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桐柏“三叠纪早期”放射虫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浩若 《地质科学》1998,33(1):125-126
最近,杜远生和冯庆来等(1997)根据河南省桐柏地区“三叠纪早期”放射虫化石的发现,认为桐柏乃至大别一线三叠纪早期仍有较大规模的古海洋,华北和扬子板块最终碰撞发生在三叠纪中晚期。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了采自河南南部桐柏地区蔡家凹大理岩中的放射虫化石,共计7属8种(其中1新属2新种), 包括 Archaeospongoprunum compactum Nakaseko et Nishimura, Yangia chinensis Feng,Shengia yini (Feng), Cenosphaera sp., Triassocampe ? sp., Pactarentinia sp., Triassomitra zhangi n. gen. etsp.和Triassomitra litangensis n. gen. et sp..该动物群形成于三叠纪早期半深海环境,这是在桐柏-大别地区首次发现海相三叠纪地层,据此推论,二叠纪至三叠纪早期,古秦岭洋贯通秦岭-大别地区,是沟通古特提斯和古太平洋的重要通道,印支运动使秦岭-大别洋盆最终封闭。  相似文献   

3.
4.
河南酮柏地区三叠纪早期放射虫动物群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冯庆来  张宗恒 《地球科学》1994,19(6):787-794
本文描述了采自河南南部桐柏地区蔡家凹大理岩中的放射虫化石,共计7属8种(其中1新属2新种),包括Archaeospongoprunum compactum Nakaseko et Nishimura,Yangia chinensis Feng,Shengia yini(Feng),Cenosphaera sp.,Triassocampe?sp.,Pactarentiniasp.,Triassonm  相似文献   

5.
放射虫是具有轴伪足(axopodium)的海生单细胞浮游动物,几乎遍及全球所有海域,在自寒武纪以来各时期的海相地层中均有发观,并出现多个繁盛期。但迄今报道三叠纪放射虫的资料较少。70年代以来,在我国川东奥陶纪黔南、滇西、湘南泥盆系和黔、桂、湘、鄂、皖等地二叠系硅质岩中以及西藏地区中生代地层中均已发现放射虫化石。我国三叠系的放射虫也仅见于西藏阿里地区兰成曲群的硅质岩中。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二叠 -三叠纪转折期放射虫动物群的研究进展 ,长兴阶晚期放射虫动物群 90 %以上的种在二叠纪末期灭绝 ,只有少数在浅海灰岩和远洋硅质岩中均能够发现的属种才成功残存到三叠纪 ;三叠纪放射虫的复苏和辐射经历了较长的过程 ,Griesbachian至 Smithian为放射虫残存期 ,Spathian 为放射虫的复苏期 ,Anisian是放射虫的辐射期。Anisian放射虫的辐射受到强缺氧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笔者的《南天山北缘麻粒岩残迹和辉石相韧性变形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文发表以后,得到了有关同行的关注。最近,王润三等对该文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质疑(以下简称《质疑》).阅读该文后,笔者对《研究》一文的地质材料和数据做了详查复算。  相似文献   

8.
《水文》2010,(2)
《水文》双月刊是由水利部主管、水利部水文局/水利信息中心主办,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我国水文水资源专业技术性刊物,系我国地球物理学类和水利工程类核  相似文献   

9.
舒良树  王赐银 《地质科学》1998,33(4):505-508
笔者的《南天山北缘麻粒岩残迹和辉石相韧性变形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文发表以后,得到了有关同行的关注。最近,王润三等对该文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质疑(以下简称《质疑》).阅读该文后,笔者对《研究》一文的地质材料和数据做了详查复算。  相似文献   

10.
在藏南萨迦县赛区北部发育一套滑塌混杂沉积。对于这套混杂沉积的时代及地层归属,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主要原因是未能在其中获得足够的化石证据。本次工作在该套混杂岩中首次发现大量白垩纪放射虫化石,并建立4个放射虫组合:①Holocryptocanium aft. barbui-Dietyomitra turris组合;②Acanthoeircus dierancanthos-Thanarla pulchra组合;③Thanarla veneta-Pseudodictyomitra pseudomacrocephala组合;④Dictyomitra megnifica-Dictyomitra turritu组合。赛区“混杂岩”无论是古生物还是岩性组合特征,均可以与相邻地区的宗卓组进行对比,从而确认该套“混杂岩”属上白垩统宗卓组而非三叠系“修康群”。  相似文献   

11.
在藏南萨迦县赛区北部发育一套滑塌混杂沉积。对于这套混杂沉积的时代及地层归属,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主要原因是未能在其中获得足够的化石证据。本次工作在该套混杂岩中首次发现大量白垩纪放射虫化石,并建立4个放射虫组合:①Holocryptocaniumaff.barbui-Dictyomitraturris组合;②Acanthocircusdicrancanthos-Thanarlapulchra组合;③Thanarlaveneta-Pseudodictyomitrapseudomacrocephala组合;④Dictyomitramegnifica-Dictyomitratur-ritu组合。赛区“混杂岩”无论是古生物还是岩性组合特征,均可以与相邻地区的宗卓组进行对比,从而确认该套“混杂岩”属上白垩统宗卓组而非三叠系“修康群”。  相似文献   

12.
在藏南萨迦县赛区北部发育一套滑塌混杂沉积.对于这套混杂沉积的时代及地层归属,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主要原因是未能在其中获得足够的化石证据.本次工作在该套混杂岩中首次发现大量白垩纪放射虫化石,并建立4个放射虫组合:①Holocryptocanium aff. barbui -Dictyomitra turris 组合 ; ②Acanthocircus dicrancanthos-Thanarla pulchra组合 ;③Thanarla veneta-Pseudodictyomitra pseudomacrocephala组合 ;④Dictyomitra megnifica-Dictyomitra turritu组合.赛区“混杂岩“无论是古生物还是岩性组合特征,均可以与相邻地区的宗卓组进行对比,从而确认该套“混杂岩“属上白垩统宗卓组而非三叠系“修康群“.  相似文献   

