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灌河口位于海州湾的南缘,距连云港口40公里,是江苏省境内目前唯一没有建闸、有较好通航条件的天然入海口,口门西岸的燕尾港是江苏最典型的海河联运港口,其经济腹地主要是苏北平原。加快开发灌河口及燕尾港,对于灌河干流水运及周围陆域资源的开发,对于建成以连云港为核心的综合性大港的港口群体,对于连云港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和苏北经济的振兴,都有着重要意义。一、灌河口的演变过程灌河的形成与昔日的黄河息息相关,灌河下游的形成较晚且直接受到黄河入海的控  相似文献   

2.
灌河是苏北地区最大、航运条件最好的入海河流。重金属元素分析显示,灌河口表层沉积物中Hg、As和Cu的含量高于背景值;Pb和Zn的含量接近背景值;Cd的含量低于背景值。其中Hg元素出现了中等程度的生态危害性,而Cr、As、Cu、Pb、Zn和Cd等元素的生态危害系数均极低,整个灌河口潮滩地区并没有出现较为严重的重金属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3.
灌河口沿岸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北灌河的入海口门处有沙咀,其岸形和底形都比较复杂。本文对潮流、波浪流和灌河径流综合作用下的口外沿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用一、二维联合法求解。口外水域用有限元模式求解,口内河道用一维显式差分求解。用现场资料和公式推算分别对计算的潮流场和波浪沿岸流进行了验证,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近20 a实测水文地形资料的深入分析,得到了灌河干流河道及出口水道的冲淤演变规律:干流河道在盐东控制闸建闸前,以响水为界上段冲刷下段淤积,建闸后,从多年平均来看上段明显淤积下段冲刷;近10 a来,陈家港以下的干流河道弯道凹岸处均为深槽逼岸的冲刷区,且处在持续稳定冲刷状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灌河口外岸滩冲刷强度减弱,近10 a来,河口外冲淤近于平衡状态。这些研究为灌河口码头、航道等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苏北灌河口近岸海域三维水质模型,按照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的水质要求,采用自净过程积分方法,计算了氮和磷营养盐的环境容量。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年海洋环境容量分别约为6 000和6 00t/a,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最高,环境容量分别约为2 900和260t,其次是春季,分别约为1 400和140t,冬季和秋季最低,分别平均约为1 000和90t。对比分析现状污染负荷,研究海域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总量削减率分别相当于当前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入海负荷的55%、73%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北部灌河口沿海城市陆源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到过苏北响水的人都知道那里有条美丽的河,名叫灌河。灌河像一条欢腾的银色巨龙,奔驰在广阔坦荡的苏北平原上,它流经连云港、淮阴、盐城三市,直泻浩瀚无垠的黄海。据《响水县志》记载,每逢闰年的7、8月间,被当地  相似文献   

7.
以2005年11月(秋季)和2006年5月(春季)灌河口海域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调查资料为依据,研究分析灌河口海域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季节和平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灌河口海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浓度较高,春季低于秋季;在平面分布上呈由河口向外海侧递减明显趋势;灌河口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极高,极易引发赤潮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采用 ICP-MS和 AFS对灌河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近年来该海域重金属污染不断加重,尤其是Hg、Zn等浓度上升显著;同国内部分海域相比, Zn浓度最高、Hg浓度较高,其他5种重金属处于中等以上水平;Hg的富集系数达3.44,可能存在新的污染源;浓度分布受灌河口沙咀的影响,基本以H07等站位为高浓度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H?kanson生态危害指数法表明灌河口海域总体处于“轻微”生态危害水平; SQGs法表明,不同重金属在不同站位的潜在生物毒性效应均会偶尔发生,个别站位Zn的毒性效应会频繁发生;加拿大沉积物质量标准法表明Zn、Cu、As对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的概率较高, Zn的不良效应可能发生甚至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9.
建立灌河口平面二维潮流数字模型,并在灌河口口门至陈家港河段沿程布置5个采样点和3个横向断面,通过对各采样点一个月数值模拟结果进行调和分析,得出灌河口M2分潮及其主要倍潮的基本特征,然后利用潮位-流速关系图及通过对动量方程中各项的统计计算,研究了灌河口潮波运动的基本动力平衡、M2的主要倍潮的产生机制及其对潮汐不对称现象的影响。研究认为:灌河口潮汐潮流均属正规半日潮型。M4、M6分潮对于灌河口潮波变形有着重要的影响,M8分潮除在浅滩处外对潮汐不对称的影响很小。在深槽处M4分潮导致最大落(涨)潮流速减小(增大),最大涨(落)潮流速与最高(低)潮位之间的相位差增大。M6分潮的影响与M4基本一致,但其作用明显小于M4分潮。在浅滩处M4分潮导致最大涨落潮流速均大于M2分潮的值,M6和M8分潮使最大涨落潮流速均出现在高潮位附近,但M6、M8使最大涨潮流速减小,而使最大落潮流速增大。外海边界处倍潮波的传入对于口门附近的潮汐不对称有一定影响。M4和M6分潮导致灌河口的潮汐不对称表现为涨潮主导型,潮波运动主要受到压强梯度力、非线性对流和底摩擦力,三者与局地惯性力构成灌河口的基本动力平衡,摩擦力并不是最重要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10.
张传藻 《海洋科学》1986,10(1):74-74
灌河流程远、水流量大,是较好的内河物资运输线;河口内的燕尾港和陈家港有三千吨级和五千吨级的码头,在苏北地区是唯一可以海河联运的港口,历来就是淮北平原的门户。  相似文献   

