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下水》2021,(2)
针对山区型中小河流现状和河道水文特征,通过实施有效的防洪措施可切实提升山区河流防洪标准,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充分考虑中小河流现存的问题以及山区型河道洪水特点,遵循提高防洪标准、增强岸坡岸脚稳定性、减轻土壤侵蚀、畅通山洪出路的原则,提出通过实施清淤疏浚、硬性防护、生态防护等山区型中小河流防洪治理技术,可提高河道防洪标准及完善河道生态建设,以期为山区型中小河流防洪规划以及行洪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6,(4)
针对陕西省凤县安河两岸居民聚集、土坡垮塌淤积河道影响行洪等问题,为准确掌握防洪工程设计断面水位流量关系,便于采取合理防洪工程建设加固措施提高河道的防洪标准,确保河道行洪安全。在初步设计阶段,根据防洪治理河道的暴雨洪水特性,结合参证站52年逐月降雨资料和洪水数据,对治理河段河道洪水进行水文比拟等方法推算设计洪水。分析结果表明:洪水分析计算成果与历史洪水记录值相一致,计算成果比较合理可靠,为堤防工程优化设计、防汛预警和调度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春光 《地下水》2018,(5):236-237,239
河道治理涉及到民生问题,民众对其关注度高,政府部门也将河道治理列为首要任务,中小河流的生态治理工作极为重要。针对建平县中小河流的现状、河流生态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河流治理过程中主要存在防洪标准过低、河道堤防管理意识不强、河流生态建设不够、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和规划设计经济合理性不够等许多问题,提出应通过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河道治理方向、加强河道污水和行洪排涝治理以及合理规划建设,多种治理方式结合等一系列生态治理措施,改善当地水生态环境,为防洪、防灾以及城镇用水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20,(2)
以大凌河凌海段水源保护区为例,针对该流域河道存在的防洪体系不完善,行洪能力不足、河道侵占问题突出,河滨缓冲过滤带缺乏、水环境脆弱,生态功能退化和水污染问题突出等问题。从水质保障、生态修复、规划保留区、生态防护和生态保护5个方面提出河道生态治理规划措施及方法,以期为大凌河生态治理规划及水源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杨超 《地下水》2019,(3):179-180
车尔臣河大桥是民丰高速公路上的重点工程。文章分析了车尔臣河防洪概况、洪水成因、河道演变特性,结合桥梁布设情况,采用统计分析、理论公式计算和数学模型论证的方法,核定计算大桥的壅水和滞洪情况,分析大桥建设可能给河道行洪、河势稳定、安全渡汛等方面造成的不利影响。得出大桥建设对河道行洪及河势影响甚微,提出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消除或减轻建设工程对洪水影响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21,(5)
浑河右岸王家湾橡胶坝下游段属于沈阳市城市段,河道现状岸顶高于河底12~14 m,岸坡缺少防护,多年来受浑河洪水冲刷、雨水冲刷以及王家湾橡胶坝下泄洪水的影响,岸坡整体稳定性差,危及岸边滨水路及河道行洪安全。本文针对河道现状及问题,对浑河王家湾橡胶坝下游段右岸治理思路进行探讨,以河道治理原则为基础,对岸坡治理工程进行计算和合理设计,选择生态格网护坡结合混凝土桩基础作为岸坡防护的型式。从工程建成后的成效来看,治理工程建设后可提高该段河道的防洪能力,减少河岸冲兑,确保河岸安全,保护河道自然形态,改善河道环境。  相似文献   

