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藏冈底斯中段雄村铜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西藏雄村铜金矿开展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显微测温和单个包裹体拉曼光谱分析。研究揭示雄村铜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21~382℃,成矿主体温度范围为150~250℃,均一压力范围为1.94×105~45.92×105Pa;铜矿化阶段盐度范围为1.23%~36.61%,总体盐度分布表现为3个不连续区间;铜矿化阶段存在高盐度流体,金矿化阶段为低温低盐度流体。雄村矿床温度、压力特征与浅成热液矿床基本一致,但盐度偏高,成矿流体组成以高Ca2+和富含CO2、N2、CH4为特征,主要离子组成为Na+_Ca2+_K+_Cl-_SO2-4。雄村铜金矿床成矿流体为一复杂的不混溶体系,至少存在3种流体端员,即富CO2_N2_CH4气体端员、低盐度水溶液端员和高盐度水溶液端员,流体不混溶是雄村矿床金属沉淀的一个重要机制。雄村矿床兼具高硫化和低硫化浅成热液矿床某些典型特征,但与典型的高硫化和低硫化浅成热液矿床又存在差异,为一“较为特殊的浅成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2.
江苏观山铜铅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和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观山铜铅金矿矿石中含有4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Ⅰ)纯液相水溶液包裹体;(Ⅱ)富液相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Ⅲ)富气相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Ⅳ)纯气相包裹体。它们的气相分数变化较大,显示成矿过程中可能发生过沸腾作用。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成矿流体的冰点温度为-0.3℃~-4.7℃,流体盐度w(NaCleq)变化范围为0.48%~7.39%,均一温度为133~304℃,对应流体密度为0.70~0.98g/cm3。同位素测定显示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分别为δD水=-81.0‰~-90.0‰,δ18O水=0.1‰~2.3‰,说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但在矿体深部可能有少量岩浆水的加入。热液方解石碳同位素δ13C方解石=-1.2‰~2.9‰,显示其中的C主要来源于流体对流循环过程中对基底岩石中碳酸盐地层的溶解。综合成矿地质特征、成矿流体的证据与围岩蚀变类型,初步推断观山铜铅金矿为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属矿床,沸腾作用可能是引起矿质发生沉淀富集成矿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周云  唐菊兴  黄勇  郎兴海  于玉帅 《矿床地质》2017,36(5):1039-1056
雄村斑岩型铜金矿床作为冈底斯成矿带西段一个重要的大型铜金矿床的代表,对其成矿流体方面的研究还较为薄弱。文章在野外地质观察的基础上,对岩体的石英斑晶和不同期次的石英脉体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拉曼光谱分析以及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探针分析。岩相学观察显示,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含CO_2三相包裹体和含子晶三相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早期石英硫化物脉体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00~500℃,盐度w(Na Cleq)为0.35%~53.39%,晚期石英硫化物脉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20~440℃,盐度w(Na Cleq)为1.39%~22.67%。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矿化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发育CO_2、CH_4、N_2,有利于促进流体的相分离,不混溶气体的分离也有利于金属元素的沉淀。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石英闪长斑岩流体包裹体中富含成矿元素Cu和Au,在流体包裹体气相中,Mo、S、Fe、Mn、Hg、Ni、Tl、Cr、K等元素无一例外地相对富集,Zn、Pb、Rb、As、Br则优先进入液相。高温热液流体不混溶相分离过程中,成矿元素选择性迁移,在各相中进行不均匀分配。因此,雄村矿床成矿流体是直接从岩浆熔体中出溶的高温、高氧化性、高盐度的富含Cu、Au、Mo、Fe等元素的岩浆流体,成矿元素在流体出溶和分离各相中的不均匀分配是成矿元素最终富集成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西藏冈底斯罗布真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藏罗布真铅锌矿床位于冈底斯西缘,其矿体主要产于古新世林子宗群英安岩及斑状二长花岗岩中,并受断裂控制。成矿过程可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Ⅰ)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Ⅱ)。Ⅰ阶段石英中分布三种类型的包裹体,即:纯气相包裹体(成分为CO2或CH4)、水溶液包裹体(液相组分主要为H2O,含微量CO2,气相组分主要为H2O和CO2)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Ⅱ阶段石英中的包裹体类型及对应的成分与Ⅰ阶段石英大体相似,但部分水溶液包裹体气液相成分均为H2O;Ⅱ阶段闪锌矿中分布水溶液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二者液相组分和气相组分主要为H2O,子矿物为方解石。