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山东古生代生物地层单位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保祥 《山东地质》1998,14(3):6-12
本文按照不同生物地层单位的含义,对山东古生代生物地层单位进行了厘定,共划出41个生物带,其中寒武纪有21个;奥陶纪10个,包括3个哑层间隔带;石炭纪3个;二叠纪7个。这些生物地层单位的确立,对统一山东古生代生物地层单位的划分和推动今后的区调工作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草原地层区的古生代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养正 《吉林地质》1996,15(3):42-54
对华北地台北侧大陆边缘,从寒武纪至石炭纪地层的沉积环境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其中以奥陶纪岛弧、晚志留世的磨拉石,泥盆纪和石炭纪的裂陷槽沉积具有区域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元古宙以来地球表面洋陆位置不断变化,洋的面积总比陆地面积大.分布于大陆造山带区的古缝合带是古大洋或古大陆边缘小洋盆消亡的残迹,是洋板块地层研究的主要对象.针对占中国陆域3/5面积的造山带洋板块地层分布区,提出一级(称“构造-地层大区”)和二级(称“构造-地层区”)构造-地层的区划准则.将洋板块地层分为对接带型和叠接带型两大类,分别对应于构造-地层大区和构造地层区.对接带型以含N-MORB型蛇绿岩为标志,是古大洋消亡的残迹;叠接带型以含SSZ型蛇绿岩为标志,是古大陆边缘小洋盆消亡的残迹.对接带内的洋脊(蛇绿岩)、洋岛海山、洋内弧等亚型建造因卷入俯冲带内被肢解,多数呈残缺不全的岩块包裹在强烈构造剪切形变的远洋细碎屑和海沟浊积岩建造(称为基质)之中,呈俯冲增生杂岩带展布,对应于构造-地层区;对某些形体巨大的亚类(巨大的洋岛海山、裂离地块、大面积的深海平原硅质岩等建造),进入海沟俯冲带内很难被完全肢解,呈逆(仰)冲地质体大面积分布,可归为构造-地层区.叠接带型可进一步划分出与弧前盆地、火山弧(含弧间和弧背盆地建造)和弧后盆地等二级构造-地层区划单元.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东北区地层区划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友勤 《吉林地质》1996,15(3):15-22
根据地层学理论,运用地层多重划分方法,结合中国东北区的地层总体特征,提出了东北区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地层区划意见,古生代划分出4个地层区和11个地层分区,中,新生代划分出1个地层区和4个地层分区。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地层分布规律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在晚古生代东北及其邻区属于一个稳定的地块——佳—蒙地块认识基础上,通过地层展布分析,识别出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地层分属于佳—蒙地块的北缘、南缘和东缘沉积,即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地层分别由佳—蒙地块的北缘、南缘和东缘三套大陆边缘沉积组成。将这三套大陆边缘沉积区域分别命名为兴安地层区、内蒙古草原—松花江地层区和宝清—东宁地层区,统归佳—蒙地层大区。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岩石地层对比表。  相似文献   

7.
吉林槽区的早古生代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水波 《吉林地质》1994,13(1):1-9,23
吉林槽区的早古生代地层可分为寒武系呼兰群及奥陶系辽源群。呼兰群以含双峰式火山岩建造及硅铁建造为特征,反映拉张型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辽源群以含钙碱性火山岩建造及块状硫化物为特征,反映挤压型活动大陆边缘岛弧构造环境。辽源群弯月组上部为区域金、银、铜、铅、锌重要含矿层位。  相似文献   

8.
以大地构造相研究为主导,以《中国沉积大地构造图(1∶2 500 000)》编图为研究平台,对洋板块地层类型进行了初步划分,简述了中国新元古代以来洋板块地层分布及其构造演化规律。本文阐述了北方的古亚洲洋的洋陆转换从西往东具穿时现象,西部主要在早、晚石炭世之间,东部主要在中、晚二叠世之间;宽坪-佛子岭混杂岩带是华北与扬子之间大洋消亡的产物;中央造山带从北部的祁连-阿尔金到南部的昆仑-秦岭,洋陆转换从北向南依次完成:西昆仑北-阿尔金-祁连-祁曼塔格为晚奥陶世末,西昆仑南-东昆仑-秦岭为早三叠世末;青藏高原中部的龙木错-双湖、班公湖-怒江、昌宁-孟连蛇绿混杂岩带一起构成了原-古特提斯大洋连续演化、分阶段增生至最终消亡的对接带,洋壳持续时代自寒武纪-早白垩世;江绍-郴州-钦防混杂岩带是扬子陆块与华夏增生造山系之间华南洋最终消亡的对接带,主碰撞期是晚奥陶世-早志留世。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高分辨地层学的分析原理和工作方法。在滇地区层序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对该区两口钻井的自然伽玛侧井曲线进行了微层序的分析与划分,并得到比较满意的划结果。证实此种方法在划分微层序上是一种新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兴安地层区的古生代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养正 《吉林地质》1996,15(3):23-24
西利利亚板块东南缘,从早晚寒武世晚期至早石炭世,地层发育经历了被动陆缘,岛弧和弧后盆地,岛弧期后抬升,裂陷槽和陆表海侵期几个阶段,文中详细论述了它们沉积特征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出露于塔尔其隆起北侧的大牛圈-乌其哈锡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该古生代岩体主要由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组成.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本区花岗岩类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为强过铝质壳源S型花岗岩.对区域地质背景的全面分析表明,可能是华力西晚期的造山作用造成本区成熟度相对较低的变质沉积岩,在后碰撞构造环境,通过高温(大于875℃)低压(小于1.5 GPa),岩石圈块体间发生拆沉作用与热软流圈的上涌而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地构造与地层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纪舜  肖藜薇 《地层学杂志》2001,25(Z1):352-369
2000年8月29日-31日在北京国土资源部十三陵培训中心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一次常委扩大会议,主要讨论、审定"全国地层委员会章程”(以下称章程)和"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以下统称指南).参加会议的有全国地层委员会主任寿嘉华,名誉主任程裕淇,副主任王泽九、叶天竺、邱中建(薛长清代)、赵逊、穆西南(章森桂代),殷鸿福(送来书面意见)、科学顾问王鸿祯、杨遵仪等18位专家.会议由寿嘉华主任主持.经过与会同志二天来对"章程”、"指南”逐章、逐条、逐段的讨论、修改,基本完成了审定工作.现纪要如下:  相似文献   

