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鲸目动物传统上大体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鲸须鲸(小露脊鲸除外)和抹香鲸;第二类包括小齿鲸和海豚。鲸目动物分布于世界各个大洋,从北极到南极的海洋都有。有些品种是全球性的,其中包括较大的第一类鲸和商业上重要的品种——蓝鲤鲸、驼背鲸、长须鲸、鳁鲸、小鳁鲸、抹香鲸和虎鲸。海洋哺乳动物资源最容易捕捞过度,因为  相似文献   

2.
鲸是海洋中的巨大哺乳动物,是兽不是鱼。据一些著名学者的意见,鲸是由几百万年前一种类似古代狗的陆生动物进化而来的。鲸用肺呼吸,用奶汁哺养幼鲸,其奶汁的营养价值很高,脂肪含量占50%,比牛奶还要高出10%~20%。科学家在300年前才明确鲸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曾说过,鲸用奶汁哺育幼鲸。但是在整个中世纪时期,人们仍然把鲸列入鱼类,直到16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约·列伊才证明,鲸确系兽类不是鱼类,从此,鲸  相似文献   

3.
桂枝 《海洋世界》2006,(9):21-23
露脊鲸是须鲸的一种,体长一般在17米左右,体重为47~69吨。露脊鲸的身体粗壮结实,头部硕大,并长有形状奇特的角质瘤。上鄂拱起,强壮有力。露脊鲸科分为南露脊鲸、北露脊鲸和弓头鲸3种。露脊鲸又叫易捕鲸,这是由早期的捕鲸者命名的。因为露脊鲸游得很慢,一股的渔船甚至划艇都能追上它们,捕鲸者认为这种鲸容易被射杀,因此称之为易捕鲸。  相似文献   

4.
祝茜  姜波  汤庭耀 《海洋科学》2000,24(7):22-24
鲸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问题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本文就目前世界鲸类研究的一些最新动态作一简要概述 ,以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1种群数量的调查和监测鲸类种群数量的调查和监测是鲸类研究的重要内容 ,因为它直接决定了鲸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鲸类生活在从北极到南极的所有海洋 ,其中包括那些具有或原来具有重大商业价值的种类 ,如蓝鲸Balaenopteramuscutus、北极露脊鲸Balaenamysticetus、座头鲸Megapteranovaeangliae、抹香鲸Physetercatodon、长须鲸Ba…  相似文献   

5.
方陵生 《海洋世界》2004,(10):19-20
大海中鲸的歌声使海洋科学家和海洋研究爱好者为之沉迷。鲸的声音在我们听起来很像是美妙的音乐。但是无论是陆地上的鸟儿,还是深海中庞大的鲸.它们的“歌声”是否也承载着某些情感信息.是否也表达了它们的喜怒哀乐呢?  相似文献   

6.
鲸类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对于这一点,早在2400多年前,希腊科学家、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就已经认识到了。他当时就观察到,鲸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都有哺育幼仔的本能,又都用肺来直接呼吸空气。然而,关于鲸类的演化问题,直到今天,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课题。科学家们认为,早期的哺乳动物原先全都栖息于陆地上,后来,究竟是什么原因迫使大批鲸类的祖先重返海洋?它们是用什么方法回到海洋并长期生活在海洋之中,至今仍  相似文献   

7.
鲸类大观     
海洋哺乳动物中鲸类占大多数,但究竟有多少种,目前意见并不一致。不过大体上鲸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只有须。它的种类很少,仅10种左右,一般个头巨大。蓝鲸、座头鲸、露脊鲸、灰鲸、小须鲸属于这一类。另一类是齿鲸,长有牙齿,投有须,能发出超声波,有回声定位本领,种类比须鲸多得多,抹香鲸、一角鲸、白鲸属于这一类。聪明活泼的海豚其实也属于鲸类,不过它与其它鲸差别较大,人们不把它们划为同类。动物之冠——蓝鲸蓝鲸是自古至今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动物。它在海  相似文献   

8.
《海洋世界》2008,(6):6-6
气候变化引起的海洋冰层融化对北极熊和其他北极海洋哺乳动物来说,意味着灾难。  相似文献   

9.
漫话海豚     
当人们观看海豚钻火圈、打乒乓、玩水球、顶球、腾跳等各种“杂技”表演时,无不对它那精彩的动作而啧啧称道,连声叫好,对它充满了好奇和神秘。多少年来,它那聪明绝顶的举止及有趣的传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传诵,从而引起了科学家们的莫大兴趣和重视。经科学家观察研究论证,海豚与鲸是“同宗兄弟”,同属海洋哺乳动物,它没有鳃,是用肺来呼吸  相似文献   

10.
《Nature》2006年第1期刊载了大洋钻探科学家们2004年秋季完成的北冰洋大洋海底钻探在报告中的新发现,该报告由IODP研究项目支持,对采自接近北极的北冰洋海底之下430 m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分析,为了恢复沉积物中史前气候记录,研究团队需要管理3个破冰机来装备1个钻机,沉积物记录的恢复来自水深大约1 000 m的Lomonsov脊。IODP北冰洋岩心勘探(ACEX)科学家在《Na-ture》报道了他们的重要发现:●北冰洋冰证据的发现远早于先前认为的45Ma;●55 Ma时,北极的温度上升至亚热带的水平(约23℃);●49 Ma时,北极是绿色的,至少在夏季表层淡水和大量…  相似文献   

