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给出了综合考虑降水量、总少雨时段和降水时段及少雨时段分布的生旱指数公式。以此计算严重伏、秋旱指数,较以往诸多文献中仅考虑降水量计算干旱指数更为客观、合理地确定了驻马店地区严重伏、秋旱年。  相似文献   

2.
1意义和方法和平县秋旱严重的年份约三年一遇。秋旱发生时正是当他晚稻及早地作物需水量最后的关键时期,因此,预测出秋旱发生的时间,提早做好防御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和平县农业气候资源及区划》的秋旱指标用前期发生秋旱年份的数据,应用灰色理论原理,用浮标定点残差GM(l,1)模型’‘’,找出最近一个数原点残差小于阳.引为标准,作和平县秋旱发生年份的长期灰色预测。试报效果良好。2浮标定点残差GM(l,l)模型的建立。根据《和平县农业气候资源及区划》,凡7月1日至9月20日降雨量小于220mm(历史同期平均降雨量44…  相似文献   

3.
玉林地区秋旱气候特征分析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林军 《广西气象》1998,19(1):28-29
利用玉林地区5个测站1958 ̄1996年降雨量资料,统计分析了玉林地区秋旱天气的气候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秋旱的防御对策,为做好秋旱预报、减少秋旱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5.
1引言我省石灰岩地区主要分布在清新、英德。阳山、连县、连市、乐昌和乳源等县。该区地形地势复杂,农业气侯资像的非地带性分布十分明显。因此,单纯使用气象站的资料难以客观表达该区的热量状况,这给粤北石灰岩地区农业开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研究利用现有山区气象站、气象哨的资料经数学处理后,建立了石灰岩地区热量推算经验方程,并对无资料点的热量资源进行估算,其结果与原来相比,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出该区热量分布的地形特征。由推算结果所制用的热量小网格图,可为该区农业生产规划和作物种植布局提供较好的热量依据。2”自本思…  相似文献   

6.
黄烟是一种适宜旱地种植,生长周期短,见效快,受益广和高税高利的作物。在石灰岩地区种植黄烟,产量高,质量好。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见效快,发展潜力大的一种经济作物。近年来,一些石灰岩地区通过种植黄烟已经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如乐昌市白石乡1988年种植黄烟13.3公顷,平均1/15公顷产烟叶100多公斤,经化验烟叶含总糖、精碱等各项指标均达到优质烟的标准。1991.年发展到324.7公顷,总产值350多万元,单黄烟一项,人均收入254元。在乳源的石灰岩地区亦有种烟致富的情况。1.石灰岩地区发展黄烟生产的…  相似文献   

7.
植石群  李衍雄 《广东气象》1996,(1):24-25,37
反季节蔬菜生产是指利用地区热量条件的特殊性,发展非正常季节的蔬菜生产,使蔬菜市场供应超前或滞后,改善淡季蔬菜供应。近年来石灰岩地区利用高海拔地区夏季气候较凉爽的特点,发展种植夏季反季节蔬菜生产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如阳山县1990年利用高海拔地区种植反季节蔬菜15个品种,面积733.3公顷,总产8000多吨,总产值800多万元。1993年连州市种植反季节蔬菜1166.2公顷,总产值3115万元,仅种菜一项,年收入超万元的农户全县有315户,曲江、乳源、乐昌、连南和英德等县市都有种菜致富的农户。因此,石灰岩地区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  相似文献   

8.
利用玉林地区5个测站1958~1996年降雨量资料,统计分析了玉林地区秋旱天气的气候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秋旱的防御对策,为做好秋旱预报、减少秋旱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涛 《气象》2008,34(1):118-123
10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略偏高,全国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略偏少;月内西北太平洋共有7个热带气旋生成,其中2个登陆我国,造成严重损失;北方部分地区出现历史同期罕见连阴雨(雪)天气;江汉、江南、华南等地部分地区干旱发展;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大雾天气.  相似文献   

10.
赵珊珊  陈鲜艳 《气象》2007,33(2):124-125
11月,全国平均气温为3.8℃,为1951年以来同期第三高值,比常年同期(2.1℃)偏高1.7℃;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4.6mm,较常年同期(18.2mm)偏多。上半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大范围秋旱持续或发展,下半月全国出现大范围降水天气,大部地区旱情缓和或解除。月内,中东部地区出现大雾天气;新疆、内蒙古、陕西、山西等地出现大到暴雪,局地受灾较重;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局地发生雷雨大风、冰雹、龙卷等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1966—2009年影响海南的热带气旋降水的变化,结果表明,热带气旋偏少是造成海南秋旱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了2004年海南无热带气旋影响是当年海南罕见秋旱的主要原因,指出副热带高压、厄尔尼诺等造成了TC路径异常,主要是北上和转向。  相似文献   

