、GIS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按1∶25万标准分幅编图、建库、汇总、集成,建立了中国陆域1∶25万分幅建造构造图空间数据库,包含图幅数729幅及其相应编图说明书和图件元数据等内容,空间范围基本覆盖中国陆域。明显优于以系或组级地层单位为表示单元的传统地质图数据库:主图图面要素是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的进一步细化、分解为不同的岩石建造,按产状表达建造花纹,客观表达岩石建造和地质构造实体形迹,系统反映地质作用及其演化特征,读图直观且便于应用。可为1∶50万尺度及以小大地构造图的编制提供基础资料,为1∶25万尺度及以小区域矿产预测直接提取矿产预测要素,为1∶25万尺度及以小成矿规律研究提供地质构造专题底图资料;在地质找矿、地质灾害防治、水工环地质调查、地热资源勘查、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广泛且长久可重复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地球化学图册或图集是地质科学的基本图件。其重要意义不亚于地质图。为满足我国出版地球化学图集的要求,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我国各省的多元素地球化学图的编图自动化,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满足国内化探需要的计算机编图系统,使我国的地球化学图件赶上或超过其他国家的水平是很有必要的。一、系统内容 (一)数据的拼接、归位和坐标体系转换目前编制1∶50万或更小比例尺图件是采用1∶20万化探数据。作分省或分片区域性地化图时,是把1∶20万单图幅数据拼接成多图幅整  相似文献   

13.
1:1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1∶100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是根据统一标准和要求编制的专题数字地质图,以中华人民共和国1∶50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为数据源,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吸收近年来地质调查1∶25万、1∶20万、1∶5万等区调工作新成果、新资料,应用地质编图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方法编制而成。以年代地层单位为主、辅以岩石地层的表示方法,侵入岩按“岩性加年代”表示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基础地质的研究程度。地质图数据库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数据量约为1.2 GB,标示了岩石地层单位5347个图例,侵入体“岩性加时代”单位1780个图例,跨省区重要断裂93条,各省(市、自治区)内重要断层558条,同位素年龄数据1545个(组),有代表性的钻孔382个。所有地质体的面元及线元、同位素年龄和钻孔都建立了相应的属性,相邻图幅之间进行了接图处理,编写了编图说明书和元数据。数据库采用统一的线型库、符号库、色标库等,成图过程全部采用MapGIS6.5平台计算机辅助成图,成图精度高,质量好,符合设计要求,全国64幅图采用分4个片区的工作方法,最后统一编制而成。该数字地质图是目前中国资料最全、内容最新的1∶100万地质图,是中国第一份应用GIS技术的1∶100万数字地质图的最新成果,充分反映了中国地质构造特点和当前地质研究的新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系统收集山东已完成的1∶5万、1∶20万和1∶25万区域地质资料基础上,通过编制山东省1∶25万实际材料图和建造构造图、1∶50万大地构造相五要素工作底图和1∶50万大地构造相图,全面介绍了大地构造相的定义、研究内容、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编图程序。采用大地构造相编图作为大陆动力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揭示不同陆块之间相互作用、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研究山东大陆块体离散、会聚、碰撞、造山的大陆动力学过程的主要载体和具体表达形式。进而对山东大地构造相进行了划分,共划出华北陆块区、秦祁昆造山系和中国东部陆缘弧盆系相系3大相系,鲁西陆块、渤海陆块、大别苏鲁结合带、威海弧盆系、胶辽岩浆弧和华北裂谷盆地6个大相以及20个相和59个亚相,明确了其鉴别标志。对陆块区、造山系和陆缘弧盆系相系以及大相、相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简要总结了大地构造相与成矿尤其是金矿的关系,探讨了不同矿床与大地构造相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5.
杜佩轩 《物探与化探》1995,19(4):253-263
利用1:20万地球化学勘查数据,编制小比例尺地球化学图,全国业已开展.经制图方法试验研究,本文提出了化探数据分析偏倚均值校正法,提出了1:50万等值线地球化学图编制方法技术,试验完成了1:50万和1:150万等值线地球化学图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开展1∶5万直升机航磁测量,进一步研究山东齐河深覆盖区侵入岩体与矽卡岩铁矿的赋存特征和分布规律。以高精度航磁资料为基础,结合地质和钻探成果,研究该区岩浆岩的航磁异常及断裂分布特征,编制了航空物探推断岩性构造图。通过研究深覆盖区不同规模及埋深磁铁矿石模型ΔT异常曲线特征、航磁ΔT异常对比结果及重点剖面L8040线航磁ΔT人机交互反演结果,获得了深覆盖区铁矿的航磁磁场特征,建立了矽卡岩铁矿的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标志,预测了铁矿找矿远景区。共圈定了7个铁矿找矿远景区和8个铁矿找矿靶区,预测铁矿资源量达1.5亿t。该成果对山东齐河地区基础地质研究和深覆盖区铁矿靶区预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当前,用于地质与水文地质编图方法有缩放仪法、复照法、静电复印法、光学投影仪法、描绘仪法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设备先进,精度高,成图快,但构造复杂,价钱昂贵,因此使用未能普及。笔者根据自己近二十年的工作实践,尤其是一九八四年三至四月,在编制陕西关中1∶50万和陕西省1∶100万潜水矿化度图时,  相似文献   

18.
东煤地质局第三物测队从1991年4月起,投入大量人力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煤田预测修编工作。这次煤田预测修编,以黑龙江省的松辽盆地北部、三江平原、虎林平原为重点,全面总结了30多年来在上述地区开展的物探工作,整理物探工作成果。根据已经掌握的大量物探和钻探资料,重新划分了上述地区的地质构造单元,评述找煤远景,编制了物探资料成果图、物探程度图,1∶50万、1∶100万煤田预测图。在松辽盆地北部提出了14个侏罗系断陷盆地,面积达2.3万km~2;在三江平原提出了14个含煤预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万家—蓝村地区位于胶莱盆地,夹于莱阳凹陷和诸城凹陷之间。依托2016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山东1∶50 000万家、南村、高密、蓝村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根据《1∶50 000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的统一标准及要求,在充分利用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数字填图系统进行野外地质填图,并应用室内与室外填编图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标准的1∶50 000地质图及说明书编制,建立了山东省万家镇幅(J50E021024)、南村镇幅(J51E021001)、高密市幅(J50E022024)、蓝村镇幅(J51E022001)1∶50 000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本数据库针对早白垩世莱阳群杨家庄组、杜村组,青山群八亩地组、王氏群辛格庄组岩性填图,首次在王氏群辛格庄组发现火山机构,并确定辛格庄组内火山岩夹层锆石U-Pb年龄为早白垩世。利用前人胶参1井、2井和3井钻孔资料,恢复了李党家—马山凸起白垩纪岩相古地理,建立了山东省万家—蓝村地区沉积构造格架。本数据库包含上述4个标准1∶50 000图幅地质图,数据量约为22.3 MB,于胶莱盆地火山岩中取得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值3个,第四系中取得光释光年龄值3个,14C同位素年龄值4个。坐标系为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投影方式为高斯—克吕格投影。本数据库充分反映了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为区域资源环境研究、能源勘探提供基础地质图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技术编制中国中央造山带前寒武纪地质图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它以大陆板块活动论为指导,以全国1∶50万及1∶250万地质图数据库为基础,充分反映近年来地质调查和科研新成果,并按照前寒武纪地质特点进行综合设计和系统编制。编图工作流程包括设计编写、源数据准备、空间数据建立、数据套合和出版印刷五个阶段。通过多种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选择、连接与结合,实现了不同时间、不同比例尺地质数据的转换与拼接,达到了提高图件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