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逐月在广西钦州港茅尾海红树林潮沟进行水平拖网采样,调查该红树林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特征,分析其时间变化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温度、盐度和潮汐)的关系.共采获仔稚鱼24种,隶属于15科18属,物种组成较简单,主要优势种为爪哇拟虾虎鱼(Pseudogobius javanicus)等.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茅尾海仔稚鱼物种组成时间变化较明显,主要分为3个群落,12月至次年1月为群落类型I,2~3月为群落类型II,5~11月为群落类型III.仔稚鱼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显示仔稚鱼物种数及爪哇拟虾虎鱼个体数与潮位(高/低潮)存在显著性差异,美肩鳃鳚个体数与潮型(全日潮/半日潮)存在显著差异.仔稚鱼物种组成与温度、盐度相关性分析表明仅仔稚鱼总个体数与温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DNA条形码技术在仔稚鱼鉴定中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物种准确鉴定是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前提。为提高物种鉴定的准确性,文章采用DNA条形码技术结合形态学对长江口仔稚鱼样品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44个样品中,通过线粒体COI基因的分析鉴定有17个种、1个属;部分形态上难以鉴定的种类,如虾虎鱼科的矛尾虾虎鱼、斑尾刺虾虎鱼、睛尾蝌蚪虾虎鱼、褐吻虾虎鱼和斑点竿虾虎鱼,可通过DNA条形码实现有效鉴定;形态较为相似的种类,通过DNA条形码可鉴定到种,淡水鲤科的有青鱼、鲢、鳊,鲻科的有龟鮻和前鳞龟鮻。利用DNA条形码技术结合形态进行仔稚鱼种类的鉴定,能提高仔稚鱼鉴定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3.
蒋玫  李磊  沈新强  全为民 《海洋学报》2014,36(6):131-137
根据2010—2011年春夏季对长江河口及邻近水域进行了仔稚鱼生态调查,应用单元和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春夏季长江河口及邻近水域仔稚鱼群落结构。4个航次调查共获得27个种类的仔稚鱼,隶属5目14科。优势种类主要包括鳀Engraulis japonicus、凤鲚Coilia mystus、康氏小公鱼Stolephorus commersonii、鮻Liza haematocheila、黄姑鱼Nibea albiflora、黄鳍刺虎鱼Acanthogobius flavimanus和寡鳞飘鱼Pseudolaubuca engraulis等。Shannon-Weaver指数(H′)在调查周期内的波动幅度较大,且2011年明显低于2010年。仔稚鱼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指数春季年间较夏季年间差异性显著。调查区夏季群落结构年间相似性不高,春季群落结构格局年际变化则较明显。聚类分析表明,春夏季长江河口近岸水域仔稚鱼群落可划分为2个站位组,分别对应于长江河口淡水水域和长江口咸水水域。淡水水域组群落和咸水水域组群落总丰度与盐度相关性较高。表明盐度可能是造成长江河口仔稚鱼群落结构时空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天津海域春夏季节游泳动物的组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缴建华  白明  李彤 《海洋科学》2017,41(9):13-20
根据2014年5月及8月在天津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游泳动物组成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海域共捕获游泳动物36种,平均资源密度为126 297.13个/km~2和1 494.40 kg/km~2。以个体密度计算群落多样性,Shannon-Wiener种类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1.803,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平均为0.592,Pielou种类均匀度指数J平均为0.537。资源密度及物种多样性,8月均优于5月。优势种为口虾蛄,重要种为火枪乌贼、日本、斑、六丝钝尾虾虎鱼。天津近岸海域游泳动物渔业资源呈现出低质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2009年5、8、10和12月,利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水平和垂直拖网对葫芦岛海域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进行了4个季度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4个季度共采到鱼卵44粒,仔稚鱼79尾,共鉴定出13个种,隶属于6目10科11属,其中有2种舌鳎类的鱼卵未能鉴定到种。优势种为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沙氏下鱵鱼(Hyporhamphus sajo-ri)、绯(Callionymus beniteguri)。春季垂直拖网采集到5粒鱼卵、8尾仔稚鱼。