11.
海狮与鲸     
人类至今对鲸的生活习性知之甚少,何故?因为迄今所获得的鲸的知识大多数是在船上观察的结果,而鲸一生中有5~6%的时间生活在海面;更重要的是,鲸对人造物十分敏感,只要在鲸的生活环境中引入人为因素,便立即打乱鲸社会的环境和行为。于是,科学家们想到了鲸的好友海狮。他们试图聘请海狮充当拍摄鲸的精彩生活的摄影师,以报道鲸的趣事秘闻。每当海洋生物学家詹齐格丽丝的身影悠然出现在圣克鲁兹海洋实验室的水池边时,人们便会发现4只极富人情味的海狮又跳又跃,兴高彩烈地迎接齐格丽丝。它们大吼大叫,鼻孔粗气直喘,以求主人的欢欣。海狮十分喜爱这位金发碧眼、肤色白皙  相似文献   

12.
北冰洋中脊海底热水活动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底热水活动是当前海洋地质研究的热点,北极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理想地区,发生在北极地区的海底热水活动不仅对大洋矿产资源研究有着现实意义,而且对全球变化研究也有重要意义。在介绍北冰洋中脊的地质背景和北冰洋Gakkel海岭的海底热水活动特征的基础上,从地球物理、海洋矿产、海洋化学、海洋热结构、海洋生物研究等角度提出了一些研究展望,认为北极地区热水活动的发现和研究必将提升对海底热水活动研究的认识,而且对北冰洋乃至全球的热结构、气候变化以及极端环境下的生命活动的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鲸的介绍     
我们通常所说的鲸是指哺乳动物纲鲸目(Cetacean)下面除了我们常说的海豚、河豚和鼠海豚以外的所有大型海洋哺乳动物。它是所有哺乳动物中最适应水栖生活的一支,由于外形和鱼相似人们便习惯称它们为鲸鱼。鲸体呈流线或鱼雷形;颈不明显,自胸至尾浙细;体末端宽扁,尾鳍后缘有凹口,分左右两叶,为主要的运动器官:多数有背鳍,各鳍均由结缔组织与脂肪构成,内无  相似文献   

14.
1997年1月11日下午,一只灰色幼鲸搁浅在洛杉矶的海滩上,肚子上仍挂着一截脐带。救援人员推测,这幼鲸在大海里和母亲分散了,它迷失了方向,既脱水又饿,在慌乱中竟然朝岸上游来,于是搁浅。这幼鲸身长4米,体重725千克,发现时已奄奄一息,立即被抬上卡车,送到“圣迭戈海洋世界”,由一个动物保健队照料。第一天夜里,保健队用唧筒把十几公升加了葡萄糖的温水注进幼鲸体内,以治疗脱水。医务人员初步检查后发觉,这只幼鲸的情况极糟,它几乎全无平衡能力,要有人扶住才不致于侧向一边。还有其他问题:它的伤口可能受感染;人工配制的奶水也许不能维持它的生命。还有,即使真能使它恢复健康,过后又怎么办?  相似文献   

15.
津沙 《海洋世界》2011,(11):56-59
在由浮游植物、虾、鱼、哺乳动物组成的一条海洋食物链中,如果磷虾灭绝或大大减少,则那些主要以磷虾为食的巨鲸和其他鱼类等也将灭绝或减少,南大洋生态平衡也随之被破坏。所以,磷虾是南大洋海洋生物的食物链的中心和维持南大洋海洋生态平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溯古话鲸     
骑鲸遁沧海,捋虎得绨袍。——苏轼《次韵张安道读杜诗》 在分类学上,鲸属于哺乳纲、鲸目。鲸的身体呈纺缍形,颇似鱼。前肢鳍状,后肢退化,尾未有水平尾鳍。胎生,哺乳。皮下脂肪很厚,以保持恒定体温。无外耳壳,听觉灵敏。鲸分两类:一类口内无齿有须,称为须鲸。须鲸体型巨大,主要包括蓝鲸、座头鲸、露脊鲸等。另一类口内无须有齿,称为齿鲸。齿鲸主要以鱼类和头足类为食,包括抹香鲸、虎鲸等。  相似文献   

17.
鲸是哺乳动物,但科学家们对鲸目动物的起源远远没有搞清楚。这样一种独特的猛兽究竟是采取什么样的形式进化的?这样一种庞然大物又是怎样幸存下来的呢?1883年,弗劳尔提出鲸是从一些众所周知的有  相似文献   

18.
波淼 《海洋世界》2013,(2):42-45
由于捕鲸人已认识了露脊鲸数个世纪,因此人们给它们起了很多名字。全世界不同的地方都会使用这些不同的名字,反映出当时人们只认识这一种鲸。在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小说《白鲸记》中,作者说道:"渔民会定期捕猎鲸,以取得它们的油,  相似文献   

19.
蓝镜头     
《海洋世界》2010,(1):F0002-F0002
<正>驼背鲸母子在从波利尼西亚海域(幼鲸的出生地)迁往南极洲的长途旅途中。数百万年来,驼背鲸一直在海洋中繁衍生息,但是它们一直是一种神秘的海洋生物,人们对它们的生活方式及  相似文献   

20.
许多科学技术发明与海洋动物结下了不解之缘。海洋动物的许多奥秘引发了科学家们发明创造的灵感。鲸与潜艇鲸背效应核潜艇能长时间潜入海水,特别是冰海之下,但如果要在冰层之下发射导弹,则必须破冰上浮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