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文以成都龙泉驿区为例,探索了国情普查成果在城市发展监测中的应用。基于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和重要要素成果、历史影像成果以及历史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结合人口、社会经济数据,对2009~2014年龙泉驿区城市扩张特征和驱动力进行了监测分析。监测表明,监测时段内龙泉驿区城区向西南快速扩张,土地利用类型也随之变化,其扩张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社会经济发展、产业集约发展模式以及政府政策规划。  相似文献   

2.
基于地理空间视角,本文运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经济综合实力、地表利用效益和产业集聚程度3个方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空间量化和综合性统计分析评价,全面科学地分析了兰州市各县区经济发展水平,为兰州市科学制订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结合同期城市经济、人口等统计数据,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北京市建成区边界要素。采用地理国情与城市空间扩展相融合的监测分析模型及相关评价指标开展空间格局变化分析研究,揭示北京市2000—2017年间城市扩展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其变化原因进行分析。其成果可为北京市科学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郑州市为例,结合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成果,利用人文地理要素的类别、位置、范围及同时期城市的经济、人口等统计数据,提取出城市建成区边界。通过对城区面积扩展、城市用地效率、城市空间扩展协调性、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变化4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出郑州市2000—2016年间的城市空间格局扩展及其变化规律,并对中心城区监测要素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研究结果可为郑州市科学规化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天津滨海新区地理国情数据、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2004—2015年间8期建成区信息,结合建设用地、社会经济等数据,利用相关模型分析城市建成区形态演变特征和规律,揭示建成区扩张驱动力,为城市发展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城区发展研究模式是以市、省级研究尺度,基于多期数据,结合人口、经济等社会专题数据进行分析。本文定位于区县级研究对象,单纯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利用基本统计分析、综合统计分析、景观生态格局分析等方法,研究城市中心城区的发展形态,从地表覆盖、绿化、交通、公共资源等角度研究建成区与周边的发展差异,达到对地理国情数据边监测、边应用,挖掘其应用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地理国情蓝皮书(2018版)》(主编:邱士可熊长喜;副主编:杜军房玉华)近期已由测绘出版社出版。该书以河南省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成果为基础,结合社会、经济、环境等数据,围绕地表资源、生态环境、区域经济、城市发展等重大国计民生主题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建立了科学可靠的地理国情统计分析方法,实现成果向应用的深度转化。从地表自然资源分布与利用、地表生态格局、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空间分布与利用程度等三个方面进行测度,形成描述省级尺度地理国情总体状况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齐忠华  邱剑南  张力仁  吴长俊 《测绘通报》2019,(11):149-152,162
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自然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引起的地表变化信息,具体包括地表自然要素、人文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信息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政府管理决策、企业生产运营、人民群众生活提供数据基础和决策依据。本文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结合多种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和技术手段,探讨如何利用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的发展,以期深入挖掘和提升监测成果价值,全面拓展监测成果应用服务的新思路、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社会经济人文数据、高分辨率航空航天影像获取济南市2000、2005、2010、2015年和2016年等时期的城市边界。利用地理国情与城市空间扩展相融合的监测模型及相关评价指标,研究济南市城市扩展状况和发展模式。结果显示,济南市向东、向西发展态势明显,南控效果显著,北跨步伐缓慢,城市整体结构趋于合理紧凑。  相似文献   

