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都是脚踩在土地上写成的。而中国人,又是世界上最善于种地也最乐于种地的族群。会种地的民族,自然对土地看得最重,与土地的纠葛和牵绊也就格外悠远绵长。正如柏杨在《中国人史纲》所讲述的那样,"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民族像中华人这么喜爱耕种。中华人足迹所到之处,必然地会出现青葱的农田。一个中华人就是一棵树,离不开泥土,而且紧抓着泥土,根深蒂固。"人们吃土地,穿土地,生长在地上,归葬于土中。可以说,无数的先人在大地上舒展的个体命运汇集到一起,就是一部人与大地的故事集,就是一部厚重的华夏史。本期开始连载的《中华五千年国土资源风云录》的第一部——《青铜时代的土地战争》,是一段旨在梳理人与大地故事的文本。它从一个特别的角度,让我们得以窥见我们的先祖是如何去认识、了解和掌控土地资源的,它用尽可能忠于过往但又不失鲜活滋味的文字,为我们展现出惊心动魄而又趣味盎然的历史的另一面。沙场上的金戈铁马,宫廷内的权谋术数,闺房里的儿女情长……这些并不是历史的全部——人与土地的千古传奇,才更宏大,也更精彩。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 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都是脚踩在土地上写成的. 而中国人,又是世界上最善于种地也最乐于种地的族群.会种地的民族,自然对土地看得最重,与土地的纠葛和牵绊也就格外悠远绵长.正如柏杨在<中国人史纲>所讲述的那样,"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民族像中华人这么喜爱耕种.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经文明肇始于何时?地老天荒,它太遥远、遥远了……当域外的民族还在茹毛饮血,在中华大地上我们的先祖就从狩猎、采集野果的生存状态中走出来,知道了开发土地、种植五谷了。用历史断代度量,至少在新石器时期,大约七八千年前吧。  相似文献   

4.
精彩点映     
《国土资源》2004,(2):1-1
发展,这是当前中华大地上最响亮、最激奋人心的时代强音。然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展的内涵、方式也各不相同。在长期处于贫穷落后境态的国情面前,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把发展的目标锁定在解决温饱这个最基本、最紧迫的问题上。而今,中国社会基本  相似文献   

5.
正《诗经》中处处都流露出人和土地之间那种深远浓郁的骨肉亲情。曾经说过,《诗经》是中华民族第一部大地颂歌,因为它记录了近两千六百年前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人的生活状况,尤其是人和土地之间关系的描述记录,其形象化,其生动程度,其真切感,可说是人类文字记录历史的开天辟地之作。无论是开篇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还是脍炙人口的《七月》、《黍离》、《蒹葭》,无论是爱情、生产还是战争、祭祀仪式,处处都流露出人和土地之间那种深远浓郁的骨肉亲情。那种厚重的历史感给人以深刻强烈的印象,对华夏民族早期发展史,尤其是农业文明的大量记事,将先民和土地之间的血脉之情、骨  相似文献   

6.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6月25日土地日.作为与文字打交道的人,自然想到了中国的文字,这象形的符号互相组合,记载了中华民族一部完整的文明历史,而每个字又被赋予了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丰富的想像、敏锐的智慧和穿越历史时空的悠久的感情. 一说到土地,人们先想到财富,"地主"成为一个令人感慨万千的词,多少人为此奋斗终生,孜孜以求、乐之不疲,多少人又因拥有土地而被批挨斗,惶惶不可终日!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有的人为土地而想方设法寻门路行贿,为的是有朝一日拥有一块土地就等于拥有了财富和社会地位!还有的人因为手中掌握着土地,也就是掌握着财富和社会地位的予夺大全,头脑一发热就肆意妄为起来,把自己送进了监狱.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脚步丈量大地,将资源和宝藏献给祖国!他们是国家发展的先驱,民族复兴的功臣,他们就是我们地矿人!遍布祖国山川大漠的地矿人足迹,印证了他们的拼  相似文献   

8.
今年6月25日是第24个全国"土地日",宣传的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24年前,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5周年,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决定,为深入贯彻《土地法》,进一步坚定不移地实施"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增强全社会的土地资源危机意识,加强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确定每年的6月25日为全国“土地日”,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保护土地而设立的纪念日。纵观24个土地纪念日宣传主题,几乎就是我们正确认知、科学利用土地资源的一部发展简史,而贯穿始终的是“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可持续发展”这条主线。  相似文献   

9.
<正>没有什么比地图更能直观反映人们对大地的认知,指引人们利用土地、探索世界的实践,影响文明的发展。直到今天,打开电子地图和导航,依然是我们初到陌生之地的必备功课之一。经纬之上,横跨神州万里,山川湖泊、城池村落尽收眼底;咫尺之间,纵贯世事千年,成王败寇、盛衰兴亡跃然纸上。中华地图历史源远流长,书写着东方民族成长的轨迹、华夏文明进步的篇章。  相似文献   

