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令人厌恶的海洋垃圾据统计,世界上每年产生的塑料垃圾多达26亿吨.它们散布在地球各处,但被雨水冲刷或大风吹走之后,会最终悄无声息地流进海洋.如此多的垃圾之所以会在海洋中聚集,在于被环流环绕在中央.就像你顺时针转动手中装有茶水的杯子,随后可以看到茶叶大都聚集到了杯子的中央一样.  相似文献   

2.
南海表层水温信息熵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COADS资料(1958~1987年)对南海表层水温(SST)及其异常(SSTA)信息熵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与以往关于南海水温异常的研究成果相比较,取得颇为一致的结果.海洋表层水温信息熵可以有效地反应SST气候形成的复杂(混乱)程度在空间的分布及其年变化;水温异常信息熵能很好地反映SSTA形成的复杂(混乱)程度在空间的分布及其振荡特征.因此,水温信息熵可以用于研究海洋宏观热力状态的分布及其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主编手记     
屠强 《海洋世界》2011,(10):5-5
海上石油污染一直是海洋开发和利用的一大痛楚,自从人们发现可以从海底获取这种“黑金”之后,海洋就再没消停过.如果放在画面里看待石油钻井平台,它就像一件庞大的工艺品,孤单地伫立在海面上.但事实上,它们远没有画面中的工艺品那样安静祥和,而是昼夜轰鸟地从海底抽取原油,再通过埋在海底的管道最终输送到岸上.  相似文献   

4.
主编手记     
如果俯瞰海洋,除了醉人的自然景观之外,还可以看到很多优美的弧线。它们有的从海面上跨过,有的深埋在海底,有的从海水中穿过,就像地球错综复杂的血管一样。而人类和各种信息数据,就仿佛"血管"里穿梭而过的分子。这些人类用神来之笔在海洋里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海洋开发的不断深入, 开发领域已由传统的“ 捕鱼摸虾” 扩展到海水增养殖业、海洋石油工业、海洋能源工业、海洋药物和食品工业、海水直接利用业等, 海洋科技在传统海洋产业的技改, 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壮大,以及为未来产业做技术储备等不同层次上的支持作用也越来越重。一些海洋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企业强烈感觉到, 由于缺乏海洋高新技术的支持, 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局面的痛苦, 具有应用价值的海洋高新技术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已成为海洋企业界的共识。尽管这样, 海洋科技转移到海洋生产领域的道路却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通畅,制约的“瓶颈”很多,其中比较主要的就是缺乏有效的海洋技术中介工作。  相似文献   

6.
开展海洋主体功能区划与海洋功能区划的关系和衔接研究,是保障两者在我国海洋事业中充分发挥各自作用的基础.本文从编制及实施2个方面理顺海洋主体功能区划与海洋功能区划的关系,促进两者在实际工作中的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7.
海洋功能区是指根据海洋自然资源、环境状况、地理条件,并考虑到开发现状,而划定的具有特殊功能、便于合理开发利用、发挥最佳效益的海洋区域。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忽视了海洋功能区划工作,各部门在利用海洋资源上缺乏统一的协调安排,致使各利用海洋方面不断发生冲突,岸线占用混乱,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合理,甚至遭到严重破坏,浪费了我国十分宝贵的海洋资  相似文献   

8.
主编手记     
做了很多年的海洋科普和海洋宣传工作,从我个人来讲,是在工作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靠近海洋,逐步地体会到海洋与人类社会之间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也才有机会在接近海洋的时候去体味一些普通人难以接触的海洋之美。到现在为止,也只能说,相对于其他人,我们只是更多地看到、听到和走近了海洋,丝毫不敢说真正了解海洋。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海洋科学领域中有两个专门致力于海洋科学的组织: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洋科学司;2.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 教科文组织海洋科学司的职能,主要是负责提高成员国海洋科学研究的能力,组织对海洋研究现状的分析讨论;组织调查计划的实施;安排海洋科学的训练、教育和相互援助等活动。它的工作计划,包括海洋浮游生  相似文献   

10.
罗树森  李凤临  刘玲 《海洋学报》1992,14(2):127-129
海洋与大气是一个复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海洋上的埃尔尼诺现象引起全球性的天气、气候异常,已成为大家关注的大问题.在这方面,中国气象工作者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的目的在于揭示热带温度场长期振荡的事实,它们与埃尔尼诺现象的相互关系,为热带温度场长期预报提供有用的背景和着眼点.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世界强国都从战略全局上高度重视海洋,海洋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全球环境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从近代中国几代领导人对海洋的基本认识入手,针对性地提出制定海洋战略,建设海洋强国的若干对策及措施,阐述了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伊始,1979年国家地质总局决定恢复“国家地质总局海洋地质研究所”.为发展我国海洋地质事业,反映国内外海洋地学研究学术论文及报道动态,由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发行的学报级季刊《海洋地质研究》第1卷第1期于1981年9月15日正式出版,我为她写了“发刊词”.希望她成为海洋地质科研的百花园,作为相互沟通交流的桥...  相似文献   

