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辽宁省的教育与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本文借助灰色关联模型,探究了辽宁省的教育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辽宁省城市综合实力越强,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之间的关联程度就越大;辽宁省正在逐步趋于合理地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布局,逐渐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以此为动力来推动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发展前进;教育结构是否合理会对产业结构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需要长时间来寻找一条最优路径,需要逐步引导教育结构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针对能源富集区产业结构时空差异与演化分析不足的问题,该文运用利用HHI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和产业结构差异系数对1995—2014年陕甘宁蒙能源富集区产业结构的时空格局差异及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4年能源富集区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第一产业比重,表现为"二三一"产业结构模式,是典型的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1995—2014年陕甘宁蒙能源富集区第一产业集聚程度围绕0.04呈现小幅度变化趋势,第二、三产业的集聚程度下降趋势明显;通过考虑经济总量的分析,发现各次产业相对量仍呈集中态势,得出陕甘宁蒙能源富集区县域三次产业相对集中的结论;能源富集区三次产业结构的空间差异性不显著,年际变化较小,能源富集区需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带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闫政新 《北京测绘》2021,35(4):557-560
以金州新区为研究实验对象,对2014—2016年的产业的布局和产业结构进行统计研究,分析它们的占比情况以及变化趋势,从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和产业规模三个方面分析各产业间的关联度和耦合度.结果显示,产业间的关联度较高,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耦合度均进入磨合阶段,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有高水平的耦合度,产业处于成熟阶段,两个产业相互促进,共同步入高水平耦合阶段.  相似文献   

4.
科尔沁典型地区流动沙地景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3 s技术,对科尔沁典型地区进行取样,分析了在农业生产活动由强~弱~强的梯度变化过程中,流动沙丘斑块空间属性也有相应的变化规律。各级别从斑块的形状特点来看,在以牧业活动为主区域向以农业活动为主区域过渡中,流动沙丘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同时,各级斑块面积与分维数的关联分析表明:当斑块面积极小时(<0.2km2)时,极易受外界影响而使得形状复杂;当斑块面积大于0.2km2时,斑块与分维数显著性较差,且为正相关,斑块面积的越大其稳定性越强。  相似文献   

5.
空间关联规则挖掘是一个过程,主要包括数据选取、数据预处理、数据变换、数据挖掘算法实施以及模式解释与评估等。目前,相关研究的重点在于各种空间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的实施,而对其他几个步骤的研究比较少,如多个字段的综合处理、连续数据的离散化等。同时,农业普查数据尤其是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涵盖了丰富的"三农"信息,像座宝藏,期待人们运用各种技术开发利用。空间关联规则挖掘无疑是挖掘农业普查数据宝藏的最理想工具。本文将空间关联规则挖掘首次引入中国农业普查当中,以其在甘肃农业普查中的应用实例详细描述空间关联规则挖掘各步骤处理过程及各技术关键的处理方法,最后得出一些甘肃省各界最为感兴趣的知识,为甘肃省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手机信令和百度位置服务大数据,以2019年为基准,从居住与就业人口、对外城际联系和内部人口流动3个方面分析了2020年武汉市疫后人口恢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截至2020年12月,武汉市居住、就业人口分别恢复至基准时段的97%和92%,但内部区域差异明显,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截至2020年9月,城市内部人口流动已...  相似文献   

7.
基于臭氧监测仪OMI对流层NO2柱浓度产品研究了京津冀城市群2005年-2014年NO2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1)10年柱浓度年均增长率为3.35%,且年度波动较大。忽略2008年国家奥运会的环境治理所引起的变化,2005年-2011年NO2呈逐渐升高趋势;2012年-2014年呈逐渐降低趋势,以2014年下降最为显著。(2)呈西北低东南高的趋势。燕山-太行山山系以北的承德和张家口市浓度较低,山系以南主要有北京-天津-唐山与石家庄-邢台-邯郸两个污染中心。(3)京津冀北部三面环山不利于NO2的扩散,夏季丰富的降水对NO2具有显著湿沉降作用。(4)通过相关性分析、文献及国家政策印证等方法,发现地区产业及能源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区的污染来源。北京市10年来第三产业一直处于主导且稳步提高,煤炭消耗量低,但汽车保有量增加了1.5倍,主要来源为机动车尾气排放;天津市第二产业比第三产业比重略高,煤炭消耗量是北京的两倍之余,但汽车保有量仅是北京市的一半,由此可知工业排放和机动车是共同来源;河北省第二产业比重很高,燃煤量占京津冀地区的80.6%,河北省工业排放是NO2的主要来源,但近几年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剧增,其尾气排放分担率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8.
随着土地利用向立体化、复杂化发展,不动产登记管理迫切需要向立体化模式转变。将三维景观构建技术用于不动产登记管理,能够立体直观地表现地、楼、房之间的空间关系。本文研究了将二维GIS数据用于查询分析、关联三维模型用于显示的二维向三维扩展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形成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产业政策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一直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并且由于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产业结构的发展呈现明显的倾斜态势: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10.
地籍学     
CH951029关于地籍测绘工作方法的思考/曹立(河北省测绘局)∥河北测绘/河北省测绘学会.—1994,(1/2).—1~6 结合我国地籍测绘的实践,对初始地籍测绘的方法提出新的作业流程,即:基础测绘—地块接合图—权属界址点调查—宗地权属图—测绘地物地籍图—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使地籍测绘与权属调查有机结合作业,交叉进行,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地籍测绘的进度。同时又提出宗地编号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前言永定河是京津地区一条主要大河,西与官厅水库相连,在天津市北郊与北运河会合,然后经永定新河、海河流入渤海。地跨北京市、河北省和天津市。永定河的上游位于山区,在北京石景山附近流入平原。夏季该地区正是多雨季节,极易引起洪水泛滥。由于永定河经过北京、天津二个主要大城市及人口稠密的农业地区,若洪水泛滥,直接威胁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因此对永定河的洪水泛滥灾情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缺水,优化水资源配置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中线工程近期从湖北丹江口水库引水,经湖北、河南、河北,自河北省徐水县分流到天津,最终到达北京(玉渊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为沿线城市生活、工业、农业增加供水94亿m3,极大地缓解受水区水资源紧张状况。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以下简称水源区),也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对于维护水源区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确保中线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自…  相似文献   

