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年报》2011,(1):61-74
2011年,大气成分研究所圆满完成了承担的各项任务,在温室气体在线观测系统建设、观测设备标校、分析方法改善、大气成分观测模拟影响、决策气象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主要使用大气电场监测系统资料,分析了太原市大气电场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着重分析了高污染地区大气电场值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典型特征。在其他不受污染的陆地区域,晴天电场值维持在+120V左右,而太原市会达到+600v以上。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太原市大气常年污染较严重,主要为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有粉尘、烟液滴、雾、降尘、飘尘、悬浮物等,导致大气电导率降低,大气电场强度显著增加。日变化为双峰双谷型,主高值出现在傍晚,次高值出现在午前;主低值出现在清晨,次低值出现在午后,与太阳和人类活动保持较好的一致性。年变化为单峰单谷型,极大值出现在冬季,极小值出现在夏季。 相似文献
4.
刘新春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2009,3(3):48-48
2009年6月16日沙漠气象研究所组织自治区气象局业务处、气象台环境预报科、气象信息中心、沙漠气象研究所等单位相关专家对乌鲁木齐大气成分观测站仪器设备及数据采集系统进行现场测试。全套观测仪器及采集系统在外观、性能指标等方面完全符合合同要求,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系统达到验收指标要求,同意通过现场测试。 相似文献
5.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年报》2009,(1):36-53
作为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大气成分的观测和研究受到格外的重视,特别是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历次评估报告中均有充分体现。2009年大气成分中心圆满完成了承担的各项任务,在大气本底站温室气体在线观测系统完善、大气化学实验室标校体系建设、大气成分站的技术支持标校、科研、国际合作交流、60周年国庆气象服务、决策气象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7.
基于旋翼无人机开展大气边界层观测可为气象要素和大气污染物垂直结构的研究提供具有高时空解析能力的新方法,有助于深入理解低层大气物理化学变化机制。本文详述了旋翼无人机在开展大气边界层环境气象垂直观测实验的应用及优势。基于自主研发的旋翼无人机环境气象观测平台,通过开展传感器在无人机上不同的搭载位置,以及旋翼无人机与探空气球、高塔的对比观测实验,明确了旋翼无人机对气象环境观测的影响及合理的搭载方式。研究进一步在湖北重污染天气条件下开展了0—1000 m的大气边界层垂直观测,并研发了基于旋翼无人机姿态数据的大气边界层气象要素及污染物垂直观测的订正方法。结果表明:实验获取了2—10 m垂直分辨率的高质量大气廓线数据,可精细捕捉大气边界层及其逆温层高度和污染物浓度等要素的垂直变化特征。本文旨在为无人机观测的科研应用提供一种技术可行且数据可靠的观测手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年报》2010,(1):34-41
1.973项目“中国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主要进展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持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中国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在2010年年底完成,并顺利通过了项目验收。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刘新春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2009,3(5):57-57
由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承担的乌鲁木齐大气成分观测站空气污染指数API处理系统于2009年9月17日开始投入应用。该系统可以自动完成大气成分观测数据的分析处理、API指数的计算与传输,最后提供给气象台环境预报科,供参考及发布。 相似文献
11.
12.
利用轨迹分析法、印痕分析和流场分析法,结合上甸子站卤代温室气体H-1301、HCFC-22、CFC-11和SF6在线浓度观测数据,选取2012年9月7-12日上甸子测站卤代温室气体浓度短期波动典型个例进行分析.轨迹分析结果表明:7日12时,污染发生前,气团主要来自较远的偏西北、偏北方向,水平输送距离长,移动迅速,垂直高度高,对应的卤代温室气体浓度偏低,H-1301、HCFC-22、CFC-11和SF6的体积分数分别为4x10-12、350x10-12、260x10-12、10x10-12;9、10日有一定比例的气团在测站的偏南区域近地面回旋打转,水平输送距离短,垂直高度低,在边界层内缓慢移动,不利于污染物在边界层内扩散,导致卤代温室气体浓度偏高,对测站浓度的短期抬升贡献较大,9日12时H-1301、HCFC-22、CFC-11的峰值体积分数分别达到45x10-12、1 200x 10-12、310x10-12,10日03时SF6的峰值体积分数达到28x10-12;11日西南方向回旋气团消失;12日气团完全来自较远的西北方向且轨迹移动较快.印痕分析与轨迹分析结果一致:7、8日敏感性系数较高区域主要分布在测站以北,9、10日敏感性系数较高区域分布在测站偏南,11、12日测站偏南的敏感性系数较高区域消失.流场分析结果表明:9、10日环流形势有利于污染物在测站区域累积,造成测站浓度的短期抬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