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西省稷山县二十亩岭长石矿床位于华北断块(Ⅱ级)南部、吕梁-太行断块(Ⅲ级)南西部、吕梁山块隆(Ⅳ级)南部。该区岩浆岩较为发育,主要有中太古代涑水期转曲角闪斜长片麻岩,次为中太古代西姚黑云斜长片麻岩、古元古代中条期变质花岗伟晶岩。本区出露的14条变质花岗伟晶岩脉中共圈出14条规模较大的长石矿化带(1-14号),矿化带均赋存于涑水期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中。  相似文献   

2.
花岗伟晶岩作为稀有金属矿产的重要来源,其矿化特征有待深入探讨。采用野外地质调查,室内镜下鉴定以及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含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东秦岭商丹地区资峪沟富铷花岗伟晶岩脉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结果显示:资峪沟花岗伟晶岩脉主要集中产出于丹凤岩群中,经综合评价后圈定出14条出露的富铷脉体,依据石榴石含量和岩石蚀变类型可将其划分为微斜长石花岗伟晶岩、富石榴石微斜长石花岗伟晶岩、云英岩化微斜长石花岗伟晶岩、云英岩化富石榴石微斜长石花岗伟晶岩与硅化微斜长石花岗伟晶岩5种类型;资峪沟花岗伟晶岩脉总体显示为过铝质,富集Rb、高场强元素(HFSE)和重稀土元素(HREE),亏损Ba, Sr和Ti,其中少含或不含石榴石且未发生蚀变的花岗伟晶岩脉通常具有较高的Rb含量,因此,可以将原生微斜长石、石榴石及次生白云母、石英作为标型矿物来综合判断花岗伟晶岩脉的铷矿化程度;资峪沟花岗伟晶岩脉的形成时代明显晚于宽坪花岗岩体,二者的地球化学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经综合分析得出花岗伟晶岩脉并非由宽坪花岗岩体的岩浆演化而来,其母岩可能位于宽坪花岗岩体下方的更深部位。  相似文献   

3.
成矿带内主要赋矿层位为古元古代粉子山群和荆山群变质地层,铁矿成因可归纳3种成因类型,即层控沉积变质型、受断裂构造控制的高中温热液型和岩浆熔离型。沉积变质铁矿层控特征明显,其赋存层位为古元古代粉子山群小宋组;热液型铁矿严格受断裂构造、层间构造所控制,不论在垂向或水平方向上与蛇纹岩或磁铁蛇纹岩均呈过渡关系,矿体多呈形态复杂的透镜状产于古元古代粉子山群小宋组和荆山群野头组祥山段;岩浆熔离型铁矿位于昌邑大店断裂与平度断裂相接部位,成矿母岩为古元古代莱州岩套西水夼细粒变辉长岩,矿体赋存于古元古代荆山群野头组中。  相似文献   

4.
天堂山岩体原属一套陆壳成因具花岗结构二长花岗岩类,由于受区域变质低—中压型高角闪岩相改造而变形变质,使岩石部分重熔、重结晶,产出新世代矿物,形成脉状体,变为—套片麻状含硅线石花岗岩—含硅线石花岗片麻岩—脉带状花岗片麻岩类组合.文章对天堂山花岗岩岩体的变形变质特征和变质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判别岩体成因类型的构造环境及时代.  相似文献   

5.
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是近年来国内古老造山带研究的热点地区,胶东半岛的胶北地块位于胶辽吉造山带南部,在胶北地块莱西一带发育了大量的古元古代荆山群变质地层,其中发育大量的花岗伟晶岩(脉)体,本次工作利用SHRIMP UPb测年技术,首次精确测定了花岗伟晶岩的形成时代为~1.84Ga,同时结合前人资料,确定了胶东半岛发育有与1.84Ga伸展作用相关的花岗伟晶岩类。通过与辽西地区所报道的花岗伟晶岩对比,认为二者在古元古代构造演化的过程中具有时空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山东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形成年代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鲁西地区,确定了泰山岩群主体形成时代为2 750-2 700 Ma,属新太古代早期。锆石SHRIMP U-Pb定年:雁翎关组角闪变粒岩(2 747±7)Ma,柳杭组黑云变粒岩(2 739±16)Ma、(2 703±6)Ma,侵入雁翎关组底部透闪阳起片岩的片麻状石英闪长岩(2 740±6)Ma。济宁(岩)群碎屑锆石年龄(2 700-2 665)Ma,岩浆锆石年龄(2 561±24)Ma,所以济宁(岩)群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而不是以往认为的古元古代。在鲁东地区,发现了中太古代表壳岩系、花岗质岩石和新太古代早期TTG花岗质岩石;荆山群和粉子山群的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晚期。荆山群大理岩被锆石SHRIMP U-Pb年龄(1 868±11)Ma、(1 852±9)Ma的莱州组合西水夼单元辉长岩、闪长岩侵入,并一起遭受变质变形作用改造。  相似文献   