7.
水库下游河道行洪能力调查与评价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尚林  王昌民  陈佩富 《安徽地质》2006,16(2):126-128,133
水库下游河道行洪能力不仅涉及水库上游淹没和水库安全,对水库下游河道堤防、城镇和村落的安全造成的潜在危险也是最需要考虑的因素。本文论述了水库下游河道行洪能力调查的重要性、工作内容、调查方法和评价方法,可为我国其他水库下游河道的调查与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卿  白超 《地下水》2022,(2):277-278+286
为了解决湄潭县城防洪问题,使县城防洪标准提高到50 a一遇,在湄潭县城上游河段合适位置修建分洪工程,从湄江干流上分走老城区河段天然河道行洪能力所余的洪水流量,结合水工模型试验成果对原分洪方案进行优化与改进,使工程总体布置达到结构较优,功能良好的状态,使方案在技术经济上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防洪系统风险分析的研究评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栋  朱元甡 《水文》2003,23(2):15-20
以风险的基本概念(风险的定义、特征和风险分析方法)为基础,在排雨水道涵洞设计、堤防河道行洪、水库大坝安全、洪水及风险管理决策等诸方面对防洪系统风险分析的研究进展加以评述,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7,(6)
金陵河属渭河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陇山山脉南部的陈仓区新街镇赵家山,由宝鸡卷烟厂西侧注入渭河,全长55.0 km,河道平均比降7.4‰,总流域面积427.1 km2。该流域屡暴雨洪水时有发生,对沿岸造成了严重损失。为减少洪水灾害,改善流域防洪基础设施条件,建设金陵河寺沟村段防洪工程极为迫切,结合工程保护对象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设计洪水及水面线进行推求计算,分析拟建工程的防洪标准,确定防洪标准确定为10 a一遇,10 a一遇洪水洪峰流量为581 m3/s,推求出各断面的洪水位。最后从河道的行洪能力、河道护岸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工程建设的投资费用等方面对70 m、80 m堤距两个方案的进行分析比较,最终确定寺沟村段最小堤距不小于70 m。  相似文献   

11.
建立以水库群系统安全度最大、行蓄洪区系统损失最小为目标函数,将河道堤防安全行洪考虑为约束条件的复杂防洪系统多目标递阶优化调度模型(MoHOOM),以行蓄洪区总分洪流量为协调变量,将河道水流连续方程解耦,基于大系统分解协调法建立协调层和基于粒子群算法求解底层子系统优化问题,形成三级递阶分解协调结构和相应求解方法。以淮河中游防洪系统为背景进行了实例研究,给出了水库群泄流和行蓄洪区分洪最优方案,在相同初始计算条件下,优化模型结果比实际调度降低了鲇鱼山和梅山水库0.37和0.01的安全度指标,减小下游蒋家集和润河集河段超过安全泄量以上100 m3/s和720 m3/s的洪峰流量,启用南润段行洪区致损1 256.1万元;比规则调度降低了鲇鱼山和梅山水库0.24和0.21的安全度指标,减小下游蒋家集河段超过安全泄量以上750 m3/s的洪峰流量,避免南润段行洪区损失341.6万元。模型有利于挖掘上游水库群的防洪能力,在保障河道堤防安全行洪条件下,减少下游不必要的行蓄洪区分洪损失,以系统全局寻优方式进行复杂防洪系统联合调度。  相似文献   

12.
陈阆笙  曹建业 《水文》1998,(1):33-38
汾河下游柴庄以下河段由于受人为和处在然等多种因素影响,河道发生持续淤积,过水能力大幅度降低,使河道行洪特点发生很大变化,正常洪水预报方法失效。  相似文献   

13.
合肥至武汉铁路防洪评价淠河总干渠特大桥输水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余忠 《水文》2007,27(1):62-65
铁路桥梁工程建设对河道堤防安全、河势稳定、输水安全、通航以及渠道治理规划等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务例》和国家计委、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等法规,对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应进行防洪评价。本文概括介绍了合肥至武汉铁路跨越淠河总干渠特大桥基本情况,就桥梁建设对河道输水能力的影响作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铁路建设对河道输水能力影响较大,建议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黄河下游防洪减灾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业安  郝守英 《地球科学》1999,24(4):351-354
黄河是受人类活动强烈影响的河流,随着人类活动对流域环境的影响日趋增强,进入黄河下游的水沙条件发生了重大改变,防洪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黄河水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下游牵断流及小水时间逐年延长,黄河将无有效输沙水量,如果来沙不能控制,现行河道的行洪能力和寿命将始终是中国的忧患。小浪底水库2001年投入运用后,对黄河下游又将强烈堆积。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对黄河下游防洪减灾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多年对黄  相似文献   

