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航 《四川地震》2003,(4):14-20
对多年来四川地区的应力应变及重力观测资料的短临前兆异常进行了系统整理,分析了各台项在多次中等以上地震前的异常特征,并对其中一些异常的物理机制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四川地区强震孕育从中期向短期过渡的区域性前兆异常的定量判据、预测方法,并使用R评分方法对研究区域和时段内的强震进行了内符检验。  相似文献   

2.
利用四川省地震局的数据资源,进行计算机扫描,研究中短期尤其是临震异常信息,发现大地震前所记录到的固体潮观测逐时值曲线,与地磁日变形态曲线,多发生了一定异常变化。这一发现捕卟未来大地震前兆临震信息判别提供重要参考。文章最后为捕捉临震异常信息,提出需要采取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岩石破坏前的短临应变前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新型应变仪观测岩样在破坏孕育过程中岩样表面测点的应变变化,结果除了长趋势变化,破坏前几秒的特征变化外,在破坏前百分之几秒至十分之几秒还有突变和拢动等特征变化。  相似文献   

4.
详细介绍了1996年12月21日白玉-巴塘5.5级地震前, 定地震中心站根部前兆手段异常的宏观异常,对该地震进行中短期预报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精度拉科斯特重力仪在辽宁西部地区进行多期重力重复测量,获得了较为丰富的基础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与研究,进一步加深了辽宁西部地区重力场变化的认识。特别是1994年10月和1996年7月,在测区内及其附近相继发生ML4.9级和ML5.0级地震。而这两次地震为1988年以来在辽宁西部地区发生的最大地震。通过对该区流动重力资料空间上和时间上的研究分析,从中获得了震前重力变化的某些前兆信息。通过对该  相似文献   

6.
程式  杜方 《四川地震》1999,(4):7-15
与以往的震例相对相对比,1998年宁蒗6.2级地震的短临前兆异常,既有异常幅度大,空间分布上受活动性断裂带控制,时间进程上是准同步起伏,前兆异常与震兆异常配套出现,策观异常与宏观异常配套出现等共性;又有前兆异常十分丰富,异常的空间分布集中,震后效庆十分平衡等个性。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位地震短临预报前兆标志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地下水位地震短临预报前兆标志体系的主要依据是:从以往的震例中总结、统计出的多种异常特征参量与地震三要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判定震级的异常标志有:异常分布范围、异常时空转换、异常数量、异常形态异常时间和异常幅度;判定发震时间的异常标志有:异常开始和转折时间、异常数量、异常形态异常时空转换和异常速率;判定发震地点的异常标志有:异常空间分布图象、异常数量  相似文献   

8.
胡琼  许风柱 《内陆地震》1997,11(2):188-192
RZB-1型电容钻孔应变仪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精度、测量应变范围比较宽的地震前兆专用仪器。自1991年在库尔勒地震台投人工作以来,对库尔勒500km范围内发生的多次5级左右地震都观测到了比较明显的前兆异常,较好地反映了地震孕育和发生的过程。1台站概况库尔勒应变观测台位于东经86”11’29”,北纬41”48’52”,海拔高度为1070m。台区为大面积基岩出露区,岩性为前震旦系花岗片麻岩。北轮台、兴地断裂和铁门关大断裂分别在台站南、北各约2km处穿过,是应变观测的理想场地。RZB-l型传感器装于井下104.59m处,采用RDJ数据采集器在地下…  相似文献   

9.
刘仲全 《地震研究》1999,22(1):57-63
本对云南内昆明,弥渡,下关等重力台站的重力固体潮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阐述了重力异常的提取判据,统计下重力异常与5级以上地震的历史对应情况,总结了重力异常变化特征,给出了重力异常短临指标体系,从而为今后的地震预报在重力学科提供了一些异常指标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地震电磁波前兆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以河北省北部监测网区5个台的震前电磁波实测资料,分析了1988年在燕山褶断带南麓发生的一组M_L=5的地震的震前电磁波异常特征,同时对一些有关问题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
云南地区强震前地震活动的短临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川滇地区具有完整仪测的地震目录 ,重点对云南地区及可能发生大震的地震带(区),计算地震学相对独立、且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参数: b值、频度、应变能、断层面总面积、C值、D值与Mf 值等;提出了统计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异常项目月变化率R值的方法,以2倍方差异常标准线定为异常判定线来揭示云南地区强震孕育的短临特征.结果发现,云南地区6.7级地震前和各个地震带(区)中强震、强震前1~3个月内,出现地震活动性参数异常项目月变化率R值的异常增强-降低或异常增强、降低独立出现的现象;并通过历史强震震例检验和从区域、构造的特性对R值结果作了初步探讨,为云南地区强震的短临预测预报提供一种地震学的综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云南地区地磁加卸载响应比短临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树华  陈燕 《地震研究》2003,26(Z1):133-139
以太阳风为加卸载,将磁暴过程作为地磁场对太阳风的加卸载响应,取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ΔZ)数据,计算、分析和研究磁暴场暴时扰日变化的响应比值.本文分析研究了云南6个地磁台在1995年1月~2001 年12月间垂直分量日变幅响应比值P(Z)的变化,发现在云南及邻区M≥5级地震前,响应比值出现P≥P(Z)高值异常,对预报未来1~3个月内地震的发生有短临显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1年8月11日新疆伽师MS5.8地震前喀什—伽师流动重力网2009年4月至2011年7月的重力复测数据,绘制区域重力场差分和累计动态变化图像。分析表明:(1)地震发生在断裂带重力变化正、负异常密集区的零等值线附近和重力场的反向恢复变化过程中;地震发生前一年出现"闭锁"的重力变化特征;(2)区域重力场差分变化反映出震前伽师—西克尔地区地壳物质运动信息;区域重力场的"平静—活跃"过程,反映出伽师—西克尔区域重力场短期局部构造运动;区域重力场累计动态变化反映出地壳运动的背景特征;(3)地震震前重力变化等值线平行于断层分布,临震时重力变化等值线近垂直于断层,是一个显著的重力特征。  相似文献   

