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浪成长关系的分析及其对3/2指数律的支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系统地分析比较了迄今根据观测已提出的一些风浪成长关系。通过研究发现 :这些风浪成长关系式存在较大的不协调性。然而 ,当消去无因次风区后 ,由这些关系式得到的无因次波高与无因次周期关系却与 3/ 2指数律有着非常好的协调一致性。还分析 Wen etal构造出的代表平均状况的风浪成长关系。发现由这一风浪成长关系得到的无因次波高与无因次周期关系是与平均状况的 3/ 2指数律完全一致的。上述风浪成长关系构成对 3/ 2指数律的观测支持 ,从而说明了 3/ 2指数律的普遍性。并提出这些风浪成长关系间不协调性的一个可能解释  相似文献   

2.
根据宁波北仑海域的连续3a的实测风浪资料,讨论了在不同风速条件下波高分布和周期分布,以及两者的联合分布;通过与理论结果的比较,得出波高分布与Rayleigh分布基本符合,但有一些差异,周期分布与孙孚的理论周期分布较符合,而波高与周期的联合分布除了图形的形状以及大波对应的无因次周期的值与孙孚的理论值有差异外,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对被重新修正后的Goat在墙波压力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主要是对其无因次波浪力随基床肩宽和相对波高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Goat法计算的无因次波浪力随基床肩宽的变化,有一最不利肩宽,此不利肩宽与相对波高无关;在同一水深条件下,Goat法计算的无因次波浪力随相对波高的增大而增大。此两点与试验数据不符。  相似文献   

4.
基于NDBC浮标观测数据,利用波龄与无因次波高的关系构建新的平均波周期参数化方案。将该方案集成在SWAN模式中,利用模式得到的有效波高、海面风速,计算新的平均波周期。将计算出的新平均波周期值、SWAN模式原周期计算方案得到的平均波周期值与浮标观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平均波周期的相对误差。结果表明,SWAN模式原周期计算方案模拟的周期值存在偏小的现象,而新的平均波周期参数化方案计算结果更接近浮标观测值,说明本文新构建的平均波周期参数化方案能够较好的应用在SWAN模式中开展东海海域平均波周期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室风浪槽中观测风浪,发现波群连长是影响波群中波高分布的重要因素,随着波群连长增大,波群中波高分布信息熵增大。当以平均波高无因次化,连长较大时波群中波高累积概率明显大于连长较小时情形。波群中波高分布受谱宽度影响。当谱宽度增大,波群中波高累积概率降低。谱宽度和波群连长对波群中波高累积概率的影响相当。引进体现波群特性的1个无因次化波高参量研究波群中波高累积概率。  相似文献   

6.
南海波高熵和风速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风速的统计分布,给出了有因次风速熵和无因次风速熵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使用GEOSAT高度计1986年11月-1989年2月的有效波高和风速的资料,计算,分析了南海海域上的波高熵,风速熵,给出它们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变化特征,并对不同随机量的无因次熵,即随机度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西太平洋实测的波高分布、同期分布、波高和周期的联合分布,以及波谱的分析。分析结果指出,大洋波浪的波高和周期都大于近海波浪的波高和周期。分布特征也不同于近海。波浪多属混合浪,会出现典型的双峰谱。  相似文献   

8.
黄树生 《海洋通报》1998,17(1):88-92
把实则混合浪波高分布特征值H1/10^-H和H1/2^-H与由瑞利分布得到的波离分布相应特征值(称理论值)比较,发现两者的差值与混合浪中涌、风浪波高之比有关。当比值较大时,实测混合浪波高分布特征值大小理论值;比值较小时,接近理论值。无因次波高的经验频率和理论频率以及平均波高的变化趋势都与比值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9.
对被重新修正后的Goat直墙波压力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主要是对其无因次波浪力随基床肩宽和相对波变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Goat法计算的无因次波浪力随基床肩宽的变化有一最不利肩宽,此不利肩宽与相对波高无关;在同一水深条件下,Goat法计算的无因次波浪力随对波高的增大而增大。此两点与试验数据不符。  相似文献   

10.
波浪对透空式海上建筑物的冲击作用已经成为此类建筑物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向随机波对水平板冲击作用水槽实验研究。总共进行了4个方向(0°、15°3、0°、45°),相对入射波波高H1/3/d=0.093 75~0.25,周期Tp=1.0~2.0 s,水平板距离静水面的高度s与入射波高H1/3的比值s/H1/3=0.0~0.5的实验研究。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去除了由于测压传感器振荡引起的测量数据的振荡和漂移,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给出了不同方向水平板下的压力峰值分布情况。采用无因次方法,讨论了无因次冲击力与相对入射波高H1/3/d、相对板宽B/L、相对净空s/H1/3及波向角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自然海况下波浪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大量的外海浮标观测资料 ,发现波龄和无因次波高之间存在非常好的相关性 ,自然海况下的波浪场满足 3/ 5指数律 ,其波龄可达到几十 ,远远超过风浪波龄的上限 1 .4,说明波浪组成波之间波 -波共振非线性相互作用是波浪内部结构的主要调节机制 ,使波高和周期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世界大洋长历时局地风速和有效波高的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美国海军测地卫星高度计提供的全球范围长历时局地平均风速和有效波高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世界大洋长历时局地平均风速和有效波高有明显的相关性,其散布点系统地位于Wilson提出的深水充分成长风浪平均风速和有效波高经验曲线之上;并从能量叠加平衡方程,近似定量估计出大洋中长历时涌浪有效波高与局地平均风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选取我国沿岸18个海洋观测站,对SBF3-1、SBF3-2、LPB1-2、SZF型自动测波仪器与目测、岸用测波仪两种非自动测波方式的海浪观测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与非自动测波方式相比,SBF3-1型浮标观测波高无明显变化,观测周期具有显著变大的特点;SBF3-2型浮标观测波高多数情况下具有变小的特点,观测周期保持不变或趋于变大;LPB1-2型声学测波仪观测波高有微弱变大的特点,观测周期无明显变化或微弱变大;SZF型浮标观测波高和观测周期既存在明显变大的情况,也存在明显变小或变化不明显的情况,无明显共性观测特点。  相似文献   

