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宏  甄长忠 《气象学报》1965,37(4):519-527
计算大气中的长波辐射时,吸收气体的光学厚度要作气压订正,一般取气压订正后的光学厚度u′=(p/p_0)~K,对于O_3的9.6μ带,理论分析和实验都表明K是u和p的函数,气压订正可取 u′=(p/p_0)~(K(u,p))=uf(u,p). 我们以Walshaw的实验为基础,求出f(u,p)的囹形,并求出辐射通量及辐射通量散度的计算表。 当u很小时,弱线近似成立。漫射辐射的吸收率A_f=1-exp(-2su/d),K→0。在u→0时,dA_f/du=s2/d为一常量。  相似文献   

2.
因子场的典型相关分析在解释数值预报产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盛明  祝浩敏  朱炳南   《气象》1985,11(9):2-5
一、引言 典型相关分析是研究两组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 设有两组变量X_1,X_2,……,X_(p1),y_1,y_2,……,y_(p2),都是由N个样本组成的向量。通常我们用p_1×p_2阶的相关系数矩阵来分析X_i与y_j的关系,这并不能清晰反应两组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些因子分析方法(例如  相似文献   

3.
广西季气温、降水量异常频次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二倍标准差和降水量距平百分率±60%标准,统计分析了广西88站1960年以来春季(2~4月)、前汛期(4~6月)、夏季(6~8月)、秋季(9~12月)和冬季(12~2月)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表明,近二十多年来,异常气候增加了,从季节看,冬季,不仅是发生异常高温和异常低温最多的季节,也是发生异常多雨和异常少雨最多的季节,更是异常气候空间分布范围最大的季节。  相似文献   

4.
利用1961—2010年贵州冬季的日最低地表温度以及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近50 a路面持续凝冰时间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位于贵州26.5~27.5°N纬度带西部的地区高频发生持续凝冰,每年平均发生6~9次轻级凝冰(持续凝冰1~3 d)、3~6次中级凝冰(4~6 d)、2~4次重级凝冰(7~11 d)和1~2次特重级凝冰(12 d以上).总体来看,在全省范围内各级凝冰发生频次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极端持续凝冰事件集中发生在1月以及2月上半月,且贵州中西部以及西北部阈值在10 d以上,受凝冻影响大.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气中的水汽平均输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气中水汽平均输送的计算公式如下: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q为某气压层上的平均比湿,p_0和p_10分别为地表和100毫巴等压面上的大气压,V为给定时间内该地区的平均风速。若设U是纬向风速,v是经向风速,则: 大气中水汽的纬向输送为 大气中水汽经向输送为 本文利用了全国10O余个探空站(1961—1970)10年的平均资料,计算了如下一些量: 1.我国上空850毫巴、700毫巴、500毫巴高度上每月和全年的水汽输送; 2.每月和全年水汽的纬向输送; 3.每月和全年水汽的经向输送; 4.整层大气中每月和全年的水汽总输送量和输送方向。  相似文献   

6.
顧震潮 《气象学报》1955,26(4):295-327
(二)各种模式(續) 二層模式 要顧到大气的斜压性,顯然至少得考慮兩層的或兩参數的大气模式。 最早的一个二層模式是給的。的簡化格式的大气模式中用來描寫大气的是p_0(x,y,t)和T_0(x,y,t)兩个参变數,相当於兩層的模式。这个模式也是  相似文献   