7.
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是近年来国内古老造山带研究的热点地区,胶东半岛的胶北地块位于胶-辽-吉造山带南部,在胶北地块莱西一带发育了大量的古元古代荆山群变质地层,其中发育大量的花岗伟晶岩(脉)体,本次工作利用SHRIMP U-Pb测年技术,首次精确测定了花岗伟晶岩的形成时代为~1.84Ga,同时结合前人资料,确定了胶东半岛发育有与1.84Ga伸展作用相关的花岗伟晶岩类。通过与辽西地区所报道的花岗伟晶岩对比,认为二者在古元古代构造演化的过程中具有时空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在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进行锆石SHRIMP测年结果显示,泰山岩群形成年龄大约在2770~2750Ma。新太古代发生3期岩浆侵入活动,每期岩浆侵入活动开始都有地幔岩浆侵入。早期构造岩浆活动主要形成2740~2700Ma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条带状英云闪长质片麻岩;中期构造岩浆活动主要形成2650~2600Ma的TTG质花岗岩;晚期构造岩浆活动最强烈,从地幔岩浆侵入到地壳深熔形成大规模的钾质花岗岩,导致大规模陆壳的形成。古元古代早期和中元古代,有少量岩浆沿太古代刚性陆壳裂解形成的张性裂隙侵入。对鲁西地区前寒武纪侵入岩按岩性+时代进行了重新划分,变质深成侵入体(片麻岩)按时代+gn,依据其不同成分和不同结构构造的第一个英文大写字母进行表示,探讨了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陆壳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9.
鲁西地区石门山岩体主要岩性为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原划为新太古代早期侵入岩。根据新测锆石SHRIMPU-Pb年龄为(2530±8)Ma,其形成时代确定为新太古代晚期。凤仙山岩体为中粒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513±12)Ma,并侵入片麻状花岗闪长岩。石门山岩体属峄山岩套,为TTG质花岗岩,是地幔岩浆侵入混入地壳物质形成的。凤仙山岩体属傲徕山岩套二长花岗岩,为上地壳物质重熔(深熔)作用形成的。峄山岩套TTG类岩石是2560~2530 Ma壳幔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普遍具有片麻状构造,表明经历变质变形作用。未受区域变质作用的傲徕山岩套大规模壳源花岗岩是2530~2500 Ma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与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末超大陆拼合有关,2530 Ma是鲁西地区重要的构造热事件发生时期。  相似文献   