13.
贵州二叠纪——三叠纪古气候和古海洋环境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南君亚  周德全 《矿物学报》1998,18(2):239-249
通过对贵州二叠纪和三叠纪地层沉积岩相、古生物组合、稀土元素、碳氧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综合研究,发现贵州二叠纪、早一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三个地质时期古气候和古海洋环境有明显差别。其中二叠纪为潮湿的热带海洋性气候,海水相对氧化,盐度正常,平均温度为53℃;早一中三叠世为干燥的大陆性气候,海水相对还原,盐度较高,平均温度为38℃;晚三叠世又转变为潮湿的气候,海水相对氧化,盐度正常,平均温度为44℃。,结合泛大陆演化特征,讨论了造成气候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依沙克群是80年代建立的一个岩石地层单元。由于缺乏可信的古生物学证据,因此关于该套地层的时代一直颇有争议。近期,笔者首次在该套地层上部的复理石中发现了早古生代和晚泥盆-早石炭世2个放射虫组合。两套含有化石的地层间为冲断接触。结合前人对依沙克群下部岩性段基性熔岩形成年龄的研究,笔者认为依沙克群已不能作为一个统一的岩石地层单元存在,而应予解体。  相似文献   

15.
印支期构造运动在赣西北地区的早期表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雄飞  熊清华 《江西地质》1998,12(3):222-226
本文论述了印支期早期构造幕在赣西北地区的表现特征,它不但造成早三叠世地层内部沉积相突变,而且缺失中、上三叠世地层。该早期构造幕的发现,在地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30个组合样品的分析,研究了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到第三纪的碎屑沉积岩地球化学变化.结果表明,华北克拉通后太古宙沉积岩组成并不均一.元古宙沉积岩组成变化范围较大,元古宙以后的沉积岩Eu/Eu,w(Cr)/w(Th),w(Sc)/w(Th)和w(Sm)/w(Nd)等元素质量分数比值较低,具有后太古宙沉积岩的典型特征.三叠纪泥质岩的上述元素比值明显增大,相容元素质量分数很高,表明其源区有较多镁铁质组分加入.作者将这一变化归因于三叠纪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发生的陆-陆碰撞作用.碰撞过程中秦岭-大别造山带深部地壳的镁铁—超镁铁岩大量出露,随后被剥蚀、搬运至华北克拉通的沉积盆地内.  相似文献   

17.
唐河—栗园—泌阳断层位于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是分隔泌阳凹陷与桐柏造山带的伸展拆离型控凹边界断裂,其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对分析泌阳凹陷的形成演化过程和研究泌阳凹陷与桐柏造山带的盆—山关系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区域露头、岩石测年、地震、钻井分层资料为基础,精细刻画断层的几何学特征,恢复其运动学过程并探讨泌阳凹陷与桐柏造山带的盆—山关系。根据断层走向、倾向和距离—位移曲线,将断层分为西段、中段、东1段和东2段,各段的断面形态、滑脱深度、沉积地层均有差异;认为断层是一个复杂曲面,可由3个横向轴面和3个纵向轴面分割为15个等倾角区。根据演化复原,认为断层西段在晚白垩世开始活动,中段在玉二段沉积期开始活动,东1段在玉一段沉积期开始活动,东2段在大仓房组沉积期开始活动,整体呈现由西向东逐渐活化扩展的趋势。断面及上盘地层旋转程度在中段最大,向两侧减弱;后期隆升剥蚀强度在中段最弱,东段次之,西段最强。前晚白垩世,泌阳凹陷基底与桐柏造山带经历了相似的构造演化过程;晚白垩世—始新世,泌阳凹陷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碰撞后岩石圈拆沉的地幔热流作用,早期NW-SE向逆冲断裂反转沉降形成凹陷雏形,盆—山关系具耦合特...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祁连山南部地区三叠纪沉积充填特征的研究,建立了盆地形成过程中沉积充填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联。依据沉积充填特征、构造接触关系及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祁连山南部地区三叠纪盆地具有弧后前陆盆地的构造属性;综合分析年代学、沉积物性和盆地内部填充单元的差异划分出与柴达木岛弧带和祁连山南部弧后前陆盆地相关的区域大地构造单元。认为早三叠世-中三叠世中期,南部遭受俯冲作用持续向北挤压推覆导致盆地挠曲沉降;中三叠世中期-晚三叠世中期发生弧(东昆仑-柴北缘)-陆(巴颜喀拉地块)碰撞,祁连山南部盆地挠曲沉降增大,其间形成区域性断裂和不整合等盆地记录的地质事件;晚三叠世晚期祁连山南部盆地发生过补偿陆相填充,弧后前陆盆地消亡。

  相似文献   

19.
石盐的流体包裹体成分可提供古流体组成的物理化学信息,用以探查卤水组成变化及环境演化规律等。四川盆地位于上扬子地台,其中的早-中三叠纪沉积建造是中国海相找钾的有利层位之一。获取石盐沉积时期的卤水成分信息,是深刻认识四川盆地古海水蒸发浓缩程度的重要途径。文章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采自川东地区长平3井嘉陵江组的石盐流体包裹体开展了化学组成分析,结果显示古卤水化学类型为Mg_SO4型;流体包裹体中的ρ(K~+)与现代海水浓缩到钾石盐析出阶段的ρ(K~+)基本一致,可能揭示了盆地三叠纪时期古卤水已达到钾石盐析出阶段,对四川盆地沉积环境演化及钾盐成矿规律研究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