7.
应用改进地表粗糙度的中尺度模式WRF模拟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2004-2013年地表湍流通量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自2004-2013年以来,青藏高原中部和东南部地区感热通量增加,分别增加了9. 952 W·m~(-2)·(10a)~(-1)和14. 595 W·m~(-2)·(10a)~(-1);青藏高原其他区域感热减小,减少了-4. 473 W·m~(-2)·(10a)~(-1);青藏高原周边东南部横断山脉增加了9. 928 W·m~(-2)·(10a)~(-1),云贵高原地区增加了9. 868 W·m~(-2)·(10a)~(-1)和江南丘陵地区增加了15. 177 W·m~(-2)·(10a)~(-1);其他周边地区感热减小,减少的量级为-10. 26 W·m~(-2)·(10a)~(-1)。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潜热有较弱的增加[1. 175 W·m~(-2)·(10a)~(-1)],青藏高原其他区域都减小[-3. 762 W·m~(-2)·(10a)~(-1)];青藏高原东侧四川盆地、南侧孟加拉湾附近以及周边北部地区减弱,分别为-0. 27,-2. 416和-2. 287 W·m~(-2)·(10a)~(-1);周边其他地区潜热通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我国东南部江浙地区有较强的增加[11. 385 W·m~(-2)·(10a)~(-1)],印度半岛增加的幅度不大[2. 988 W·m~(-2)·(10a)~(-1)],云贵高原以东缅甸增加[9. 287 W·m~(-2)·(10a)~(-1)]和黄土高原增加[1. 160 W·m~(-2)·(10a)~(-1)],但云贵高原是减少的[-2. 705 W·m~(-2)·(10a)~(-1)]。  相似文献   

8.
在温度为0—12℃并悬浮有雾滴的冷箱中测量了超声速气流的成冰率ρ_(io)结果表明,在马赫数1.1—1.84和总压小于6个大气压范围,ρ_1介于10~(12)-10~(12)g~(-1)。结果还表明,ρ_2随马赫数和总压增大以及环境温度降低而缓慢增加。这些结果与超声速气流膨胀理论所表明的规律相一致。 对冰晶形成机制分析表明,超声速气流中的水汽均质核化(凝结-冻结)是产生冰晶的主要过程。本文指出,超声速气流用于飞机人工影响天气具有价廉、无污染、简便和长距离作业等优点。根据实验提供的数据,发展一种新的人工影响天气新技术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C_N~2剖面的声雷达探测与直接测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简要叙述了C_N~2的声雷达探测方法和直接测量的计算方法,给出在稳定和不稳定条件下用单点声雷达推得C_(N,a)~2剖面。 在80和140米两个高度的C_(N,a)~2与C_(N,d)~2进行比较,结果指出,C_(N,a)~2/C_(N,d)~2的比值与声折射率谱的斜率差异有关.最后还对谱形及其对C_(N,a)~2/C_(N,d)~2比值的影响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
《气象》2005,31(3):96-96
日 12 34 56 78 910 1112 1314 1516 1718192 0 2 12 2 2 32 4 2 52 6 2 72 82 930 31数 31331532 2 32 6 2 852 4 117510 2 - 74 2 38112 6 180 2 2 4 2 4 42 50 2 2 4 2 0 2 186 12 2 10 34 89- 79- 46 - 72 - 78- 6 1- 99- 11112 0°E 1514 ) 16 17181817( 16 ) ( 15) ( 15) 14 ( 13) ( 12 ) ///1112 12 12 1314 14 14 ( 12 ) ( 12 ) 13( 15) 16 1716130°E 1514 151516 1715( 15) ( 16 ) ( 16 ) 15( 14 ) ( 13) ///10 12 1314 151515( 15) ( 13) ( 15) ( 15) ( 15) 1515( 14 )14 0°E 16 1516 16 151516 16 171716 16 16 ( 16 ) ///13…  相似文献   

11.
1大雾过程2004年10~12月,我省出现大雾的日数(全省每日15站以上大雾)共有7d。与常年相比,属略偏少(表1)。2强冷空气过程2004年10~12月,我省共出现3次较强冷空气。与常年相比,强度偏弱(表2)。3暴雨过程2004年10~12月,我省未出现10站以上的暴雨日。仅在11月13日,九江市北部出现5站暴雨。4大雪过程12月27日晚到28日,我省出现了明显的降雪天气。其中南昌、宜春、上饶、吉安、抚州、萍乡、新余、鹰潭等8市普降中~大雪,降水量为10~20mm,积雪深度有42个县市≥2cm,12个县市≥10cm。表1大雾过程一览表序号日期站数(站)主要落区111月6日43中北部211月…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4月,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报告(WGⅢAR5)正式发布[1],由58个国家的235位主要作者和38位编审共同起草完成,其中有14名中国专家。报告共4部分16章,引用文献总数为9276篇次,其中引言部分(第1章)236篇次,框架性问题(第2~4章)1970篇次,减缓气候变化的路径(第5~12章)5070篇次,政策、体制和资金评估(第  相似文献   