12.
秋旱的集成预报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庆阳地区秋旱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时间变化规律分析,分别建立了秋旱指数的周期叠加、逐步回归、均生函数的预测模型,并对这三种模型用权重法、平均法、回归法、举手表决法进行集成。结果表明,平均集成法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翁源县地处粤北山区,温光水等自然资源丰富,但旱涝灾害较为频繁。干旱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夏旱不明显,冬旱虽每年均有出现,但因冬种面积少而旱害不明显,主要的旱害是秋旱。每年8~10月是晚稻、甘蔗、秋花生等作物的关键需水期,因此秋旱常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的危害,还对水利、电力和人民生活造成影响。如1989年7~9月出现4次干旱过程共45天,全县有1/5晚稻受害,面积达2096-6公顷。所以,做好夏秋旱预报具有实际意义。本文以1980~1991年7~9月气象资料和县农委统计的干旱面积为基础,分析了夏秋的气…  相似文献   

14.
邹旭恺 《气象》2007,33(1):123-125
10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1.7℃,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比常年同期(9.6℃)偏高2.1℃;全国平均降水量为31.8mm,较常年同期(37.3mm)偏少。月内,我国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干旱,山东、广西等地旱情严重;云南、陕西、湖北等省的局部地区遭受暴雨洪涝或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较大人员伤亡;我国中东部地区大雾天气较多;甘肃、贵州、辽宁等地发生雷击或大风、冰雹灾害。  相似文献   

15.
牛宁  李建平 《大气科学》2007,31(2):254-264
利用2004年8~10月的中国160台站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4年秋季发生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的严重干旱(简称2004年长江以南秋旱)前兆和发展特征以及秋旱持续期间的东亚大气环流异常。结果表明:2004年长江以南秋旱是以8月在广西境内出现小范围干旱为前兆,9月扩展到长江以南中部地区,10月遍及整个长江以南地区而达到鼎盛的一个发展过程。2004年长江以南秋旱事件的发生、发展和鼎盛期都受到了同期东亚大气环流异常的很大影响:2004年秋季东南亚上空的整层经向水汽输送出现了显著的负异常,说明2004年秋季长江以南地区上空的整层水汽在经向上由南向北的输送减弱而从北向南的输送加强;850 hPa水汽输送的异常加强了从北向南的水汽输送,从而影响了秋旱的发展。结合2004年秋旱持续期间850 hPa 流场异常分析,2004年秋季850 hPa的流场在台湾海峡附近上空出现了一个气旋性的异常环流,它导致了西南水汽及其与越赤道气流和东南水汽的混合气流(10°N~20°N, 135°E~150°E)在向北的输送路径上发生改变,并且此混合气流进入内陆从而加强了大陆上空由北向南的干冷气流,进一步影响了秋旱的发展。通过分析850 hPa等压面上的垂直速度场发现:秋旱同期长江以南地区下沉气流异常,这种天气形势不利于降水的产生。2004年秋季长江以南地区受到了闭合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的长期控制,形成少雨的天气。除此之外,中高纬地区脊区前方和槽区的后方易于冷空气的南下输送, 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促使了秋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华南秋旱持续 西南阴雨绵绵--2004年10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震坤 《气象》2005,31(1):90-93
10月份,全国大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大面积持续性秋旱,其中广西、广东、安徽等地旱情严重。全国大部地区月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内蒙古东部、东北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月内,我国西南部分地区多阴雨寡照天气,局部出现雪灾和暴雨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17.
18.
19.
吴兴国 《广西气象》2001,22(4):1-4,12
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47次严重夏秋连旱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异常的关系的分析,表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异常将导致环流的局部运行异常,这种异常天气事业的持续或多次重复出现可造成广西地区严重夏,秋连旱。  相似文献   

20.
何勇 《气象》2005,31(1):94-95
10月份,全国大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持续少雨发生大面积秋旱,其中广西、广东、安徽等地旱情严重。月平均气温,全国大部地区接近常年同期,内蒙古东部、东北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月内,华南部分地区出现寒露风天气;甘肃、宁夏等地的部分地区遭受霜冻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