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6 毫秒
1.
水文地球化学地震前兆观测与新灵敏组分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在地震前兆探索中,不少国家都开展了利用地下水或土壤中气体——化学组分变化预报地震的研究工作。中、苏、日、美等国开展了地下水中的常量组分、微量组分、气体组分、同位素组分及其它物理参量的观测和研究,观测项目可达数十种。 多年来,我国以观测地下水中氡含量为主,对氡的地震前兆机理、氡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氡的地震观测点的环境条件、测试方法、预报效能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取得了不少有意义的科研成果。当前测氡仍是我国地震前兆观测中的主要项目,并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其在地震监测预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研究各种地震前兆现象,我国地震工作者已开始对地下水化学成分在地震发生前的变化进行观测。利用爆破作实验,是企图发现地下水化学成份在冲击力的作用下的变化,为识别地震前兆提供一定的依据。 本文着重研究江西永平铜矿前后三次爆破所取得的大量水化学观测资料,探讨爆破时水化学效应的特征,并确认爆破膨胀冲击力是使氡及水化学组分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而各观测井孔所处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地球化学环境的不同,又起了加强或削弱的控制作用。为合理地选择水化学观测井孔(泉),以及研究在力的作用下水化学组分的变化特征,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中逸出气氡的研究:水化地震前兆新项目探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炜  史勇 《中国地震》1992,8(1):18-25
本文通过对地下水中溶解氡和逸出氡的对比观测及其地震前兆的研究,阐明了地下水中逸出气氡对地壳岩石的变化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逸出气氡能够反映地壳岩石的潮汐变化。1989年大同阳高6.1级地震逸出气氡的变化突出、幅度大,表明它对地下应力微小变化能起到放大的作用。因此,逸出气氡作为新的地震前兆观测项目,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1995年1月17日兵库县南部地震之前数个月,地下水中的氡浓度增加了。从1994年10月下旬观测开始,到1994年12月底,氡浓度增加了约4倍。在1月8日,即神户地震前9天,氡浓度开始降低产达到比观测开始时高10倍多的一个峰值。这些氡值变化可能是这次灾难性地震的前兆现象。  相似文献   

5.
陈华静 《地震》1996,16(3):291-295
地震水化前兆是发生在地壳内诸多地球化学过程并通过化学指标反映的现象之一。通过对地下水中锂,锶的动态观测及其资料的分析研究,探索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动态变化影响因素,从而阐明其动态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锂,锶作为地下水中深部特征组分,对地震预报有着十分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地震化学是一从地球化学的角度解释地震现象的科学领域。其主要研究课题是与地震预报直接相关的研究。然而,与大地构造学和固体地球动力学有关的地球化学研究,在提高对地震现象的基础知识方面也是至关重要的。有关地球内的逸气现象和断层活动性的研究,以及与地震密切相关的火山活动的研究等也在蓬勃开展。不仅在陆地上进行研究和观测,海域和地下深部的研究也是不可缺少的。目前,在这个领域中,正为积累以检测前兆现象为目的的观测数据和开发新的观测技术而努力。本文列举出地球化学观测中观测时间最长、观测点最多的地下水氡观测,就其观测数据的特性、前兆变化的实例和在检测异常变  相似文献   

7.
三、对今后地下流体地震前兆研究的几点看法我国自开展地下水地震前兆研究以来,经历了1966-1976年的地震活动高潮期和1978年以来的相对平静期,这期间我国开展了广泛的地下水地震前兆探索工作,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下水地震观测台网,积累了大量的观测...  相似文献   

8.
地震水化前兆是发生在地壳内诸多地球化学过程并通过化学指标反映的现象之一。通过对地下水中锂、锶的动态观测及其资料的分析研究,探索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动态变化影响因素,从而阐明其动态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锂、锶作为地下水中深部特征组分,对地震预报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990年4月26日共和7.0级地震前兆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90年4月26日青海共和7.0级地震前,共和震中周围及附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地震活动性和前兆异常,其中地震频次、条带、空区、地下水(水流量和氡值)异常十分显著。在分析这些典型异常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孕震的阶段性与前兆阶段性的关系,同时对地震震源机制和可能的孕震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台站观测数据主要包含台站固有信息与前兆信息,对前兆信息的准确识别和提取,是提高运用氡观测站开展地震活动监测预测有效性的关键环节。采用标准年动态曲线形态分析方法,对甘肃省内8个地下流体台站的水(气)氡异常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给出8个地下流体台站水(气)氡的前兆异常映震能力与空间响应特征。研究表明,标准年动态曲线形态分析方法是识别地下水(气)氡前兆短临异常信息的有效方法,有望在地下流体前兆数据分析及异常落实工作中发挥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温热水孔逸出气氡观测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远城  张金城 《地震》1994,(6):76-81
本文通过在漳州龙师1#井开展的逸出气氡观测实验研究,认为逸出气氡作为新的地震前兆观测项目是可行的,可以进行平行样观测,同时可得到Rn气/Rn水比值,作为研究地下流体前兆的一个新的参数。并对应用电离法测量逸出气氡的连续自记观测技术进行了预研究试验。  相似文献   

