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河口涨潮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口涨潮槽是河口的重要地貌单元。对河口涨潮槽的发育过程与演化规律的研究在理论上可以丰富河口动力地貌的内容,而在实践上对港口和通航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认为河口涨潮槽不仅指河口涨潮流作用下形成的冲刷槽,还包括涨潮冲刷坑、涨潮冲刷槽和涨湖水道。国内外关于河口涨潮槽研究较为薄弱,研究内容多集中于涨潮槽的几何形态、涨落槽优势流判别和悬沙输移等方面,定性研究较多,缺乏全面而系统的定量研究,尤其缺乏成因机制方面的深入研究和沉积环境的研究。长江口涨潮槽种类较多,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3.
河口水动力因素复杂,涨潮急流造成施工困难,引发断桩事故,应该引起工程界的足够重视,本文进行了流速实测资料分析和基桩动力特性的计算,得出的结论,可供有关河口及近海工程建设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崇明岛南岸发育有六滧涨潮槽,研究其演变过程对于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港口建设、通航安全和岸滩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长江口北港中上段2000、2004、2008、2012和2018年海图水深数据的基础上,分别于2018年7月利用SeaBat 7125、2019年7月利用M80无人艇搭载的SeaBat T50-P多波束测深系统以及ADCP对六滧涨潮槽开展了水下地形和流速的测量工作,分析工程影响下六滧涨潮槽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六滧涨潮槽淤浅,外侧沙脊冲刷剧烈,槽内落潮优势明显。其原因为流域来沙减少、以青草沙水库为主体工程的南北港分流口整治及长江大桥的修建导致了北港中上段主槽冲刷、主流北移。同时,六滧涨潮槽局部水动力条件增强,槽内的丁坝坝头局部冲刷加剧,并且奚家港东侧岸滩出现侵蚀,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涨潮与落潮流速和悬沙输运不对称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量化比较海表层环境及温跃层环境对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分布的影响程度;本研究采用2010-2012年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实际生产统计数据;结合卫星遥感所获取的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和海表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SSH)数据以及Argo浮标所获取的温跃层上、下界水温和深度数据;运用外包络法分别构建了基于海表层环境变量、温跃层上界环境变量以及温跃层下界环境变量的3种栖息地适应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基于海表层环境变量的HSI模型;HSI>0.6时所占产量比重为70.04%;投钩数量比重为70.86%;HSI>0.8时所占产量比重为24.92%;投钩数量比重为25.79%;基于温跃层上界环境变量的HSI模型;HSI>0.6时所占产量比重为82.17%;投钩数量比重为80.95%;HSI>0.8时所占产量比重为33.24%;投钩数量比重为32.69%;基于温跃层下界环境变量的HSI模型;HSI>0.6时所占产量比重为81.01%;投钩数量比重为81.54%;HSI>0.8时所占产量比重为43.51%;投钩数量比重为43.73%。研究发现;基于温跃层上界和下界环境变量的两个HSI模型预报精度明显高于基于表层环境变量的HSI模型;且基于温跃层下界环境变量的HSI模型预报精度高于基于温跃层上界环境变量的HSI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海表层环境;温跃层环境;尤其是温跃层下界环境特征对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资源分布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长江口南支涨潮槽新桥水道冲淤变化的定量计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根据1861~2002年100多年中的15幅海图资料,以GIS技术为支持,建立不同时期长江口水下数字高程模型(DEM),对长江河口南支涨潮槽新桥水道进行了冲淤变化的定量计算,并对比计算了多年来新桥水道0m岸线和5m等深线以及横断面的演变.计算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区域内自1861年以来新桥水道冲淤过程明显被分为三个阶段:1861~1926年的66a间新桥水道区域经过一段时间的冲刷后又重新产生淤积,总容积变化不大;1926~1958年的33a间新桥水道在不断的冲刷中总容积由2.603亿m3增长到5.076亿m3;1958年至今的45a时间里水道容积基本保持在平均5.02亿m3.1926年新桥水道10m等深线已经形成一定的格局.1947年5m等深线向上延伸,扁担沙已经不再与崇明岛相连;1958年上下扁担沙的5m等深线基本连成一体,可以认为此时新桥水道已经形成.从新桥水道的横断面变化来看,其主泓不断发生变化,主泓经历了向北移的过程,移动约为1.1~2.8k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