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地球表面的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的面积为3.6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71%。世界海洋的水量比高于海平面的陆地的体积大14倍,约l37亿立方千米。陆地的平均高度为840米。假如地球具有平均的球面、整个表面就会被2400米深的海水所覆盖。太平洋: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洋,位于亚洲、大洋洲、美洲和南极洲之间,总面积17868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体积70710万立方千米。  相似文献   

2.
两极地区是指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尽管两极地区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它们都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拥有大量的冰雪,也离人类最为遥远。但也有许多的不同之处:北极地区主要由海洋构成,称为北冰洋,约112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一些岛屿存在,而南极地区主要由大陆构成,称为南极洲,约1400万平方公里;北极地区有大量的土著居民居住,而南极地区除了科研人员之外则基本无常住人口;北极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已经为沿海各国大规模开发,而南极的矿物资源则仍隐  相似文献   

3.
郝丁 《海洋世界》2007,(9):30-30
北极地区大致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这个区域内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北冰洋。北冰洋是所有大洋中面积最小、深度最浅的一个.面积为1478万平方千米,仅为太平洋的1/2;水深平均为1097米.不到太平洋的1/3。最大水深为5499米。仅为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的一半,有趣的一点是.北冰洋的面积与南极洳相当.斩处位置也正好是地球的两端。坡整个地球的形状来看.就像有人从北极方向打了地球一拳。把偌大一片土地从地球另一边的南极打出去了一样。  相似文献   

4.
正地球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大部分是海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互相沟连,海洋的总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通常海洋的中心主体部分叫洋,边缘附属部分称海。海与洋的区别主要是:海的水深较浅。平均水深在3000米以下,有的只有几十米深。海受大洋流系统和潮汐的支配。海与陆地接边,受大陆影响大,海洋要素随季节变化大,海水透明度较差。海底地壳为陆壳性质。  相似文献   

5.
《海洋世界》2008,(9):7-7
在全球变暖的进程中,北极地区深受其害。现在,北极的这种情况可能得到暂时的缓解。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与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如果每年北美的森林大火都有增加的趋势。大火带来的烟尘将从北美转移至北极地区,进而在一定时间内影响北极的气候。大气科学家罗伯特·斯通表示,大气中的烟尘可暂时减少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  相似文献   

6.
朝鲜西海岸环Youngjong岛强潮泥质沉积物含有微型(约150μm)菱铁矿固结物,其年代约为8kaB.P.。自生菱铁矿为聚集的球粒状结构,颗粒表面的菱面体发育良好,表明保存较好。地球化学分析显示,Mg(平均值2.6mol%)、Ca(平均值9.4mol%)含量低,Fe(平均值70.4mol%)、Mn(平均值17.6mol%)含量较高。化学成分表明自生菱铁矿可能是在非海洋环境沉积而成。考虑到与已建立的海平面曲线相关的地层层位,早全新世沉积物中的此类菱铁矿产状有助于识别朝鲜西海岸现代潮坪形成前的非海洋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7.
《海洋世界》2008,(8):7-7
在全球变暖的进程中。北极地区深受其害。现在,北极的这种情况可能得到暂时的缓解。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与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如果每年北美的森林大火都有增加的趋势.大火带来的烟尘将从北美转移至北极地区,进而在一定时间内影响北极的气候。大气科学家罗伯特·斯通表示.大气中的烟尘可暂时减少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从而部分抵消温室效应所带来的气候变暖。  相似文献   

8.
下海登山     
1918年,德国一艘名为“流星”的海洋调查船在大西洋进行海底调查时,偶然从回声探测仪上发现:大西洋中部海域的海底高出两边。这使科学家们惊叹不已。后来,通过对大西洋的全面调查,又找到了海底高地的“两极”。这座大西洋海底山脉,始于冰岛南的大洋中部,一直延伸至南极附近,曲曲弯弯长达1万多千米,平均宽度在1000千米以上,比两侧洋底平均高出2000米,与周围一些海盆相比,其相对高度在3000米~4000米之间。山脉走向与大西洋的形态一致,也呈“S”型。山脉由一系列平行的山系结合在一起,露出海面的顶峰组成…  相似文献   

