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理大数据挖掘的本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针对地理大数据的内在本质以及地理大数据挖掘对于地理学研究的意义,本文解释了地理大数据的含义,并在大数据“5V”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粒度、广度、密度、偏度和精度等“5度”的特征,揭示了地理大数据的本质特点。在此基础上,从地理大数据的表达方式、地理大数据挖掘的目标、地理模式的叠加与尺度性、地理大数据挖掘与地理学的关系等4个方面阐述了地理大数据挖掘的本质与作用,并从挖掘目标的角度对地理大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分类。未来地理大数据挖掘的研究将面临地理大数据的聚合、挖掘结果的有效性评价以及发现有价值的知识而非常识等几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辽河和大辽河在1958年以前是同一条河流,辽河是大辽河的上游,是我省境内的主要水系。大辽河的上游除了辽河外还有浑河和太子河两大支流,也就是说,辽河、浑河、太子河都经大辽河入海。  相似文献   

3.
2020年12月,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大龙湖,采集了大银鱼(Protosalanx chinensis)样本,对4个群组的大银鱼的11个形态性状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旨在了解大、小种群分化后的大银鱼生长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大银鱼形态性状因子之间都两两显著相关(p<0.05或p<0.01);大银鱼形态性状因子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主要为增长因子和躯干因子,小群组雄性大银鱼形态性状因子的第二主成分主要为增重因子和头部因子,小群组雌性大银鱼形态性状因子的第二主成分主要为头部因子和增长因子,大群组雄性和雌性大银鱼形态性状因子的第二主成分都主要为头部因子;通径分析结果显示,保留的小群组雄性大银鱼的形态性状因子为全长、体高、体宽和尾柄高,保留的小群组雌性大银鱼的形态性状因子为头长、全长、体高和体宽,保留的大群组雄性大银鱼的形态性状因子为躯干长、尾柄长、体高和体宽,保留的大群组雌性大银鱼的形态性状因子为体长、体高和体宽;除了小群组雄性大银鱼外,小群组雌性大银鱼、大群组雌性和雄性大银鱼的体宽和体高对其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都最大,表明大银鱼的体宽和体高是影响其体质量的关键形态性状因子。因此,在人工增殖选育大银鱼亲本时,应该重点关注大银鱼的体宽和体高。  相似文献   

4.
时空大数据背景下并行数据处理分析挖掘的进展及趋势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关雪峰  曾宇媚 《地理科学进展》2018,37(10):1314-1327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的高速发展,与时间、空间相关的数据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趋势,时空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时空大数据除具备大数据典型的“4V”特性外,还具备丰富的语义特征和时空动态关联特性,已经成为地理学者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感知人类社会活动规律的重要资源。然而在具体研究应用中,传统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已无法满足时空大数据高效存取、实时处理、智能挖掘的性能需求。因此,时空大数据与高性能计算/云计算融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从大数据的起源出发,回顾了大数据概念的发展历程,以及时空大数据的特有特征;然后分析了时空大数据研究应用产生的性能需求,总结了底层平台软硬件的发展现状;进而重点从时空大数据的存储管理、时空分析和领域挖掘3个角度对并行化现状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了时空大数据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植被发育斜坡土体大孔隙结构多尺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发育斜坡土体中普遍存在大孔隙,在强降雨过程中大孔隙产生的优先流加快降雨入渗,影响斜坡稳定。大孔隙结构影响优先流过程和优先流的水动力特性。为探明植被发育斜坡土体大孔隙结构的多尺度特征,本文在分析土体大孔隙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研究植被发育斜坡土体大孔隙的试验方法。以云南省段家营、头寨、象冲、东月各、白泥山和贵州八渡滑坡的植被发育斜坡土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挖掘法、染色示踪法、CT扫描法、SEM法定性和定量分析植被发育斜坡土体大孔隙的多尺度几何形态和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挖掘法、染色示踪法、CT扫描法、内窥镜检查和SEM法适用于分析植被发育斜坡土体的大孔隙结构;植被发育斜坡土体的大孔隙有腐烂根系通道、根-土间隙、动物通道、团聚体间大孔隙、土-石间隙、干缩裂隙和成因不明大孔隙,其中前四种是主要类型;各种大孔隙相互交织组成大孔隙网络系统;受到植物物种、树龄、动物物种、土体生态系统和立地条件的影响,不同类型大孔隙的多尺度几何形态和分布特征不同。