10.
鲁东地区侵入岩形成时代和期次划分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鲁东地区前寒武纪侵入岩其侵入活动集中于新太古代和新元古代,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和韧性剪切带的改造,形成一套花岗质片麻岩类。新太古代早期TTG质花岗岩分布于胶北隆起区莱州一栖霞一带,经受了区域变质作用,形成一套灰色片麻岩,锆石内核SHRIMPU—Pb年龄2726—2707Ma基本代表岩浆结晶年龄,锆石变质边为2500Ma;古元古代侵入岩——莱州基性一超基性岩组合形成于1900~1850Ma左右,锆石SHRIMPU—Pb年龄(1852±9)Ma,(1868±11)Ma;新元古代侵入岩主要为花岗闪长质-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出露于胶南-威海造山带,锆石U~Pb定年结果集中为892~605Ma,其中荣成超单元锆石SHRIMPU—Pb年龄720~780Ma。中生代侵入岩以花岗岩类为主,集中出露于半岛北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燕山早期侵入岩文登超单元、垛崮山超单元、玲珑超单元锆石SHRIMPU—Pb同位素年龄值集中在167~150Ma;燕山晚期侵入岩大店超单元锆石SHRIMPU~Pb年龄120±4Ma,崂山超单元锆石SHRIMPU~Pb同位素年龄值为(120±2)~(114±2)Ma。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铅锌矿床,根据其形成背景及物质来源可划分出岩浆热液型、矽卡岩型、陆相次火山热液型、变质海相火山热液型、变质同生沉积型、同生沉积-变质热液再造型、沉积-变质-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盆地热卤水型等8种类型。矿床特征显示出铅锌矿床的形成大多明显地受到了太古代绿岩带及早元古代以来碳酸盐岩地层的控制;在成因上多与优地槽环境下的海底火山活动、地壳深部的热环流作用及活化地台上的岩浆活动有关。铅锌矿床的成矿作用受到了太古代—早元古代地槽形成到回返、中元古代初期地台形成到坳拉谷产生及中生代地台活化三个大地构造发展阶段的影响,同时早古生代中期吉黑地槽系的强烈活动也对地台北缘凡河凹陷内的铅锌矿床的形成起到了明显的控制作用。矿床成因模式受不同大地构造发展阶段的影响而具有明显的演化规律,由太古代末期的变质海相火山热液矿床,早元古代变质同生沉积矿床、变质热液再造矿床,到早古生代中期的盆地热卤水型矿床,最终演化成中生代的岩浆成因型(热液型、矽卡岩型、陆相次火山热液型)矿床及叠生矿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太古宙和古元古代花岗岩成分判别分析,提出了鲁东地区早前寒武纪花岗岩类可能分为3期,第一期为中太古代TTG组合,发育不完全;第二期为新太古代T1T2G1组合,具有贫K2O的奥长花岗岩演化趋势;第三期为古元古代早期G2组合,仅具富K2O的钙碱性演化趋势。探讨了不同组合花岗岩的形成环境,新太古代T1T2G1组合为岛弧环境,古元古代早期为大陆碰撞环境;不同的花岗岩类岩石组合分别对应的陆壳成熟度为:T1T2G1组合为新生的初始不成熟陆壳,G2组合则为最终的成熟陆壳。鲁东早前寒武纪花岗岩类随时间从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早期的演化,记录了鲁东大陆地壳形成的完整的地质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辽东地区古元古代条痕状花岗质杂岩呈东西向展布于辽东古裂谷带中,侵入辽河群,最高可达大石桥岩组。曾被认为是幔源岩浆结晶分异,或壳源重熔岩浆侵位的产物。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杂岩属钙碱性,是以S型花岗质岩为主的I型与S型的混合型花岗岩。杂岩物源主要来源于壳源区火山-沉积岩和壳幔过渡区的玄武岩-沉积岩,是壳幔混合层部分熔融体在伸展机制向挤压机制启动期转化阶段形成的复杂岩石,可称壳幔混合杂岩。  相似文献   

14.
以小秦岭地区太华群二长片麻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其原岩为高钾钙碱性花岗质岩石,稀土元素总含量较高(229×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w(La)N/w(Yb)N=45.39),有明显的Eu负异常(0.43)。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其富集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亏损Nb、Ta、Sr、P、Ti等高场强元素。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原岩的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早期(2.47Ga)。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初始N(176 Hf)/N(177 Hf)值变化范围很小,为0.281 284~0.281 328,εHf(t)值均为正值(0.93~5.18);二阶段Hf模式年龄为2.70~2.89Ga,新生地壳(现代岛弧火山)Hf模式年龄为2.54~2.73Ga,接近于锆石结晶年龄(2.47Ga),指示华北克拉通南缘在这一时期有明显的新生地壳生长。华北克拉通南缘在新太古代早期(2.7~2.9Ga)、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2.2~2.5Ga)和古元古代中期(1.8~2.1Ga)有3期重要的构造热事件。新太古代早期及晚期有明显的新生地壳生长(εHf(t)0),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和古元古代中期的岩浆活动有明显的新生地壳生长,同时还伴随有古老地壳物质的再循环和改造(εHf(t)0或εHf(t)0)。  相似文献   

