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红层区边坡的变形破坏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多、数量大,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较大。以彝良县红层地区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查,对彝良县红层边坡变形破坏所引发的49处不稳定斜坡、150处滑坡、53处崩塌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发育规律及特征。对不同斜坡结构下的红层边坡的成灾模式及破坏过程进行了分析,红层顺向边坡常见破坏模式为滑移-拉裂式;横向边坡常见破坏模式为崩解-冲刷式;反向坡、斜向坡的常见破坏模式为软岩崩解剥落-硬岩卸荷拉裂坠落式。研究可为彝良县等红层发育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和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沅麻盆地是湖南省主要的大型红层盆地之一,沅麻盆地红层区"岩水"作用易发生膨胀和崩解,通过对麻阳县红层区地质灾害的研究和强降雨对沅麻盆地红层区的影响分析,总结出沅麻盆地红层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灾规律。 相似文献
5.
库区处于云贵高原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活动构造区,显著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致使区内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经野外调查发现,区内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且主要集中分布在金江桥以东的高山峡谷区;在实际调查库长为100km的河谷段,共发育着81处地质灾害点,总平均线密度(D)为0.81个/km,其中滑坡为区内最主要的地质灾害,共发育59处,占总灾害点的72.84%。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库区段主要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特征和地质灾害与工程安全的关系,为工程的规划和地质灾害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金沙江鲁地拉电站库区段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其工程危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区处于云贵高原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活动构造区,显著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致使区内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经野外调查发现,区内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且主要集中分布在金江桥以东的高山峡谷区;在实际调查库长为100km的河谷段,共发育着81处地质灾害点,总平均线密度(D)为0.81个/km,其中滑坡为区内最主要的地质灾害,共发育59处,占总灾害点的72.84%。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库区段主要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特征和地质灾害与工程安全的关系,为工程的规划和地质灾害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崩塌地质灾害是柯坪县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在分析柯坪县崩塌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基础上,总结崩塌地质灾害形成模式和破坏特征。经调查分析,区内共发育崩塌地质灾害85处,主要为小型、中型,以自然崩塌为主,次为工程崩塌,多为小型浅表层岩质崩塌。岩质崩塌主要分布于中山区、低山丘陵区、低山区沟谷两侧切割强烈的山坡、人工修路形成的陡峭基岩体处。时间多发生在5—8月降雨充沛期。崩塌地质灾害具沿构造叠加区、河流两岸、交通道路分布特征。研究区崩塌地质灾害受控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等,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等为主要诱发因素。崩塌变形破坏模式有4种,主要为倾倒式、坠落(剥落)式、滑移式和拉裂式。研究区成灾模式以落石破坏型和冲击掩埋型破坏模式为主,研究结果可为柯坪县崩塌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和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9.
灵山县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和泥石流。通过分析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气象、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结果认为,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特征是:多发生于缓坡低山地貌区;多发生人类工程强烈活动区;多发生于在最近10 a的雨季中;各类地质灾害的规模均以小型为主。 相似文献
10.
汉台区地处秦巴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地貌差异明显,地质灾害分布极不均匀。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陕南山洪后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进行详细的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和室内资料整理、数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充分的研究了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汉台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三种,滑坡以小型残坡积层滑坡为主、崩塌以中型岩质崩塌为主、泥石流主要由采矿弃渣引发;北部中低山区的河东店镇、武乡镇、汉王镇地质灾害发育,南部平原区地质灾害不发育。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的研究为地方政府地质灾害的防治、减灾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川西地区受青藏高原隆升和发育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大河深切割等作用,共发育地质灾害16411处,以滑坡和泥石流为主,是我国地质灾害高风险地区。本文采用资料收集、数理统计、Arcgis软件分析等方法分析发现,川西地质灾害具有成因机制复杂,突发性、群发性与链生性、危害大等特点。形成机理差异大,滑坡变形模式以滑移-拉裂、蠕滑-剪断、倾倒折断等模式为主;泥石流形成机理主要为土力-水力驱动型和堵溃型;崩塌失稳主要表现为滑移式、倾倒式和坠落式。发育分布规律在低山和中山区呈带状,和沿活动断裂带和深切河谷呈线状集中分布;受地震和强降雨影响,地质灾害年际变化大,2008、2009、2013年、2017年地质灾害频发、高发和群发期。 相似文献
12.
金沙江中游云南龙街粉砂层沉积环境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沿金沙江攀枝花三堆子至武定县白马口段河谷两岸分布一套以灰黑色、灰黄色、灰白色粉砂、粘土质粉砂和粘土为主的湖相地层,尤以云南省元谋县龙街盆地内最为发育,被称为龙街粉砂层。通过龙街YA钻孔和龙街、白泥湾剖面的磁性地层学和光释光年代学的研究,探讨龙街粉砂层的时代与归属。龙街YA钻孔地层厚度101.18m,其中龙街粉砂层厚92.96m,上覆7.5m的红棕色细砂和砂砾石层,下伏厚度大于0.72m的灰绿色含角砾粗砂。综合分析YA钻孔的磁性地层学和光释光年龄,认为获取龙街粉砂层的沉积时代为150~30ka BP,属于晚更新世。通过地层沉积特征变化,反演晚更新世以来湖泊的形成及沉积环境变化,探讨晚更新世以来区域新构造的活动阶段及其对河流演化过程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选择长江中下游49个湖泊进行不同季节的水体溶解无机氮(DIN)、总氮(TN)、总磷(TP),溶解性无机磷(DIP)以及叶绿素a(Chla)等环境参数分析,开展不同营养水平湖泊水体环境变化特征及生物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DIN、TN/TP随TP的变化规律反映了不同营养水平和季节下地球化学作用的影响;氨氮(NH4-N)、TP、DIP、Chla尤其是NH4-N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与营养水平关系密切;TP<0.05 mg/L时,NH4-N随总磷升高的趋势夏季大于其他季节,TN/TP与硝态氮(NO3-N)、TN相关性好,营养源组成和氨化作用是主要影响因素;0.05 mg/L4-N随总磷升高的趋势基本相同,TN/TP与亚硝态氮(NO2-N)、NO3-N、TN相关好,水生植物利用、氨化和反硝化作用是主要影响因素。TP>0.1 mg/L,冬季NH4-N随总磷升高的趋势明显大于其他季节,TN/TP在冬季和春季与TN、NO3-N相关性好,夏季和秋季与TP相关性好,其主要原因在于夏季和秋季水生植物对DIN的利用量、反硝化作用和湖泊内源释放的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4.