10.
国土风云录     
田宇  宏光 《国土资源》2006,(6):6-17
一部历史就是土地风云变幻的演义。新中国几次大的变革也都与土地权属变更有关。小岗村18位农民“冒死画押”分田到户,在中国掀起了一场“土地改革”风暴,催生了新中国的全面改革。土地是民族的根系所在,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美丽中国——赵洪山世界地质公园行摄游记》新书出版发布暨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原地质矿产部部长宋瑞祥为座谈会发来贺信。中国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中国旅游地学泰斗陈安泽,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办公室主任郑元等20多人参加会议。据了解,大地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画册,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信息中心副主任胡光晓主编、河南大学兼职教授赵洪山  相似文献   

12.
正道可道告诉你那些关于国土资源的"道道"在中国,目前进城打工的人员,真正既有稳定的职业又有稳定的住所条件的人很少。如果打工人员失业,既不愿意回乡种地,更不会种地,也无地可种,只能滞留在城市,那我们的国家会不会也落入"拉美陷阱"?城市化的浪潮如大江东去,正深刻改变着中国社会的面貌,昔日的农业社会,正在逐渐被城市社会所取代。我不禁产生一丝隐忧:未来谁来种地?  相似文献   

13.
踏着辞旧迎新的鼓点,我们送走了2006年最后那悠长的钟声。迎着新春喷薄欲出的嫣红朝阳,我们迈进了2007年的门槛儿。这一出一进,只不过短短一秒,作为人生之树,却刻下了一圈年轮。2006年作为历史,已尘封在人们的记忆中。新的一年,期待着什么?又要书写点什么?让它比历史更亮光,每一位国土人都在暗自盘算!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停留在一种对过去的回忆和思考中,这是一种惯性,对于2006年自然也是如此。英国丘吉尔说:“过去是未来最好的预言家”;鲁迅先生亦说:“过去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中国民族的未来”。温故,方能知新;回忆,醒脑明目。盘点2006,点映大事、轶闻,便是作者和《国土资源》的初衷。站在时空的高点,应当说“2006年风云激荡,充满着变数,充满着挑战,充满着险滩,同时亦书满国土人的智慧和辉煌。”2006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它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20周年,又是20年中最重要的“执法风暴年”;同时它又是“十一五”规划的起步开局年。开局年意味着什么,这是不言而喻的。在新农村建设的冲浪中,2006年是关键年。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土地。土地,承载着中国的持续发展;土地,承载着中国人的千年梦想;土地,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希望。在人多地少的中国,在寸土寸金的中国,为了不吃子孙饭,“保土治国”的理念,从中央到地方,从来没像2006年这样统一、这样紧迫!  相似文献   

14.
亲亲土泥     
"泥土",这是一个多么平凡的词语,但是又有什么词语能比它的含义更深刻、更厚重呢?当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承接我们生命的便是这厚实的泥土,滋养我们成长的也是这厚重的泥土。尽管它是那样的贫瘠,那样的匮乏,但它像母亲似  相似文献   

15.
2012年6月25日是第22个全国土地日。1986年6月25日,第6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我国第一部专门调整土地关系的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为纪念这一天,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决定,从1991年起,把每年的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颁布的日期确定为全国土地日。“土地日”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一个全国纪念宣传日。它既是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宣传日,也是国土工作者自己的节日。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保护土地而设立专门纪念日的国家。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以其辉煌灿烂的文明令世人瞩目。在中国古代,农业享有极大声誉。中国传统农业与农业土地利用,体现和贯彻了天时、地利、人和、阴阳五行思想,强调精耕细作、轮种套种、用地与养地结合,留下了诸多土地利用的智慧。古人在耕耘土地的同时,也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典籍,构建了系统、完整的农学与农业土地利用思想体系,《陈旉农书》就是其中的一部。  相似文献   

17.
亲亲泥土     
"泥土",这是一个多么平凡的词语,但是又有什么词语能比它的含义更深刻、更厚重呢? 当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承接我们生命的便是这厚实的泥土,滋养我们成长的也是这厚重的泥土.尽管它是那样的贫瘠,那样的匮乏,但它像母亲似的永远给予我们关爱与付出. 我们人生旅途的第一个脚印便或在泥土里滚成了一个泥孩,她从不会苛责我们,因为她知道,只有坚实地站立在泥土上,孩子的人生才迈出第一步.我的童年是在家乡的泥土地上度过的,泥土的味道弥漫了我的整个童年.  相似文献   

18.
书讯     
《国土资源》2008,(3):F0002
国土又添新画卷为纪念国土资源部建部十周年,中国知名作家、本刊签约作家陈廷一先生两部国土新作《国土九章》和《地球遗书》,将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分别献给"全国土地日"和"世界地球日"。这是继长篇报告文学《皇天后土》又两部新的力作,组成了他的新时代"盛世国土三部曲"。  相似文献   

19.
晓海 《国土资源》2004,(6):62-64
一部中国历史,诚如翦伯赞先生所言,就是一部土地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20.
刘敏 《国土资源》2003,(11):26-27
《中国21世纪议程》,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其核心是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土地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土地不仅是任何物质生产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也是人类生存和必需的物质条件。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然会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