9.
十几年前在南极高原的一系列地区发现了地球上无论何处都见不到的大雪丘 :波高数米 ,延伸达100km。以Fahnstock为首的研究小组采用具有高测定性能的辐射仪AVHRR,对从宇宙空间获得的南极高原表面地形做了分析。发现了3个此类的巨大场地都分布在雪堆积水平异常低的地区。这些场地中最大的一个面积约30万km2。该地的雪丘脊垂直于占主导地位的风向延伸。按采用辐射仪测到的微波分散辐射判断 ,雪丘背风面是由粗粒的雪组成 ,后者可能经受了重解晶。这种现象可以解释如下 :设想在这样的地方形成了不流动的空气波 ,后者能…  相似文献   

10.
我国海洋化工开发的新进展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是化学资源的宝库,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约有13.7亿km^3的海水。海洋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还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在地球上发现的109种化学元素中,海水中含有80余种。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短缺,开发利用好海洋资源已成为当今世界高技术领域里的一大课题。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海洋开发的重视及科技的发展,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我国在海洋化工的生产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海水淡化及各种可溶无机盐化工等方面在逐步朝着成熟化、产业化的方向迈进,海洋宝库将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但在开发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海洋经济时代。世界各国都把发展的希望寄托在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上。我国有辽阔的管辖海域——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的规定,可属我国管辖的海域约300万km2,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1/3,其中属我国主权范围(像陆地一样)的领海面积达38万km2,相当于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省市面积的总和。新中国成立50多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以来,我国海洋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洋产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20%以上,2000年达4000亿元,正…  相似文献   

12.
所谓深层海水,是指海洋深处的水。它营养丰富,温度低,一般在1-9℃,清洁少菌。这是因为海洋深处几乎没有太阳光的射入,有机物分解的速度远远高于合成的速度。而在有机物大量分解的过程中,会产生极为丰富的含氮和磷的营养成分。所以,在距陆地5公里的范围内,离海面300米以下的地方,藏有大量的这种深层海水。  相似文献   

13.
渤海颗粒有机碳与生物硅的分布及来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海洋碳、硅循环及其相关联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是全球环境变化的热点问题,也是海洋科学关心的重要领域。利用2012年5月和11月份对渤海海域的调查结果,对该海域颗粒有机碳和生物硅的分布特征及来源进行了讨论。主要结论为:渤海有机碳以溶解有机碳为主,具有春季高和秋季低的特征;由陆地来源和海洋自生的有机碳组成,且以海洋来源的有机碳为主。渤海生物硅分布具有明显的梯度特征,河流输入同样对其含量的影响较为突出。渤海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较高,明显高于中国东部陆架海。渤海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主要是海源的,依次由浮游藻类、植硅体和海绵骨针所构成,其中浮游藻类占62.9%,陆源植硅体占31.1%。渤海沉积物发现了来自于草本植物的植硅体,这说明了陆地产生的植硅体对海洋生物硅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末次冰消期以来黄海海平面变化与黄海暖流的形成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YSDP102孔和YSDP103孔位于南黄海东南侧冷涡所对应的泥质沉积区,它们揭示了自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海侵沉积序列:海侵滞留沉积→潮流砂脊/潮坪~海滩沉积→陆架泥质沉积。该沉积序列上部的陆架泥质沉积厚度可达50余米,在浅地震剖面上其内部存在一个明显的反射界面,从而将泥质沉积体分为上、下两个单元。泥质沉积体呈灰绿色调,含少量自生黄铁矿,但其内反射界面以上的沉积物含水量高。根据两个钻孔岩心中有孔虫的分布规律、泥质沉积层的化学组分、沉积磁组构特征以及现有测年数据,得到如下结论:(1)黄海暖流形成于大约6kaB.P.,(2)泥质沉积层内反射界面以上的沉积物是与黄海暖流伴生的冷涡沉积,(3)黄海地区末次冰消期海侵自略早于14kaB.P.之前开始,至约6kaB.P.海平面达到最高位置。从6kaB.P.至今,海平面经历了几次波动,即在6~4kaB.P.和3~1.9kaB.P.海平面超过现今海平面位置;在4~3kaB.P.和1.9kaB.P.~现代,海平面有所降低,可能与现今海平面高度相当。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海洋(平均深度3795米,占地球表面积的71%),热容量为大气的1200倍。它经常以感热、潜热的形式为大气提供能量。特别是热带海洋,无疑对大气环流和长期天气过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目前,许多研究单位和气象台(站)进行了海温与夏季降水的相关普查,并投入了预报使用。陈烈庭指出:整个北太平洋付热带高压(以下简称付高)对赤道表层海水温度(以下简称海温或写作SST)的响应最敏感的区域是北太平洋中部地区——即对流层中层付高位置。这可能反映了赤道海温与付高反馈振荡过程的背景条件。海洋的热容量大,海温的持续性强,对大气的热力作用也往往能长时间的维持。纳米阿斯指出:海温具有1—8个季度的滞后相关,且冬季——夏季较夏季——冬季持续性强。海洋供给、维持  相似文献   