鱼卵、仔稚鱼的出现频率分别为25%和33.33%,平均密度分别为24.272和38.835ind/100m3;夏季水平和垂直拖网分别采集31粒鱼卵、47尾仔稚鱼和5粒鱼卵、24尾仔稚鱼,鱼卵、仔稚鱼的出现频率分别为100%、66.67%和20%、73.33%,平均密度分别为4.463、6.767ind/100m2和17.934、86.083ind/100m3;秋季和冬季都仅在水平拖网采到鱼卵,出现频率分别为10%和25%,密度分别为0.259和0.324ind/100m2。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季节的变化,暖水种、暖温种、冷温种间出现交替。春、秋、冬季鱼卵、仔稚鱼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均较低,且各值均低于夏季,说明夏季种类结构相对其余3季稳定,多样性指数高、种类组成复杂、种间分布较均匀。本研究结果与该海域1998年同期(5、8月)调查结果在数量分布上有明显差异,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黄河口及邻近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群落结构动态,分别于2014年、2015年、2017年和2018年的6月利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对黄河口及邻近海域进行4个航次的表层水平拖网调查。根据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等群落结构特征,运用生物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和皮尔逊相关性矩阵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资源分布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4年调查共采获鱼卵3 829粒,仔稚鱼234尾,隶属于7目14科15属。鱼卵的主要优势种为鳀(Engraulis japonicus)和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eri),仔稚鱼的主要优势种为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和虾虎鱼科未定种Gobiidae sp.。生物多样性各指数均以2015年最高,2018年最低。利用R语言对鱼卵、仔稚鱼年间种类组成相似性进行聚类,将4个调查年份划分为3组,各分组之间主要的分歧种均为鳀。生物多样性各指数与环境因子之间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盐度与鱼卵、仔稚鱼生物多样性的关系较为密切。分析认为,黄河口及邻近海域鱼卵、仔稚鱼群落分布和多样性的年间变化特征体现了鱼类对环境变异的响应。  相似文献   

7.
了解日照近岸海域春季鱼类种类组成及分布情况,探明该海域鱼类的演替趋势。根据2016年5月对日照近岸海域进行的鱼类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结合1998年和2007年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域鱼类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区域共鉴定出鱼类38种,其尾数资源密度为34.76×103 ind/km2,质量资源密度为341.16 kg/km2。根据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计算优势种为方氏锦鳚(Enedrias fangi)、绯■(Callionymus beniteguri)、尖海龙(Syngnathus acus)、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和丝虾虎鱼(Cryptocentrus filifer)。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分别为1.22、2.06和0.59。结论和历史资料相比,研究区域的优势种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型经济鱼类渔获量有所减少,主要捕捞对象逐渐转为经济价值较低的种类。  相似文献   

8.
鱼卵和仔稚鱼在海洋生态系统能量传递中起重要作用,作为渔业资源的早期补充群体,其分布、群聚结构对评估渔业资源和保护渔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三门湾鱼卵、仔稚鱼群聚结构时空变化规律,对该海域鱼卵、仔稚鱼进行春、夏两季调查,分析了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组成及群聚结构变化等特征。结果发现:(1)两季共鉴定出鱼卵、仔稚鱼8目21科40种,其中定性样品鱼卵、仔稚鱼8目21科36种,定量样品鱼卵、仔稚鱼4目11科24种;鱼卵优势种为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鲷科未定种(Sparidae)、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鮻(Liza haematocheila)、舌鳎属(Cynoglossus spp.)、石首鱼科未定种(Sciaenidae)、小公鱼属(Stolephorus spp.);仔稚鱼优势种为鮻、孔虾虎鱼(Trypauchen vagina)、小公鱼属、细棘虾虎鱼属(Acentrogobius spp.)、缟虾虎鱼属(Tridentiger spp.)。(2)三门湾湾内与湾外鱼卵、仔稚鱼群聚的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且湾内密度均高于湾外,反映出优势种鱼类在产卵季对于水文环境(如海流、温度)的空间响应。(3)三门湾鱼卵、仔稚鱼的群聚组成季节波动明显,主要由鱼类产卵的季节节律以及以洄游习性等差异形成。结果表明,三门湾鱼卵、仔稚鱼群聚结构空间、季节差异明显,与历史资料相比,鱼卵、仔稚鱼资源从“年际”短时间尺度看已初步显现一定恢复态势。  相似文献   

9.