13.
利用乌鲁木齐市晴天CFL-03型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分析了边界层日变化特征。得出结论如下:边界层结构季节变化明显。冬、春季300~600m以下风速较小,小于3m/s,且愈近地面风速愈小;以上风速大、风向恒定,基本为东南大风。夏季和秋季风速比冬季和春季小,流场特征较复杂,水平风速和风向变化较活跃,存在明显的风切变。折射率结构常数春、秋和冬季比夏季分别小1个、3个和1~3个量级;夏季最大,集中在10~(-16)~10~(-13) m~(-2/3)之间。春、夏和秋季晴天湍流动能耗散率量级分别在10~(-6)~10~(-2) m~2·s~(-3)、10~(-4)~10~(-3) m~2·s~(-3)、10~(-6)~10~(-3) m~2·s~(-3)之间;白天比夜间约大1个量级。晴天折射率结构常数和湍流动能耗散率日变化特征与风场日变化特征有较好地对应关系,即湍流发展旺盛的区域与风速较大的区域相一致。风廓线雷达资料反演的湍流动能耗散率对春季和夏季边界层结构日变化演变特征的监测较好。夏季夜间稳定边界层约400~500m,残余层可达到约1800m,对流边界层可发展到约2500m,混合层约2200m,夹卷层约300~400m。  相似文献   

14.
滇南冰雹的预报预警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段鹤  严华生  马学文  罗庆仙  刘建平 《气象》2014,40(2):174-185
利用普洱市探空资料、CIND3830-CC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对2004—2011年滇南普洱、西双版纳冰雹天气过程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冰雹4个预报指标:(1)当单体回波满足冰雹云的初始特征和发展阶段特征时,可预报未来出现冰雹的可能较大,预报提前60 min以内;(2)当回波的组合反射率≥55 dBz、宽度≥12.0 km、梯度≥15 dBz·km~(-1)、H_(45 dBz)≥7.5 km、2—5月H_(45 dBz)-H_0≥3.1 km且H_(45 dBz)-H_(-20)≥-0.5 km、6-8月H_(45 dBz)-H_0≥2.0 km且H_(45 dBz)-H_(-20)≥-1.2km、VIL≥30 kg·m~(-2)、D_(VIL)≥3.0 g·m~(-3)时,预报有冰雹发生,预报提前12~102 min;(3)当回波具有弱切变特征、45 dBz回波顶高≥7.5 km、2—5月H_(45 dBz)-H_0≥3.1 km且H_(45 dBz)-H_(-20)≥-0.5 km、6—8月H_(45 dBz)-H_0≥2.0 km且H_(45 dBz)-H_(-20)≥-1.2 km时,可预报有冰雹出现,预报提前18~54 min;(4)若除去飑线和下击暴流回波,当回波的VIL≥30 kg·m~(-2)、D_(VIL)≥3.0 g·m~(-3)时,可预报有冰雹出现,预报提前12~54 min。此外,还总结了冰雹云的生命期特征等,并利用2012年发生的冰雹天气过程检验了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5.
利用热成风适应原理对暖性西南低涡生成机制的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σ-p混合坐标系,根据非绝热和地形影响下的热成风适应原理,探讨了暖性西南低涡生成的机制。分析表明:正的非热成风涡度是低涡生成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流层中低层的暖平流中心,地面的可感加热,低层的暖空气与场面气压p~*的负变压中心配合,或与它的负平流中心相配合,将产生正的非热成风涡度;场面气压的梯度(?)p~*,高低压中心的空间分布(?)~2p~*,场面气压的变压(?)p~*/(?)t和平流(-(?)_h·(?)p_*)等都与垂直运动直接有关。地形还影响热成风适应特征尺度(或变形半径)L~o。在一般条件下,地形和潜热的作用使L_o比不考虑两者作用时的L_o变小,易使L>L_o条件满足,更有利于流场向温度场适应。  相似文献   