15.
泰安市化马湾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化马湾金矿产于新太古代绿岩带变质地层中,赋存于中浅层韧性剪切带内,矿化体呈脉状,平面上具有膨缩和尖灭再现特点。绿岩带地层为金矿化之矿源层,岩浆作用为金矿化带的形成提供了热源,构造作用对含金热液的流动与迁移提供了通道。该金矿矿床成因为绿岩带变质热液—构造蚀变岩型,按工业类型属低硫含银自然金矿石。  相似文献   

16.
精确同位素地质测年结果表明,沂水岩群形成时代为2 760~2 700Ma,泰山岩群雁翎关岩组、柳杭岩组下亚组和孟家屯岩组形成时代为2 750~2 700Ma,均属新太古代早期;泰山岩群柳杭岩组上亚组、山草峪岩组形成时代为2 600~2 540Ma(被峄山岩套石英闪长岩和傲徕山岩套二长花岗岩侵入),济宁岩群岩浆锆石年龄(2 561±24)Ma,均属新太古代晚期。荆山群和粉子山群的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晚期。芝罘群碎屑锆石U-Pb年龄(1 658±32)Ma、(1 792±43)Ma,形成时代为中元古代。云台岩群花果山组碎屑锆石U-Pb年龄800~740Ma,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  相似文献   

17.
小河花岗岩体分布于河南灵宝小河村至陕西洛南胭脂河一带。该岩体按岩石谱系单元划分,由主期岩浆侵位形成的两个单元及晚期残余岩浆活动产物——花岗伟晶岩构成。主期第一单元主体岩性为绢云母化黑云二长花岗岩。本单元中片麻岩类残留体及捕虏体发育,多呈不规则状分布。部分残留体规模大,岩体呈不规则脉状穿插,显示残留顶盖特征。主期第二单元为小河花岗岩序列的主要组成部分。主体岩性为肉红色黑云二长花岗岩。本单元内片麻岩类捕虏体较少,但伟晶岩发育。岩石较新鲜,一般不具片麻理。  相似文献   

18.
宁阳县黑山头饰面用变粒角闪岩矿床赋存在阜平期蒙山超单元龟蒙顶单元片麻状中粒含黑云花岗闪长岩和西官庄单元片麻状中粒含黑云角闪英云闪长岩中。矿体为新太古代五台期麻塔单元粗粒变角闪石岩,墨绿色,夹杂白色较大不规则条带,中粗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区内主要有1个矿体,呈岩脉状产出,倾角西陡东缓,矿体中间薄两端厚,连续性较好,属于岩浆型花岗岩矿床。  相似文献   

19.
古腊布陶勒盖金矿床位于阿拉善地块巴彦乌拉山中段,金矿体均受韧性剪切带及EW向、NE向、近SN向断裂控制。赋矿层位为褐红色赤铁矿化绢云母石英糜棱岩,不论是石英脉型金矿,还是蚀变岩型金矿均产于这类岩石中,具有一定的层控特征。矿床经过了中元古代原始沉积地层预富集,后期经过改造富集形成了现在的金矿体。脉内矿物中强烈的热液蚀变和矿石中浸染状、角砾状的构造,显示了岩浆热液矿床的特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区内花岗斑岩和矿床特征,认为古腊布陶勒盖金矿床是古亚洲洋整体于三叠纪闭合、石炭纪末期至三叠纪发育了古亚洲地区规模宏大的成矿事件的响应,矿床类型应为花岗岩叠加改造的韧性剪切带金矿。  相似文献   

20.
新甫山、上港岩体分布于鲁西新太古代早期泰山岩群和英云闪长质片麻岩、条带状英云闪长质片麻岩组成的古陆核的东北部。主要岩性为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及片麻状奥长花岗岩。根据新的锆石SHRIMPU—Pb定年结果,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形成年龄为(2613±12)Ma,片麻状奥长花岗岩形成年龄为(26234±9)Ma,为新太古代中期形成。在泰山桃花峪一下港之间出露的条带状英云闪长质片麻岩中奥长花岗质脉体锆石U—Pb年龄在2660~2600Ma。该期岩体是新太古代早期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发生变质作用与重熔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