将先进技术手段与染色剂溶液降雨模拟示踪试验结合起来,研究大尺度的大孔隙三维几何形态和分布特征是未来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数据技术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应与群众生活密切结合,实现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发挥大数据技术的社会影响力,促进经济进步、文化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数据技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能,有必要将其与城市规划有效融合,将大数据技术合理应用,为其营造先进、多元、丰富的发展环境。文章主要针对大数据在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探索可行的高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杨代武 《西部资源》2022,(1):127-129
大东山东部产铀岩体处在东西向大东山—贵东岩浆岩带东段,区内铀成矿条件较为有利。前人在大东山地区总结了花岗岩型铀矿的找矿标志、成矿规律,并在实际找矿勘查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本次研究在叶天竺先生提出“矿床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大东山东部岩体的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特征,初步建立了研究区铀成矿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是经济大省,是能源消耗大省,也是地热资源大省。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清洁、环保型多用途能源矿产在采暖、温泉洗浴、农业种植、养殖、轻纺、医疗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主要论述了高密度电法及联合剖面法在断层定位中的应用,查明潜在地热资源区域断裂构造浅部地球物理信息。  相似文献   

9.
在大遗址展示概念、范畴界定的基础上,探讨大遗址展示的理念及具体设计方法,以期为实现大遗址保护、利用和传承有所助益.大遗址展示是实现大遗址保护和传承的有效途径,在保护利用、价值导向等理念指导下,根据大遗址展示内容遗址遗迹本体、自然环境(地脉)和除遗址遗迹外的文化景观(文脉)的形态、内涵、特性等,提出了保护陈列展示法、意象展示法、地脉强化法、文脉延伸法、文化展示法等展示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钦敏 《地理学报》2015,70(5):691-695
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大数据特点和应用升级、大数据引发的新一轮产业革命、阐述大数据在国家基础数据库、电子政务业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管理、世纪之村服务平台等行业的应用内容,指出当前中国大数据使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解决的方案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森林土壤大孔隙特征及其生态水文学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SHI Hui  刘世荣 《山地学报》2005,23(5):533-539
由于研究方法和目的的不同,土壤大孔隙的标准并不统一,一般认为土壤大孔隙的孔径在0.03~3mm;〉3mm的孔隙相对于土壤结构而言非常巨大,水流在这些孔隙中的运动完全不同于土壤中的运动方式,因此一般土壤大孔隙研究中不包含这种成因的巨大孔隙。对于森林土壤而言,动物活动和根系作用是大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研究土壤大孔隙经常采用的方法有染色法、CT扫描技术和入渗方法;由于土壤大孔隙的高度不规则性,常采用分形理论研究大孔隙的特征。水分在大孔隙中的快速运动是大孔隙流的主要特征,因此模拟大孔隙流时经常采用可将土壤分为快速运动区域和运动较慢区域两个部分的两区模型。壤中流是森林涵养水源和调节径流的主要方式,土壤大孔隙对壤中流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森林土壤大孔隙,可深化森林涵养水源机理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可加深理解森林调节水文的过程;在实践上用于预测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影响,为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植被恢复重建提供理论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年学界逐渐兴起“大概念”的相关研究,但存在两个主要误区:混淆地理大概念与大概念教学,以及将大概念教学、情境教学和单元教学混为一谈。鉴于此,本文希望在厘清学界对大概念教学常见误区的基础上,阐明中学地理“大概念教学”的核心主张。本文还以“河流与海洋是重要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课程设计为例,展示大概念教学和单元教学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3.