13.
“台湾海峡”是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省海洋学会和海洋湖沼学会联合创办的刊物,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并于国内外公开发行,它是联系福建海洋学界的纽带,也是联系全国,特别是台湾和港澳同行的纽带。台湾海峡位于我国台湾岛和大陆之间,是重要的“海上走廊”。海峡属于亚洲大陆板块,地史上几经沧桑,气候上为季风显著的亚热带气候,几股流系相互交汇,理化环境十分复杂,资源极其丰富,是人们进行海洋科学研究的理想海区,据此,“台湾海峡”的创办,对加速海峡的海  相似文献   

14.
正1984年9月,本刊的前身《海洋开发》正式创刊。为什么创立这样一本期刊?第一期"编者的话"指出:21世纪,世界将全面进入海洋经济时代,将达到海洋和陆地在职能上没有两样的程度;我国是一个大陆国家,又是一个海洋国家,海洋开发事业对于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钱学森、钱伟长等著名科学家建议国家要像当年组织核工程和航天工程一样,统一调配各部门的力量,统筹规划,全面安排,扎扎实实地把海洋开发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和基本工程技术研究工作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5.
海洋产业政策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海洋产业政策对海洋产业发展的作用领域、范围、形式和效果等方面的不同,将海洋产业政策分为技术政策、结构政策、布局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政策4种类型。4种产业政策的内容相互交叉、相互联系,其政策对象涉及海洋产业的各个领域和层次,共同促进了海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关心海洋的人们一再议论:我国的海洋开发秩序非常混乱,到了非整不可的地步了。依笔者之见:整顿我国的海洋开发秩序,必须从基础抓起,搞好“海洋功能区划”工作,加强我国海洋综合管理。“海洋功能区”是根据某一海区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并适当考虑其开发利用现状,而划定的具体特殊功能,便于合理开发利用、发挥最佳效益的区域。这项工作的目的,在于鼓励和支持某些海洋开发活动,限制甚至禁止另一些海洋开发活动,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三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海区的客观资源的效  相似文献   

17.
滑翔机获海洋能源动力在地球上,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的面积。正是由于海洋面积的广阔,以及人类受到不能像在空中那样翱翔的限制因素,海底世界一直保持着神秘,未被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应地质矿产部的邀请,以苏联地质部副部长B.A.雅尔玛留克为首的苏联地质代表团一行六人,于1985年1月8日对海洋地质调查局进行了友好访问.代表团在沪期间,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路丙章、总工程师杨启伦,分别向代表团介绍了海洋地质调查局的组织机构和我国海洋地质工作的进展及研究概况,观看了海洋地质调查局摄制的有关海洋地质调查概况的录相片.双方对相互关心的海洋地质及石油地质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友好交谈.苏联  相似文献   

19.
石油污染是海洋环境污染中数量多、范围广、危害深的一种污染.因此,如何有效地监测和控制海洋石油污染已成为当前十分迫切的研究课题.目前,监测海洋石油污染的方法主要是定点监测和航空监测.用常规的定点测量方法,很难实现迅速地大面积地完成对海洋石油污染的监测,只有用航空方法才能实现.本文就当前世界上正在使用的航空遥感海洋石油污染监测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物种中文名,即物种学名的中文译名,在生物专业领域和科学普及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对海洋浮游甲藻中文名的重视程度不够且拟定时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现有海洋浮游甲藻的中文名比较混乱,甚至很多属缺少中文译名,不利于国内同行科研交流、管理部门决策处置及科普宣传等。本文以AlgaeBase藻类数据库中收录的海洋浮游甲藻的有效拉丁名为基础,系统梳理了中文浮游植物文献书籍中的海洋浮游甲藻中文属名,参照已报道的中文拟名规则,通过溯源考证、参考形态学特征等方式规范了部分浮游甲藻的中文属名。结果显示,海洋浮游甲藻共计152个属,其中有77个属有唯一的中文名报道,且被广泛应用,予以保留;有12个属有两个及以上的中文名,且使用比较混乱,结合文献及这些属的形态特征,为之拟定了比较合理的中文名;有63个属暂无中文名,依据其建立时的文献资料,详细考证其拉丁属名的来源、原始含义及其形态特征描述,为其拟定了较为合理的中文属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