11.
海州湾南岸的沉积特征与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州湾位于苏北,其南岸(灌河口至临洪口)是一段极有趣的海岸,它几经黄河改道的影响,由原来的沙质、基岩港湾海岸改变为淤泥质海岸,现在正遭受严重冲刷破坏,致使湾顶区产生淤积。从全球角度来看,淤泥浅滩一般发育在沙坝后面或隐蔽的海湾顶部,而海州湾面向开阔外海,毫无任何阻挡,却广泛发育着淤泥质潮间浅滩,实属罕见。因而这段海岸对研究海岸带的形态与动态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这段海岸又位于  相似文献   

12.
苏北沿海暗沙成因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苏北沿海浅水区,分布着形态十分独特的大型滨岸沙洲。由于它主要是潮流作用形成的,又大多处于水下,故简称“潮流暗沙”或“暗沙”。 1960年,我们在苏北沿岸进行水文和地质地貌调查时,发现在废黄河口以南、长江口以北的苏北沿海浅水区(水深在20—30米以内)分布着数十条潮流暗沙。它们分别以  相似文献   

13.
灌河口北部海域氮磷营养盐分布及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期间在灌河口北部海域取样,分析讨论了灌河口北部海域营养盐含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海域的富营养化水平和营养级类型。结果表明,整个调查期间,无机磷的含量相对较低,高N/P值显示磷可能成为该研究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调查海域近岸及附近海域营养指数E值大于1,处于富营养状态。营养级评价结果显示海域四个季节大多数站位处于磷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状态。无机氮含量较高,灌河口附近海域普遍超过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中夏秋季高于春冬季,是由于夏秋季陆源输送增大所致。  相似文献   

14.
利用河海衔接优势促进流域经济腾飞——关于开发灌河的计划与设想朱如华(江苏省响水县县长)灌河属淮河水系,全长141千米,流经江苏省4市13县(区),贯通响水县全境,灌河口经响水县陈家港与黄海相接。江苏省计划经济委员会编制的《江苏省国土规划综合报告》指出...  相似文献   

15.
苏北陈港     
黄海之滨,淮河下游,有一座美丽、繁华的港口城镇——陈港。陈港地扼灌河入海口,在响水口东北29.5公里处,南湖河与灌河在此汇合,总人口达3万多,土地5800亩,港口海岸条件优越,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盐城市的滨海重镇、著名海港,也是上海港与连云港之间近千公里海岸线上的重要港口。  相似文献   

16.
滨海县东临黄海,地处苏北废黄河三角洲尖部,海岸线北起套于口(新淮河口),南至扁担港口(苏北灌溉总渠入海口),全长44.2公里,废黄河口位于岸线中部。历史上,黄河从苏北入海,入海口在今滨海县以西属涟水县境内之云梯关一带,随着巨量泥沙的淤积,从河口控制区向南、北延伸淤长出包括滨海全县在内约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不再走苏  相似文献   

17.
古黄河三角洲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孟村古黄河三角洲分流河道体系代表歧口三角洲超级叶瓣(700BC-11AD)的上三角洲平原沉积物,其下的三角洲沉积层序多属于更老的超级叶瓣。山东北部大口河至徒骇河口海岸700BC—1099AD多次受到黄河的影响,埕口—马山子东北部的海岸平原主要形成于893—1048年,那里岛链状贝壳堤开始形成的时间晚于1128年,与贝壳堤的^14C年龄相差700~1850a。苏北斗龙港口—弶港海岸平原地表之下约9m厚的沉积物主要是黄河入海泥沙在海流作用下向南搬运,并沉积下来。苏北黄河三角洲南界在谅港附近。自然地理和海洋地质工作者采纳“公元前602年或战国中期(公元前4世纪)发生第一次大改道”的观点是一个误会,实际上这是多数历史地理学家已经放弃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江苏北部灌河口悬沙输送数学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东生  蒋勤 《海洋学报》1991,13(1):125-136
位于江苏北部的灌河口是淤泥质河口,潮流作用下的悬沙输送对河口河床演变有很大影响.为开发灌河口的航运资源,治理口门砂嘴,需建立河口的悬沙输送数学模型.淤泥质河口的悬沙输送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数学模型中需要复演在径流、潮流和沿岸流共同作用下的泥沙运动.为此,既要准确地模拟河口区的流场,又要考虑到泥沙在水动力要素作用下的起动、悬浮和沉降过程.灌河口的口内段细长且弯曲,口外段开敞,口门处有砂嘴形成的水下浅滩.因此,模型包括的范围必须足够大,既要包括河口的口内段,以便模拟口内河势对口门砂嘴处水沙运动的影响,又要包括足够大的口外水域,以反映口外水域的真实流态.  相似文献   

19.
灌河是江苏省北部最大的一条通海河道,干流长达74.5公里,流经灌云、灌南、响水等县,流域面积达6400平方公里。支流众多,水量充沛,年入海水量达100亿立方米,且四季分配均匀,气候温和,常年不冻,岸线稳定,水深条件好。干流受潮汐影响明显、潮差大,是苏北唯一没有在口门建闸的潮汐干河,因此具有良好的通航条件。目前在燕尾港和陈家港已建有3000吨级专用盐码头各一座,以及小吨级地方码头多座。3000吨级以下海轮可全年随潮通航,向东出海,北至连云港、青岛港,分别为24和106海里;南至上海为386海里。沿灌河西上,可贯通大运河、长  相似文献   

20.
深水港与江苏海洋经济探讨——以洋口港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江苏海洋经济的特点、存在问题和发展瓶颈。基于江苏海洋经济和深水港口的现状,重点阐述了洋口港在江苏海洋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洋口港是苏北海岸发展重要的支点,江苏海洋经济的希望在于深水大港以及由此带动发展起来的港区工业和海港中心城市,提出了“一核三载体”的海洋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