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众所周知,地球从古至今,经历了很多变迁.地质历史上"宙-代-纪-世"的划分就像现今"年-月-日"一样,真实地记录着我们地球的岁月变迁.为了便于表述地球演化发展的历史,需要确定一下地质年代,就像读我国历史,我们要分朝代似的.  相似文献   

2.
阿尔金地块南西缘钙碱性侵入岩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金地块南西缘钙碱性侵入岩带由10余个大小不等的花岗岩体组成,其岩石类型主要有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对带内有代表性岩体的岩石矿物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属钙碱性系列,具有同源岩浆演化特征,其形成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花岗闪长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575 Ma,确定为晚震旦世产物.这一发现,对于深入研究阿尔金地块活动机制,再造震旦期造山过程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震旦一二叠纪地层中构造变形的实际观测及卫星影象解译资料,计算了清江隔河岩水库区新生代以来区域应力场的主应力方向。结果表明:主压应力为北东东向,主张应力为北北西向,现代构造应力场与新生代以来应力场基本一致。晚第三纪以来,该区构造应力场相对稳定和统一。  相似文献   

4.
不同国家、语言和版本的地质年代概念体系中普遍存在的语义异构问题,以及概念之间、概念与数据之间缺少语义关联等问题,阻碍了概念的准确理解和应用,难以满足数据集成、检索的应用需求。地质年代本体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式。但现有研究主要针对国际地质年代概念体系,其内容和表达方式不完全适用于国内的概念体系。本文提出以中国地质年代和地层概念体系为主的地质年代本体,设计了本体中各概念属性信息,尤其是时间信息的语义表达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模块化方法相应构建了本体,并设计实现了一个本体应用原型系统,提供了以地质年代本体知识库为基础的概念查询检索功能,以及融合全文检索技术和地质年代本体的数据语义检索功能。应用案例的初步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的地质年代本体能为用户提供表现形式多样的知识查询服务,能较好地解决地学概念与数据中存在的语义异构、关联缺失问题,更为智能、完整、准确地完成地学数据的语义检索。  相似文献   

5.
一、GPS定位基本原理 GPS的工作原理,简单地说来,是利用熟知的几何与物理上一些基本原理。首先,假定卫星的位置为已知,而又能准确测定我们所在地点A至卫星之间的距离,那么A点一定是位于以卫星为中心、所测得距离为半径的圆球上。进一步,笔者又测得点A至另一卫星的距离,则A点一定处在前后两个圆球相交的圆环上。还可测得与第三个卫星的距离,就可以确定A点只能是在三个圆球相交的两个点上。根据一些地理知识,可以很容易排除其中一个不合理的位置。当然也可以再测量A点至另一个卫星的距离,也能精确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6.
文章概略介绍了广西第四系划分与对比情况,确定了主要岩组的地质年代、孢粉组合特征及古气候古地理的变迁。  相似文献   

7.
地壳的变迁     
地球从形成、演化发展46亿年来.留下了一部内容丰富的大自然的巨大史册,这就是各时代的地层:地质年代的划分是研究地球演化、了解各处地层所经历的时间和变化的前提:1881年,国际地质学会正式通过了至今通用的地层划分表,以后又不断进行修订、完善,形成了一张系统完整的地质年代表。  相似文献   

8.
一、GPS概述GPS系统主要包括有三大组成部分即空间星座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GPS卫星定位是利用测距交会的原理确定点位。在三维空间中,当用户至三个位置已知点的距离为己知,同时又具有用户位置的部分先验知识,则用户的位置便可被唯一地确定。用户至GPS卫星的距离可以通过测量伪码从卫星至用户的传输延时来确定。  相似文献   

9.
2006年,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我省及时开展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确定了三个国家级示范区,并在此基础上,又确定了8个县(市)为省级示范区。经过一年时间的努力,这11个示范区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和省厅的要求,认真做好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岩石地层单位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三个部分对青海省岩石地层单位进行概要介绍。第一部分是建议采用的岩石地层单位(包括顺序号、单位名称、代号、地质年代、资料卡片号与现在定义);第二部分是建议采用的岩石地层单位名称索引(一)、(二);第三部分是建议不采用的地层单位名称。为方便读者查找,文前附有编辑说明。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烟台市宋家沟牟平区金矿区内发育有莱阳群林寺山组砾岩,该组砾岩分选性较差,既有近椭圆磨圆度极高砾石,也有棱角分明无磨圆砾石,反映了砾岩源区复杂的特点。该文对砾岩内碎屑锆石U-Pb年龄段的分析得到碎屑锆石年龄分别落入640~770Ma,540~570Ma和(228±4)Ma,通过对这些年龄时段的分析,新元古代活动大陆边缘事件的花岗质片麻岩、震旦纪时代的岩体、柳林庄序列喷出岩都可能是其母岩。根据研究区内此类岩石的出露情况分析得到其近源与远距离搬运沉积两种结果,并与前人研究相对比,得到该组砾岩物源区为苏鲁造山带,说明在胶莱盆地形成之初,东北缘的物源区就以苏鲁造山带为主。该认识对于研究胶东地区的造山带不同时期地质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The term of geological cycle was used firstly inHutton's" The Earth Theory" in 1788 (Williams,1980). The geological cycles including tectonic cycles and sedimentary cycles have been describedwidely since than. Some researchers have perceivedthat the geolo…  相似文献   

