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2年3月18~21日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新江  徐喆  罗敬宁  邹树峰 《气象》2005,31(4):39-43
简要讨论了利用NOAA卫星、FY-1C卫星和GMS5及FY-2B卫星监测沙尘暴的原理和方法、沙尘强度指数的建立、沙尘暴强度的计算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以2002年3月18~21日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的一次强沙尘暴过程为例,说明上述方法不仅能监测到沙尘暴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还能对沙尘暴参数进行定量计算,是监测和预警沙尘暴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1998年4月14~15日强沙尘暴过程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1,他引:18  
利用卫星云图,数值预报产品以及常规气象资料对1998年4月14-15日发生在我国西部地区的沙尘暴天气进行了分析,指出本次过程发生在大气环流形势调整过程中,是由斜压槽及冷锋触发的。也重点分析了两个强沙尘暴中心的成因,发现第一个强沙尘暴区是由加强的冷锋云带造成的,而第二个强沙尘暴区是由三条云带共同作用造成的。强沙尘暴区位于高空急流出口区右侧、500hPa正涡度中心下风方和次级反环流的上升区内,并用动力气象学原理做了初步讨论,为预报沙尘暴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2011年5月11日内蒙古地区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1°×1°NCEP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11年5月11日发生在锡林郭勒盟地区的强沙尘暴过程进行天气学分析和诊断,得出如下结论:(1)此次强沙尘暴过程特点是落区集中、强度大、强沙尘暴持续时间长、沙尘暴区与大风区(6级以上)非常一致。冷涡及强锋区、蒙古气旋和冷锋是触发这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重要天气系统,此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则属于蒙古气旋和冷锋共同作用引起的类型;(2)高空急流左中和左后方的辐合区,及左前侧的高空辐散区均出现了沙尘暴,下沉只在动量下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垂直螺旋度在东移的过程中正值中心与强沙尘暴区域对应较好,且具有典型的上负下正的垂直结构,构成了低空强辐合、高空强辐散的深厚上升运动区,这样螺旋度垂直分布是十分有利于沙尘暴发展的一种形式;(3)在沙尘暴发生前,具有不稳定特征。沙尘天气开始时,等位温线几乎垂直于横坐标,表明此时大气层结非常接近绝热状态(中性层结),由于中性层结能够减小抬升所需的能量,因而有利于干对流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2002年3月19日强沙尘暴预报与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3月19日甘肃出现的首场强沙尘暴天气,其影响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近10a来我国少见。对这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预报服务,做到了预报准确,服务及时,受到全社会的肯定和赞扬。  相似文献   

5.
1998年3月17~18日南疆东大风沙尘暴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998 年3 月17 ~18 日沙尘暴天气分析表明,南疆盆地前期增暖,热低压加深,泰梅尔半岛冷空气以超极地路径东南下,冷空气倒灌进入是引发东大风沙尘暴天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北方出现强沙尘暴南方阴雨天气多——2002年3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乔林  薛建军 《气象》2002,28(6):58-61
3月份 ,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明显偏高 ;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 ,东北、华北、黄淮部分地区旱情持续或发展 ;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沙尘天气 ;南方多局地性强对流天气。1 天气概况3月份我国出现了 3次主要的降水过程 ,但降水量分布不均。月降水量 ,江淮、江南、华南及湖北、重庆、贵州大部一般在 50mm以上 ,其中江淮南部、江南大部及福建北部等地有 1 0 0~ 2 0 0mm ;东北东南部、黄淮大部、西北东南部、西南大部及北疆等地有 1 0~50mm ;全国其余大部地区一般不足 1 0mm ,东北平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部、南疆等地基本无降水。与常年同期相比…  相似文献   