Ⅰ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00~320℃,盐度集中在8%~16%Na Cleqv,Ⅱ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80~240℃和280~320℃两个区间,盐度集中在6%~12%Na Cleqv。成矿流体为中温、中低盐度的H2O-Na Cl±CO2体系。成矿流体的δDH2O值为-91‰~-125‰,δ18OH2O值为3.9‰~6.6‰,表明其来源主要为岩浆水。以气液相分离为标志的流体不混溶是矿区硫化物沉淀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小水井金矿床赋存于哀牢山造山带红河断裂东缘韧-脆性剪切构造破碎带中,容矿岩石为砂泥岩、灰岩之角砾岩、碎裂岩。硫、碳同位素研究表明,流体中碳、硫来自深部或地幔;氢、氧同位素组成则显示成矿热液主要为天水下渗及地下水循环从流经岩石获得物质而形成的混合热液流体。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以气-液相为主,少量气相出现。矿石中的石英流体包裹体液相成分阳离子以Na+、K+为主,Na+/K+比值为3.056~4.940;阴离子以Cl-、SO24-为主,且Cl->SO24->F;气相成分以H2O、CO2为主,间有CH4、CO出现,属H2O-CO2-NaCl体系。主要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80~260℃之间,成矿深度约为1.0 km,流体密度0.65~0.9 g/cm3,流体盐度w(NaCleq)1.74%~9.08%,平均5.33%。小水井金矿床属于浅成条件下,由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混合热液流体在韧-脆性剪切构造带中形成的金矿床,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造山型金矿相似,成因类型应归属于浅成造山型金矿床,工业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矿床的形成经历了金元素初始富集形成矿源层、成岩期后剪切-逆冲推覆构造活动过程中的构造-热液作用富集成矿、中酸性岩浆沿剪切构造带及裂隙系统侵入活动形成的含矿热液叠加富集、表生氧化-淋滤再富集时期等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于中冈底斯成矿带上的矿床的研究主要在地质特征、成矿时代和成矿岩体成因方面,而对于其形成过程尤其是成矿流体演化方面的详细研究报道较少.该成矿带上的恰功多金属矿床代表了主碰撞期的成矿作用,其矿化形式包括矽卡岩型的铁(铜)、热液脉型铅锌银(铜)和碳酸盐交代型铅锌银3种.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镜下岩矿相观察,可将该矿床的形成过程划分为(Ⅰ)石榴石-磁铁矿复合阶段、(Ⅱ)绿帘石-磁铁矿阶段、(Ⅲ)石英-赤铁矿阶段、(Ⅳ)萤石-黄铜矿阶段、(Ⅴ)方解石-方铅矿-闪锌矿阶段和(Ⅵ)方解石-石英6个成矿阶段.对代表成矿各阶段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显微激光拉曼、质子激发X荧光光谱分析等,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从早期到晚期温度、压力、密度和盐度不断降低,兼有渐变和突变,流体相主要成分由早期H2O-NaCl(Ⅰ-Ⅱ)经中期H2O-NaCl-FeCl2-3±MgCl2(Ⅲ)和H2O-CO2-NaCl(Ⅳ)向晚期H2O-NaCl-CaCl2(Ⅴ&Ⅵ)变化.期间铜的沉淀主要与Ⅳ阶段流体沸腾有关,铅锌的沉淀可能与Ⅴ阶段温度降低有关,也可能为叠加矿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已经查明西藏雄村铜金矿床的Cu 、Au资源量达到超大型规模.通过对雄村铜金矿床Ⅰ号矿体详细的地质编录和测年成果,发现雄村斑岩型铜(金)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矿体的形成与晚侏罗世侵位的、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闪长玢岩(J3δομ)有关,成矿岩体呈不规则的岩枝状,全岩矿化,岩体中Au的平均品位大于1g/t,Cu含量大于0.7%.含矿围岩是早、中侏罗世的凝灰岩,近岩体部分矿化强烈.矿体被后期侵位的多种岩脉穿插,并被始新世侵位的谢通门大岩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穿插和破坏,岩脉的Cu、Au、Ag含量极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E2γδβ)Cu、Au、Ag的平均品位(733件样品分析结果统计)分别为0.0091%、0.0053 g/t、0.279 g/t;成矿前侵位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J2δομ)Cu、Au、Ag的平均品位(1 414件样品分析结果统计)分别为0.0105%、0.048 g/t、0.395 g/t;穿插矿体的安山岩脉Cu、Au、Ag的平均品位(527件样品分析结果统计)分别为0.065%、0.068 g/t、0.728 g/t,穿插矿体的闪长岩脉的Cu、Au、Ag的平均品位(87件样品分析结果统计)分别为0.081%、0.091 g/t、0.818 g/t.根据167个勘探钻孔编录和化学分析(24 369件化学分析样品)资料,以及对海拔4 000 m、3 950 m、3 900 m水平面的Cu、Au、Ag、Mo、Mn、Pb、Zn、W、K、Na、Ca、Rb元素分布规律的分析,显示矿体具有斑岩型矿床的蚀变、矿化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主要矿化和围岩蚀变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均与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J3δομ)有关.成矿期间与矿化热液活动有关的蚀变主要有:①早期钾硅酸盐化;②红柱石次生石英岩化(硅化);③黄铁绢英岩化;④青磐岩化.成矿期形成的脉体类型主要有早期石英-红柱石-硫化物脉、红柱石-黑云母-硫化物脉、磁铁矿-黑云母-硫化物脉、富黄铜矿硫化物脉、黄铁矿脉和多金属矿脉.从矿体中心向外,元素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在矿体中心局部,由于红柱石-次生石英岩化蚀变作用强烈,致使K、Rb等元素向外迁移.矿石富K贫Na,以及K与Rb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的特点均与国内外典型的斑岩铜矿床相似.  相似文献   

8.