15.
以长江中下游防洪系统为对象,概述了在大型复杂防洪系统水沙运动数值模拟基础上,成功地将面向长江中下游防洪规划论证需求的水沙数学模型转化为面向长江防洪系统防汛方案评估需求的长江中下游实时洪水预报数学模型.为适应实时预报调度快速、准确评估的要求,提出了基于水动力学的循环滚动计算模式和实时校正模式.实现了水文学实时校正方法与水动力学数学模型的耦合,建立了基于水动力学的实时校正模式和分洪溃口洪水预报模式.通过长江中下游防汛期间的试运行,较好地解决了洪水预报误差校正和分洪溃口后洪水预报等关键难题,为防汛方案的制定和实时洪水调度方案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撑,主要成果已应用于长江中下游防汛调度方案中. 相似文献
16.
应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流量历时曲线法、双累积曲线法等方法对黄河干流陕县站和河口镇站1919—2010年径流量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面平均降水量趋势性变化不显著,而上游(河口镇站以上)及中游(河口镇—陕县)年径流量自1985年以来呈显著减少趋势,中游径流量的降幅高于上游。黄河径流量变化具有明显阶段性,上游和中游径流量变化都经历了枯水期—丰水期—枯水期3个时期,现在黄河正处于枯水期。采用双累积曲线法,定量分析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影响,上游和中游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减少的影响程度分别占88.1%和84.9%,水利水保工程、生产生活用水等人类活动是引起黄河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以长江中下游防洪系统为对象,概述了在大型复杂防洪系统洪水行为数值模拟基础上,成功地将长江中下游洪水演进数学模型转化为面向长江防洪系统防洪规划方案评估需求的长江中下游江湖水沙演变的数学模型.为适应防洪规划方案论证涉及江湖水沙相互制衡相互关联客观情况,建立了面向江湖水沙关系及其演变的数学模型.针对长江中下游江湖水沙运动特点,在水沙数值模拟的范围内侧重对下荆江河道冲刷、荆江三口分流分沙模式、洞庭湖泥沙淤积、江湖耦合等环节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合理可行的数值处理方法.模拟结果较好反映了江湖水沙演变规律,主要成果已应用于长江中下游防洪规划和防汛调度方案中.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田湿地环境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中下游地区阡陌纵横的大片水稻田和旱地以及附近的湖泊池塘,构成独特的生态环境,称为"水稻田湿地环境",其属人工改造环境.显然,这里曾经有过一次历时很长的"绿色革命."水稻田湿地环境具多种环保功能,但这里动植物的种类比较单一,个体又较孱弱,容易受到破坏,所以营造平原生态林带和防止化学污染,就成为环保工作中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江汉平原原生劣质地下水问题日趋严重,地下水中砷、亚铁、锰、铵态氮含量严重超标,对居民生产生活和饮用水安全造成了不利影响,但相关研究仍较为薄弱。以汉江下游典型河流渗滤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内距离汉江5 km及主要支流2 km范围内的地下水样品的水化学成分及原生劣质组分进行测试分析,旨在查明江汉下游河流渗滤系统原生劣质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平面上,地下水原生劣质组分呈高度空间异质性,相邻的采样点浓度可能相差很大,极大值点多出现在河流拐弯处;垂向上,地下水中As、Fe2+、Mn、NH4-N高值多出现在20 m左右的深度;强烈的还原环境、中性pH值和富含有机质是该层地下水富集原生劣质组分的主要原因;河流渗滤通过改变地下水的氧化还原条件、酸碱条件和有机质含量影响河流渗滤系统原生劣质地下水的分布。 相似文献
20.
新疆阿勒泰地区是中国季节性积雪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2016年12月在克兰河中游地区开展了积雪观测,利用直尺和量雪筒测量雪深和雪密度,调查了积雪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利用针式温度计测量雪层温度,获取了雪层之间的温度梯度;利用雪特性分析仪和显微镜测量了积雪剖面的雪层密度、液态水含量、介电常数和雪粒径。通过分析研究区积雪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积雪特性的垂直分异发现:研究区雪深的分布非常不均匀,北部的雪深总体上大于南部,即使在同一地区,雪深也因风力等原因而分布不均匀;研究区总体上属于"干寒型"积雪,密度较小,且密实化迅速;各雪层属于干雪或者湿度极低的潮雪,绝大多数雪层的液态水含量在0.3%以下;积雪温度总体上从表层到底层逐渐升高,表层温度日变化较大;阴天积雪温度高于晴天,各雪层温度日变化小于晴天,且午后积雪会出现负温度梯度,冷中心出现在积雪次表层;雪粒径较小,雪粒长短轴比的最小值出现在中间层,且符合新雪的粒径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