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东南部晚古生代—早三叠世陆缘裂陷系的形成和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泥盆系、石炭系尤其是二叠系列三叠统在中国东南部的展布、系统的沉积演变,联系到该阶段古特提期洋对基影响和控制,提出了华南陆块东南部晚古生代-早三叠世陆缘裂陷系发展的沉积构造模式。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西部早古生代裂陷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西部军营-和盛地区,分布着一套含变质基性、超基性火山岩的浅变质岩系。该岩系具有深水复量式沉积特征,时代属晚奥陶世而不是石炭尼,变质火山岩主要为科马提岩系,部分为拉斑玄武岩,因此,该套岩系不能作为海南岛西部海西地槽或海南岛晚古生代大陆裂谷的依据。综观其时代归属、沉积特征和火山岩特征,表明海南岛西部着早古生代裂陷槽。 相似文献
3.
东天山晚古生代内生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规律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东天山造山带是我国重要的金铜矿产富集区之一,通过初步研究,按照成矿系列的学术思想将区内金属矿床划分为6个矿床成矿亚系列,并对每个成矿亚系列形成的构造环境和主要地质作用进行了简要论述,进而探讨了该地区区域成矿规律与构造演化的关系,总结了该地区构造活动的时-空演化导致该地区独具特色的内生金属矿床侧向分带现象。 相似文献
4.
对贵州赫章铁矿山地区泥盆系地层、构造和晚古生代裂陷槽的特征进行研究,用分析地层地球化学特征论述泥盆系各地层与裂陷槽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泥盆纪地层岩性、(La/Yb)N值和Ce/Ce*值等稀土元素特征值的分析认为各地层的形成受到了裂陷槽的控制,也反映出裂陷槽的详细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黔西水城—紫云地区晚古生代裂陷槽盆充填和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贵州西部古生代发育起来的北西向水城-紫云裂陷槽盆的充填序列和演化.根据地层的岩性特征、接触关系、垂向序列和形成的构造背景等,将该槽盆的充填过程划分为3个序列:深水盆地非补偿沉积到浅海陆棚沉积,是以张裂作用为主的构造作用的产物;槽盆→槽盆边缘→槽盆边缘斜坡(下斜坡)→台缘斜坡,为张裂兼走滑复合构造机制作用下的产物;台缘斜坡环境的海进序列到海退序列,受走滑作用影响明显.根据影响和控制盆地的构造、沉积和岩浆作用等多种因素,将该槽盆的发展演化分为4个阶段:隆起剥蚀阶段、地壳拉伸变薄阶段、断裂沉陷阶段和地幔柱作用阶段. 相似文献
6.
7.
陕甘宁地区位于华北地台西部,处于东西构造域的交接部位,是我国重要的含煤、油气区之一。受不同构造背景、海平面升降、沉积物供给等影响,其晚古生代沉积体系类型多样。通过对露头、岩心、测井响应及编图等分析研究,区分出了碳酸盐台地、障壁岛-湖潮坪、潮道-湖潮坪、河控三角洲、扇三角洲、河流、冲积扇、湖泊等沉积类型,阐明了各自的沉积特征。晚古生代沉积体系展布、充填演化与南北两侧的兴蒙海槽和秦祁海槽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晚石炭世西缘拗拉槽重新复活,形成以潮道-湖潮坪沉积为主的海湾充填,充填受基底和盆缘断裂控制;早二叠世东西部海水汇合,本区统一于华北陆表海中,形成碳酸盐台地、障壁岛、浅水三角洲交互的含煤沉积;中二叠世至晚二叠世早期陆表海萎缩,本区演变为近海内陆坳陷充填,形成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晚二叠世晚期陆表海消亡,本区转化为内陆坳陷,形成以湖泊沉积为主的河湖充填。砂储层发育取决于沉积环境,空间展布受控于古构造机制。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在对测自桂西地区的田林八渡、那坡坡荷、百色平圩、阳圩等地晚古生代的深水相沉积地层的沉积特征、玄武岩地球化学分析以及重要的构造地质事件研究的基础上.对右江盆地晚古生代盆地沉积演化做了阐述,提出了右江盆地自早泥盆世晚期开始出现大陆边缘裂离,先后经历了裂谷盆地形成阶段(早泥盆世晚期-中三叠世早期)、洋壳盆地形成阶段(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洋壳盆地强烈扩张阶段(晚石炭世-中二叠世)、洋壳盆地收缩阶段(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早期)-洋盆封闭快速充填阶段(中三叠世晚期)的完整沉积盆地演化序列。 相似文献
12.
13.
