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玉琴 《地理教学》2011,(13):58-58
讲完《中国地理》“交通运输业”中“铁路交通”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经过我们商南县的这条铁路名称吗?它的起点终点在哪里?过去它有哪些名称?为什么要改名?  相似文献   

2.
2007年7月下旬,南通市电教馆组织了一次“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比赛”,其中地理学科的主题是“基于网络环境的地理教学”,被大家通俗地称为“网络教学课比赛”。“网络教学课”已经开展和探索了多年,有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案例,然而,本校参赛的小曹老师却提出了这样一个“质朴”的问题:为什么要用网络来进行教学?笔者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好。如果对于为什么要用网络来进行教学都没有理清楚,我们怎么可能去设计好网络教学课?又怎么可能去上好网络教学课?为此,谈谈笔者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曲问。所渭“曲问”,是运用“迂回战术”,变换提问的角度,让思维拐个弯,从问题侧翼寻找思维的切入口。在本质内容相对稳定前提下,外在表述形式不断地发生变化,通过对同一内容不同侧面进行设疑解惑,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地理基本原理。例如:为讲授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而设计这样一个提问:“为什么青藏高原的小麦穗粒特别大?”通过对现象提问,  相似文献   

4.
王红霞 《地理教学》2010,(13):57-58
我一打开这张家乡地图投影,同学们立刻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哇,我找到我们乡镇了!”“我找到我们学校了!”“我还找到我们村庄了,哈哈”……我在旁边听着他们的话,突然想到这节课可以换种方式学习,于是我对学生们说:“我们这节课和以往不同,同学们可以先看图,然后提出问题,再由其他同学解答,最后老师来总结。”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中“地形的变化”一节,主要阐述了地形是变化的和地形为什么变化这两个问题。着重阐明了有关地形演化的基本原理。本节内容中抽象而难于理解的知识较多。为较好地落实本节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周峰 《地理教学》2007,(6):41-41
多次听同行的地理教学观摩课,常会听到这样的评价:我们的地理教师是穿新鞋走老路;新课改右“形”无“神”;“形”有余而“神”不足等等。好多地理教师也常会发出这样的无奈:新课改到底怎么改?何渭“形”、“神”呢?我的理解是:“形”就是课堂教学的呈现形式,是一种外在的、表象的状态。“神”是指学生对某一问题的透彻理解和深度把握,也指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7.
赵怡 《地理教学》2010,(1):39-40
“同课异构”是指同一节内容,不同教师不同构想、不同上法,大家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形式。“同课异构”是教坛新秀,是优质课评比中常用的活动形式,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笔者曾多次参与这类活动,同时也在思考:怎样在“同课”的基础上实现“异构”,如何在“异构”的设计中打造精品?  相似文献   

8.
肖清 《地理教学》2007,(12):29-31
最近,在上海东昌中学观摩了一节“中国人口问题面面观”课,本节课别开生面的亮点是三位不同学科教师同进一个课堂,在地理课堂上尝试不同视角的撞击,这撞击中所展现出的教师的渊博知识、开放思维,敢于创新,使我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9.
张焱 《地理教学》2009,(11):23-24
一直以来,我都喜欢订阅《地理教学》,看完了也舍不得卖,总觉得里面有挖不完的宝藏。前不久,打开今年第9期《地理教学》,目录中一篇“‘地图·国家’一课观摩与思考”的文章名字吸引了我的注意。2007年底我曾上过“地图·国家”这节课,08年5月拍了录像课。难道是我的那节课,抑或是哪位老师也上了这样一节课,同名不同的内容?好奇心驱使我迫不及待地一口气看完了全文。  相似文献   