13.
曹生儒 《地质通报》1993,(3):211-215
据根现有资料和研究成果,笔者对内蒙古板块构造提出了新的认识。对中东部地区板块构造格局进行了修正,对西部地区构造单元划分加以补充,从而将全区系统地划分为西伯利亚、华北、塔里木板块及锡林浩特微板块,全面显示出内蒙古全区板块构造轮廓。  相似文献   

14.
述描述了采自内蒙古大青山地区以断块状分布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中的三叶虫化石 3个属、2个种和 2个未定种。即LuaspideslingyuanensisDuan ,L .sp .,Manohuriellamacar(Walcott)和Pseudasaphussp .。虽然它们均是已知属种 ,但在该地区是首次发现。由此可以确定这套以角度不整合覆盖于古老变质岩之上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为主的沉积地层其层位属下古生界 ,时代最晚为毛庄期开始沉积。该发现解决了该套地层时代的归属问题 ,同时对于区内古生界和元古界划分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依据沉积特征,笔者将江西省二叠系划分为扬子区、江南区和华南区三个沉积区,并进一步划分为六个小区。地层研究证实各区间都存在过渡状态。本文还将万载小区改归扬子区,扬子区分界已越过九岭。过去江西省二叠系岩石地层名称诸多紊乱,本文分别予以讨论、清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在内蒙古扎兰屯地区前人划分的“大石寨组”中,新发现了一套走向北东向的地层,岩石组合为安山质熔岩、中性火山碎屑岩和正常沉积碎屑岩,并含有动植物化石,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火山-碎屑岩沉积建造.本文将其厘定为格根敖包组,时代为晚石炭-早二叠世.该套地层在扎兰屯地区为首次发现,对大地构造及地层划分等基础地质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伊克昭盟地区盐湖生物地层与古气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伊克昭盟地区自全新世以来,湖沼发育,随气候的波动,大部分已演化成为盐湖。各类反映与气候有关的信息均保留在盐湖沉积物中。通过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4个盐湖5个钻孔剖面有关生物化石的鉴定与分析,发现介形类化石4个属种,硅藻39个属种和较多的植物种子、草茎及虫管化石。在含有抱粉层位的样品中分析出木本、草本及蕨类孢子等化石41个属种。通过对各钻孔剖面生物地层组合特征综合的分析表明,该区自全新世以来,其气候波动特点为暖湿→冷湿→温干→温凉湿润→凉干的气候波动格局。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苏尼特左旗地区二叠系地层单元的划分与时代归属,认为该区二叠系地层应包含大石寨组,哲斯组与林西组底部,重新厘定了该区二叠系剖面序列。通过对大石寨组火山岩岩石化学、稀土元素的分析,认为大石寨组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最终汇聚时期应为早二叠世中期。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早二叠世岩相、生物群落、岩石化学、古地磁资料的综合研究分析,认为内蒙—兴安亚区的古地理,早二叠世早期,在乌兰浩特—林东—林西—线存在—火山弧。火山弧对沉积物和生物群落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古地势为东低西高。早二叠世晚期,亚区东部迅速抬升,西部以海盆沉积为主,古地势为东高西低。同时根据海洋底栖、浮游生物的不同时混生现象,确定了板块分隔、对接、碰撞时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南方震旦纪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与地层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板块理论为指导,重点探讨地层分区与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沉积相展布的关系,提出以构造为主导,构造-地层-沉积相三位一体的地层分区原则和方法。中国南方震旦纪基底构造格架是两隆一坳,即扬子板块、华夏板块及其间的华南残留盆地,晋宁运动使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拼接在一起,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震旦纪沉积作用与相带展布与上述古构造格局是一致的。根据上述区划原则和古构造、沉积相的研究结论,将中国南方震旦系划分为2个Ⅰ级地层区,6个Ⅱ级地层分区和12个Ⅲ级地层小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