13.
It is shown from detailed study that there are some gene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outer events of celestial bodies and inner geological events of the earth, such as some kinds of correspondences between astronomical periods and sedimentary cycles. The time spans of movement periods of the solar system around the center of the galaxy and cross the plain of the galaxy, the periods of the earth orbit (Milankovitch period) and periods of sunspot are coincided with that of respective sedimentary cycle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gravity and magnetic changes of the earth leading up to the global climatic and sea level changes are the dynamics of sedimentary cycles.  相似文献   

14.
鲁东地区玲珑型(超单元)花岗岩的锆石SHRIMP定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玲珑型(超单元)花岗岩主要岩性为不同粒度的二长花岗岩,原划为新元古代震旦纪.根据在招掖地区新测的锆石SHRIMP U一Pb年龄,崔召单元中粒二长花岗岩为(158±3) Ma、郭家店单元中粗粒二长花岗岩为(144±3)Ma;昆嵛山地区九曲单元弱片麻状中粒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153±2) Ma.玲珑型(超单元)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龄值集中在160~140 Ma,结合宏观与其他地质体相互关系,改划为侏罗纪.玲珑型(超单元)花岗岩体属于侏罗纪钙碱系列的侵入体,主要显示长英质陆壳深熔花岗岩的特征.推断其形成于中下地壳深度,可能来源于加厚陆壳的部分熔融,是加厚下地壳拆沉作用的产物,而且可能标志着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的开始.  相似文献   

15.
东昆仑东段晋宁运动表现为一期强烈的构造热事件,不仅有碰撞型花岗岩侵入体形成,而且使基底岩系发生角闪岩相变质和变形。同位素研究表明本区晋宁运动的活动时期在957~746MaB.P.,在晋宁运动早期开始的大规模碰撞拼合在晋宁晚期达到高峰,并一直延续到震旦纪早期,它可能是全球范围内Rodinia超大陆形成时的构造热过程在东昆仑地区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对苏皖北部地区上元古界中已有K-Ar同位素年龄出现的分散及“倒置”现象的原因作了探讨,指出大多数K-Ar年龄由多种因素造成Ar丢失,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偏新。因此,这些年龄数据不能代表本区晚元古代沉积岩的真实年龄。作者根据近几年新获得的一些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数据及地壳波浪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周期性特征,讨论了建立“徐淮系”的可能性及必要性。作者认为,“徐淮系”可以填补青白口系与震旦系之间至少150Ma的沉积缺失。  相似文献   

17.
采用附加伪随机脉冲参数的动力学定轨方法对BDS卫星进行定轨,分别给出不同时间间隔的伪随机脉冲参数估计方案对BDS卫星常规状态、姿态转换状态以及进入地影状态时定轨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状态下,伪随机脉冲参数对GEO卫星定轨精度改善显著,相对较优的伪随机脉冲参数估计间隔与各类卫星运行周期吻合;对于姿态转换状态以及进入地影状态,6 h的伪随机脉冲参数估计间隔有助于提高相应卫星的定轨精度。  相似文献   

18.
围绕影响轨道精度和实时性的5个要素(模糊度分类固定、测站数量、定轨弧长、太阳光压模型和多系统组合)展开研究,得出区域测站分布下的定轨优选策略。实验表明,选取中国区域27个均匀分布的地面区域监测站,利用72 h弧长观测数据,采用ECOM 5参数简化太阳光压摄动模型、BDS/GPS双系统联合定轨可达到较好的精度,其中GEO卫星轨道精度约291 cm,IGSO/MEO卫星轨道精度优于11 cm。若BDS单系统采用上述策略进行定轨,也可达到GEO卫星299 cm和IGSO/MEO卫星14.4 cm的近似等价定轨精度。  相似文献   

19.
天水渭北地区变质花岗岩类岩石学特征及其地质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水渭北地区地处祁连与北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通过详细的岩石学特征、接触关系、形变及变质特征研究证实,尽管岩体有较强烈的变质和变形作用,但岩体内保留有清晰的原生岩浆组构,岩体与围岩有清楚的侵入关系,因而从变质地层中识别和解体出来众多的变质花岗岩类。主要成岩期及代表性岩类有:晚元古代为片麻状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同位素年龄为953.4~1 450 Ma;震旦纪为片理化石英二长岩—石英闪长岩,同位素年龄为547 Ma。识别和解体出的这些变质花岗岩类,为进一步研究祁连和北秦岭两大构造单元的岩浆事件和构造演化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Collection and arrangement of the historical records of climatic changes and environment evolution, especially in the aspect of calamities, are made on the history documents of past 1500 years about Hai′ an region, Jiangsu Province. There existed two obvious flooding-drought frequently-occurring periods: one was from 1550 AD to 1850 AD and another was 1000 AD to 1200 AD. The period of 1550 AD to 1850 AD is interrupted by two relatively arid and cold climatic periods: one was from 1630 AD to 1700 AD and another was 1750 AD to 1820 A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the calamity periods is that they occurred by turns, and sometimes, both drought and flooding occurred in the same year. The instability of the climatic changes in the Little Ice Age may be the main reason of the frequently-occurring flooding and drought in Hai′ an region. Research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frequently-occurring periods of flooding and drought is in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olar activity, and therefore, occurrence of the flooding and drought may be in relation with the intensity of the solar activity. This hypothesis may need further study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