豫西公峪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较为详细地总结了公峪蚀变岩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将成矿作用分为3个阶段,即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并测定了矿石样品的稳定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于-1.7‰~2.2‰之间,与陨石硫的δ^34S值接近,反映为深源;成矿Ⅰ阶段流体的δD值为-68‰--86‰,δ^18OH2O为-0.6‰~ 4.9‰,成矿Ⅱ阶段流体的δD值为-67‰~-84‰,δ^18OH2O为-0.6‰~-8.9‰,反映成矿流体主要有两个来源,Ⅰ阶段以深源水为主,Ⅱ阶段有大量大气降水混入。公峪金矿与祁雨沟金矿应属于同一成矿系统的产物,均与燕山晚期岩浆热液活动有关,可能为同源、同期、不同构造空间的演化产物。  相似文献   

9.
雄村矿区位于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西段,目前在该矿区发现了Ⅰ、Ⅱ、Ⅲ号斑岩型铜金矿体。文章通过Ⅱ号矿体硫、铅同位素研究,获得Ⅱ号矿体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为-1.6‰~-0.6‰,平均值-1.30‰,总硫同位素值(δ~(34)S_(ΣS))为0.99‰,与含矿斑岩的硫同位素组成(-2.1‰~+1‰,平均0.06‰)一致,均落入幔源硫范围,表明硫主要来自岩浆。含矿斑岩和金属硫化物的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分别为18.460~18.560、15.586~15.622、38.603~38.727和17.972~18.425、15.528~15.593、38.024~38.489,两者的铅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变化范围小,表明两者具有相同的来源。所有样品的铅同位素μ值为9.34~9.49,显示幔源特征,综合源区判别图解认为铅主要来源于幔源,有少量俯冲沉积物加入,矿床形成于与洋壳俯冲消减作用有关的岛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
滇西北红山铜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红山铜矿床为滇西北地区一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它产于印支期石英闪长玢岩及燕山期石英二长斑岩体内及其周边地层中,其形成经历了多期次热液叠加成矿作用过程.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及碳、氢、氧稳定同位素综合研究表明,矿区早期成矿流体为中高温、高盐度NaCl-H2O体系热液,主要来源于印支晚期岛弧型岩浆活动,对区内矽卡岩型矿化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晚期成矿流体为中高温、高盐度NaCl-CO2-H2O体系热液,主要来源于隐伏的燕山期后造山伸展型花岗质岩浆侵入体,形成了区内斑岩型Cu、Mo及相关的Pb、Zn多金属矿化.因此,红山铜矿床是两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11.
西藏雄村斑岩铜金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上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铜金矿床,矿床由3个串珠状分布的矿体组成,Ⅰ号矿体和Ⅱ号矿体勘探程度最高,两个矿体中金的资源量总和可达246吨,其中以Ⅰ号矿体中金的品位最高。本文采用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模拟计算等测试分析方法详细研究了Ⅰ号矿体中金的赋存状态、迁移特征及其意义。结果表明,Ⅰ号矿体中金以银金矿为主,并见少量或微量的金银矿、硫铋金矿、碲铋银金矿。金主要以微细粒金包裹于黄铜矿中或分布在黄铜矿边缘,磁黄铁矿、黄铁矿以及闪锌矿中含少量的金矿物,金主要来源于金属硫化物的出溶,而次生氧化带中可见微细粒金分布在硅酸盐矿物中,分布在硅酸盐矿物中的金矿物与次生氧化富集作用有关。金的矿物颗粒粒径变化较大,以分布在黄铜矿中或边缘的金矿物粒度最大,而分布在次生氧化带中的金粒度最小,大部分小于1μm。上述赋存特征指示,雄村Ⅰ号矿体中金主要分布在黄铜矿边缘,同时依据Simon的实验数据拟合得出,高温环境下金可无限混溶在铜-铁熔融体中,随着温度的降低,金属熔融体中金的含量呈数量级下降,因此随着温度的降低金发生出溶而向外迁移。磁黄铁矿、黄铁矿以及闪锌矿中金可能形成于此过程,同时位于矿区西北侧的浅成低温热液型洞嘎金矿中金也可能形成于上述过程。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桐峪金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峪金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小秦岭金矿带的西段。矿体多呈薄板状、脉状和透镜状产出。赋矿围岩为太古代太华群变质岩系。围岩蚀变主要有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等。文章对该矿床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研究,并开展了显微测温、流体成分及氢、氧同位素测试,模拟估算了密度、压力、深度。结果表明,第Ⅰ、Ⅱ、Ⅲ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分别为:280~360℃,3%~11%;190~330℃,3%~15%;150~290℃,1%~11%。包裹体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以Na+、K+、Ca2+为主,阴离子以Cl-为主,SO42-次之;气相成分以H2O、CO2和N2为主,含少量O2、CH4。流体为弱还原性。成矿温度属中(高)温,低盐度,成矿压力为78~220 MPa,成矿深度大约为3~8 km。包裹体水的δDV-SMOW值为-44.4‰~-81.8‰,δ18O值为0.01‰~6.65‰。成矿流体成矿初期为岩浆水或者混有少量变质水的混合水,成矿后期有大气降水的混入。Au在成矿流体中主要是以Au(HS)2-的形式进行迁移,其次为Au2S(HS)22-。  相似文献   

13.