胶州湾女姑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根据2003年8月至2004年5月间夏、秋、冬、春4个季度月,对位于胶州湾内女姑口潮间带的高潮带、中潮带和低潮带所设的3个站进行的大型底栖动物生态调查并分析所获得的资料,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H′)、物种丰富度指数(D)和物种均匀度指数(J)以及Jaccard的群落种类相似性指数Ja分析该潮间带不同潮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种类组成的相似程度。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57种,其中软体动物24种,占42.11%;甲壳动物和多毛类各15种,占26.32%;鱼类2种,占3.51%;螠虫1种;女姑口潮间带高、中和低潮区生物种类和生物组成均差别较大,两两群落相似性系数也比较低;3个多样性指数H′,D,J的值大小顺序为低潮区>中潮区>高潮区;女姑口潮间带物种多样性指数季节性变化明显,H′和J为春季最高、冬季最低;D为秋季最高、春季最低。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桑沟湾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现状,作者于2009年7月和12月对桑沟湾9个站位进行2个航次的采样,以种类组成、生物量和栖息密度为基础,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index)、物种丰富度指数(Species richnessindex)以及物种均匀度指数(Species evenness index)对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83种,其中多毛类45种,占种类总数的54.22%,软体动物11种(占13.25%),甲壳类23种(占27.71%),其他4种(占4.82%)。各站获得平均种类数在2~28种之间,种类最少的出现在夏季的C8站,最多的出现在夏季的C4站。不同养殖区生物多样性指数差异也很大,物种多样性(H′)和物种丰富度指数(D)均以贝类养殖区最高,藻类养殖区最低,而物种均匀度指数(J′)以贝藻混养区最高,藻类养殖区最低。生物多样性除了受种的数量及其个体密度的影响外,还与多种环境因素有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温、盐度、沉积物类型和硫化物含量是影响桑沟湾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1.
桑沟湾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桑沟湾大型底柄动物多样性现状,作者于2009年7月和12月对桑沟湾9个站位进行2个航次的采样,以种类组成、生物量和柄息密度为基础,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index)、物种丰富度指数(Species richnessindex)以及物种均匀度指数(Species evenness index)对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83种,其中多毛类45种,占种类总数的54.22%,软体动物11种(占13.25%),甲壳类23种(占27.71%),其他4种(占4.82%).各站获得平均种类数在2~28种之间,种类最少的出现在夏季的C8站,最多的出现在夏季的C4站.不同养殖区生物多样性指数差异也很大,物种多样性(H′)和物种丰富度指数(D)均以贝类养殖区最高,藻类养殖区最低,而物种均匀度指数(J′)以贝藻混养区最高,藻类养殖区最低.生物多样性除了受种的数量及其个体密度的影响外,还与多种环境因素有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温、盐度、沉积物类型和硫化物含量是影响桑沟湾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2.
