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分析了2008年1月中旬到2月上旬遵义市发生的严重的凝冻天气的气象要素,从凝冻持续时间、雨凇最长连续时间和凝冻指数三方面与遵义市历史上的凝冻情况作了比较,2008年均突破历史记录;讨论了凝冻灾害对电力、交通运输、能源、农业及人民群众生活造成的严重影响和损失;分析了天气成因。  相似文献   

2.
根据遵义市高速公路各路段相近气象台站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影响遵义市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主要恶劣气象因子特征,结果表明各路段的主要不利气象条件存在一定异同。相同点:各路段年平均夜间雨日比白天雨日多32d左右,上午雨日比下午雨日多15d左右;大雾天气以秋冬季节较多,雾主要发生在夜间到早晨;凝冻时段主要出现在12月下旬到2月上旬;大风天气总体不多;≥30℃高温天气主要出现7月至9月初,高温时段主要发生在12-17时;≤0℃低温天气主要出现12月至翌年2月,低温时段主要发生在夜间到早上。不同点:年平均雨日数西部路段多于东部路段;年平均大雾日数东部路段比西部路段多10d左右;凝冻影响比较严重的区域在习水周边,赤水河谷沿线极少发生凝冻;赤水至习水公路沿途的气温起伏大。讨论了恶劣气象条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贵州凝冻天气主要以雨凇形式出现,该文利用黔南州1968年12月—2018年3月12日地面观测站资料,分析了50 a来出现的雨凇和凝冻天气的空间分布、初始时间、持续时间等方面,同时利用NECP/NCAR的2.5°×2.5°格点的逐日再分析资料,探究了黔南出现特重级凝冻和重级凝冻的500 hPa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凝冻天气的频次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其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有明显的关系,尤其瓮安出现的凝冻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罗甸、荔波50 a来未出现凝冻天气;黔南凝冻平均初日在1月中旬到下旬初,平均终日在1月下旬后期;在区域性凝冻天气环流场分析中,高纬地区的冷高压位置越往南且强度越大,则影响黔南出现区域性凝冻天气可能性越大,尤其在太平洋副高西伸的情况下,凝冻灾害最重。  相似文献   

4.
罗喜平  黄红  周成霞 《贵州气象》2005,29(Z1):10-12
利用1961~2004年冬季贵州省84个测站凝冻日数资料,分析了2004年冬季(2004年12月~2005年2月)贵州省凝冻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4年冬季在省的中部一线有3个明显的重凝冻中心,主要出现了6次持续凝冻天气过程,其中强度最强、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严重的是2004年12月23日到2005年1月2日的凝冻天气过程,6个测站达到特重级凝冻标准;与过去40a相比,省的中部一线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重,全省平均凝冻日数也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较重的年份,凝冻集中期全省平均温度是1986年以来最冷的一年.分析这6次凝冻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都是有偏北路径冷空气南下影响贵州,在贵州南部形成静止锋;同时高空有低槽东移影响,并且有冷空气不断补充,静止锋活跃,使凝冻天气得以持续.  相似文献   

5.
贵阳降雪和凝冻天气的大气层结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历年气候及探空资料,分析贵阳降雪和凝冻天气的大气层结特征,结果表明:出现凝冻天气时大气中多有逆温层存在,地面气温多在0℃以下,中高层风速较降雪时大;降雪天气时中高层气温较凝冻天气要低,地面气温多在-3~3℃之间;2种天气的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均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2008年初贵州低温雨雪凝冻灾害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NECP 2.5°×2.5°的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08年1月12日-2月13日期间贵州省历史罕见的持续低温雨雪凝冻天气过程的环流特征及物理量进行了分析,并对中东部凝冻严重的前期和西部凝冻严重的后期做了对比.揭示了此次灾害天气的几个主要天气特征:(1)地面静止锋的位置关系着我省低温雨雪凝冻灾害的区域.(2)500 hPa环流前期和后期影响系统明显不同.过程期间欧亚大陆500 hPa高度场距平呈"北高南低"分布,亚洲区极涡南掉,面积偏大.(3)过程前期850 hPa冷舌明显,等温线密集;后期700 hPa 温降低,有冷舌活动,850 hPa冷舌明显减弱,低温维持.中东部和西部地区冷暖平流垂直方向上的配制不同.强盛的700 hPa暖湿气流是此次过程的主要水汽来源.  相似文献   

