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不同时期、不同格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间的差异以及常用转换方法的不足,研究了AutoCAD与ArcGIS的数据异构性和基于语义转换的映射关系,提出基于FME的CAD数据至GIS数据转换方法,通过构建FME Workbench转换模板实现了CAD数据至GIS数据的批量转换和处理。以某市地形图为源数据进行实例论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确保了数据转换的科学性、精确性和完整性,在保证"无损"图面效果的同时传达了完整的图属关系,提高了数据入库效率,有利于解决当前大数据背景下制约海量时空信息高效处理与共享的壁垒问题。  相似文献   

2.
完善而准确的电力数据是建立电网地理信息平台的关键,为保证GPS采集的电力数据的精确性,原始数据必须经过进一步的采编处理和检验才能进入地理信息数据库。介绍了地理信息平台技术在宁夏电网空间数据采编与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工作流程,详细描述了电力空间数据的特点、展示和管理方式以及采编方案,论述了系统涉及的服务式GIS、空间数据库、RIA等主要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大比例尺地形图作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服务。随着城市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各行业、各领域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现势性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以珠海市为例,提出一种基于联合测绘数据源,按需提取联合测绘成果中高精度、强现势性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对城市基础地形数据库进行动态更新的方法。结果表明:此方法不但能够大幅缩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更新周期,提高现势性,而且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测绘,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4.
基于SOA的地理信息数据整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解决异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间不同格式的地理信息数据的共享与互操作问题,本文对地理信息数据整合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地理信息数据整合方法,使不同厂商、不同平台、不同数据结构的地理信息数据能够有机地整合并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互。我们通过对密云县政务地理空间数据库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实例应用研究,可以看到采用基于SOA的Web Service技术来整合异构的地理信息数据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多尺度基础地理数据联动更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动态更新工程的启动,社会发展对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现势性要求日益提高。传统的多尺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别更新生产的方法效率低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要素的数据联动更新技术,以要素为中心对多种尺度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联动更新生产;并介绍了整合更新数据库、要素更新规则定义、要素匹配与联动更新等主体技术方法;最后设计联动更新程序,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6.
何卫国 《现代测绘》2013,36(3):14-17
在当代地理信息科学,当然也包括当代地图学的发展中,使用本体方法构建地理空间对象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在过去,地理信息数据和地图数据很少进行语义上的组织,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地图数据)缺少元数据和概念化的结构。构造地理信息本体是一个复杂的工作,目前进行有效的地理信息本体创建比较困难。因此,必须对地理信息本体的理论方法研究,而仅仅只关注本体论方法是不够的,与其密切相关的理论方法也必须被重视起来。本文认为认识论与目的论是本体论的有力支持,因此,本体论、认识论、目的论是地理信息科学的三角基础。  相似文献   

7.
当前网络中地理信息以几何形式递增,为了高效地从海量网络信息中检索出高质量的地理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主题爬行的地理信息分布式检索方法。本文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将网络地理数据按照四元组的要求进行分解和组织,对地物实体的主题文本特征、地理空间特征、时间维特征等相关信息进行封装,建立四元组实体对象,实现了地理信息数据的相互集成与组织。引入MapReduce模式的并行处理机制完成对网页中地理信息数据的优化存储与索引,并且通过分别计算网页文本、地理文本与查询关键词的主题相关性对爬取的网页进行有序的排列,从而提供快捷、高效的地理信息主题查询。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1:10 000 DLG的现势性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现势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需求。通过在生产实践中对DLG重点要素进行更新,探索出适合1:10 000 DLG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快速更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空间位置精度进行了实地检测分析,同时对二个作业单位生产的同一区域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质量及位置精度进行了检查分析。指出了生产和检查中应注意的影响数据精度的误差因素,提出了减小数据误差、提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位置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现有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用多种信息集成的处理方法,结合地理分析和统计模型,挖掘和开发现有多尺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中潜在的知识和可利用价值,对海南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集的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精度特征的栅格地理数据盲水印算法。首先,分析了栅格地理数据切割处理的特征及其对常规水印算法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栅格地理数据精度特点,依据栅格地理数据的有效位平面生成水印信息位,而后,采用量化思想将水印信息嵌入对应的可变位平面。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水印算法在保证栅格地理数据精度的基础上,对于任意尺寸的数据都有较好的适用性,同时,对于任意强度的切割处理,该算法都体现了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影像匹配的自发地理信息道路精度评价与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无矢量参考数据自发地理信息道路精度难以评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影像匹配的道路精度评价方法。首先提取影像与自发地理信息中的道路交叉口作为控制点,并将对应的交叉口进行匹配,以同名控制点的均方根误差作为自发地理信息的道路精度;然后以两组控制点分别构建Delaunay三角网,利用两组控制点的对应关系对每个三角网进行仿射变换,从而实现对自发地理信息道路的几何纠正,以提高其精度。最后以郑州市的Open Street Map道路数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有效提高自发地理信息的道路精度。  相似文献   