15.
历史时期长江中游河道演变与洪灾发展的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历史时期,长江中游的河道在科氏力、掀斜构造活动的影响下,长期南移。在主泓南移、气候由湿变干、分汊淤浅的背景下,大量人口由北方迁入,促使沿长江主泓的围堤迅速发展。原先多汊分流的河道,演变为被围堤约束的狭窄河道。水沙集中于狭窄的堤围河道,洪峰难以调节,泥沙淤高河床,形成水涨堤高、堤高水涨的恶性循环。宋末至明代,是长江中游围堤基本成型与完善,也是洪水位不断抬升,洪灾不断加剧的时期,说明洪灾加剧与围堤密不可分。现有的防洪方针,延续了历史上"抗拒洪水"的思路,没有体现"与洪水共处"的原则,需要进行反思。建议采取"疏导为本"的防洪方针,恢复与增加长江中游分流汊道,扩大江河行洪能力,分散泥沙淤积,以达到可持续治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朝阳县河道管理中存在河道乱侵乱,占、乱排乱放,滥挖乱采等致河道污染严重,防洪能力大大降低,主要从朝阳县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朝阳县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河道管理中重要性以及河道管理生态治理落实河道管理工作,应通过明确各部门职责严格涉河建设项目的审批,严格控制采砂许可,严厉打击排放污水和乱放垃圾的行为、加大水环境的保护宣传教育水平,完善河道管理法律法规等措施等进行生态治理,保证该县水资源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区河道除满足宣泄洪水的要求外,还承担城市景观、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本文通过对石阡县城区河道治理的研究,提出了对于城区河流的治理需按照城市现代化建设对增强河道的防洪治涝能力和改善水环境的基本要求进行综合整治的思路,以及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钟立君 《地下水》2020,(1):287-289
城市发展对宜居环境和河道景观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保证财产和城市安全中河道防洪工程占据着重要地位。根据合理的设计理念,如何一体化设计城市河道景观和防洪体系,可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安全发展和合理规划提供重要依据。以葫芦岛市绥中县六股河防洪工程为例,结合河道治理实际情况,研究城市河道一体化景观与防洪设计方法,能够显著增强河道防洪能力和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总体而言,在河道景观设计中融入城市河道防洪,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协调统一,可为河道景观建设、生态改造及防洪安全提供基础依据,保证绥中县居民财产安全和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17,(3)
随着城镇一体化进程脚步的加快,环境破坏和污染加剧,河流成了纳污的主要载体。河道治理问题尤为突出。通过对辽宁省阜新市柳河河道沙土淤积、防洪标准、河床不平整、水土流失、农田防淹防冲、人为破坏等问题的研究,结合柳河河道实际情况,提出了河道清淤、护岸固坝、生态修复三大柳河河道治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柳河河道的防洪能力和生态环境,为类似河道治理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来沙量持续减少,河道面临长距离、长历时的冲淤调整,河道蓄泄关系发生变化,对防洪造成影响。在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及其蓄泄能力变化预测成果的基础上,对比计算了现状和未来河道蓄泄能力条件下,遇1954年洪水,长江上游水库防洪调度和中下游地区超额洪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未来随着长江中下游河道进一步冲刷,河道槽蓄容积增加,相同防洪控制水位下的河道安全泄量增大,三峡水库在进行防洪调度时可下泄流量增大,总拦蓄洪量减小,长江中下游地区总超额洪量减小,但超额洪量在地区分布上存在从上游向下游转移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