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介绍了河北大柏舍台深井与浅层地电阻率的观测概况,对其观测精度、抗干扰能力、年变规律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深井地电阻率在观测精度、抗干扰等方面均优于浅层地电阻率;深井地电阻率年变规律与浅层地电阻率有着较大差别,浅层地电阻率2个测道的年变化明显,而深井地电阻率的年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地震地电阻率是观测中强地震孕震过程中微变形或微破裂变化的方法之一。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小极距井下地电阻率观测,不仅能够抑制地表环境干扰,还能够缓解地表地电阻率占地面积大的困扰。基于北京地区延庆台、平谷台和通州台小极距井下地电阻率观测,通过与同场地地表地电阻率对比观测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地表铁质干扰、季节变化、降水和潜水等因素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同场地地表地电阻率相比,小极距井下地电阻率对地表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有较好的抑制能力,增强了观测效能。  相似文献   

3.
樊晓春  沈红会  李伟  夏忠  吴帆  袁慎杰 《地震》2020,40(4):144-155
为了提高地电阻率观测抑制地铁干扰的能力, 江宁台新建了多孔垂向地电阻率观测。 在观测中探讨完善了装置系数计算方法, 解决了缺数问题, 并通过比较同测区井下和垂向地电阻率观测数据, 得出如下结论: ① 垂向观测由于布极方式较为特殊, 其年变化幅度大于井下地电阻率观测同等极距; ② 与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相比, 垂向地电阻率观测信噪比更高, 具备更好的抗地铁干扰能力, 以期为地电观测抗干扰的方法和技术应用提供基础; ③ 垂向地电阻率观测建设中, 可能需要重视电极的位置固定。  相似文献   

4.
对大柏舍地电台地电阻率的观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表明,台站台址条件、观测系统均符合地电阻率台站建设规范要求;观测数据连续、可靠,年变化主要受地下水位的影响;背景场观测系统外线路采用地埋敷设方式,减小了地表干扰对地电阻率观测数据的影响,观测精度有所提高。该台地电阻率观测对本区及附近中等地震有较好的响应。  相似文献   

5.
通过深井地电阻率和浅层地电阻率的观测精度对比、抗干扰分析、年变规律分析以及对深井地电阻率水平测向与垂直测向近两年的变化分析,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深井地电阻率和浅层地电阻率两种观测方式,各有其特点.在观测精度上深井地电阻率高于浅层地电阻率,但是与浅层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相比仍需继续不断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系统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兰炜  朱旭  朱涛  张世中  刘大鹏  胡哲  张宇 《地震》2011,31(1):20-31
目前, 我国用于地震前兆监测的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大部分都是单一极距的, 这种观测方法在实际观测中普遍存在着地电阻率季节性变化的现象, 这种季节性变化与地震异常变化一起叠加在观测值中, 给地震异常的识别和判定带来了一定困难。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进行地电阻率的多极距观测。 本文介绍了采用ZD8MI电阻率多极距观测系统在山丹地震台的试验观测情况, 该系统是最新研制的、 专用于地震前兆监测的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系统。 一年多的台站试验观测和反演结果表明, 浅层电阻率的变化相对较大, 而深层的相对变化较小, 因此利用多极距观测系统进行不同层位的地电阻率观测, 对排除干扰和识别地震前兆信息显得尤为重要, 是地电阻率观测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7.
肖武军  解滔  胡玉良 《中国地震》2020,36(1):146-152
根据冬奥会保障晋冀蒙监测能力提升项目的设计方案,在晋冀蒙交界及附近区域的宝昌、集宁、阳原、大同、代县、临汾、通州和平谷等8个地电阻率台站原观测场地建设井下小极距全空间地电阻率观测装置系统。参照该项目对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的技术要求,设计了井下地电阻率专用电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专用电缆的导体直流电阻、线间绝缘电阻等主要指标进行了技术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专用电缆适用于本项目井下地电阻率观测,可保障井下地电阻率观测装置的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嘉峪关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效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地震局电磁学科制定的<地电台站观测效能评估方案>,评估了嘉峪关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效能,得到:嘉峪关地震台台址结构条件、电磁环境、台站观测系统符合地电阻率台站建设规范、观测方法标准等规定的技术要求;数字化地电阻率观测精度不低于3‰测值,保证了准确测量不低于1%地电阻率异常的指标需求;该台地电阻率观测对本区及附近中等以上地震有一定监测能力,并记录了对应远距离大震的1年尺度地电阻率异常,其观测数据在本区及附近地震监测、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及相关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沈红会  叶碧文  孙春仙  祝涛 《地震》2020,40(4):183-190
从地电阻率的观测理论出发, 指出地电阻率场地的电性结构、 岩石的饱和度和孔隙度决定了地电阻率和水位的关系。 在长期的观测资料基础上, 通过实例系统地分析了地电阻率和水位的关系, 给出了不同层位的水位变化和不同方式的水位变化对地电阻率观测结果的影响, 认为非构造水位变化与地电阻率的关系主要取决于表层土壤或岩石的水饱和度, 构造水位变化与地电阻率变化存在明确的相关关系, 从而进一步探讨了与前兆异常有关的水位和地电阻率变化。  相似文献   