16.
球“发烧”在加重 散落在浩淼无垠的地球大洋上的小岛,风光旖旎,宛如镶嵌在洋面上的一颗颗璀璨明珠。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明珠中的一些到21世纪将石沉大海,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科学家的科学预测。其实,早在1992年,卫星图片就显示,位于印度洋北部、平均海拔高度仅1.2米,素有“花环之国”美称的马尔代夫共和国就“丢失”了一个面积约数平方千米的小岛。这对一个陆地面积仅298平方千米的小国来说堪称一大损失,难怪马尔代夫总统加尧姆忧心忡忡地说:“海平面在逐渐升高,这意味着马尔代夫作为一个国家将消失于汪洋大海之中,真是灭顶地之灾啊! 科学家们已查明,造成上述后果的“罪魁祸首” 是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  相似文献   

17.
桑红 《海洋世界》2008,(9):40-44
太平洋作为世界第一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西南以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至南极大陆的经线(东经146°51’)与印度洋分界,东南以通过南美洲南端的合恩角的经线(西经67°)与大西洋分界,北经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东经巴拿马运河和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通大西洋,西经马六甲海峡和巽他海峡通往印度洋,面积17967.7万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35.2%,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49.8%。  相似文献   

18.
世界气候的变化触发了古埃及文明。美国史密森学会的丹尼尔·斯坦利在尼罗河三角洲钻取的岩心表明,公元前6500年至5500年之间,肥沃的泥砂开始堆积于三角洲的位置,当时海面已上升到比今天低16米的水平,大约500年后,农业的第一个证据出现在这个三角洲上。至今,海平面的缓慢上升已使尼罗河三角洲成为在类早斯文明的摇篮。埃及文明为什么兴起于三角洲地带,是长久以来考古学家迷惑不解的问题。据信农业在约1万年前开始于近东,经三角洲传到埃及。埃及农业最早的证据来自公元前6000年,但直到很久以后,农业在尼罗河谷还未普及。对此,斯坦利解释说,1.8万年前陆地处于最后一次冰川高峰期,海平面  相似文献   

19.
李淑瑶  崔红艳 《海岸工程》2022,41(2):162-172
基于北极海冰密集度、海冰范围、大气环流和海温数据,研究了1982—2001年与2002—2021年两阶段各20 a间北极秋季海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近20 a(2002—2021年)北极海冰密集度的下降中心由过去(1982—2001年)的楚科奇海及白令海峡一带,转移至亚欧大陆海岸的巴伦支海附近,且海冰范围每10 a减少量由0.44×106 km2增长至0.72×106 km2,减少速度加快约64%。秋季北极海冰范围与海水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表面气温(Surface Air Temperature,SAT)及比湿(Specific Humidity)均呈显著负相关。2002—2021年的相关系数较1982—2001年有所提高,且与温度相关系数最高的月份提前了一个月。通过对海水表面温度、表面气温、比湿、气压场和风场的经验正交分解(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可知,1982—2001年间,北极地区的温度及比湿的上升中心集中在楚科奇海及白令海峡一带;2002—2021年间,上升中心则转移至巴伦支海一带。气压场和风场在前后两阶段也出现了中心转移的分布变化。北极地区大气与海洋环流各因素的协同变化影响着北极海冰的消融。  相似文献   

20.
谢皎如 《台湾海峡》1996,15(1):54-59
福建省的气温受纬度,地形,海洋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四季的始终期、长度及强度表现不一。由于上述原因,福建省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海洋带过渡气候和山地体气候,闵东南沿海低海拔地区无冬季,闵北,闵西北山地高海拔地区无夏季。以所谓季节代表月气温来说明秋温高于春温的看法在福建省不够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