7.
分析遵义市冬季凝冻气候概况,找出其前期信号特征,对短期气候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该文通过对历史气象资料进行多元回归残差订正插值运算,模拟分析黔西南自治州凝冻(道路结冰)、大雾和强降水几种高影响天气的时空分布,根据气象条件与交通安全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等级划分,得出黔西南州道路交通安全高影响天气区划图。结果表明:凝冻天气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主要随海拔高度变化,其中普安、兴仁、安龙中北部、晴隆大部、望谟东北部、兴义地势高处等是凝冻重灾区;大雾天气的影响主要随纬度变化,晴隆、普安是大雾强影响区;强降水天气则主要影响晴隆、普安、兴义、望谟。  相似文献   

9.
该文主要对1978-2019年铜仁市雨凇的基本气候特征,主要对1978-2019年铜仁市冬季凝冻特征进行分析,划分出铜仁市强弱凝冻年,并建立近40a铜仁市冬季凝冻事件个例库,简要分析异常凝冻年的特征和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近40a铜仁市雨凇日共出现1483d,万山站出现1088d(占铜仁市73.4%),除万山外雨凇均出现在12月、1月、2月;2.近40a铜仁市冬季共出现164次凝冻天气过程,冬季多出现4~5d的中级凝冻过程(占凝冻过程总数的47%);3.近40a铜仁市共有7a为异常凝冻年,异常凝冻年出现凝冻天气过程是凝冻过程总数的1/4,2008年是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大的特重级异常凝冻年;4.铜仁市冬季凝冻在空间上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增加,时间上有不明显的递减趋势;5. 赤道太平洋Nino3.4区海温异常偏低,欧亚大陆500hPa高度场中高纬出现北高南低的异常环流,是铜仁市发生异常凝冻年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0.
近60a铜仁市凝冻气候变化特征及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铜仁市1951~2010年11月~次年3月10个气象站长序列气象资料和2005~2010年92个区域自动站气温、降水等观测资料,对铜仁市凝冻时空分布和凝冻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铜仁市特重级凝冻灾害有6a,其中以2008年最重;铜仁东部凝冻重于西部;铜仁市凝冻指数存在明显突变,突变点在1987年,1986年以前变化较平缓,1987年以后有明显的下降趋势;铜仁市出现区域性凝冻过程占总数的71.7%,其中重级区域性凝冻过程偏多,占26.7%,其次是轻级凝冻过程;铜仁市可划为重级、中级、轻级3个凝冻等级风险区。   相似文献   