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和准噶尔板块北缘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及多金属成矿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表明,阿尔泰南缘和准噶尔北缘晚古生代大地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均受古亚洲洋形成与演化的控制。晚古生代该地区经历了3个不同性质的构造演化阶段,同时伴有不同的多金属成矿作用。早泥盆世,由于古亚洲洋板块的俯冲,在阿尔泰南缘形成了一系列陆缘断陷盆地,并伴随以铅、锌、铜、铁多金属为主的矿化;同时,俯冲的古亚洲洋板块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了埃达克岩及与其有关的铜矿床。随着板块俯冲的继续,中泥盆世出现了前弧盆地,并形成了铜-铅-锌多金属矿床。至石炭纪,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发生碰撞,在额尔齐斯缝合带附近出现了由于挤压作用而形成的金矿床,同时,在缝合带北侧(阿尔泰地区),由于壳型花岗岩的广泛发育,形成了稀有金属矿床。早二叠世,在额尔齐斯缝合带附近又发生了碰撞后的板内拉张作用,从而诱发了一系列与地幔作用有关的岩浆活动,形成了以喀拉通克为代表的铜-镍矿化。因此,阿尔泰南缘和准噶尔北缘晚古生代多金属找矿远景区包括:阿勒泰南缘早泥盆世火山-沉积盆地内铅、锌、铜及铁多金属矿床和准噶尔北缘早泥盆世与埃达克岩有关的铜矿床;中泥盆世前弧盆地内的铜多金属矿床;石炭纪额尔齐斯缝合带内与碰撞有关的金矿床及稀有金属矿床;早二叠世与板内拉张有关的铜-镍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4.
中国银矿资源丰富,矿床类型多样,找矿潜力巨大。文章运用成矿系列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银矿床进行了成矿系列和成矿谱系的初步研究,并将其初步划分为38个银矿床成矿系列(组),59个亚系列。结合区域地质构造演化与各成矿系列的演化关系归结出中国银矿床成矿谱系。研究表明,中国银矿床成矿系列结构及演化具有时空不均衡性、银矿床类型演化渐趋多样化、矿石建造类型演化渐趋复杂化等特点,文章指出了成矿系列和成矿谱系研究对全国银矿理论研究和找矿实践的指导意义,并结合银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谱系特点分析了银矿床今后找矿的具体方向。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主要成矿作用与矿床成矿系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湖南省地处扬子与华夏陆块结合部,构造活动强烈,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成矿作用有沉积、岩浆热液与热卤水3种类型。省内地层分布广泛,从中元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出露,沉积类型较多样,伴随着沉积作用形成了丰富的铁、锰、铜、镍、钼、钒、石膏、芒硝、石盐、煤等沉积型矿床。全省构造运动复杂,岩浆活动强烈,有色金属矿床大都与中性-酸性侵入岩及浅成斑岩有关,且同时代不同地区、同地区不同时代、同地区同时代不同岩石类型和不同岩石特征的岩体其成矿作用不同。与热卤水有关的成矿作用主要分布于雪峰隆起区及两侧,矿化以锑、金为主,另有铅锌、汞等。笔者在深入分析成矿作用与矿产特征的基础上,依据陈毓川等(2006)划分的"全国矿床成矿系列",将全省矿产资源划分为10个矿床成矿系列,20个亚系列,并归并为3个系列组。其中,与沉积作用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组合划分了5个成矿系列,13个亚系列;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划分了3个成矿系列,4个亚系列;与热卤水作用有关,划分了2个成矿系列,3个亚系列。该划分方案基本涵盖了省内目前已发现的主要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可为地质找矿"按图索骥"提供依据,将对全省找矿部署起着十分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早古生代的区域隆升形成的古地貌和晚古生代海平面变化明显控制了贵州晚古生代古地理与古地貌的演化,“黔中隆起”表现尤为明显。然而对“黔中隆起”的形成时间及演化存在较大争议,限制了对贵州铝土矿的沉积古地理与古地理演化史的认识。通过野外踏勘、资料收集和整理,建立了贵州晚寒武世至二叠纪数个重要地质历史时期的古地理图,对“黔中”隆起的形成时间、演化等进行了再认识,揭示其与贵州铝土矿成矿的耦合关系。寒武纪至早志留世早—中期,“黔中隆起”北缘缺失与之相关的古陆边缘相沉积,黔中地区大规模的隆起时间应以下志留统韩家店组潮坪相沉积的出现作为开始。在“黔中隆起”的显著影响下,黔中和遵义地区经历长期而强烈的风化剥蚀,于早石炭世分别形成喀斯特洼地和漏斗、峡谷地貌,为九架炉组含铝岩系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成矿场所,并在晚古生代冰盖消长带来的海平面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通过强烈的淋滤作用形成铝土矿。黔北务正道地区经历了长期的风化剥蚀后,在海平面高频变化下形成有利于下二叠统大竹园组铝土矿形成的滨岸湿地环境和洼地地貌。贵州早二叠世的铝土矿与晚古生代冰期具有更明显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7.
