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叙述井分析了山西地震带地质构造特点和近期的中强地震及震群活动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与大同一阳高地震进行了分析对比,认为大同-阳高地震是山西地震带近期地震活动的继续,而山西地震带今后强震活动阶段的开始,其标志应是NVE向新生代断陷内的中强地震活动,因此在分析和预估山西地震带今后地震发展趋势时,应密切注视这一地带的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2004年3月24日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5.9级地震前东北地区地震活动背景、震中周围中小地震活动图像和地震学参数异常过程。在地震发生前,震中及邻区地震活动明显增强,地震活动从无序到有序,出现了孕震空区、地震条带。一些地震活动性参数出现了中、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3.
叙述并分析了山西地震带地质构造特点和近期的中强地震及震群活动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与大同一阳高地震进行了分析对比,认为大同-阳高地震是山西地震带近期地震活动的继续,而山西地震带今后强震活动阶段的开始,其标志应是NNE向新生代断陷内的中强地震活动,因此在分析和预估山西地震带今后地震发展时,应密切注视这一地带的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及其邻近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和地震线的展布,研究区共划分出8条主要地震线。在不同地震活动时期,各地震线上的地震活动水平不同。研究结果对于分析本区地震活动性和研究本区的地震预报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地震活动的随机标度和非线性标度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把地震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研究了地震活动的随机性质.当不考虑震级范围时,全球地震活动、人震的余震和区域震群均有以幂次律为特征的长尾现象.地震的强度由震级确定,具有一特定震级的地震可形成一个地震活动系列,很多这样的地震活动系列就形成具有各种震级的地震的集合.不同地震系列间的统计特征由随机标度来表征,随机标度表明了由地震震级分类的不同地震系列间统计时刻的标度关系.为了统一地方、区域和全球地震活动性的统计特性,引入了非线性标度率.  相似文献   

6.
马集遐 《中国地震》1994,10(3):251-261
本文依据深部地球物理场、区域大地构造、地表活动断裂、地震活动等,划分了中国大陆的地震构造带,同时分析了地震构造带的活动特征和孕震构造条件,在此基础上,具体地把地震构造带的概念应用于地震危险区分析之中,探讨了地震危险区及地震前兆异常与地震构造带的关系,本文提出以地震构造带研究作为地震监测和预报工作的基础,将地震构造带作为系统性的活动构造条件应用于地震危险区划分之中。  相似文献   

7.
定义了地震活动模糊熵概念,计算了唐山地震前地震活动模糊熵随时间,空间的变化,发现唐山Ms7.8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模糊熵值下降,唐山Ms7.8地震发生在地震活动模糊熵值较低的地方,这符合大地震前震源区地震活动从无序趋向有序的规律,地震活动模糊熵反模糊因子与震群活动熵统一起来,比震群活动熵更突出地反映地震活动异常。  相似文献   

8.
陈荣华  丁香 《地震》1996,16(1):45-52
地震学者认为,在地震活动区一个较长的地震活动期里,地震群体活动的强度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笔者认为在一个地震活动期里,不仅地震群体活动在强度上有一个变化过程,而且在地震活动期的各个阶段中地震活跃幕和平静幕的持续时间也可能会有较显著的不同。基于这一思想,文中研究了华北地震区、我国西部及其邻区以及全国大部分地震带,在一个较长的地震活动期里,随着地震幕强度的变化,幕的持续时间和平静幕的持续时间通常有两种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中国西部及西部边缘地区Ms≥7.0级地震在共同应力场源作用下的活动特点和相互关系,指出了两区地震活动具有可类比性。同时,分析了西部区域地震活动,建立了地震活动的动态规律:门限自回归模型,所得结论对评估西部地区的地震形势具有一定价值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剖析了山西地震带的构造活动背景和历史地震活动性,分析了该地震,特别是其中段的太原-介休一带近期的地震活动性,以及整个山西地震带地震活动性增强的可能性;提出了有关该地区加强防减灾部署,包括强化该带地震监测台网与分析预报系统的建设和开展地震救灾辅助对策系统研究的某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希强  周焕鹏 《地震》1997,17(2):169-174
从小震活动的时空分布以测震学参数的变化出发,分析了苍山地震前地震活动的异常特下,研究结果表明,苍山5.2级地震前出现了地震活动的图像和几种中,短期测震学参数,异常,但无明显短临信息的前震活动。  相似文献   

12.
祁连山地震带地震短期综合预报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立明  刘小凤 《地震工程学报》2006,28(3):193-203,209
在多年地震预报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祁连山地震带地震活动短期阶段具有共性特征的地震活动增强、群体前兆异常演化、重点前兆和重点地震活动现象等,总结、提炼出了区域短期综合预报方案。  相似文献   

13.
前兆性地震平静在中期预报中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中国东部14次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的中期平静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使用了归一化的NT和LT图及地震活动统计量βn.βn等值线分布中的每一点给出了地震活动程度及其相应的持续时间和结束时间,由此可以定量确定中期平静时间段.还总结了中强地震前几种不同的地震活动方式.总的特征是主震前地震活动的速率增强,然后转为低活动速率,NT与LT曲线呈现非规则的正弦波形变化.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2001年4月阳江ML4.7地震前后的地震活动性和前兆异常,并对该区地震活动特征和未来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陈祥熊  袁定强 《地震学报》1996,18(2):145-155
根据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南部MS7.3地震的震源机制、余震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该次大震的震源破裂特征,论证了该次地震属大陆架板内地震性质,并依据该区域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历史地震活动性特征,论述了北西向地震活动带的活动特点,并对东南沿海地震形势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用分形理论研究海南岛的活动断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运平  席道瑛  樊星 《地震研究》2002,25(4):351-355
在编制海南岛及其邻近地区地震构造图的基础上,利用数盒子法计算了海南岛的活动断裂的分形维数,并从分形理论的角度讨论了活动断裂和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系,认为活动断裂的分形维数和地震活动性的分形维数是相等的。从活动断裂的分形维数和地震活动性的分形维数的一致性来看,区域性的地震活动可能受到该地区活动断裂空间分布的制约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地震的续发性和迁移性入手,对1941~1990年间日本内陆发生的M≥6.5的13个地震,及其震中周边广阔范围内的地震活动进行了研究;研究了该区域的地震前兆活动与平静状态;获得了对日本内陆地震活动一些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依兰-伊通裂谷火山活动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兰-伊通裂谷火山活动与地震活动陈洪洲,任锦章,徐亚勤(黑龙江省地震局哈尔滨150008)摘要沿着依兰-伊通裂谷发育有新生代的火山喷发带和现代的地震活动带。本文论述了该裂谷及其火山与地震活动特征,并讨论了地震与火山的关系,认为该裂谷的某些地震发生可能...  相似文献   

19.
对公元1000-1985年太原盆地M≥4.0地震进行了时序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在时间轴上和山西地震带及至华北地区有着相似的平静一起伏变化特点,以此划出4个地震活动期和若干活动幕,指出活动最大地震存在逐步升级现象;在空间上重复性高,形成3个地震巢和以巢为主的地震条带与地震跳迁现象,认为在2000年前后,太原盆地将处在地震高活动时段,有可能在地震巢附近发生若干个中强地震,山西和华北地区强震活动也有可能与之同步。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山西境内地震序列的分析计算,得出一个适合山西地区地震活动的概率模型。并以此模型对1989年前后的地震活动进行了计算,给出1989年以来山西地震频繁活动的理论依据,对今后的地震活动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