7.
晋中市2000年3月27日大风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省晋中市2000年3月27日出现了8级以上的大风伴随强沙尘暴天气,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西南急流与西西伯利亚平原直到新疆境内的高压脊前的偏北急流的发展,使得蒙古气旋异常东移南下,导致了该次大风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2000年4月5~7日浑善达克沙地沙尘暴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王革丽  吕达仁  李鸿洲 《气象》2002,28(7):13-17
利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11个代表站的观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0年4月5-7日发生在我国华北地区的扬沙、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 气象要素分析、环流特征分析以及物理量诊断分析,力图为今后沙尘暴的预报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实时资料,分析了2002午9月11~15日安阳地区连阴雨天气出现的天气形势,揭示了此次连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陈玉宝 《贵州气象》2002,26(1):15-16
从天气形势、本站前兆信息、高空风场、不稳定总能量等方面对2001年9月17日傍晚至夜间的强雷雨过程进行分析,得到强雷雨天气预报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2002年3月21-22日影响韩国的沙尘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象卫星、天气形势场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2年3月21-22日影响韩国沙尘天气的原因. 结果表明:影响韩国沙尘天气的沙尘主要源地是蒙古国和中国内蒙古地区.沙尘天气发生在地面冷锋后部,高压伸展的前面;19日和20日沙尘暴发生后,沙尘沿着西北风输送,21日早晨影响韩国;PM10最高值达到 2 778.2 μg/m3,由于西北风较强,沙尘暴发生后很快影响到韩国,但在韩国持续的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2.
甘南高原一次突发性强对流天气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发生在甘南高原的一次突发性强对流天气的诊断分析发现:高原上对流云团发展东移与本地发展的对流云团合并加强是造成这次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原因;强雷雨和冰雹出现的位置在对流云团的右前侧;600~700 hPa上高原东部偏东气流的发展对这次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700 hPasθe高能中心、Δθse(500-700)不稳定区分布、700 hPa螺旋度及700 hPa水汽通量散度的分布对这次强对流天气的落区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两次典型强沙尘暴过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豫英  赵光平 《气象》2003,29(9):18-2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应用天气分析及诊断分析方法,对2001年4月8~9日和2002年3月19-21日的两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从天气气候背景、单站地面气象要素、环流形势、冷空气的强度及影响路径、沙尘暴的起沙源地、影响时间和范围等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强沙尘暴过程的沙尘暴源地基本相同,但由于环流形势、冷空气的强度、影响时间、蒙古气旋的位置及前期气候背景有所差异,因此对宁夏造成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哈密地区风沙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哈密地区6个气象观测站的资料,用地面资料多功能应用系统(SDMAS),对1961~2000年共40年哈密风沙天气的天气气候特征和沙尘暴环流形势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风沙天气中扬沙最多,占61.6%;沙尘暴次多,占22.1%;风沙大多发生在春季,其次是夏季,冬季最少;60~70年代是风沙高发时段,80~90年代(1983~2000年)风沙日数明显减少;风沙主要发生在15~21时,中午到午后最为集中;沙尘暴产生在6种有利的环流背景条件下。  相似文献   

15.
河西走廊盛夏一次强沙尘暴天气综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王锡稳  刘治国  黄玉霞  张铁军  程鹏 《气象》2006,32(7):102-109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对2003年7月20日甘肃河西走廊一次历史上少见的区域性夏季沙尘暴天气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高空小槽、切变线、热低压是引发夏季沙尘暴的主要天气系统。夏季沙尘暴发生过程中,各测站出现了气压跃升、风速猛增、气温下降、湿度增加等现象,但变化幅度小于春季。夏季沙尘暴云图特征表现为中小尺度云团,TBB≤-35℃的云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沙尘暴天气的变化。诊断分析表明,沙尘暴爆发前散度场呈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状态,沙尘暴发生在最大垂直速度出现以后,同时水平螺旋度对夏季沙尘暴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螺旋度正值越大,沙尘暴越强。  相似文献   

16.
河西走廊一次区域性大风强沙尘暴天气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应用常规和自动加密站观测资料,对2009年4月29日发生在河西走廊的一次区域性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从天气学成因、物理量要素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冷锋后大风引发的沙尘暴;沙尘暴发生在强气压梯度区;地面气象要素对冷锋过境及沙尘暴爆发有强烈反应,可以在沙尘暴预报中作为一个参考依据;沙尘暴爆发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明显的上升运动;锋生函数和螺旋度对沙尘暴爆发区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华北强沙尘暴的数值模拟及沙源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首先对2000~2002年春季东亚沙尘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明显的日变化,沙尘暴下午最多,凌晨最少.然后,采用集成的沙尘天气预测系统对2001年4月6~10日、2002年3月19~22日发生的2次强沙尘暴过程进行了预测试验,将沙尘浓度的模拟结果与实况观测进行了对比.对沙源和起沙过程的深入分析表明:2次过程主要的沙尘源地是蒙古国南部,内蒙古中西部、河北北部、山西东北部、甘肃和青海北部等地区;起沙中贡献最大是粒径为2~μm和11~22μm的粒子,华北北部的荒漠化地区2~11μm 和11~22μm的起尘量相当,而内蒙古西部和蒙古国南部沙地附近的起沙以2~11μm为主,总的起尘量中2~11μm粒径组的贡献占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夏季沙尘暴的气候特征表明,夏季是甘肃省沙尘暴的次多发季节,主要集中在民勤、鼎新、金塔。通过对一次罕见的甘肃省夏季强沙尘暴天气分析发现:高空小槽、切变线、热低压是引发夏季沙尘暴的主要天气系统,而春季沙尘暴一般是大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夏季沙尘暴发生前期高空急流反映并不明显,急流风速的突然加大和沙尘暴几乎同时发生,这是夏季沙尘暴预报的难点之一;沙尘暴发生前8~12 h的螺旋度场对沙尘暴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正值越大,沙尘暴越强,但当沙尘暴与强降水同时发生时,沙尘暴区螺旋度值明显小于强降水中心螺旋度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