10.
《测绘》2016,(6)
本文在地理国情进入常态化监测的大背景下,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研究并提出了数据整合、转化等技术方案,使其能够应用于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监测与评价工作。该方案为拓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领域、改进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工作方法提供了基础地理信息,对测绘成果数据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发展快速造成城镇盲目扩张和无序蔓延,土地利用不合理,大量优质耕地被各类建设过度侵占,对生态环境造成过大压力.地理国情监测可以对地形、水洗、交通、地表覆盖要素进行动态和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通过对西安市影像进行城区边界提取,获取地表覆盖信息,连续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城市扩展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城市的空间和时间变化,为政府决策和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2.
城市扩张是城镇化的主要特征,研究城市扩张规律对城市空间规划、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以武汉市为研究区,以2015—2018年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为主要数据源,通过数据整理与提取、计算城市扩张特征指数、提取城市格局变化、计算生态景观指数等处理,对研究区城市扩张和生态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5—2018年间,武汉市从快速扩张阶段逐渐减缓,紧凑度逐渐下降;中心城市扩张主要以种植土地破坏为代价;远城区快速扩张主要以林草面积减少为代价;在生态指数上,各生态景观类型破碎度均有下降,但水域面积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13.
韩婷婷 《北京测绘》2022,(6):751-755
利用2018年优于1m分辨率影像数据、2018年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2017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典型城市群空间格局变化监测成果、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以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等参考资料,完成辽宁省10个国审城市2018年市辖区范围内城区边界、建设用地边界、城市建设用地、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综合交通网络设施数据的提取,并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对城市空间格局变化情况、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效果、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城市综合交通网络状况等进行评估。掌握辽宁省国审城市的城镇化发展历程、空间结构和布局演变过程,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4.
论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是国情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然地理国情、人文地理国情、经济地理国情的普查和监测等内容。总结中国第一次中国地理国情普查和重点专题国情监测的成果,提出了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新需求,并重点探讨了地理国情的内容创新、技术创新和成果表达创新。建议在国情内容中增加地面沉降和形变、地表透水性、人文和社会经济信息;在技术创新方面,提出自然地理国情监测要充分利用基础测绘成果,通过行业共享和转换获得人文地理和社会经济地理国情,通过众源数据验证各类地理国情的现势性,基于对地观测传感网开展地理国情更新。在地理国情的成果表达方面,提出地理国情的分类需要上升到本体、矢量和栅格数据模型可用于一体化表达国情数据、地理国情普查的统计成果和监测模型要面向用户需求发布通用指数。对地理国情的服务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以地理国情监测为背景,充分利用各时期已有的测绘成果,结合万州区城镇化进程监测,通过确定其监测内容与指标,提出了一种基于FME、RS技术进行多源地理信息数据整合提取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可快速、无损地处理海量的地理国情数据,为典型地理国情监测提供了多源地理国情信息整合方面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新兴大数据反映了人、物、信息在空间上的流动和聚集,体现了社会经济要素的动态分布和相互关系。结合自然资源部下达的2018年国家地理国情监测项目"武汉市大数据城市空间格局变化监测试点",创新开展了"地理国情+大数据"融合研究,从城际人口流动和城市人口分布2个方面开展了武汉市人口空间格局识别,揭示了武汉市对外人口流动规模和方向,城市内部居住和就业人口分布的圈层差异、人地关系和跨江出行特征。  相似文献   

17.
基于智慧时空信息云平台时空大数据成果,融合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人口和经济等各类专题数据,围绕资源、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采用空间分析技术、熵值法等定性、定量分析评价方法,构建区域城镇发展为主题的大数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行政区划、社会经济区域等统计分析单元,开展数据处理、指标计算与综合评估工作,制作综合分析报表、专题图,从人均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人均第三产业生产总值、非农产值比例、经济密度等4个方面统计分析江淮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质量,从而促进揭示了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以地理国情监测为背景,充分利用各时期已有的测绘成果,结合万州区城镇化进程监测,通过确定其监测内容与指标,提出了一种基于FME、RS 技术进行多源地理信息数据整合提取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可快速、无损地处理海量的地理国情数据,为典型地理国情监测提供了多源地理国情信息整合方面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地理国情普查综合统计分析是以基本统计成果、普查数据为基础,融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各类专题进行分析评价,客观地反映国土空间布局、生态协调程度、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各项事业发展水平。本文基于阜新市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从影响地表生态环境的植被、水域、荒漠等要素的空间分布、景观格局、人地关系及生态协调性响应等方面进行计算分析,对阜新市资源分布、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根据台州市地理市情普查生产实践,基于普查成果内容,设计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统计分析评价主题及指标体系;以城市救灾避灾场所资源配置为案例,结合相关数据,利用叠加分析、可达性分析等模型深度挖掘国情信息,统计分析救灾避灾场所的步行可达性与服务范围,对社会民生工程救灾避灾场所的资源配置提出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