12.
氡作为地下流体映震敏感组分,是目前国际上用于获取地震前兆异常的7大观测指标之一。在利用氡进行地震预报过程中,工作者往往通过对氡宏观异常表征的分析总结,来归纳一些经验性与统计性的前兆异常信息,但对于前兆异常的可靠性判定还未能提供充分的依据。主要原因是对特定区氡异常机理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关键是没能对氡的来源、迁移、衰变做更加深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五十年代以来,射气法作为一种探矿方法在我国核地质中广为应用。六十年代,它又被引入地震学科。目前,在我国形成了以测量地下水中氡浓度为主的地震地球化学观测网。实践证明,水氡是一种重要的地震前兆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4.
十余年来水氡预报地震的实践表明,要提高预报的效果,观测到地震的前兆信息应切实关注井孔环境的构造条件、迁移条件及氡物质形成条件。由于地下水和氡是传递地震信息的介质,笔者认为当前提高水氡预报地震的效果,关键是井孔对地震的敏感性,即所选择的井孔是否能出现地震的前兆信息,信息幅度的大小问题,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通过三个途径,即  相似文献   

15.
汶川8.0级地震氡观测值震后效应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耀炜  任宏微 《地震》2009,29(1):121-131
文中收集了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8.0级地震放射性同位素氡的观测资料, 初步分析了汶川地震氡观测值震后效应的特征。 结果表明, 氡震后效应的观测点大多沿着地震破裂带分布即在震源北侧的北东向与南侧的南北向, 变化以阶变上升型为主, 而且部分观测点发生了可能与氡射气浓度相关的水位或流量同步变化。 截止到2008年10月, 大部分产生震后效应的观测点已经恢复到原来测值状态, 但仍有少部分测点保持震后变化的的高值或低值, 甚至有的测点继续上升。 对氡震后效应的初步统计分析结果, 肯定了氡射气具有对地震波响应的特点, 也提出了研究地球化学组分变化与含水层动力过程的关系等问题, 这有利于氡的地震前兆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空间对地观测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地震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由于新的观测技术和理论的快速发展,地壳逸出氡和电离层异常耦合关系在地震前兆信息分析中有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在强震地壳逸出氡和电离层异常耦合关系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包括氡和电离层异常耦合关系的基本理论、观测依据和物理解释等,同时也介绍了在地震前兆研究中氡和电离层异常耦合关系的基本特点。研究认为,由于地面氡观测和卫星电离层观测均存在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利用空间对地观测技术来研究地壳逸出氡和电离层异常的耦合关系,可以全面提高对强震前兆异常信息的空间分析和可靠性判定能力,对全面发展地震监测预报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观测地下水中氡含量的变化,作为地震予报的一种前兆手 段,已得到地震学界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继一九六六年苏联塔什干地震发现震前地下水中氧含量有明显的升高后,我国近些年发生的强震,也证实了震前地下水中的氡含量,不但有趋势性异常,而且有短期的突跳异常.国内利用人工爆破的机会,观测爆破后短时间内地下水中氡含量的变化,得到明显的脉冲式的异常效应.岩石样品的加压实验,样品中若含铀钍矿物较多,样品破裂逸出较多的氡气,数值可达样品未破裂前的几倍.作抽水、注水、注浓度较高的含氡水试验,观测水中氡含量的变化,得到明显的对应关系.上述事实说明,地下水中氡含量的变化,可以敏感地反映介质应力状态的变化.同时地下水状态的变化,也可以影响其氡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水氡观测作为地震活动的一种前兆观测项目,由于受地下水动力条件的影响,会出现不稳定的因素。通过对潜水不完整井氡值变化规律的研究,运用地下水动力学原理,得出潜水不完整井在达到动态平衡状态时取样,可保持氡含量的相对稳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嘉峪关南5.4级地震前嘉峪关观测点观测的断层气组分氡、汞、氢的异常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通过与跨断层水准测量及地震活动性的对比分析,证实了上述异常确系5.4级地震的前兆反映。本文还对该观测点的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其所处的构造部位对多方式力源有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滇西实验场区温泉碳同位素地震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最近若干年来,中、苏、美、日等一些多地震国家广泛开展了水文地球化学地震前兆的观测和研究。目前已经明确,水文地球化学综合观测在地震预报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实现地下水预报地震,一方面要建立广泛的科学的监测台网,另一方面必须深入开展各类地球化学前兆异常的机理的研究。研究前兆机理最重要的是要搞清形成前兆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