用静水式试验方法比较了消油剂对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i,裸项栉虎鱼Ctenogobiusgymnachen和红剑鱼Xiphophorushelleri4种水生动物的急性毒性,并观察了消油剂浓度与水体溶解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体溶解氧与消油剂浓度明显呈负相关。消油剂对斑节对虾仔虾、红剑鱼、罗氏沼虾仔虾和裸项栉虎鱼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4.9,1725.0,2238.0和5861.4mg·L-1。对消油剂的敏感顺序由大至小为斑节对虾仔虾,红剑鱼,罗氏沼虾仔虾,裸项栉虎鱼。班节对虾仔虾和红剑鱼是监测消油剂生物毒性较为适宜的物种。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依据2006—2007年与2016—2017年各个季节在厦门海域采样获得的蟹类样品数据,对比分析了其种类组成、资源密度及其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厦门海域蟹类的种类组成有较大变化,种类更替率为55.32%,伴随着在两次调查中扇蟹科、方蟹科和关公蟹科等物种的新出现及梭子蟹科和长脚蟹科物种的消失,同时蟹类丰度(d)有所减少;均匀度(J)、种类多样性指数(H′)和资源密度变化较小;蟹类的群落结构变得更单一,容易遭到破坏;研究期间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资源出现一定程度的恢复,蟹类资源的平均个体质量有所增加,其中秋季蟹类个数密度增长较为明显。本研究建议在保证严格禁渔等管理的同时,加强对其海洋栖息地的管理和恢复。  相似文献   

14.
雷州半岛红树林滩涂底栖生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广东省雷州半岛红树林滩涂底栖生物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特点,用Shan 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s种类均匀度(J)、种类丰度(D)、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I)4个测定红树林群落种类多样性指标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所采获的底栖生物种类共有68科165种,种类组成以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动物为主。红树林滩涂全年平均生物量为223.25g/m^2,平均栖息密度为2lO.97个/m^2。H′甚高,2个季度平均为2.2633~2.7411,J平均为0.6407~0.6411,D平均达到1.4910~2.6232。全年各类群生物组成中,生物量及栖息密度以软体动物居首位。红树林滩涂底栖生物主要经济种类有中国绿螂(Glauconome chinensis)、四角蛤蜊(Mactrar Mactra) veneriformis)、青蛤(Cyclinasinensis)等20多种。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2013年8月福建北部近岸海域采集的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和环境资料为基础,分析其群落结构特征、受扰动情况和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运用香浓-维纳(H′)多样性指数、AZTI海洋生物指数(AMBI)和多元AZTI生物指数(M-AMBI)对福建北部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3年福建北部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种类较少,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偏低,物种小型化;调查海域底栖生物受干扰程度与环境压力梯度基本一致,宁德市因海洋开发活动较少沿岸海域底栖生物生态质量高于福州近岸海域;多样性指数H′、AMBI、M-AMBI等3种指数对福建北部近岸大型底栖生物评价结果不完全一致,AMBI指数、M-AMBI指数评价生态等级要高于多样性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查明目前黄河口水域鱼类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化,为进一步研究鱼类资源早期补充、种群动态以及制定合理的渔业资源养护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根据2013年8月、2014年5月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进行的鱼卵、仔稚鱼的调查数据,研究了该水域5、8月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分析了鱼卵、仔稚鱼优势种数量分布与水温、盐度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本次调查获得鱼卵25 613粒,隶属于12科13属15种(未定种1种);仔稚鱼369尾,隶属于4科7属9种(未定种1种)。5月鱼卵优势种为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赤鼻棱鳀(Thryssa chefuensis)和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密集区分布在黄河口北部近岸海域,分布在密集区的种类以日本鳀和赤鼻棱鳀为主;8月鱼卵优势种为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和多鳞鱚(Sillago sihama),其鱼卵主要集中分布于北部近岸海域,南部水域的部分站位也有鱼卵密集,密集区内的种类以短吻红舌鳎和多鳞鱚为主。5月仔稚鱼优势种为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和赤鼻棱鳀等,仔稚鱼主要集中分布于黄河口南部海域,密集区以赤鼻棱鳀和矛尾虾虎鱼为主;8月仔稚鱼数量极少,无明显优势种。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除5月赤鼻棱鳀鱼卵数量与表层水温呈显著正相关外,其他优势种鱼卵、仔稚鱼数量与表层水温、表层盐度均无显著相关性。与历史同期调查结果相比,该水域5、8月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和鳓(Ilisha elongate)等传统经济鱼类的鱼卵、仔稚鱼少见,以日本鳀、赤鼻棱鳀和斑鰶等小型中上层鱼类为主要优势种;黄姑鱼(Nibea albiflora)、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angeri)等鱼卵、仔稚鱼密度低。  相似文献   

17.