13.
基础地理信息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地理信息空间框架是以形成数字信息服务的产业化模式为目标,通过对各种不同技术手段获取的基础地理信息进行采集、编辑处理、存贮,建成多种类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并建立数据传输网络体系,为各级行政部门及各行业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4.
网络化基础地理信息分发服务体系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星  丁明柱  周旭 《测绘科学》2006,31(2):60-62
本文对我国基础地理信息的网络化分发服务体系进行了顶层设计研究,提出该体系在机构形式上由协调机构、数据中心、数据交换中心以及资质认证中心等组成,在业务系统上由门户网站系统、信息认证系统、信息分发服务系统、产品制作管理系统和广域联网系统等构成,主要功能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搜索、检索、浏览、在线处理、销售、下载以及地理信息技术支持等。  相似文献   

15.
熊一 《江苏测绘》2014,(3):25-27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成熟,面向网络的空间信息服务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推动了数据共享与管理、空间信息处理服务飞速的发展。然而,不同的数据源提供者之间具有不同的地理参考系统,不同的用户也可能需要不同地理参考系统数据。地理参考系统间的转化仍然是数据预处理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空间信息服务框架下的地理参考系统转换方法、技术、流程等,整个实验过程是基于开源的空间信息服务平台52°North WPS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地理信息存储量的飞速增长,传统的单进程、集中式的数据处理方式已不能满足基于网络的地理信息服务的效能要求。分析对比了OpenMP,MPI和MapReduce等主流并行编程模式,将关系型数据库与分布式空间数据管理系统相结合,提出了面向并行处理的地理信息存储模型和数据组织模型,将该模型与传统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基于MapReduce实现了地理空间数据并行处理框架,选取了矢量数据装载、影像数据装载以及数据切片作为典型数据处理案例开展对比实验,该技术方案的处理效率均数倍于传统技术方案。实验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支持并行处理框架,可为分布式环境下数据处理中心构建提供一个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GIS技术的逐步发展和日渐成熟,人们对地理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地理信息系统向地理信息服务方向发展。地理信息服务主要包括数据服务和处理服务两部分,目前,大多数厂商提供的地理信息服务仅局限于数据服务层面,处理服务较少实现。本文通过对处理服务原理及构建方法的研究,基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的全球地表覆盖动态信息系统,在Visual Studio 2010平台下实现了将功能封装为处理服务,并在服务流程编排的基础上实现处理服务的调用。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掌握地理国情现状,我国将进行地理国情普查。面对海量的数据处理和更加复杂的信息整合与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必须以更加智慧的姿态迎接挑战。"虚拟化"作为"智慧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已成为信息产业领域最受关注的新兴概念。基于地理国情普查的虚拟化针对的是地理信息资源,用户只是使用或接受服务,在虚拟环境中实现真实功能。虚拟化常见类型有网络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系统虚拟化、应用虚拟化等。虚拟化在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中,在服务社会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OpenStreetMap (OSM), a widely-used open-sourc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platform, provides a vast geographic dataset in which users contribute both geometric information (nodes, ways, and relations) and semantic information (tags). This method of voluntary contributions is governed by the collective effort of the users. It is widely acknowledged that the quantity of tag information is substantial, but its quality is often poor. Researchers are therefore trying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the tags and enhance the data through various integration experiments.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validity of the tags for geographical objects in metropolitan areas using municipal data and a reverse geocoding technique. The proposed method evaluates the data quality and the matching process carried out by reverse geocoding, using municipal points of interest as a reference. The accuracy of the tag and address information and road network centrality metrics were assessed for the OSM objects that were matched to the locations of interest. The tags were found to match the points of interest with an accuracy of 88%. Furthermore, the tag values were categorized and analyzed based on their similarity. It is concluded that in metropolitan settings where centers of interest are closely located, the accuracy of tags and addresses tends to decr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