11.
2003年4月江西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TBB资料、探空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2003年4月12日发生在江西以及福建北部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在高空槽和低层低涡切变线的有利形势下产生的, 这种下层暖湿、上层干冷的对流不稳定层结非常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产生; 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伴有多个中尺度对流云团东移南压的演变过程; 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表明, 冰雹发生时可观测到79 dBz的反射率因子极值并伴有弓状回波; 对流有效位能积累、释放随时间的演变过程, 对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强对流天气发生前高层的干冷空气倾斜状向下侵入到对流层中低层附近, 对此次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能量锋区及锋区上强的垂直涡柱为该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提供了有利的热力和动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12.
牛淑贞  张素芬 《气象》1997,23(12):29-33
作者总结了1994-1996年714CD雷达观测资料在河南省短时生大灾害性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着重分析了多普勒速率场上的中尺度天气系统,图像特征以及与短时暴雨,强对流天气的对应,并归纳出短时预报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13.
刁秀广  谢考现 《气象》1999,25(8):40-43
通过对713天气雷达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揭示了山东4 ̄8月份强对流天气回波时空分布、产生源地、移动路径及回波参数指标等雷达回波气候特征,对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初贵州冰冻天气锋生场诊断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ECMWF模式和NCEP/NCAR资料,对2008年1—2月贵州省发生的持续时间长、强度强、范围广的冰冻天气进行大气环流形势和锋生函数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持续冰冻灾害天气过程是冷锋从东北、正北、西北方向移到贵州时产生的一种强烈锋生过程,且长时间稳定地维持在贵州;北半球中高纬度出现双阻型高压,使大气环流长时间稳定,北支、南支锋区偏南,极地冷空气不断补充南下影响到江南,滇黔静止锋不断锋生并长时间维持在贵州西部,南支槽前的西南气流对这次雨雪天气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地形在冷空气移动过程中具有阻碍作用。因此,低层锋生的长期维持使南来的水汽受阻是产生此次冰冻灾害的重要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灾害性天气实况智能警示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红昇  濮梅娟  赵凯 《气象》2005,31(7):84-87
介绍了江苏省灾害性天气实况警示系统,该系统对9210系统下发的全省重要天气实况报文解码入库、分析处理,以声音、图像、短信、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进行智能报警,通过图形处理终端进行实时显示。这种灾害性天气实况的网络联防和智能报警功能,为预报员及时监测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发展、进行联防和开展准确及时的预报服务提供了重要的实时信息。  相似文献   

16.
对2005-2007年4-9月安徽省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日数进行统计,分析了基于探空资料计算的不稳定指标与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K指数、A指数、沙氏指数和对流有效位能、归一化对流有效位能和对流抑制能量这几个指标对于强对流天气指示意义较好。基于此结果,挑选K指数、沙氏指数和对流有效位能针对不同季节划分闽值,建立强对流天气潜势预警指标,并利用中尺度模式MM5的数值预报产品计算该指标,对2005—2010年13个强对流天气过程预报结果进行对比检验表明。MM5模式给出的强对流天气潜势预警产品对大多数过程均能起到预警作用。对其中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表明,模式具备预报强对流发生潜势的能力,预报结果对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时间、落区有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2005-2007年4-9月安徽省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日数进行统计,分析了基于探空资料计算的不稳定指标与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K指数、A指数、沙氏指数和对流有效位能、归一化对流有效位能和对流抑制能量这几个指标对于强对流天气指示意义较好。基于此结果,挑选K指数、沙氏指数和对流有效位能针对不同季节划分阈值,建立强对流天气潜势预警指标,并利用中尺度模式MM5的数值预报产品计算该指标,对2005-2010年13个强对流天气过程预报结果进行对比检验表明,MM5模式给出的强对流天气潜势预警产品对大多数过程均能起到预警作用。对其中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模式具备预报强对流发生潜势的能力,预报结果对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时间、落区有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依据秋白菜冻害发生前不同的天气条件,将冻害分为干冷型和湿冷型2种类型,并针对秋白菜的生理特点及对气象观测资料的研究,归纳出2型的冻害气象指标。在反查了大量的历史天气图基础上,选取08时天气图上某一范围作为预报关键区,建立了2型冻害的72h、48h、24h各预报时效的进型条件、起报条件和消空指标,综合组成了秋白菜的冻害预报系统。在1992年~1999年的试报中,各预报时效准确率平均达86%,取得了较满意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初我国低温雨雪冰冻极端气象灾害中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灾害集中发生的1月份,高原南侧、孟加拉湾北部的偏西风水汽输送和来源于西太平洋副高南侧的偏东风水汽输送为我国南方地区源源不断地输送水汽;和气候平均状态相比,1月份来自孟加拉湾、西太平洋、南海地区的异常偏南风水汽输送尤为强盛;此外还具体分析了4次天气过程的水汽输送、辐合形势以及偏南风水汽输送的扩展特征,发现第3次过程中国东部大陆尤其是华南、江南一带上空的水汽输送最强,来源于南半球的水汽也参与了第3次过程;每1次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均对应出现偏南风水汽输送大值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