10.
榆树地电阻率台观测效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中国地震局电磁学科制定的《地电台站观测效能评估方案》,评估了榆树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效能。评估结果如下:榆树台台址结构条件、电磁环境、台站观测系统符合地电阻率台站建设规范、观测方法标准等规定的技术要求;数字化地电阻率观测精度不低于3‰测值,保证了准确测量不低于1%地电阻率异常的指标需求;该台地电阻率观测对本区及附近中等以上地震有一定监测能力,并记录了对应深源地震及邻区中强地震的1年尺度地电阻率异常,其观测数据在本区及附近地震监测、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及相关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陕西省宝鸡台地电阻率测区内进行了短期的人工抽水和灌溉实验,并对测区内大面积、长期抽水和灌溉活动对该台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短期、局部范围的抽水活动对地电阻率观测没有明显影响;而持续性的大量抽水、灌溉活动明显影响了地电阻率观测结果。讨论了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此结果为地震监测、预报中地电阻率观测资料的有效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了天水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场地布设及观测方式,对井下多种方式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并结合芦山MS7.0、岷县MS6.6级地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深层水平地电阻率在2次地震发生前,均出现了明显的短临异常,其他观测方式短临异常不是特别显著;同时对降水、雷电以及观测系统故障干扰影响深层地电阻率观测做了分析与讨论。与传统地电阻率观测相比,采用井下观测系统能减少干扰、提高信噪比,能缓解地电观测与经济建设的矛盾,是地电观测方式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3.
地电阻率仪观测系统故障分析及诊断系统的初步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陕西省地震前兆台网5个地震台站的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对不同型号地电阻率仪器运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地电阻率观测系统中各种典型故障的判别和维修经验,提出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建设的优选方案,建立一个初步的故障诊断系统,为地震预报人员使用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进行地震分析预报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选取宝昌地震台2020年至2021年小极距井下地电阻率观测数据,从观测系统稳定性、环境干扰抑制能力等方面综合对宝昌台小极距井下地电阻率观测进行质量分析和效能评估。结果显示,井下地电阻率观测数据质量高。对比地表地电阻率,井下地电阻率对金属管线网、基建工程等地表干扰和浅层温度干扰均有较好的抑制,为直观识别异常提供高质量的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国地震局电磁学科技术管理组制定的《地电台站观测效能评估方案》,对宝鸡台地电阻率观测效能进行全面评价。从评价结果来看,宝鸡地震台地电阻率的台址结构条件、电磁环境、台站观测系统等均符合地电阻率台站建设规范要求;地电阻率观测精度不低于3‰测值,保证了准确测量不低于1%地电阻率异常的指标需求。宝鸡地震台地电阻率对本区及附近地区中等以上地震有一定监测能力,其观测数据在本区及附近地区地震监测、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及相关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新城子观测站地电阻率为研究对象,结合新城子观测站电测深资料通过影响系数理论用水平层状介质模型对比分析地表、井下地电阻率两种手段的观测效果,对新城子地电阻率观测各层影响系数随深度和极距的变化分析新城子井下地电阻率观测布极的合理性。其结果反应为新城子地电阻率井下观测设计较为合理,减少场地资源的同时对地表和浅层干扰有更好的抑制作用,对深层的映震能力优于地表观测,分析结果可为类似台址电性结构中实施井下地电阻率观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地电阻率观测是地震前兆观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从唐山地震、 松潘地震、 澜沧-耿马地震到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震前地电阻率都观测到明显的异常. 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地电阻率的观测环境受到各种干扰, 其中采用直流牵引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干扰尤为严重, 致使一些地电阻率观测台站的观测数据无法满足规范要求, 部分台站因此被迫搬迁. 本文通过对部分受城市轨道交通干扰比较严重的台站进行测试分析, 对现有观测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一些抗干扰措施, 为进一步提升地电阻率观测质量做了技术铺垫.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通渭地电阻率台观测系统及年变情况,分析了近几年通渭台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认为通渭地电阻率能够反映地球内部异常信息。在岷县漳县M_S6.6地震前通渭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出现了破年变异常变化,并且不同测道地电阻率在临震前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是夹杂着干扰的地震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9.
地电阻率观测各类干扰源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电阻率观测是我国地震前兆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已积累了大量的观测资料和强震震例。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轨道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部分地电台站观测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导致地电阻率前兆观测资料受到较强的干扰。本文通过对国内现有地电阻率观测资料的分析、干扰源的调研,研究了各类干扰产生的原因及识别方法。并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地电阻率观测抑制干扰的技术和方法及数据使用与处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地电阻率交流观测的原理及方法,并在江宁台开展井下地电阻率交流观测实验。初步观测结果表明,井下地电阻率交流观测的抗地铁干扰效能优于井下直流观测,且5 Hz的观测要优于1 Hz;井下地电阻率1 Hz、5 Hz交流观测与直流观测反映的相对变化一致性较好,其数值差异不影响地震观测;连续降雨使得交流地电阻率出现下降变化,交流5 Hz比1 Hz更明显,最大下降幅度约0.92%,且连续降雨可能会对地铁干扰起到一定的放大作用;地电阻率交流观测使用趋肤深度来探讨探测深度,由于趋肤深度仅与频率有关,尚需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