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中国”,百舸争流(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述彭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2,4(1):3-6
“数字中国”目前不再只是“热门话题”,而是真枪实弹地在启动、运作了。诸如“数字福建”建设规划的制订 ,建设全省公用信息平台 ,省政务信息网络工程和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改造工程、组建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制定省政务信息共享政策 ,同时启动“数字鼓楼”示范区。福建省是真抓实干 ,棋先一着 ,为“数字中国”领跑。另外 ,在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会议上 ,田凤山部长提出 ,以信息化带动国土资源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数字中国”,百舸争流(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述彭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2,4(2):1-5
“数字地球”如今不仅是信息社会的热门话题 ,而且已成为只争朝夕的行动。目前 ,各省 (区 )都陆续开展“数字省 (区 )”的研制 ,下面是“数字中国”的若干省区的数字化工程建设态势。( 3)数字山西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和优势 ,实施数字山西战略 ,合理利用资源 ,加强环境保护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提升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水平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全面推动山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数字山西建设将由省政府来抓 ,构建数字山西的基本方针是“政府主导、统筹规划、阶段发展、统一标准、联合建设、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3.
《地球信息科学》编辑部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8,10(2):135-135
为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2008年2月,《地球信息科学》学报编辑部召开了在京编委会议,提出了扩大编辑协办单位,进一步发挥全国产、学、研战略伙伴的群体潜力,扩大学术交流的新园地,试行轮流主持专辑的新举措。江苏是经济、文化、科技都很繁荣、发达的强省之一,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领域人才荟萃、遍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国土、水利、气象、环保、农林各政府部门,所组建的江苏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学会,已有近20年的历史。为有关专家学者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4.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0,2(1):75-75
<2000年科学发展报告>对1999年最热门的科学前沿领域进行了介绍和评述,反映了1999年世界科学发展的整体趋势以及我国科学发展水平及其所处的地位,并就对科学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中所起的作用,向国家提出中国科学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2000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以其客观性、权威性、前瞻性、文献性作为基本要求,以为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为基本目标,以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提供坚实的手柄为基本目的,是中国科学院多年来对“自然-经济-社会”的复杂关系进行长期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结晶。 相似文献
5.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2,4(1):60-60
广东省深圳市启动一项计划 :1 0年半城披绿装工程。目标是 :全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 40 % ,绿化覆盖率达 5 0 %以上 ,强化绿化生态功能 ,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亚热带海滨园林城市。云南省的昆明、安宁、开远等 5个城市已达园林城市标准。辽宁省 2 0 0 1年 9月召开河道工作会议 ,要求大力推广“绿堤工程”。种树种草 ,变大堤为绿色风景线。 相似文献
6.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1,3(4):65-65
如何应对新经济时代下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目标 ,避免可能导致的更大的贫富差距、数字鸿沟 ,是上海目前举行的 APEC系列会议的重点议题。上海市市长徐匡迪指出 ,新经济时代下 ,经济实力的竞争是产生“数字鸿沟”,带来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等因素的竞争。“数字鸿沟”差距必须由发展中国家通过加强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来消除。上海这次在筹备 APEC会议过程中 ,电信、光通信等方面的提高 ,有助于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距离。 相似文献
7.
合作开发“数字地球” 共享全球数据资源——在国际数字地球研讨会议开幕式大会上的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路甬祥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0,2(1):6-7
在迎接新世纪的历史时刻,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聚会世界文化名城--北京,回眸从长城烽火到网络的历史轨迹,检阅航空、航天遥感、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字通讯网络等领域的最新成就.我们欣慰地看到,全球化知识经济的浪潮,全球资源、环境问题的困惑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理念,正在成为促进"数字地球"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空间科学技术与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数字地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条件.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数字地球"既可能使东西方文明的距离继续缩短;也可能使南北世界的差距继续扩大.但是人类居住的地球只有一个,为了我们共有的家园,我们必须正视未来.协调步伐,共同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相似文献
8.
陆洲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1,3(3):80-81
由全国政协资源与环境委员会和外事委员会委托国家林业局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主持,在北京召开就森林的环境效应、森林资源与社会生产力、森林可持续发展经营及其认证体系、能源与环境,环境保护与市场以及可持续发展6个方面,进行广泛的富有成效的讨论。其中,可持续发展城市主题讨论会,由陈述彭先生和罗夫·泽留斯先生主持,各位专家讨论的内容丰富,提出的问题很多,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展示了相当宽广的视野。同时,也表明了目前严峻的形势。1就环境等问题,检讨了中国城市的现状、城市发展前景,以及公众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9.
10.
廖克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1996,(1):54-56
青藏高原是全球独待的地质地理单元,素有“地球第三极”和“世界屋脊”之称。1964年以后,中国科学院先后多次组织对青藏高原及周围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这些考察获得了大量丰富资料和重要调查研究成果,填补了该地区的研究空白,取得了许多新的发现和认识,包括高原的形成与演化,自然资源及其评价等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