13.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河北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取得巨大成就,探明一大批矿产资源产地,建成比较完善的矿产品供应体系,为全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形成了具有河北特色的矿业工业体系,目前,全省99%以上的一次性能源、87%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来自于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京津冀地区地下水储量快速减少,影响了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急需系统研究掌握地下水储量变化趋势,该文利用基于2010—2020年GRACE和GLDAS连续观测数据,运用趋势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京津冀地区地下水储量时空变化规律,分析了其与相关要素时空变化的关联特征。结果表明:2010—2020年京津冀地区地下水储量变化整体上呈下降趋势,空间上呈现出东北向西南下降程度逐渐加深的态势,且大部分区域下降趋势极为显著;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水储量变化与NDVI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负相关,说明农业生产与植被恢复在一定程度上以地下水储量减少为代价;与年总降水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正相关,降水能够对地下水储量起到一定的补给作用;与地表温度表现为负相关性,地表温度的升高不利于地下水储量的恢复。相关成果为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监测与管理提供一定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一、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是我厅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是在原河北省地质矿产厅、土地管理局、海洋局、测绘局、地质勘查开发局的基础上组建的。在加强对全省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同时,我们始终将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当作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硼矿资源勘查现状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硼矿是中国重要的战略资源矿种,近年来,国家对硼资源勘查投入增幅较大,使其查明资源储量增长明显,但勘查程度较低,储量升级缓慢,且结构不甚合理。本文介绍了中国硼资源分布概况、储量变化及供需情况,分析了硼资源勘查现状及资源潜力,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建议国家加强对硼矿资源的战略储备体系建设;调整优化硼矿产资源消费结构,发展硼深加工产品,提高硼高精尖产品比重;同时提高硼矿勘查开发行业准入门槛,推动资源整合,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向资源保护开发、集团化经营、终端和高端产业链延伸转变,组建大型硼矿企业集团,走集聚化道路,提升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GPS坐标向地方坐标转换的传统数学模型进行了改进与优化,指出了传统数学模型中只有一个尺度比的缺限与不足,提出了三向尺度参数和二向尺度参数的新见解,并对旋角参数的来源进行了科学表达。通过实例验证了三向尺度参数和二向尺度参数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提升国土治理能力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战略角度提出了国土治理能力的定义,分析了提升国土治理能力的重要意义及目标任务,探讨了提升国土治理能力的主要途径,提出加强国土资源综合监管是提升国土治理能力的重要环节。提升国土治理能力面临三项关键工作,一是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提升国土民生改善能力;二是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升国土空间统筹能力;三是建设国土云,推进国土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针对遥感数据具有多源化且数据量大等特征,同时缺乏统一的空间组织框架,对于数据间空间关联关系建立存在困难等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全球剖分网格的多源遥感数据空间关联模型解决方法:首先采用GeoSOT剖分框架对多源遥感数据进行统一组织与管理,然后根据提出的"网格-数据块-数据"的三层组织概念模型,建立基于全球剖分网格的多源遥感数据空间关联模型;最后进行关联影像的表达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多源遥感数据的结构化组织,有效建立了多源遥感数据的空间关联,并与传统的坐标系统建立对比分析,提高了数据利用的应用效能,整体上促进了遥感数据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结构调整中的耕地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对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中耕地保护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农业结构调整是造成我国耕地过多、过快减少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对比较效益的追求是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的经济动因,中央政府出于增加农民收入的考虑部署了农业结构调整,但又鉴于粮食安全问题的凸显而强调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加强耕地保护,耕地自然生态条件较差也在客观上要求对农业结构进行适当调整;为了实现既定耕地保护目标,必须从重新界定农业结构调整、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刚性、提高耕地利用比较效益和加强结构调整行政监管等方面入手,尽量使农业结构调整向不减少耕地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