引大入秦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引大工程灌区和邻近地区水资源供需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水资源系统分析理论,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建立了引大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对引大工程的水资源在灌区及其周边兰州、白银两市统一进行优化配置研究,得出了近期和远期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所建模型和优化配置方案正确、合理,符合引大工程及其供水区实际。进行了供水区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价,提出了符合引大工程供水区水资源特性的研究结论和对策与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自然地理学的大数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数据给科学研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但针对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很少.基于此,该文结合大数据理念,立足自然地理学特点,分析了自然地理学的大数据源、大数据研究方法及相关变革.认为自然地理研究中的大数据源主要包括遥感大数据、地面传感器数据、自发地理信息和地理成果累积数据,对地观测、自动感知和自发地理信息是其主要生产方式.自然地理的大数据研究方法重点在地理信息科学的升级与变革,集中在数据-信息-知识的处理过程中.大数据背景下自然地理研究将向数据密集型范式转变,地理研究将实现新的综合,应用性地理学得到发展,研究队伍结构更加多元化,众包研究成为新的方式.要在自然地理研究中充分合理地使用大数据,还需要数据开放与共享政策的支撑,同时有必要开展大数据地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关中高新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关中地区及其已建成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其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与东部开发时期深圳在沿海开放时的地位和作用、上海在沿江开放时的地位和作用非常类似,也具有率先发展的区位优势、政治经济优势及科教与高科技产业优势,并对推动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驱动和示范引导作用。因此,按照国家《“十五”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中提出的西部大开发要实施“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重点开发的战略要求,应把关中高新带建成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16.
"数字地球"与对地观测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在21世纪到来之际,人类向“数字地球”这一地球信息科学新领域发起了挑战。这是在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时代背景下,由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相互交融,在全球及区域尺度上的一次大整合、大聚焦。是面向21世纪地球系统科学思维模式的开拓大跳跃。对地观测技术系统的蓬勃发展,是“数字地球”的不可缺少的基础。数字地球的发展,离不开对地观测技术系统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分析国内外国土资源调查中GIS方法研究和应用的现状和趋势 ,提出基于多层次GIS集成的国土资源大调查思路 ,介绍和总结在大调查中应该关注的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和应用。同时指出我国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点在开展微型化嵌入式GIS、三维 /四维GIS、网络GIS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高中地理课程改革要求重视学科大概念。UbD理论提出的逆向教学设计是在教学中落实学科大概念的重要途径。UbD理论指导下的逆向教学设计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以学习结果为起点、评价优先,能够在教学中凸显学科大概念的价值和作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中的“中国的能源安全”为例进行逆向教学设计,提出在地理课堂中应用UbD理论进行逆向教学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植被发育斜坡非饱和带大孔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气候温湿的滑坡灾害易发区,根系通道、动物通道、干裂缝、管道及团聚体间的结构性孔隙等大孔隙普遍存在于斜坡非饱和带中.采用微观观察、化学分析和现场试验方法并结合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分析大孔隙界定、大孔隙类型和主控因素、大孔隙三维空间结构及大孔隙时效稳定.不同测量方法的差异和大孔隙密度时空变异性是目前大孔隙定义缺乏统一性的原因.大孔隙尺寸不能作为唯一标准界定大孔隙,必须考虑其三维几何形态.多因素控制大孔隙的成因和类型,其中根系通道、裂缝和结构性孔隙对优先流有显著贡献.需从三维几何学和拓扑学方面进一步研究大孔隙三维结构.枯枝落叶层是大孔隙抵御环境因素扰动的重要屏障,但大孔隙域与周围基质域水量交换对大孔隙时效稳定是不利的.深入研究以上问题对植被发育斜坡优先流模型的改进和发展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组织大经济区和加强省区间规划协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胡序威 《地理研究》1994,13(1):16-22
本文论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组织大经济区,加强省区间规划协调的迫切意义,并就大经济区的性质、组织形式和划分依据作了一些原则性的说明;具体提出了将全国各省区(市)组合成为东北、华北、西北、东中、华南、西南6大经济区的建议方案,分别探讨了各大经济区需要着重规划协调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