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潮汐调温说"和"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根据"潮汐调温说"和"深海巨震降温说"理论,2005年以后全球气温将因为地震海啸和强潮汐南北震荡而降低.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低温暴雪袭击北半球,西方科学家也承认2000~2010年气候的自然变化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效应这一客观事实.潮汐震荡可以解释全球气温的准60a变化,海洋及其边缘的强震能够将深海冷水翻上表面,使全球气候变冷.潮汐和太阳黑子活动不仅有相同的变化周期,而且都和气温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在太平洋十年涛动冷位相时期,强震与低温冻害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2.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值计算表明,潮汐形变和潮汐震荡是海流循环和季节性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原因.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气候潮汐循环说和"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2005~2008年全球气温因为强潮汐和地震海啸而降低.西方科学家也承认了这一客观事实:过去两年里,自然气候的变化抵消了全球气候变暖效应并将继续促使气温在2008年保持缓慢变化的趋势.气候潮汐循环说和海震调温说,阐明了冷气候、强潮汐和强震相互对应的物理机制,对2000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的气候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中国连续18年暖冬的终结是2000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和印尼发生地震海啸的合理结果.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全球性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地球自转、最强潮汐和特大地震都有准四年周期.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8年左右.  相似文献   

3.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潮汐循环说和海震调温说,阐明了冷气候、强潮汐和强震相互对应的物理机制,对2000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的气候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中国连续18年暖冬的终结是2000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和印尼发生地震海啸的合理结果.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娜、全球性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在20世纪50~70年代,强沙尘暴年与流感爆发年一一对应,沙尘暴可能传播禽流感。  相似文献   

4.
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学祥  杨冬红 《地震工程学报》2005,27(4):400-400,382
据中新社兰州10月21日电,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蓝永超研究员根据代表黄河上游流域径流动态变化的唐乃亥水文站1920年至2004年的径流系列统计资料,以及此间数十个气象站四十余年的降水观测数据,分析得出的初步结论显示,从上世纪20年代初到90年代,黄河大体上经历了5个枯水期和4个丰水期。每个丰、枯水期段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枯水期持续时间为4~15年,平均为9年;丰水段持续时间为7~14年,平均为9.25年。总体上黄河上游每个丰、枯水周期平均持续时间基本相同,一个完整的丰枯循环周期大约在18年左右[1]。18.6年是典型的潮汐周期。月…  相似文献   

5.
根据美国西北大学地质科学系Seth Stein和Emile Okal最近在全球地震联合会(IRIS)网站公布的计算结果,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达腊地震震级为Mw9.3,使该地震成为有地震仪器观测史以来的排列第2的大地震(排列第一的是1960年智利MW9.5地震)。  相似文献   

6.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20年至30年。近100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见表1)。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低空气流正好相反,使中太平洋海面升高。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7.
厄尔尼诺现象的构造基础与激发因素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太平洋对北极的半封闭状态和南太平洋对南极的开放状态是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构造基础,它导致北太平洋海表热能的积累和周期性向南太平洋输送,强潮汐振荡和火山喷发是其激发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海平面变化与地震相关的前兆信息,利用了连云港验潮长达43年的验潮资料,结合华北地区4次7级以上强震和江苏及其以东黄海海域18次中强以上地震的震例分析后认为:经基本消除主要干扰因素的连云港平均海平面变化,表征了与地震有关的地形形变信息,它对监测华北地区强震和江苏及邻近的中强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连云港验潮站长达43年的验潮资料,结合华北地区4次7级以上强震和江苏及其以东黄海海域18次中强以上地震的震例分析,认为:经基本消除主要干扰因素的连云港平均海平面变化,表征了与地震有关的地壳形变信息。它对监测华北地区强震和江苏及邻近地区的中强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系统分析和整理了安徽泾县凤村井水位在(超远)距离强震前出现的异常变化及其特征。映震分析结果显示:该井对远大震响应较为灵敏,尤其是东南沿海、西太平洋、南太平洋的大震活动。希望研究结果有利于泾县凤村井后续水位异常的判别,增强其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2.
The Bachu-Jiashi earthquake of Ms6.8 occurred on February 24, 2003, about 20km from the southeast of the 1997 - 1998 Jiashi seismic region in Xinjiang, and its aftershocks are rich and strong. Did the 1997 - 1998 Jiashi strong earthquake swarm trigger the Bachu-Jiashi Ms6.8 earthquake? The Atushi earthquake of Ms6.7 occurred in 1996, and the 1997 - 1998 Jiashi strong earthquake swarm occurred about 70km from the Atushi earthquake 10 months later. Did the Atushi earthquake of Ms6.7 encourage the 1997 - 1998 Jiashi strong earthquake swarm? There were 9 earthquakes with Ms6.0 from 1996 to 1997 in the Jiashi seismic region, how did they act on each other? To answer the above questions, the article studies the triggering effect of the activity process of the whole Jiashi earthquake swarm from the 1996 Atushi earthquake of Ms6.7, the 1997 - 1998 Jiashi strong swarm to the 2003 Bachu-Jiashi earthquake of Ms6.8, and analyzes the seismicity characteristics around the Jiashi reg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1996 Atushi earthquake of Ms6.7 encouraged the 1997 - 1998 Jiashi strong swarm to some extent, the accumulative Coulomb stress change from the previous M6.0 earthquakes of the Jiashi strong swarm had certain triggering effects on the following M6.0 events, and the Coulomb stress change converted from the Jiashi strong swarm strongly encouraged the 2003 Bachu-Jiashi earthquake with Ms6.8.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四川汶川Mw7.9地震和1999年台湾集集Mw7.6地震均为挤压推覆构造环境下发生的板内逆断层型地震.通过对比分析2次地震前的CMT解、震源区附近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其反演的应力场可知,集集地震主震震源机制解与用台湾内陆中西部的CMT解反演得到的逆断层类型构造应力场吻合,而在主震前震源区附近中小地震震源机制...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澳大利亚气温资料和环南极海冰资料对比验证,我们发现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对面南极大陆海冰增加在时间上有一一对应关系.我们在2003年就提出,环南极海冰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调节器,德雷克海峡海冰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重要作用.2006年澳大利亚夏季大雪验证了这一结论:气候和构造是地球系统中的两个相关因素,它们受天文周期控制.德雷克海峡海冰的减少加快了环南极西风漂流,减慢了南太平洋环流,使东澳大利亚暖流变弱,为南极冷空气袭击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塔斯马尼亚岛创造了条件.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潮汐有1.1、2.06、2.2、10、11、22、31、56、62年变化周期,潮汐周期与太阳黑子周期的叠加效应为解释厄尔尼诺、气温、海温、海冰、地磁、地震的11年和22年周期变化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5.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太平洋海域发生Mw9.0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灾害损失,地震诱发了海啸,海啸灾害最终导致核泄漏事件.本文初步收集整理了日本强震动观测网获得的强震动记录,简要进行强震动记录的特征分析,并完成典型记录的频谱特征计算,为进一步开展全面深入研究地震动特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东经104.2°,北纬34.5°)发生M6.6地震。甘肃强震动台网在该地区覆盖良好,获得了丰富的主震加速度记录。本文收集整理了此次地震中各强震动台站获得的加速度记录资料并进行了基本处理;经统计分析绘出了峰值加速度分布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