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前 言 新技术革命的浪潮,迅猛席卷着整个世界,而高新技术首当其冲的是微电子信息技术。微电子科学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电子学中的一个分支,它一出现就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使人类进入了历史的新纪元——电子信息时代。 电子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是计算机的 相似文献
2.
一、数值预报的历史用数值方法计算天气系统的发展,最初是由理查森(Richardson)提出来的(1922)。但当时限于缺少资料和计算装备以及尚存在着其他问题必须解决,因而他的工作做为预报是一个明显的失败。但是,理查森方法的许多方面与最近的数值预报方法的发展是很接近一致的。特别是他的计算是根据原始方程,并直接根据所能导出的一切主要的物理定律,引进了一些物理过程——辐射、湍流、凝结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光辉灿烂的四十个春秋。我省气象通信的四十年,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解放初期是以小功率电子管电台为其通信的主要工具,辅以长途电报。通信方式以人工莫尔斯电码为主,使用的无线电频率只局限于短波频段。随着建国后的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经济建 相似文献
4.
5.
作为“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面气象观测网分系统”项目是2001年12月正式启动的,通过地面气象观测网的自动化建设及站网、监测项目的合理调整,最终建立一个在空间分布与探测时间密度都较为合理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面气象观测网。(1)项目建设概况截止至2004年底,全部共建设完成1698个自动站,其中利用国家投资(含大监项目、雷达项目、西部人影项目)1187个,省局自筹资金511个,所有自动站已全部投入业务运行,其中部分自动站已经进入单轨运行,并通过各省的通信路线进行联网发报,通过9210气象卫星通信网进行上行传输。(2)全区自动站建设与运行情况广西自动站建设从2002年开始,历经3年时间,已累计建成各类自动站55个,在气象业务的运行中体现了现代化技术装备的优势。南宁市吴圩自动站于2003年1月1日开始投入双轨业务运行,并于2005年1月1日开始进入单轨业务运行;后期建设的23个国家基准基本站及15个雷达校准站也于2004年1月1日起开始投入双轨业务运行。39个站均按照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及有关技术规定运行,其业务质量同时参加质量考核,并列入年度工作目标。2004年8月开始在区气象台网络中心组建自动站中心站,中心站数据服务器及前置通讯处理机放在区气象台网络中心,从2004年9月5日开始,全区39个自动站均须将小时观测数据自动上传至自动站中心站,实现了全区自动站小时观测数据的共享。自动站的监控、维护保障、标校检定由区装备中心承担。一年多以来通过电话支持以及下台站的方式,为台站排除了许多故障,为广西自动站的正常稳定运行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各自动站运行情况正常,雷击及供电情况不稳定对自动站的运行影响最大。(3)中尺度自动站组网建设展望根据中国气象局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建设规划,按照中国气象局对重点工程建设实行“矩阵式管理、七巧板战略”的建设思路,采取统筹规划、统一布局、统一要求、分步实施、数据共享的基本原则,力争用3年的时间,全区共建设约500多个自动气象站,形成一个间距20km左右,密度适宜、布局合理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中尺度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网。实现观测时间密度最小为每10分钟一次,一般情况下,每小时发送一次观测资料。2004年完成14个4要素自动气象站、42个2要素自动气象站和区气象台自动气象站中心站建设。2005年完成55个4要素自动气象站、4个5要素自动气象站和124个2要素自动气象站的建设。2006年完成50个4要素自动气象站、2个7要素自动气象站和120个2要素自动气象站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作为“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面气象观测网分系统”项目是2001年12月正式启动的,通过地面气象观测网的自动化建设及站网、监测项目的合理调整,最终建立一个在空间分布与探测时间密度都较为合理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面气象观测网。 相似文献
7.
通过广西气象通信技术发展回顾,体会了气象通信在气象部门占据基础的和关键的地位,对广西气象通信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9.
随着社会防灾减灾工作的不断深入,各级政府和各门对气象服务的要求愈来愈高,为了适应新形势对气象档案服务的要求,档案人员必 扩大视野,改变单一的查找借阅利用方式,变等待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一般服务为优质服务,变应时服务为超前服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广西气象通信技术发展回顾,体会了气象通信在气象部门占据基础的和关键的地位,对广西气象通信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关于梅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梅雨的划分、梅雨的降水分型、梅雨与季风的关系及梅雨的影响因子几个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讨论。最后,提出梅雨研究仍需解决的问题:(1)江淮流域梅雨季节的开始至今仍没有一个客观统一划定标准;(2)南海季风、印度季风等季风子系统对梅雨的影响大小及其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讨论;(3)应针对梅雨季节内江淮流域不同的降水分布型,寻找其前期预兆信号进行深入研究;(4)应特别注意特定海温分布型对梅雨的影响,并从中找出影响梅雨的关键区域和影响的关键时段;(5)积冰和雪盖与梅雨异常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求证,影响机制还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华南气溶胶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研究和环境效应研究都是当今国际科技界的热门研究话题,而研究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和环境效应都必须充分细致地了解气溶胶的粒子谱分布、化学组成和辐射(光学)特性,其中大气气溶胶的辐射(光学)性质的直接观测研究是目前甚为紧迫的研究内容,其结果能直接为气溶胶强迫对气候变化的估计和预测的模式研究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提供必须的参数. 相似文献
16.
17.
利用长江流域组网雷达、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格点融合实况资料和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观测资料,建立了基于变分光流法的长江流域雷达外推降水预报产品,并检验分析了该产品对2020年17次长江洪水天气过程的0~3 h 39分区
18.
19.
20.
广东人工影响天气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本文回顾了广东省人工影响天气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广东省干旱的季节性特征和地区性特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必要性和前景,并且讨论了当前我省人工增雨作业的一些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