湘西头坡脑汞锌矿成矿流体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怡然  丁振举 《世界地质》2018,37(1):124-139
湘西头坡脑汞锌矿床位于扬子陆块东南缘,矿床受北西向构造带控制,赋矿围岩为寒武系中统敖溪组第三段细晶白云岩,矿石矿物主要为辰砂及闪锌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白云石及方解石。头坡脑汞锌矿床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纯液相包裹体,部分气液两相包裹体及少量纯气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84.3℃~183.9℃)、中高盐度(6.16 wt%~22.24 wt% NaCl)及中高密度(0.97~1.10 g/cm~3)等特征。气相成分测定显示包裹体中气相成分主要为CH_4,少量N_2及CO_2,液相成分为H_2O,成矿流体富烃。氢氧同位素组成分别为δD(-105×10~(-3)~-46×10~(-3))和δ~(18)O_(H_2O)(-7.1×10~(-3)~11.4×10~(-3)),指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建造水,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根据头坡脑汞锌矿床成矿地质背景、流体特征、流体来源及区域成矿特点,认为本区汞成矿事件应当为上扬子台褶带构造运动长期性和持续性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探讨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帮浦铜多金属矿床流体的来源及演化过程,对矿体中的石英斑晶、辉钼矿石英脉、铅锌矿石英脉及方解石脉中所含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以及硫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与成矿有关的流体包裹体可以分为富气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含子晶多相包裹体3个类型。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及密度测定值均可分为两个区间,分别为300~350℃、390~440℃,6.96~11.63 wt%NaCl、16.76~23.7wt%NaCl及1.05~1.15g/cm3、0.40~1.00 g/cm3。含石盐子晶包裹体所对应的盐度范围是39.38~56.1wt%NaCl。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含子晶流体包裹体中子矿物为石盐、黄铜矿、白铁矿等,气相包裹体和液相包裹体中气相中含有CO2。石英斑晶与辉钼矿石英脉中低密度气相包裹体与高密度液相包裹体、高盐度含子晶包裹体共生,其均一温度范围一致,但盐度相差较大,指示成矿流体有不混溶作用或沸腾作用,成矿流体来自于岩浆的出熔,金属硫化物直接来源于岩浆;而铅锌矿石英脉与两种不同性质流体的混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辽宁青城子榛子沟脉状铅锌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初探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位处华北地台北缘东段辽吉裂谷内的青城子矿区是中国重要的铅锌矿集区,产出有多处中、小型铅锌矿床,榛子沟铅锌矿床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该矿床赋存于古元古界辽河群浪子山组与大石桥组界面或浪子山组层间及大石桥组第三岩性段的大理岩中或斜长角闪岩、黑云母片岩与含石墨(条带)大理岩接触处靠近大理岩的一侧,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和脉状。文章对该矿床脉状矿体的稠密浸染状矿石的流体包裹体及其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受到了后期热液系统中大气降水的混入,是一套H2O-CO2-NaCl流体体系。流体包裹体液相成分分析表明,成矿流体既具有岩浆热液的特点,又具有大气降水(或地层流体)的特点。石英内流体包裹体的δD为-85‰~-100‰、δ18OH2O值为1.85‰~4.45‰,表明成矿流体后期受大气降水的混入,致使氧同位素值朝大气降水方向漂移,偏离了正常岩浆水值。经综合分析认为,榛子沟铅锌矿床成矿期的成矿流体为大气降水与岩浆水混合成因。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