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球海事     
五月,“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何以生“惜春”之情,源于似火骄阳。的确,地球“升温”了——这早已经成为关注话题。不久前,首届中国气候大会上,“厄尔尼诺”现象作为反映气候年际变化的最强信号,引起了与会专家们的高度关注。一些专家指出,今年春末夏初很有可能发生“厄尔尼诺”。然而,还有别的威胁!那就是南极洲的冰雪。用于监测地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的欧洲“环境卫星”传  相似文献   

2.
面对广袤的海洋,人类很早就尝试探测隐藏其间的“路”——海潮与海流,而这些海“路”又奇迹般地与间谍与战争相联系。起先,人们把密封的空瓶子投到海洋中,让它随波逐流而去,里面装有条子、情书、求救信、密函以及宣传品之类。喜出望外的是,不断有人得到反馈回来的信息。久而久之,海洋的“脾气”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潮起潮落和那看不见的海流变成了茫茫大海中的“海路”,而那些漂流瓶则成了人类的“信  相似文献   

3.
20 0 1年 8月 4日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第一井正式在江苏东海县毛北村开钻 ,这是继我国 1998年春作为“参与成员”加入“大洋钻探计划 (ODP)”,并于 1999年春在我国南海成功实施 ODP184航次钻探后 ,我国在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 (ICDP)取得的又一骄人的成绩 ,标志着我国正在向世界地学强国迈进。大陆科学钻探与海洋科学钻探并驾齐驱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取得的成果既相互印证又相互渗透 ,无疑极大地推动了全球地学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世界最早的科学钻探活动始于海洋。自 2 0世纪 6 0年代末始 ,海洋科学钻探已实施了“深海钻探计划 (…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为我国国内高速水上客运业带来了生机,以广州为中心,东至惠州,西抵梧州,南至江门、新金、中山,出珠江口直达深圳、香港、珠海、澳门的客运网发展尤为迅速。目前,九州-蛇口航线上有“海翔”、“粤海春”、“深圳春”、“岭友春”、“珠海春”、“百  相似文献   

5.
朋友!你见过黄河吗?你见过黄河那从上游滚滚而来,又从眼前奔腾而下,一泻千里的气势吗?如果你亲眼见过黄河,除了会被黄河浊浪排空的气概和日夜奔腾不息的湍流所引发的感叹之外。另外一种印象肯定会深深地印刻在你的脑海里,那就是黄河水的含沙量可真大啊!是的,要不怎么会有“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民谚呢!请不要忘记,正是象黄河这样的河流千百年来的不停“搬运”,才形成了今日这美丽富饶的华北大平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人不知春鸟知春”。其实,岂只是飞鸟能预报天气变化,“春江水暖鸭先知”,生活在江河湖海中的水生动物又何尝不是有生命的天气预报员呢!泥鳅是用腮呼吸的。但有趣的是作为消化器官的肠子也兼有呼吸的功能。在离水的时候能够代替腮。而进入水中以后,又把吞进去的空气变成气泡冒出水面。水里氧气越少,泥鳅翻腾次数越多。冒泡的次数几分钟就有一次。因此泥鳅成了活的晴雨表。如果泥鳅安静地栖息在水底,很少活动,说明水里氧气  相似文献   

7.
50多年以前,在南太平洋,日本联合舰队和美国的航空母舰“小鹰”号一直被一艘神秘莫测的潜艇跟踪。当它被舰艇发现,受到攻击时,却无影无踪地消失了。在马利亚纳群岛,当美日双方的舰队进行激烈的海战时,这艘神秘莫测的潜艇又出现了,但只观战,并不参战。当时,美国海军把这艘鬼魂般的潜水艇,称之为“幽灵潜艇”。这艘潜艇来无影,去无踪,速度和反应  相似文献   

8.
一个多么壮丽的世界,那里涌动着气势非凡的奔放!个多么富饶的王国,那里蕴藏着取之不尽的宝藏!一个多么谜人的字眼,那里引发出蓝色梦幻的神奇!那就是人类生命的摇篮——海洋。 海洋孕育了人类,又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当前,人类面临着日益匮乏的陆地资源,抢占着日渐紧张的陆上空间,破坏着日趋恶劣的生存环境,终于无可奈何地陷入了为人口、环境、资源所困扰的怪圈。如何走出怪圈?回答只有一个:回到海洋中去。正像希腊哲学家撤尔斯所形容的那样:“一切取之于海洋,无穷无尽,一切回归到水中,什么也看不见。”——海洋给人类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出路。 人类回归海洋,海洋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人类的“蓝色土地” 。从此,人类对这“蓝色土地”的抢占变得激烈起来,“蓝色圈地运动”随之兴起  相似文献   

9.
在喧闹的海滨浴场上,披着浴巾、戴着墨镜的人们正在沙滩上休息,一群孩子还在海中嬉耍。这时,从远处飘来一群小“帆船”,那浅蓝色透明的“帆”,在阳光的照耀下不时闪烁着刺眼的亮光,在“帆船”下面还拖着许许多多柔软的“绸带”,很漂亮啊!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游过去观看这海上奇景。突然,游在最前面的一个小孩狂叫:“救命啊!”,返身忙往回游,接着又传来几声惨叫。沙滩上的人纷纷站立起来,惊恐万状,有几个壮年小伙子急忙下海,把孩  相似文献   