COⅠ条形码辅助分析雷州半岛红树林区鱼类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从我国雷州半岛红树林区采集成鱼和幼鱼样本共1720尾,在依据Fish Base等鱼类形态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的基础上,利用COⅠ条形码技术确认存在94个物种,分属11目33科72属。结果表明:红树林区鱼类种群极其丰富,其中鲈形目(Perciformes)鱼类物种最多,为59种,占总物种数的62.77%,其次是鲱形目(Clupeiformes)和鲻形目(Mugiliformes),分别占6.38%和5.32%。鲈形目中又以虾虎鱼科(Gobiidae)为优势类群,含29种(占30.85%)。按生态类群分:海洋洄游鱼类最多,占物种总数的32.98%,其次为海洋偶见鱼类、两侧洄游鱼类,分别占22.34%、17.02%,以虾虎鱼类物种为主的红树林定居鱼类约占11%。本研究表明红树林生态系统是许多海水、淡水和洄游性鱼类在特定生活阶段的重要栖息地和育幼场所。另外,COⅠ条形码技术可有效快捷地鉴定出红树林海域的鱼类。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22年8月大潮期间庙岛群岛岛屿的潮间带和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结果,对其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次潮间带定量调查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52种,其中甲壳动物最多(17种);定性调查共鉴定42种,软体动物最多(30种)。潮下带定量调查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39种,低于潮间带定量调查,其中软体动物最多(26种)。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为234个/m2,平均生物量为82.82g/m2。潮下带平均丰度为180.2个/m2,平均生物量为708.02g/m2。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分别为1.187、1.723和0.540;潮下带H′、D和J′平均值均高于潮间带,分别为1.301、2.204和0.669。在本次潮间带定量调查中,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为施氏玻璃钩虾(Hyaleschmidti)、平背蜞(Gaeticedepressus)、潮间海钩虾(Pontogeneialittorea)等。潮下带优势种与...  相似文献   

19.
天津近岸海域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增殖效果初步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3年7月、9月于天津海域活牡蛎礁区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2个航次的渔获物调查数据,采用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了鱼礁区和对照区渔获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时空分布特征。2航次鱼礁区和对照区渔获种类数和渔获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2航次鱼礁区的月平均CPUE都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群落组成特征值上,7月航次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海域动物群落的健康状况指标(Exergy值)鱼礁区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聚类分析表明,7月和9月航次样方相似性均是鱼礁区站位和对照区站位分区明显。以上结果表明鱼礁投放后,礁区群落结构明显改善,通过鱼礁区及对照区总生产价值的估算得出鱼礁区的总生产效益是对照区的1.5倍。人工鱼礁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区底栖节肢动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峰  朱麟 《海洋科学》2013,37(11):35-40
为了解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区节肢动物多样性水平, 作者于2009 年12 月、2010 年3 月和7 月,对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区8 个采样点进行节肢动物群落调查, 共获得底栖节肢动物34 种, 隶属2 纲14科; 方蟹科和沙蟹科是主要类群, 其中双齿近相手蟹(Perisesarma bidens)、原足虫(Kalliapseudes tomiokaensis)和锯眼泥蟹(Ilyoplax serrata)为优势种; 不同潮滩间节肢动物的栖息密度差异不显著, 但生物量差异显著; 不同季节间节肢动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差异显著; 物种种数S、Margalef 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 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 均匀性指数J 皆表现为冬季<春季<夏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