16.
《气象》2002,(9)
日 12 3 4 5678 910 1112 13 14 15161718192 0 2 12 2 2 3 2 4 2 52 62 72 82 93 0 3 1数 83 63 3 65990 12 912 114 0 13 611910 912 715614 3 11914 82 0 3 2 0 62 1618613 711910 2 12 8166194 2 0 4 1992 12 2 172 5112 0°E 2 4 2 5(3 2 ) (3 6) //////////2 72 2 17162 12 52 2 2 3 2 92 9(2 9) (2 7) 4 13 4 3 2 3 53 713 0°E 2 72 93 2 3 72 7(2 8) (2 8) (3 1) //(3 0 ) 3 13 0 (3 2 ) 2 52 2 2 2 2 12 73 0 3 0 3 0 3 3 3 5(3 7) 4 0 3 93 73 53 53 514 0°E 3 0 3 0 3 0 3 0 3 0 3 0 2 93 0 3 0 2 3 2 63 0 2 92 92 52 3 2 …  相似文献   

17.
李再刚 《气象》1987,13(8):61-61
1987年5月31日(农历5月5日),夏令时14—18时,全区九个县出现了8级以上大风。其中,位于大巴山北坡的平利县16~(12)—16~(33),瞬时最大风速为  相似文献   

18.
利用建阳新一代天气雷达特征参数资料,结合常规探空资料和实况资料,对近6a(2008~2013)闽北春季(3~6月)地面降雹出现前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VIL)的演变特征、强中心高度(Ht)、风暴顶高(TOP)和组合反射率强度(CR)临界值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降雹前,94%的雹云单体的VIL出现了"跃增"现象,1个体扫时间△VIL≥12kg?m~(-2),且跃增后的VIL≥31kg?m~(-2),VIL跃增时间提前量△T平均为5.7个体扫时间;降雹前6min内总样本的Ht平均值高度陡降了1.4km,所有的小冰雹降雹前VIL都只有一次跃增,降雹前VIL多次跃增的,冰雹直径都较大。  相似文献   

19.
《气象》2004,(8)
日12 34 56 78 910 1112 1314 1516 1718192 0 2 12 2 2 32 4 2 52 6 2 72 82 930数2 6 92 6 2 2 8830 4 2 6 6 2 4 2 1952 0 32 131982 0 1151118182 2 50 2 54 2 381971991982 0 916 0 14 7150 136 12 7150 153134 14 212 0°E 2 2 2 0 ( 2 1) ( 2 4 ) ( 19) //( 14 ) ( 17) …  相似文献   

20.
利用美国环境预报中心的第二代气候预报系统(NCEP CFSv2)提供的1982~2010年历史回报资料和2015年6~8月预报产品、NCEP CFSR再分析资料及中国地面观测降水资料,评估了NCEP CFSv2对2015年(厄尔尼诺发展年)中国夏季月降水和环流形势的预报能力,并分析了影响模式预报技巧高低的可能因子。结果表明:1)模式对降水的预报技巧较低且表现出明显的月变化(7月最高,8月次之,6月最低),但总体水平都不高。预报技巧明显依赖于提前时间的长短。2)CFSv2对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500h Pa关键区环流异常空间模态表现出较高的预报技巧。对全东亚区域,模式基本都可提前5~9天(7月9天,6月6天,8月5天)较为准确的预报出未来一个月高度异常空间模态。3)通过对比分析发现,CFSv2环流预报中选取12个集合成员(滑动3天)可以得到较稳定的预报结果。4)在2015年夏季月尺度环流异常模态预报中,东亚全区的环流预报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高纬地区的预报。CFSv2对中高纬环流月预报技巧(6~8月都能从提前4天开始就基本稳定维持在较高水平)比热带地区更高更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