10.
苏州市城市物流空间格局及物流企业发展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物流已由单一考虑运输、仓储等环节向系统化、均衡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关键因素。本文以苏州市为研究案例,从区位优势、经济基础、经济结构以及物流资源等方面分析苏州城市物流的发展现状;引入“轴-辐”(hub—and—spoke)理论,构建苏州“一轴五辐”物流空间优化体系;探讨苏州市物流发展的路径选择;提出苏州市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模式,以推进苏州市物流产业的发展。提升苏州市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案例的设计 在讲授“自然资源与人类”(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四单元第一节)时,本人在课堂教学中插入了“我国稀土资源开发利用”这一案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案例如下:  相似文献   

12.
“河水”这节教材中,概念较多,理论性极强,部分内容还比较抽象。我们对这节课的教学构思是:  相似文献   

13.
卫晓燕 《地理教学》2006,(12):39-40
9月1日是开学的第一天,上午第三节课的铃声响过后,我走进六年级11班教室。由于持续的高温,教室里特别闷热,看着一张张陌生但又可爱的脸庞挂着汗水,心中顿生怜爱之情。这是六年级的第一节地理课,刚进教室,学生就大声告诉我:“老师,我们还没拿到地理书!“学生还没有拿到课本,这节课该怎么上呢”?我心里想着,事先准备好的课件也无“用武之地”了。我先按照惯例,讲了地理课的要求,但接下来如何安排?忽然,一个想法在我脑中闪现,何不让学生讲讲暑假旅游见闻呢?  相似文献   

14.
徐毅 《地理教学》2001,(7):29-30
“地球的运动”一节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难点。尤其是“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一部分知识点多,难点多,而且都是重要内容,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仅凭简单的设计、平直的讲述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注重运用多媒体课件、学生模拟实验等形式,突出学生动眼、动手、动脑三大环节,课堂教学结构严密、紧凑、和谐、完美,并且善始善终,使知识的掌握得到了进一步深化,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认知及思维活动能力的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对本节课的主要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教学要走向生活必须在学习内容上向生活渗透;在学习空间上向生活拓展;在学习时间上向生活延伸;在学习形式上向生活贴近。例如:在讲“降水”这一节时,教师提供这样的话题为:①连续24个小时的暴雨;②阴雨连绵一个月;③盛夏,近20天没有下雨;④某城市下了大雪,路面积雪很厚等。  相似文献   

16.
教学设计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预先谋划,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环节:研究学情现状、进行材料分析、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包括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等。下面从上述几个环节来谈谈“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一课时)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及笔者的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初中地理课程的六大理念: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②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③改变地理学习方式;④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⑤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⑥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主导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地理教学,势必产生新的变化,出现新的特点。新的课程标准,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它们是密切联系的整体,不可偏重或分离。新的课程、新的理念、新的教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操作平台,也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教学理念必然给地理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但是,到底应该如何评价一堂课、怎样的课才是真正落实新理念的好课?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思考,笔以为初中地理课堂评价应该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胡春波  潘冰冰 《地理教学》2011,(21):25-26,28
2011年9月,我市举行一次送教到帮扶学校交流展示课,地理学科由两位教师作课展示,然后与会的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其中研讨的一个主题是“教学设计的再思考”。下面以人教社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其中的一课时“地形复杂多样”为例,谈一谈对教学设计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9.
初中地理“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一节中,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内容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我在教学中通过精讲和训练,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这部分内容。我发觉学生由于尝到成功的喜悦,情绪兴奋,在转入下一个内容(分层设色地形图)前,我就因势利导,设计了这样一十问题同学生:“我们的同学  相似文献   

20.
“地图·国家”一课是上海教育资源库(www.shere.net)中六年级《地理》的一个课堂教学实录,观摩了这堂由上海市辽阳中学张焱老师执教的初中地理课,笔者感触颇深,下文结合课堂实录片段,谈谈这节课的一些特色和有关思考。一、大胆开发教材,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地图·国家”是上海六年级教材中国家区域地理的概述部分,上海地理课程标准对于“地图·国家”内容的学习和应用要求是“用地图描述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读图说出一个国家地理事物的分布,读图说出某个国家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将数据图表中的内容换成文字形式的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