哀牢山缝合带是东南亚古特提斯构造域重要的缝合带之一,带内广泛出露的晚古生代基性岩是研究其构造演化历史的关键,但它们的岩石成因和形成环境存在较大的争议,制约了人们对该地区古特提斯构造演化的理解。本文对哀牢山缝合带西部的基性侵入岩和基性火山岩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并结合已有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数据结果综合分析,目的在于查明它们的成因和形成环境,为进一步探讨哀牢山缝合带构造演化提供制约。锆石U-Pb年龄数据显示五素和坝溜地区的基性火山岩形成于早二叠世(288~287 Ma),而大龙凯和雅轩桥地区的基性侵入岩和火山岩则形成于中二叠世(272~265 Ma)。地球化学数据显示,早期基性岩(早二叠世)稀土元素含量较高(∑REE=59.75×10-6~135.08×10-6),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2.64~3.32)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等)显著亏损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类似于岛弧岩浆岩,高的Ta/Yb(0.09~0.18)和Ce/Yb(6.59~9.03)值表明其属于钙碱性系列;晚期基性岩(中... 相似文献
18.
‘Qianzhong Uplift’ and evolution of the Late Paleozoic palaeogeography and its control on formation of bauxite in Guizhou Province 下载免费PDF全文
Deng Xu-Sheng Du Yuan-Sheng Yu Wen-Chao Wu Kai-Bin Lu Shu-Fan Zhang Han-Bin 《古地理学报》1999,22(5):872-892
The Early Paleozoic regional uplift(e.g.,the Qianzhong Uplift)and sea-level changes had obviously controlled the evolution of the Late Paleozoic palaeogeography and paleogeomorphology in Guizhou Province. However,the formation time and evolution of the Qianzhong Uplift is still in debate,which limit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ermo-Carboniferous paleogeographic and paleogeomorphologic evolution that formed bauxite in Guizhou. In this paper,based on field surveys and data collection,we established the palaeogeography of several important geological periods from the Late Cambrian to Permian in Guizhou,and re-recognized the formation time and evolution of the Qianzhong Uplift,and revealed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ianzhong Uplift and Guizhou bauxite formation. During the Cambrian to early-middle Early Silurian,the continent-marine transitional facies were missed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Qianzhong Uplift,central Guizhou Province,such as Bijie,Jinsha and Zunyi. The large-scale uplift of the central Guizhou Province should begin with the tidal flat deposits of the Hanchiatien Formation in the Early Silurian. Because of the Qianzhong Uplift,the central Guizhou and Zunyi areas experienced long-lasting and intense weathering and erosion,forming karst depressions,funnels,and canyons in the Early Carboniferous. The karst landform provided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loca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bauxite deposits in the Early Carboniferous. The bauxite ore formed under intense chemical wreathing and leaching induced by the glacio-eustasy and paleoclimate fluctuations. The early long-lasting and intense weathering and erosion occurred in the northern Guizhou along with the Permo-Carboniferous glacio-eustasy,had leaded to the formation of coastal wetland and depressions,which were favorable places for the Early Permian bauxite formation. The Early Permian bauxite ores in Guizhou Province have an obvious coupling relationship with the Late Paleozoic Ice Age. 相似文献
19.
贵州黔南独山地区处扬子陆块东南缘,出露较完整的下古生界地层,对该区开展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研究可为晚古生代之前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结合带构造属性的进一步确定和对华南大地构造演化的深入研究提供新依据。本文对该区下泥盆统丹林组5件石英砂岩分析了375颗碎屑锆石:锆石阴极发光具有典型的振荡环带、不规则分带,Th/U比值多大于01,强Ce正异常、弱Eu负异常特征;346组谐和年龄显示来自多个源区,5组主要年龄峰值2 456 Ma、1 366 Ma、970 Ma、536 Ma、402 Ma,以970 Ma为最突出峰值。研究认为古生代锆石源于桂北-湘西内陆加里东期花岗岩、新元古代锆石主要来自江南造山带内新元古代四堡群、丹州群的火成岩;中元古代-太古宙锆石可能从华夏板块内部搬运到扬子板块。进一步论证了古生代华夏板块和扬子板块之间不存在沉积阻隔区,是一个整体板块;丹林组沉积于华南地块内的一个克拉通盆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