14.
曹刻  石绍先 《地震研究》2003,26(1):20-25
建立了Synthesis法前兆群体异常信息提取的数学模型。选取滇东地区1995-2000年9月间常用的20项前兆资料,研究中强地震前后Synthesis法前兆群体异常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Synthesis法前兆群体异常占时率为0.158,为小概率事件。地震对应率为5/6=0.83,虚报率为1/6=0.17,地震均是在异常结束后3个月之内发生,是对应概率很高的短期预报指标。成组异常出现均有成组地震对应,群体前兆“组异常”特征显著。处于计算前兆观测点中心的澄江地震前,异常幅度突出,预示了Synthesis值计算有利于提取近源短期异常。实际检验了Synthesis法在地震短期预报中的预报意义,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地震电磁辐射前兆异常特征和异常指标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美  卢军 《地震》2008,28(4):112-120
根据收集的地震电磁类资料, 总结分析了地震电磁异常特征及震例的异常指标间的关系。据统计, 一般对M≥ 3.0地震, 电磁异常平均出现在震前10~45天, 异常的平均传播距离为100~600 km, 震级越大, 异常提前出现的时间越早, 异常传播的距离越大; 一定范围内, 震级和异常提前出现的时间、 震级和异常传播的距离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地震发生在异常出现后两个月之内的概率达93.5%。有88%的地震发生在异常结束后或异常结束当天, 有98%的地震发生在异常结束后20天以内。  相似文献   

16.
杜方  吴江 《地震研究》2003,26(Z1):101-110
采用四川省地震局地震台网自1970年运行以来的地震记录资料,根据区域地震活动的分布信息并结合已有的活动断裂考察资料来进一步划分地震活动的区域,将四川及邻区地震活动区划分为9个小区域.在划分的9个区域中,除东部盆地地震活动区地震活动较弱外,其余区域均有历史强震记录,显示出整个区域的地震活动东弱西强的特点.从地震活动的频次指标也可以看出,呈现沿主干断裂的地震频次略高 ,总体也呈现出地震频次东部低西部高的特点.各个小区域的地震活动频次显示出波浪起伏的特点.在各小区域内强震发生前3个月左右的短、临阶段,小区域内地震能量均明显出现加速释放共性特征.同时,出现相邻区域的地震频度和强度相应减弱、地震空间分布的集中度同步减弱及能量释放趋于减弱的协同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滇西地区强震与地形变异常的前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形变(倾斜、应变)观测资料,采用经过实效检验分析后有效率较高的形变前兆参量及异常判别方法,以近年来发生在滇西地区的6级以上地震:武定地震、丽江地震、宁蒗地震以及姚安地震的震例,用滇西及川滇交界地区形变观测网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重点对该地区强震前兆异常的时空演化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对其在强震前中短阶段的前兆异常变化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周煜林  张学民  刘静  熊攀  欧阳新艳 《地震》2021,41(3):157-170
使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和美国喷气动力实验室的GPS TEC数据,通过滑动四分位法,对2019年8月2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6.8级地震进行分析,研究印度尼西亚地震与四川及周边地区TEC异常的关联性.基于对四川及周边地区以及全球TEC的监测,我们发现在2019年7月25日(震前一周),印度尼西亚地震震源区及其北半球的磁共轭区域曾发生不同程度的TEC异常扰动现象.结合2011-2019年四川及周边地区GPS TEC数据与印尼6.0级以上地震目录统计分析发现,大部分印尼6.0级以上地震会在四川及周边地区出现TEC异常扰动现象.在时间上,异常集中在震前10 d至震后4 d的范围内,主要发生在地方时6:00-11:00,在7:00(LT)和10:00(LT)两个时刻形成两个峰值,而在夜间出现相关的异常最少;在空间上,在四川地区存在TEC异常的印尼强震集中在印尼西侧,印尼西侧与四川地区TEC异常表现出良好的关联性,且TEC异常扰动现象面积约为32×104 km2,异常面积巨大,易于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四川及周边地区TEC异常与印尼6.0级以上强震具有很好的时空关联性,结合全球TEC异常分布可以对印尼地区地震监测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赵慈平 《地震研究》2002,25(2):140-148
2001年云南澜沧5.0、施甸5.2,5.9,5.3、宁蒗5.8、楚雄5.3和江川5.1级地震前,云南49项水氡前兆中的一些台站出现突出的异常。研究发现,根据这些异常项的异常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历史震例,可对这几次地震预报的三要素,尤其是地点和时间做出较好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强震水氡前兆场异常特征及其物理解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岩石中微裂隙的产生与地下水氡浓度变化的关系以及孕震过程中微裂隙时空变化图像,揭示了水氡前兆场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孕震过程中岩石微破裂的生长是导致地下水氡含量升高及地震前出现水氡异常的原因;震源区及附近地区的膨胀和微破裂最早出现,并最为发育和集中,因此水氡异常也最早出现,也最为集中;孕震过程中微破裂增加,导致地下水氡含量升高,水氡趋势异常以趋势性升高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