10.
一提起海浪,人们总是想到海面上那波涛汹涌的景象。可是海洋中还存在着另一种人们不易发现的波浪,这就是发生在海水某一深处的“波动”,因而有“内波”之称。第一个发现海洋内波现象的人是南森。在1893年,他在北极探险。当船行驶到挪威海上时,他发现海面有一层冰块融化,产生的很淡的海水,他的船航行到这里,就好象被海水“粘住”一样,几乎不能前进。后来人们又在其他  相似文献   

11.
当心毒鱼!     
记得在70年代菜市场上经常摆放着一堆堆暗灰色,个体又不大的既无头又无内脏的鱼,顾客常常不了解这是什么鱼,当时只知道它叫象皮鱼。有位新华社的记者找到我,并询问:“象皮鱼有人吃了有过敏反应,这是怎么回事”?“如果有过敏史的人,他会对柳絮、蛋白、花粉等也会产生过敏现象,那么他吃了含有丰富蛋白质的象皮鱼同样也会产生过敏反应,那就停止食用”。象皮鱼的学名叫绿鳍马面,是鲀类鱼的一种。凡是鲀鱼都是有毒鱼类,也许有人又会问,有毒鱼类为什么还出售呢?首先,我们应该先了解清楚,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日顿比奇市,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海姑娘”叫加尔普·桑德拉,她是一个图书馆馆员,同时,大海又是她的“故乡”,她能轻而易举地潜入水中,转眼就能用牙齿叼上一条大鱼。“海姑娘”桑德拉早在14岁那年就练就了这一捕鱼绝技,现在她已经25岁了。从那时起,她就经常为朋友们表演这一绝活。她这样做,一来能让大家开心。二来不需破费去买鱼杆和诱饵就可品尝到海鲜了。捕鱼能手桑德拉非常自信地说:“这对我来说简直易如反掌——只要从水面上仔细看清和认准鱼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蟹文化杂谈     
啖蟹诗话食蟹在我国历史悠久,“把酒持螯”自有一种高雅闲适的情趣,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可谓是个食蟹迷,他的“樽前已夺蟹螯味,当日莼羹枉对人”的诗句,形象地道出了“吃了螃蟹,百样不鲜”的啖蟹感受。“骨清犹似含春霭,沫白还疑带海霜。”这是描  相似文献   

14.
挪威曾拥有世界最大旅游船1992年开始动工兴建的“凤凰世界城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旅游船,它将是“挪威号”、“伊丽莎白二世号”和“海洋君主号”三艘巨大游船加起来那么大。这艘海上巨轮由挪威船王克那特克劳  相似文献   

15.
今年初春的一天,海军某部战术训练中心两支“红”、“蓝”心理战部队,针对现代局部战争而举行的心理战模拟对抗作战,在枪炮声中展开,这是海军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心理对抗训练。中午时分红蓝两军战斗打响。一时间,硝烟弥漫,杀声阵阵。战斗中,“红军”占踞有利地形,加之装备先进,夺取战斗胜利志在必  相似文献   

16.
开发海洋资源是当今世界各发达国家进行实力竞争的热点之一。如何有效地打开这扇庞大的兰色宝库的大门。已成为许多国家极为关注又急待解决的技术难题。迅速发展着的深潜技术是人们去开发海洋资源宝库大门的金钥匙。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深海6500”潜水调查船和“横须架”号支持母舰的概况。并指出其中的部分关键技术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下龙湾印象     
今年6月下旬,我随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赴越南考察团来到越南下龙湾。去过越南的人,很少有不知道下龙湾的。它位于越南北部,北倚鸿基,南临吉婆岛。那里不仅有闻名世界的鸿基煤,更有被誉为“海上桂林”的奇特景观。笔者曾在桂林生活过8年,虽然现已离开16年,但那如诗如画的山与水始终魂系梦牵。为此我曾想,那突兀于下龙湾海面的小山,怎么会像桂林漓江上浮现的小山呢?汽车在公路上飞驰,在快到下龙湾能看到大海时,我看到大海的那边便不是天,而是一片高高低低的群山。虽然由于大海的辽阔使得这些山路显小些,但它们那遮掩不住的秀美真使我感到来到了桂林。我在下龙湾的海滨大道上漫步,不时地注视着远方那似曾相识的群山,咀嚼着“升龙”与“下龙”的故事。人们传说曾有一条龙  相似文献   

18.
厦门位于台湾海峡这一边,是我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她那优美的风光和富有传奇特色的人文景观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对外开放20多年来,厦门首先把城市发展定位于“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继而又把城市的格局定位于“城在海上、海在城中”“一环数片,众星拱月”,这意味着厦门城市的品位必然是一个生态型海滨旅游城市,同时也确认了厦门以自然生态保护为基础,把蓝色的海与绿色的山渗透到城市中,从而形成了人、城市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格局,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海洋文化旅游形势。 回削医门的生态环境质量已达到我国的一流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在船上,一些人往往会把喝完的可乐瓶扔向茫茫大海。而那些被丢弃的可乐瓶却非常高兴,开始了它那漫长而又轻松的旅行。可乐瓶飘啊飘,随着浪花一直飘。这时,一只海龙虾见了,挥舞着大钳子气呼呼地说: “可乐瓶,你怎么能随便进入我的家呢?”可乐瓶回答: “我在开始自己的旅行记呢!”海龙虾又说:“快走,这里不欢迎你。”可乐瓶只好离开,却不知道别人为什么要赶它走。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1月下旬,终于要出发去南极了,这时距离冬训已经过了9个月了。这一年“雪龙”船只去中山站,不去长城站,于11月18日启航了,所以我们要坐飞机过去。是的,长城站那时已经通飞机了,但从智利到南极这一段,是要坐智利空军的飞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