14.
海浪谱是描述海浪现象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对实测谱的研究,分析海浪的生成机制及发展、消衰过程,揭示海浪内部结构和对外表现的统计特征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海洋环境研究、海浪预报及海洋工程设计都是很有意义的。过去,由于观测资料所限,对南海中部的海浪谱研究甚少。为此,我们利用1983年9月至1985年1月间南海中部四个航次的120份海浪连续记录进行波谱分析。通过无因次化手段,拟合出一个以平均波高H和平均周期T为参量的单峰海浪谱。拟合谱的形式为幂指函数。经与本海区及南海北部海区的实测谱比较表明,本文的拟合谱在南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
海面粗糙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表征海面粗糙程度的物理量有三:粗糙雷诺数(Rr)、空气动力学的粗糙长度(Z0)和阻力系数(C10).文中一方面探讨C10与Rr或Z0的关系,一方面讨论Z0的无因次量与波龄的关系.文中所用的资料既有大洋又有海湾还有湖泊的;为反映大气稳定度的影响,又将资料分为4组.所建的关系式,经检验或与现有式比较,显示出颇为令人满意的结果.Toba等人提出的Z0的无因次量与波龄成正比的关系,除前人指出其缺陷外,文中还据事实得出其存在是颇为勉强的.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6年夏季(6-8月)北礵岛附近海域的实测波浪数据,统计分析该海域海浪的波高特征值,探讨各特征波高与平均波高及有效波高之间的关系,找出较适用于该海域的波高分布、周期分布以及波高和周期的联合分布.结果表明:该海域有效波高的平均值为0.73 m,最大值为2.96 m,平均周期的平均值为4.50 s;各特征波高与平均...  相似文献   

17.
广东阳西近岸海域波浪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广东阳西近岸测站1a实测波浪资料及岸边同期风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探讨了该海域的波浪特性,得出研究海域不分方向H1/10年平均值为1.00 m,常浪向为SE向,出现的频率为38.35%,强浪向为SE向,观测期间的最大波高出现在0814号"黑格比"台风期间,Hmax值为8.31 m.用已有的理论分布函数对实测统计数据进行拟合,筛选出研究海域的波高分布、周期分布及波高与周期联合分布的特征,结果表明双参数威布尔理论波高分布、杨正己威布尔周期分布、朗格-赫金斯83模式或者孙孚模式较为适用于本海区的波高分布、周期分布、波高周期联合分布;结合相应的风速风向资料,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该地区的波高与风速之间、波高与波周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波浪能量的角度提出了混合浪成分的概念,给出了混合浪能量成分的表达式和波高成分的表达式,在西北太平洋的深水大洋和近岸浅水海域上,使用GEOSAT卫星高度计50个重复周期的观测资料,分别进行了海浪波高成分及其频率密度,频率密度累计率的计算,结果表明;在深水大洋波波高成分的概率密度统计曲线低而宽,混合波浪高H大于对应风速的充分成长波高H的累计率为88%,最可能波高是对应风速的充分成长波高H的1.5  相似文献   

19.
随机波浪下泰勒离散系数的时域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Wolk提出的粒子追踪方程,通过等分频率法划分不规则波谱,利用MATLAB做粒子运动模拟计算,得到无因次化泰勒离散系数K/D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通过与Huang等得到的P-M谱的泰勒离散系数K/D计算结果比较证明了本计算方法的可靠性。采用该方法研究了不规则波条件下,波序列(同一谱型不同波面序列)和谱型(谱峰周期、有效波高、谱峰升高因子)对波浪离散系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同一谱型不同波序列对泰勒纵向离散系数稳定值和稳定时间无影响;不规则波谱峰周期越大,纵向离散系数K/D越小,稳定时间越短;有效波高越大,纵向离散系数K/D越大,稳定时间越长;谱峰升高因子越大,泰勒离散系数K/D越大,稳定时间越长;与规则波相比,不规则波的泰勒离散系数K/D的值略小10%~30%。  相似文献   

20.
常德馥 《海岸工程》1990,9(1):52-59
文章假定波浪要素分布符合Weibull分布形式,依据1981年第14号台风影响青岛期间于胶州湾观测的波浪资料,给出了混合浪的波高和周期的分布函数,并计算出工程中常用的两种波高和周期与其平均值的关系。还讨论了波高和周期的联合分布,并同理论分布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